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看穿了是假和談真內戰,中共為何還要參加談判?1945年,國共重慶談判,毛澤東與蔣介石闊別19年重新握手,舉國矚目。今天看來,重慶談判雖然沒有解決多少實質性問題,但仍有很大意義,它充分表明了共產黨爭取和平民主的真誠願望和決心。回首當年的曆史,了解國共雙方的真實意圖十分必要。
(1)蔣介石的如意算盤
日本剛投降,蔣介石就連發數電致毛澤東,邀請毛澤東速到重慶“共定大計”。蔣介石如此急切,毛澤東也最終應邀,然而蔣介石並不是真的想通過談判來實現國內和平。
首先,蔣介石仍未放棄消滅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的意圖,但蔣介石對全麵內戰也有顧忌:一是經過八年抗戰,全國人民普遍期待和平建設國家,包括民主黨派甚至國民黨內部均有人反對戰爭;二是國共背後站著都不希望中國再燃戰火的美國和蘇聯;三是國民黨政府的精銳軍隊抗戰期間大都退到中國西南和西北地區,要迅速開赴共產黨控製區前線還需要一段時間。權衡利弊之後,蔣介石在調兵遣將、部署內戰的同時,亦發動和平攻勢,於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連發三電邀請毛澤東赴重慶談判。蔣介石的如意算盤是:如果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毛澤東肯定不敢冒險來重慶,而一旦毛澤東不來,蔣介石就可以說是共產黨拒絕談判,從而有借口發動內戰,並把國共合作破裂、挑起內戰的責任推到共產黨一方,在世界和中國國內的輿論麵前,蔣介石也獲得了主動。因此,蔣介石重慶談判真實目的是在政治上蒙騙輿論並贏得準備內戰的時間,掩蓋他陰謀發動內戰的真相。
其次,蔣介石的內心打算是另一回事,畢竟毛澤東到重慶是轟動國內外的大事,他對此仍然十分重視。毛澤東剛到重慶,蔣介石就在當天晚上八時半由張治中邀請毛澤東和代表團到蔣介石官邸山洞林園,盛宴歡迎。第二天下午蔣介石和毛澤東作第一次直接交談。9月2日,又再次邀請毛澤東和代表團到官邸赴宴,會後,蔣介石、毛澤東兩人又做了第二次交談。從8月28日至9月3日,以周恩來、王若飛為首的中共代表團,同以張群、王世傑、張治中、邵力子為首的國民黨代表團不斷交換意見,各項問題都接觸到了,並由張治中和周恩來直接商量,初步確定了商談的議程。
第三,這裏要著重說明一點,就是當時外間傳說,蔣介石對談判毫無準備,一切方案均由中共提出,蔣隻好消極對付,派人敷衍等。這不符合事實,也小看了蔣介石。蔣對這次談判是胸有成竹,也是胸有成見的。蔣介石是個陰謀家,他當時的設想是:先由雙方交換意見,摸共產黨的底,自己先不說話,然後提出要點逐一進行談判。不過中共方麵確實掌握主動,先聲奪人。在8月25日就發表了《對目前時局的宣言》,提出以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為解決中國問題的原則和前提。重慶談判開始,中共始終堅持這一原則,國民黨對此義正詞嚴的原則無法阻攔,終於不得不同意寫入決議之中。但是蔣介石另有打算,即準備抽象地讚成,具體地抽調。他的具體做法是提出“政令統一、軍令統一”,而且“先軍隊國家化、後政治民主化”,首先把中共的軍隊化掉,其餘的再說。
(2)毛澤東赴重慶談判是為了在政治上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的陰謀,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
首先,抗日戰爭階段已經結束,新的階段是和平建設,應當力爭一個有利於人民的和平建設時期,即使是暫時的和平,也應當積極爭取。為了保衛人民的利益,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避免內戰,或者使內戰限製在局部範圍,或者使全麵內戰盡可能地推遲爆發。
其次,為了有利於揭穿美蔣和平陰謀,有利於團結教育全國人民。在重慶談判前,有一些人對當時的形勢認識不清楚,特別是國統區和一些淪陷區的人民,對共產黨了解不多,再加上國民黨長期的反共宣傳,使一些人對中國共產黨存在著誤解,甚至采取敵視態度,認為中國共產黨是為了搶占地盤,不是真正為了全國的和平。毛澤東不顧自身的危險,毅然選擇前往重慶談判,粉碎了國民黨散布的中國共產黨不要和平的謠言,在政治上贏得了主動權。
第三,斯大林希望毛澤東赴重慶談判。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斯大林,當時既是蘇聯國家利益的代表,又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最高領導人,他力圖影響這場關係中國命運的大決戰。斯大林應中華民國政府外交部長王世傑的請求,於8月20日、22日,連發兩份電報給延安,希望毛澤東赴重慶,與蔣介石“緊急會晤”。電報說:“考慮到日本投降和國共雙方關係的惡化,這次會晤是必要的。”電報還警告說:“不能進行內戰,否則,中華民族的存在將受到危害。因為國際社會和中國人民希望和平,所以毛澤東應與蔣介石在重慶進行和平談判。”電報還說:“盡管蔣介石挑釁想打內戰消滅你們,但是蔣介石已再三邀請你去重慶協商國事。在此情況下,如果一味拒絕,國內、國際方麵就不能理解了。”在斯大林的要求和蔣介石再次電邀下,8月24日,毛澤東複電蔣介石,表示同意去重慶談判。
(3)毛澤東到重慶,國共雙方簽訂《雙十協定》
8月28日下午三時四十五分,一架草綠色的飛機徐徐下降,毛澤東身穿藍色中山裝,頭戴巴拿馬式帽子,腳上穿著黑色布鞋,顯得雍容、凝重,容光煥發。他一麵手揮帽子,一麵同赫爾利同時下機,毛澤東發表簡短的書麵談話:“現在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中國即將進入和平建設時期,當前時機極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為保證國內和平,實施民主政治,鞏固國內團結。”
毛澤東到重慶的消息,如同強勁的東風,迅速吹遍山城,受到各階層民眾的熱烈歡迎,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毛澤東先生來了!》,這是1945年8月29日《大公報》的社評,它道出了那時公眾向往和平的普遍心情。民主人士柳亞子賦詩稱頌毛澤東親臨重慶的行動是“彌天大勇”。《新華日報》發表四位讀者來信說:“毛澤東先生毅然來渝,使我們過去所聽到的對中國共產黨的一切誣詞和誤解,完全粉碎了。毛先生來渝,證明了中共為和平、團結與民主而奮鬥的誠意和決心,這的確反映和代表了我們老百姓的要求。”蔣介石其人,誠為魯迅所形容的“殺人如草不聞聲”!加之當時重慶情況複雜,社會秩序混亂,毛澤東親自前往重慶,確實是身入虎穴,體現了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大無畏氣魄。
重慶談判為期43天,整個談判尖銳、緊張、曲折、複雜,多次瀕於破裂。局勢雖然詭譎多變,但談判還是達成了協議。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訂了《雙十協定》(即《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協議的達成,是中國共產黨方麵識大體、顧大局,大大讓步的結果。例如,中共在商談中和協議上始終表示接受蔣介石的領導和實行三民主義;在部隊數量方麵中共願意由四十八個師減為二十個師;在解放區問題上中共願意以後進行協商。毛澤東說,“無此讓步,不能擊破國民黨的內戰陰謀,不能得到國際輿論和國內中間派的同情”。問題在於,蔣介石缺乏誠意,再好的協議也終必成為一紙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