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3、中國會發生一場以愛國救亡和思想解放為主要內容的五四運動

  為什麽20世紀初葉,中國會發生一場以愛國救亡和思想解放為主要內容的五四運動?

  1919年5月4日,包括北京大學在內的三所大學共3000多名大學生,匯聚到天安門廣場,舉行了一場抗議活動。曆史學家把這一天前後2個月發生的連貫事情,統稱為“五四運動”。北京大學也將這一天當作自己的校慶日。雖然過去很多年了,天安門、東交民巷早已不是過去的模樣,但是,五四運動所表現出來的內涵,至今依然引發人們的思考。20世紀中國發展的軌跡,都可以在五四運動中找到起點和線索,“五四”依然是不可遺忘的日子。

  五四運動是一次偉大的愛國救亡運動,也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為什麽20世紀初葉,在中國大地上會發生這樣一場以愛國救亡和思想解放為主要內容的規模空前的群眾性運動,並且使中國近代曆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它的發生不是偶然的,更不是任何人能製造出來的。應該說,鴉片戰爭以後的這段曆史,已為這場運動的到來做了充分的準備。

  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在西方列強的侵略下,中國一步步喪失獨立的地位,變成一個任人擺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國家的命運不再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裏。趾高氣揚的外國人在中國領土上可以為所欲為,中華民族蒙受了巨大的屈辱。為了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貧窮落後和屈辱的狀況,中國人民不斷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展開艱苦卓絕的反抗和鬥爭,但是,這些反抗都失敗了。19世紀末和20世紀之交,這種沉淪的步伐大大加快。

  由於亡國滅種的陰影籠罩在每一個熱愛祖國的中國人的心頭,中國人民再也無法沉默,無法繼續忍受下去了,因此,愛國救亡和思想解放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開始被提到突出的位置上來。最早提出“救亡”口號的是嚴複,他在1895年的一篇文章中寫道:“嗚呼!觀今日之世變,蓋自秦以來未有若斯之亟也。”孫中山則比他看得更遠,在1894年興中會的宣言裏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華民族經曆的第一次曆史性巨變。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製製度,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使反動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來。這次革命也帶來一次思想解放。然而曆史前進的道路總是曲折的。辛亥革命並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中國的狀況仍在一天天壞下去。麵對社會的黑暗,很多人陷於消沉、悲觀以致絕望的境地。但是,真正的愛國者並沒有因此停止自己前進的腳步,在布滿荊棘的崎嶇道路上,又開始了新的探索。

  他們痛定思痛,從總結辛亥革命失敗的教訓入手,認為共和製度所以不能真正得到鞏固,根本原因在於缺少一場對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這樣,“五四”前夜的新文化運動蓬勃興起,它是辛亥革命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的繼續和發展,它的到來是不可避免的。

  1915年,以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為標誌,開始掀起一場新文化運動。發起這場運動的啟蒙思想家以進化論觀點和個人主義思想為主要武器,把攻擊的矛頭對準了封建綱常名教,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封建專製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他們提倡民主和科學,是為了“建設西洋式之新社會,組織西洋式之新國家”,即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發展資本主義。這表明,新文化運動實質上仍然是資產階級的新文化反對封建階級的舊文化的鬥爭。他們追求的是個人解放,而不是全體國民的解放。因此,未能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但這場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打開了遏製新思想的閘門,特別是在廣大知識界反響強烈,掀起了追求真理和個性解放的熱潮,這為日後人們接受新的思想打下了基礎。

  就在中國的先進分子努力向西方學習,孜孜以求地探索救國救民出路之際,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將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矛盾暴露無遺,也使得一直要按西方資本主義圖樣來改造自己國家的中國人對資本主義製度的先進性產生了懷疑。有遠見的思想家在提倡資產階級民主的同時,開始對它采取某種懷疑和保留態度。正是這種懷疑和保留的思想,推動他們去探索新的救國救民的道路,這也為他們日後接受馬克思主義準備了適宜的土壤。

  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爆發,將一個嶄新的社會製度呈現在人們麵前,這為正處於十字路口的中國人麵前樹立起了新的榜樣,也使原來正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國先進分子看到了新的希望。先進的知識分子們在這種比較中自然地得出結論:難道我們還要步西方世界的後塵,沿著這條老路再走一遍嗎?為什麽不能改弦易轍,采納世界上更新的學說,創立一種更加合理的社會?這樣,五四時期很多知識分子不約而同地紛紛奔集到社會主義的旗幟下,他們懷著強烈的正義感和曆史使命感,立誌救國救民。他們對當時傳入中國的各種社會思潮進行了反複的比較推求,從中得出結論:隻有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作為奮鬥目標才能救中國,才能使苦難的中國人民得到解放。這樣,許多先進分子從愛國主義走向社會主義,這是中國近代曆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決定的。

  走在五四運動前列、起著先鋒作用的,是一大群青年知識分子,特別是青年學生。他們在當時是剛剛形成不久的新一代的知識分子。他們生長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長期為民族的屈辱、社會的黑暗和連年不息的內戰而感到痛苦。他們受到新式教育,有著較多的近代文化知識,視野也比較開闊,容易接受新思想,許多人有著“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和激情。學校中的集體生活也使他們更容易采取集體行動,在愛國運動中走在前列。

  直接導致五四運動爆發的,是帝國主義列強在巴黎和會上把戰敗國德國原在中國山東強行攫取的種種特權轉交給日本。這件事給中國人民以極大的刺激。本來,許多人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抱著很大的希望,認為它是“公理戰勝強權”的表現。但無情的事實很快使人們失望。巴黎和會上依然是幾個西方大國的強權政治支配著一切,根本沒有什麽“公理”可言。山東問題的消息傳來,學生中久已鬱積的憤怒一下子爆發出來了。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在中國曆史上還是第一次,潛藏在中國社會內部的巨大力量,仿佛從地平線下突然迸發,整個中國沸騰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