其原因是什麽?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我國進入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時期。此後,中國先後取得“一五”計劃的勝利、《論十大關係》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理論研究成果以及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對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麵正確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探索。可以說,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從1958年開始,中國在經濟建設上先後出現“大躍進”、“人民公社”等失誤,文化和政治上連續出現“左”傾錯誤和階級鬥爭擴大化傾向。這些錯誤最終發展的結果,就是1966年開始全局性的內亂――“文化大革命”。
中國共產黨在全麵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所犯的錯誤,是探索中的錯誤,並不是社會主義製度本身所造成的。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為什麽會犯錯誤?我們應從主客觀兩個方麵來分析。
(1)從客觀方麵來說,我們的建設經驗不足,缺乏對經濟規律的認識,特別是缺乏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擁有豐富革命經驗的政黨,但是對於如何搞經濟建設還不是很熟悉、很在行,它進行經濟建設的曆史還不長,經濟建設的經驗也不多,廣大黨員和幹部,包括黨的領導人都還需要學習經濟建設的本領。另外,從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上來說,由於社會主義建設的曆史並不長,也沒有太多的經驗可循,而且我們也不能完全照搬別國的經驗,所以我們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挫折和失誤。
(2)從主觀方麵來說,第一,急於求成的急躁思想。我國近代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政治上不獨立,受人欺侮,經濟上被人剝削,十分落後。中國共產黨經過28年的革命鬥爭,終於建立了新中國,取得了國家的獨立,中國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都得到極大提高。這個時候,全國人民改變中國經濟落後局麵、迅速步入富裕國家的心情是何等的強烈,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執政黨,它改變中國、建設中國的急切心情可想而知。正是在這種曆史背景下,黨內產生了經濟建設上的急於求成的思想。“大躍進”就是讓我國在經濟建設上有一個大的躍進,所以當時才有了大搞各項經濟指標,提出“趕英超美”口號等不切合實際的情況。急於求成造成了經濟建設上的“左”傾冒進,國民經濟和經濟建設沒有放在穩妥可靠的基礎上,片麵追求高速度,以致出現了建設上的失誤,生產大起大落。第二,對階級鬥爭的錯誤理解和運用。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國家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社會生活的主要方麵是經濟建設,而不是階級鬥爭。黨在這一時期,不斷地偏離經濟建設,把工作和活動的中心放在階級鬥爭上,把人民內部矛盾、黨內分歧都當作階級鬥爭來處理,甚至認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道路的鬥爭是當時主要的鬥爭,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是主要的矛盾。這都是把階級鬥爭不適當地誇大了。這種情況來源於我們黨把“馬恩列斯”的一些論點教條化,把階級鬥爭擴大化的迷誤當成了對馬列主義的繼承和發展。在實踐中,我們黨用群眾運動、階級鬥爭的方法進行經濟建設和社會政治生活,這都是對階級鬥爭的不正確運用。黨是從革命鬥爭中走出來的,習慣於群眾運動和階級鬥爭,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後,仍舊用過去熟習的方式來觀察和處理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的新矛盾、新問題,難免犯階級鬥爭擴大化的錯誤。第三,黨和國家領導製度上存在缺陷。我國的政治原則是民主集中製,黨的領導原則是集體領導製。但是在民主集中製的實施過程當中,過多強調了“集中”,而忽視了“民主”,在黨的集體領導原則中,出現了個人專斷和個人超越集體的現象。新中國成立之後,毛澤東作為黨的第一代領導核心,在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心目中享有極高的聲望。這些聲望和毛澤東的權力連接在一起,漸漸產生了個人崇拜,從而出現了毛澤東的個人專斷和淩駕於整個黨中央集體領導之上的現象。由於這個原因,在中國經濟建設中出現失誤,甚至出現“文化大革命”這樣全局性的重大失誤時,黨和人民都無法約束和阻止。因此,我們必須堅持黨的集體領導製度,堅持黨和黨的領袖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活動,保證他們處於黨和人民的監督之下。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雖然有很多失誤,但是在艱難曲折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國民經濟體係的建立、軍事尖端技術的取得、大國地位的確立、基本經濟設施的建設都是這一時期取得的成果。
(王建輝)
§§第十章 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