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內戰爆發時,南京國民黨政府占有軍事實力和經濟力量上的絕對優勢。軍事上,有一支430萬人的軍隊(其中正規軍有248個旅,200萬人),美國政府為其裝備了45個師,擁有包括一百多萬侵華日軍的武裝在內的現代化武器裝備。經濟上,統治著全國百分之七十六的地區、百分之七十四以上的人口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城市,大部分交通線和近代工業及其豐富的資源,並且得到美國政府13億美元的援助。當時,共產黨軍隊隻有120萬人(正規軍占一半),武器裝備低劣,“小米加步槍”;解放區雖有1億多人口和約占全國四分之一的土地麵積,但均處經濟較為落後的地區,且無外援;解放區裏占全國近三分之一的中小城市,更無法與國統區的大中城市相比。而且,各大戰區被分隔,土改剛剛開始,內部封建勢力沒有肅清,後方還不鞏固,形勢十分嚴峻。國共雙方軍事和經濟實力均優劣懸殊,差距較大。然而,短短三年之內,美國人沒有想到,蔣介石不可能想到,國民黨在大陸的政權徹底被摧毀,蔣介石指揮的八百萬國民黨軍隊在一個接一個戰役中被消滅殆盡。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仍有人不停地追問:“美軍的精良裝備到了國民黨軍隊手中為什麽會成為一堆廢鐵?”
(1)國民黨陸軍的精良裝備對解放軍作戰是獅子打蚊子,根本找不到作戰目標。國民黨的裝備攻擊能力是加強了,而對點目標的攻擊能力則明顯下降。在中國軍隊與日軍作戰中,日軍傷亡大多是因迫擊炮造成的,在華戰死的日軍將領也絕大多數死於迫擊炮彈,足見國共雙方對迫擊炮的運用均佳。而在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隊不但未能繼續發揮這方麵的特長,還大量削zz減部隊迫擊炮的配備,首先將重迫擊炮從軍師兩級裁掉(少數雜牌軍除外),代之以美製山榴炮或日製山野炮。後又減少團以下單位的中輕型迫擊炮數量,代之以美製無後坐力炮、戰防槍、火箭筒等。共產黨方麵沒有坦克和裝甲車,也少有碉堡來當靶子,這些新式卻沒有目標的武器被解放軍繳獲後,卻正好用來打國民黨軍的碉堡和坦克。共產黨方麵不但使用繳獲的各種輕重迫擊炮,還自製中輕型迫擊炮加強火力;而國民黨方麵卻以裝備少量山榴炮、山野炮為滿足。其實國民黨軍中即使是美械主力師或整編旅也隻轄8~12門75mm山炮,軍或整編師轄8~12門75mm野炮或12門10mm榴彈炮,都難以支援軍或師的整個攻擊。
(2)陸軍發生的問題自然延及空軍方麵,國民黨空軍在抗戰中後期重新裝備,但得到的美製飛機卻很成問題。重型轟炸機B-24/25是用來是對大城市、大工業進行戰略轟炸的;而共產黨方麵隻有少數城市,根本沒有大型工業設施或軍事基地,於是這些重型轟炸機隻好去炸那些還不夠炸彈錢的目標。輕型戰鬥機P-40,P-47,F-51等是用來與對方戰鬥機空戰,攻擊對方轟炸機奪取製空權的,而事實上南京政府的戰鬥機飛行員的確在練習空戰。新式偵察機本來是很有用的武器,可以對敵方的戰線與縱深、前方和後方進行廣泛的偵察活動,但美方並沒有將怎樣使用這些新式技術裝備的方法教給國民黨,沒有高性能雷達,沒有快速攝影機,更沒有照片辨讀員,偵察機飛行員隻能用老式的目視觀察,而這僅有的偵察能力,空軍也未好好利用,將偵察機派去執行其他使命,比如當輕型轟炸機、聯絡機、運輸機、教練機等,結果國民黨軍在戰爭中依舊到處碰壁。而對共產黨的戰爭中最需要的對地攻擊機(俯衝轟炸機)卻一架也沒有,國民黨空軍在實戰中勉強用戰鬥機代替,但因飛行員從未學過俯衝轟炸,更沒有對地集束火箭、凝固汽油彈,哪裏談得上命中精度和攻擊效果。所以,擁有幾百架作戰飛機的國民黨空軍在戰爭中除了空運外根本沒有值得一提的記錄。
(3)部隊沒有進行係統的訓練及實踐,對美械裝備的熟悉程度遠未達到標準。國民黨絕大部分官兵基本上在沒有了解新式裝備的情況下就投入實戰,就連五大主力的部分軍官也僅僅做了2~4周的武器訓練,而且美械裝備由於強調火力的迅猛,彈藥消耗很快,對野外後勤補給的要求很高,這恰恰是國民黨後勤的主要缺點。結果在實戰中,美械部隊經常發生彈藥不足的情況,嚴重影響了部隊的作戰能力,在戰爭後期還出現了部隊被迫將部分美械武器又換成國械以提高戰鬥力的情況。例如,魯南作戰,整編26師附第1快速縱隊隻打了一夜就用光了彈藥被迫突圍被殲;魯中作戰,整編74師被圍一日,就請求空投補充,最後糧彈無著被殲。而這兩支部隊分別擁有汽車團和輜重團,是國民黨軍野外補給能力最強的部隊。淮海戰役前,甚至嫡係主力第5軍也重新裝備國產步槍、迫擊炮等以解決彈藥補充問題。
由此看來,擁有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事實力遠不如人們想象的那樣強大,從戰略思想到戰役戰術、從後勤補給到軍隊訓練都有很多嚴重的問題,甚至在曆來被認為最占優勢的武器裝備方麵,也並不適應這場戰爭的需要。可以這樣說,在1946年夏季內戰全麵爆發時,國民黨方麵沒有將其大部分戰爭潛力轉化為實際的作戰實力,其在軍事上的某些方麵實際處於劣勢,而另一些方麵未能發揮其優勢,國共雙方戰爭實力的天平一開始就傾向共產黨方麵,戰爭的結局在開戰時就已經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