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的改革不是對50年代社會主義改造的否定。我們在50年代進行的改造是一場社會主義革命,通過革命建立了社會主義製度。70年代,我們的改革是社會主義製度的自我完善,並沒有否定社會主義製度,我們仍舊是社會主義國家。所以說,70年代的改革不是對50年代社會主義改造的否定。二者的關係是,50年代建立了社會主義製度,70年代改革使這個製度更加完善,使社會主義更有生機和活力。
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指出,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反映了曆史的必然性”,“在過渡時期中,我們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到一九五六年,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製的社會主義改造”,盡管這項工作中存在缺點和偏差,“但整個來說,在一個幾億人口的大國中比較順利地實現了如此複雜、困難和深刻的社會變革,促進了工農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這的確是偉大的曆史性勝利”。
但是,時至今日,仍有人對這個問題存在不同認識,其中一種觀點就認為,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造搞早了,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不應該過早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而應該先搞它幾十年、上百年新民主主義,等中國實現了工業現代化,然後再向社會主義過渡。因此,中國今天還應該繼續搞新民主主義而不是社會主義。
當年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造不僅是必需的,而且是適時的;不是毛澤東等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隨意改變了原來很好的設想,而是他們審時度勢、及時做出的符合時代要求的偉大決策。正是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勝利,才奠定了我們今天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基礎。
實行社會主義改造,是新中國成立後國內出現新情況對共產黨人提出的新任務,是鞏固新生人民政權的需要。剛剛經過土地改革的農村出現了兩極分化趨勢,如不及時對個體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不僅無法提高農村生產力,而且廣大貧雇農有可能重新回到舊中國的老路上去,共產黨將失去農民的支持。“三反五反”運動中揭露出來的大量觸目驚心的事實告訴我們,如果不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它們就會腐蝕黨的幹部隊伍、瓦解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使黨失去工人階級的支持,動搖黨的執政地位。實行社會主義改造,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實現我國工業化的必要條件和重要保證。資本主義工業化道路在中國行不通,新民主主義社會也無法為實現工業化提供可靠保證,隻有實行社會主義改造、建立社會主義製度、依靠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才能發揮全國人民的積極性,集中全國有限的財力物力辦大事,盡快實現我國工業化。而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逐步實現工業化的曆史進程即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社會主義改造的曆史性勝利、四年內經濟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證明,社會主義改造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適時的。
那麽,20世紀70年代的改革不改行不行?這個改革的必要性在哪裏呢?1966年發動的“文化大革命”,對國家的思想生活、政治生活、經濟生活都帶來了嚴重的破壞。國家政治混亂,思想上極“左”,經濟上“三起三落”,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都極不穩定。“文革”十年,是災難的十年,這種災難是全局性的災難,是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重大失誤和挫折。因此,粉碎“四人幫”之後,中國麵臨著何去何從的重大選擇。隻有三條路,第一,回到“文革”的老路上去,或者是有所改變,但基本上還是“文革”的道路。第二,走全盤西化的道路,社會主義製度到此為止。第三,全麵改革,同時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新道路。很明顯,老路走不下去,社會主義不能放棄,所以我們必須選擇全麵改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中國實際相結合,走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道路。從實踐方麵說,改革已經過去30年了,生活在今天的我們已經有了實際上的經驗,撫今追昔,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改革必須要進行。
既然20世紀70年代進行的是改革,不是對社會主義的否定,那麽它改革的主要方麵在哪裏呢?或者說主要內容是什麽呢?
從思想上看,這次改革否定了“文革”時期的“左”傾教條主義思想,確立了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思想原則,把黨的思想路線重新確立在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之下,這就是鄧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係實際。對於毛澤東思想,新的思想路線采取了繼承和發展的態度。
從政治上看,這次改革撥亂反正,使國家政治生活回歸到正常軌道,同時又提出了新的政治改革思路並進行了實踐。在撥亂反正方麵,平反大量的冤假錯案,停止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否定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把全黨的工作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在政治革新方麵,加強黨內民主,廢除“指示”等個人崇拜做法,強調集體領導。在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生活中,實行民主方法,同時加強法製建設。
從經濟上看,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了經濟管理體製改革的問題。黨中央對於我國經濟管理體製中存在的權力過分集中等問題,大膽改革,製定了擴大地方企業自主權、精簡行政機構、按經濟規律辦事,調動勞動者積極性等改革措施。後來,這種改革又擴大到所有製領域方麵。1979年,經濟改革首先在農村開始,有些地區開始實行聯產承包責任製。1982年,全國農村實行新製度的生產隊達到67%。黨的十二大以後,城市經濟體製改革開始實行。1984年,城市改革全麵推行。各地改革先後經曆了從承包、租賃、轉讓到所有製改革幾個階段。在經濟改革的同時,黨中央還提出了引進先進科學技術的對外開放政策。1980年,中國在廣東和福建建立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之後開放政策進一步擴大,開放地區也進一步增多。
綜上所述,20世紀70年代的改革是社會主義製度自身的完善和加強,它沒有改掉公有製,也沒有改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共產黨的領導。所以我們說,20世紀70年代的改革並不是對50年代社會主義改造的否定。
(王建輝)
§§第九章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