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性質,學術界存在著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三種:一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社會;二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社會;三是過渡性質的社會。我們認為,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過渡性質的、從屬於社會主義體係的社會。其理由是:
(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直接目標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著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基本的勝利,標誌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社會在全國範圍內的建立,中國進入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的曆史階段。這個曆史階段是從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時人民共和國的社會性質是新民主主義社會。在中國共產黨致力於民主革命的28年中,曆經各種艱難曲折道路的辛苦和挫折大都與沒有掌握中國革命的規律有關係。大革命時期,幼年的共產黨把中國的革命看做是資產階級革命,革命的領導階級是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和廣大社會各階層必須幫助和推動資產階級革命。結果,1927年大資產階級叛變革命,革命失敗,共產黨也遭受極大損失。土地革命中前期,黨的領導人錯誤地把革命看成是無產階級推翻一切反動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結果忽略了和其他革命階層的聯合,使自己處於孤立地和國民黨反革命勢力作戰的困境中,革命勢力屢遭挫敗。抗日戰爭以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逐漸尋找了一條新的革命路線,這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革命的目標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這裏“帝國主義”具體指的是,各個資本主義國家通過不平等條約在中國享有的有損中國主權的特權和優惠,以及各種歧視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政策;“封建主義”指的是農村中的封建土地製度,統治中國的封建思想和封建作風;“官僚資本主義”指的是,以蔣宋孔陳為首的國民黨統治時期形成的四大家族經濟勢力。推翻三座大山,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麵貌,這就是中國革命的目標,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在當時,革命都是圍繞著這個中心進行的,社會的雛形就是這麽確立的。
(2)新民主主義社會是近代中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向社會主義社會的中介和橋梁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部結果是:一方麵有資本主義因素的發展,另一方麵也有社會主義因素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民主主義社會自然也存在著這兩種因素,但社會主義因素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麵都居於領導地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由於這些因素的不斷增強和擴大,內在地規定著新民主主義社會在具備了一定條件後必然要向社會主義過渡。那麽在新民主主義社會中,哪些因素是社會主義的因素,哪些又是非社會主義的因素呢?我們從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麵來說。從政治上說,中國共產黨及其所代表的無產階級是社會主義因素,在新民主主義政權當中起著決定性作用,而其他黨派的領導人及社會知名人士代表著民族資產階級和社會其他階層,是非社會主義因素;從經濟上說,國營經濟、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合作社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因素,而資本主義經濟、個體經濟是非社會主義因素;從文化上說,無產階級所倡導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和工人階級文化是社會主義因素,而其他階層所代表的文化是非社會主義因素。
總之,新民主主義社會是個過渡性質的社會,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麵自然是既有社會主義因素,又有非社會主義因素。這兩種因素不斷地碰撞、衝突和較量,但由於社會主義因素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麵的決定性作用,這個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社會主義因素日益發展壯大,非社會主義因素不斷被削弱、被限製,最終在條件具備後,新民主主義社會必然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
(王建輝邱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