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農民進行的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1948年初,解放區開展的土地改革運動,進入到一個關鍵時期。
土地改革的目的,正如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關於土地問題的指示》所說,是“在反奸、清算、減租、減息鬥爭中,直接從地主手中獲得土地,實行耕者有其田”。從1946年起,在中共中央領導下,由各分局具體負責,新老解放區廣大農村中陸續開始了土改。1947年7月至9月全國土地會議之後,特別是10月《中國土地法大綱》的頒布,把土改運動推向了高潮。
中國農村有長達兩千年的封建社會基礎,地主和鄉紳是維護封建關係的核心。美國學者費正清描述他們的地位和作用時說:
在地方上,紳士們左右著眾多的事情。他們共同主管各種公共事務,如修橋梁,設津渡,建圍牆和寺廟,籌措學校和書院的費用,發起和印刷地方誌,參與地方的祭祀活動。當發生騷亂時,他們可以在皇帝的認可下資助、招募甚至統帥兵團。在所有這些活動中,地方上層人物運用他們在民眾中的聲望和與政界的關係,還運用他們的儒家行動準則和地方行政的知識,既提供錢財,又發揮個人的領導作用。他們構成了地方官吏和官府統治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官府是不能有所作為的。他們對官府施加影響和免除勞役或肉刑的特權被審慎地維護著。紳士們有一派紳士風度來表明他們的身份――長袍,長指甲,能詩善賦,有欣賞藝術的閑情逸致。總之,過著一種與老百姓脫離的生活。這些地方上層人士,即統治階級,有著強烈的自覺性和內聚力。他們的理想就是組成一個內有若幹庭院的大家庭,幾世同堂,婢仆成群,共同聚居在一起。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在經曆了大革命時期城市革命失敗的教訓後,毛澤東走出了一條以廣大農村為基礎,農村包圍城市的武裝革命道路。農村是中國共產黨生存發展的基礎,廣大貧苦農民是中國共產黨依靠的基本力量。要動員千千萬萬農民擁護革命,全心全意地參加革命,就必須摧毀封建地主階級在農村的統治,使貧苦農民得到土地。因為地主以其經濟實力、知識、宗族關係等優越條件控製著鄉村的一切,不是改良和妥協能夠改變的。中國共產黨要依靠農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就必須確立在農村的各級政權。要建立新的社會,就必須鏟除地主階級在農村的基礎。這是一場徹底的現代民主革命。
通過土地改革,農民分到了土地,中農受到了保護,工商業也在政策扶持下得到了發展和繁榮。更重要的是,通過參與土改運動,廣大農民的覺悟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些淳樸的農民學會了參與社會事務。他們開始關注身邊的事情,開始在會議上發表意見。他們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弱者,而是具有新思想、新意識的革命者。美國人韓丁當時在晉冀魯豫區的華北大學任教,1948年春,他申請作為視察員隨土改工作隊到山西潞城縣的張莊,親身體驗土改運動。他與工作隊的同誌一起住在破舊的房屋裏,和老鄉們一起吃蓧麥麵疙瘩湯,學著大家脫下棉襖抓虱子。艱苦的生活不僅沒有使他們感到痛苦,反而天天饒有興趣地觀察農村中發生的變化。在短短幾個月內,韓丁看到農村土改不僅僅是使農民獲得一些土地和財產的革命,而且還是一場徹底改變農村麵貌和農民精神世界的革命。他認為用“翻身”這個詞來形容這場革命是非常貼切的,他寫道:
每一次革命,創造了一些新的詞匯。中國革命創造了一整套新的詞匯,其中一個重要的詞就是“翻身”。它的字麵意思是“躺著翻過身來”。對於全國幾億無地和少地的農民來說,這意味站起來,打碎地主的枷鎖,獲得土地牲畜、農具和房屋。但它的意義遠不止於此。它意味著破除迷信,學習科學;意味著掃除文盲,讀書識字;意味著不再把婦女視為男人的財產,而建立男女平等關係;意味著廢除委派村吏,代之以選舉產生的鄉村政權機構。總之,它意味著進入一個新世界。土地革命徹底改變了農村,改變了農民的命運。這些千年來受壓迫的窮苦大眾,第一次獲得了政治地位,當家做了主人。土改消滅了農村的封建關係,改變了經濟結構,從而極大調動了農民的革命和生產積極性。他們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為保衛自己的政權而戰。在1948年下半年國共雙方的戰略決戰時,有上百萬的農村青年踴躍參軍,成為解放軍中的骨幹力量。更有幾百萬農民參加了各種支前活動,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流汗流血。這不僅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重要基礎,也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必要條件。正如擔任過北京大學校長的蔣夢麒在美國向美國國務院人士談中國情況時稱:“中國國民黨過去領導了一場政治革命(指辛亥革命推翻帝製),但是沒有意識到中國正在進行一場社會革命,他本人也沒有意識到。共產黨意識到了這一點,並且抓住了這場革命的領導權。”因此,“無論美國怎樣做,最多能推遲國民黨的失敗,卻不能改變其結局。”原國民黨高級將領傅作義也說,共產黨之所以勝利,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因為共產黨以工農大眾和全國人民的利益為基礎,在鄉村徹底解決了土地問題,得到了廣大農民的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