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9、袁世凱曾經是清末權傾朝野的重臣

  袁世凱曾經是清末權傾朝野的重臣,為何在辛亥革命後搖身一變當上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袁世凱是清末民初聲勢顯赫的人物。他訓練新軍,掌握軍權,左右朝政,成為北洋軍閥的鼻祖;他玩弄權術,變幻莫測,當上總統後又複辟帝製,成為近代中國社會前進的絆腳石;他大借外債,出賣民族利益,為人民所唾棄。袁世凱的一生,在軍事、經濟、政治等方麵,均與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可以說,他的活動脈絡,就是清末民初中國社會演變的縮影。

  袁世凱之所以從一個榜上無名的漢族書生,短期內便青雲直上,成為清朝新貴,奧秘就在於他善於抓住機遇,學西法,練新軍。袁世凱深知有兵就有權的道理。甲午戰爭以後,洋務派苦心經營的北洋海軍全軍覆沒。而在此之前,八旗兵和綠營兵就已腐敗不堪。清朝統治者不願意眼睜睜地看著整個軍隊垮台。袁世凱看準時機,及時上奏,主張取西法練兵,正中清朝統治者的下懷。1895年12月,清政府認為袁世凱樸實勇敢,曉暢戎機,決定派他到天津小站訓練新軍,定名為新建陸軍。袁世凱依靠這支軍隊,地位迅速升遷,成為當時權傾朝野的一位重臣。其間,他大膽地進行軍事改革,加快了中國軍事現代化的步伐。他之所以能夠從清末的權臣成為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是由於他采取了以下的計謀:

  (1)以退為進,向清廷索權。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當晚,革命軍占領武昌。12日,武漢三鎮全部光複。革命黨人占領武漢的消息傳到北京,引起了清廷的驚恐。由於南方新軍大多倒向革命,清廷把鎮壓革命的希望寄托在北洋軍身上,急命陸軍大臣蔭昌率北洋軍南下進行鎮壓。然而蔭昌根本指揮不動由袁世凱一手訓練起來的北洋軍。10月14日,清廷接受內閣總理大臣奕匡的提議,任命袁世凱為湖廣總督,湖北軍隊及各路援軍均歸其調遣。袁世凱聞訊後,以“足疾未愈”為由,委婉回絕。接著,袁世凱提出六項條件:一是明年召開國會;二是組織責任內閣;三是寬容參加武昌起義的人士;四是解除黨禁,允許政黨活動;五是授予他指揮水陸各軍的全權;六是給予十分充足的軍費。他強硬地表示,上述六條必須全部答應,否則,老死彰德永不“出山”。清廷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遂於10月30日同意了袁世凱所提各條。當日,袁世凱揮師南下。11月8日,正式任命袁世凱為清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大權在握後,就開始對南方革命勢力實行又打又拉的兩手政策。以至於不少人認為,位居清朝內閣總理大臣的袁世凱既然是漢人,隻要他脅迫清帝退位,就可以當“漢族總統”。當時南北各界有一個共識:隻要擁有實力的袁世凱讚成共和,勸說清帝退位,就可以推舉他當總統。

  (2)列強呼喚袁世凱出麵執政。袁世凱曾充當北洋大臣、外務部尚書等職,與列強多年磨合,雙方心照不宣。辛亥革命爆發後,帝國主義分子仍然對充當清政府內閣總理大臣的袁世凱十分偏愛,他們為袁世凱上台不斷製造輿論,撐腰打氣。

  (3)軟硬兼施,逼迫宣統退位。伴隨著國內“非袁莫屬”的呼聲,袁世凱一麵唆使北洋軍將領聯名通電要求共和相威逼,一方麵自己以稱病不上朝相刁難,軟硬兼施進行逼宮。清廷原指望袁世凱能使朝廷轉危為安,見此情形,自知大勢已去,被迫於1912年2月12日接受優待條件,宣布退位。袁世凱於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聲明讚成共和。2月13日,孫中山一麵向臨時參議院辭去臨時大總統一職,一麵推薦袁世凱。2月15日,南京臨時參議院開會,一致選舉袁世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袁世凱能夠成為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竊取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除了他采取上述的計謀外,其事件背後是有深刻的曆史原因的。

  第一,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中國強大的封建勢力仍然存在並發揮著巨大的反動作用,阻礙著中國社會的進步,這是袁世凱能夠搖身一變成為大總統,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的根本原因。

  民族資產階級產生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曆史大背景中,先天的畸形發展使其不可避免地具有革命性和妥協性。雖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治,但強有力的君主專製的影響卻依然根深蒂固。支持封建統治的軍事、官僚機構並沒有多大變化,從這裏可以明顯地看出這場資產階級革命的不徹底性。許多封建官僚、地主、舊勢力乘機混進革命隊伍,成為國民政府軍政要員並控製了一部分基層革命政權,這就造成大量的封建殘餘被保留下來。這些人迫切地要否定革命,希望重新建立一個強大的封建中央政府為其利益提供保護。同時,中國廣大民族資產階級醉心於1913年以後民族工商業大發展的豐厚利潤之中,他們輕信袁世凱“保護民商”、“振興實業”的上台承諾,厭倦和害怕新的社會動蕩和無休止的戰亂,不再支持孫中山等人的革命武裝鬥爭。這些為袁世凱竊取革命勝利果實提供了穩定的階級和經濟基礎。

  第二,南京臨時政府麵臨著財政拮據、軍餉無著、借款無望等難以克服的困難。同時,同盟會員內部發生信仰危機,政見紛紜,爭執不斷。一些革命黨人認為孫中山的理想太高,多不讚成。孫中山逐漸受到孤立。

  第三,革命黨人過分看重袁世凱,主要原因是袁世凱興西學、練新軍,給人以“開明”的印象;革命黨人偏激的反清宣傳,以及清廷罷免袁世凱官職的輕率舉動,產生了負麵效應,使人們對這位漢族軍閥寄予同情,誇大北洋軍的力量。

  第四,英、美、日、俄等帝國主義國家對袁世凱的行為給予了或多或少的支持,這減輕了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的後顧之憂。

  辛亥革命爆發後,帝國主義一方麵為控製中國而激烈鬥爭,一方麵又聯手極力阻止中國廣大人民的覺醒,妄圖使中國永遠淪為其附庸和奴隸。帝國主義拋棄腐朽的清政府後,轉而選擇扶植袁世凱作為其在華利益的代理人和保護者。這些國家對袁世凱的行為在外交、軍事、財政等多方麵進行支持。尤其是袁世凱以出賣國家利益換得“善後大借款”巨額資金,迅速擴充了實力,為他日後的複辟提供了政治和經濟上的保證。這樣,袁世凱就挾洋自重,有恃無恐了。

  (邱秀華楊雪)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