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反侵略鬥爭中,台灣人民一直沒有停止反對外來侵略者的鬥爭。鴉片戰爭期間,台灣人民多次打敗犯台的英軍;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打退犯台的英法軍隊;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邊疆危機中,台灣民眾打退了美、日侵占台灣的企圖;中法戰爭期間,台灣人民與大陸同胞同仇敵愾抗擊法國的侵略者;在中日甲午戰爭後台灣淪陷的50年期間,台灣人民一直沒有停止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鬥爭。在中華民族這段艱難的歲月中,身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台灣人民為反抗外國侵略和統治、維護民族尊嚴,同外國侵略者展開了轟轟烈烈、英勇頑強、至死不屈的鬥爭,以生命和熱血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壯麗詩篇。
(1)台灣人民在鴉片戰爭中所起的反抗外來侵略的作用
1840年6月,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戰爭爆發後,英國首相巴麥尊就對侵華英軍司令指出台灣在這次戰爭中的戰略地位。在鴉片戰爭期間,作為我國東部海防屏障的台灣雖然不是主戰場,但是要想贏得這次戰爭,英軍須在中國東海岸處占領一個海島,而台灣則被英軍選中。英軍先後多次發動對台灣的入侵戰役。但是,台灣人民不畏強敵,軍民英勇抵抗,英軍多次進攻均告失敗。
1841年9月30日,英軍進攻基隆港,重炮轟擊三沙灣炮台。中國守軍當即還擊,英軍艦觸礁沉沒。“艦上英人,包括艦長、大副及陸軍第55團的1位軍官和17名士兵,乘了僅有的一隻小艦離艦,卻可恥地把240名印度人(170名夫役和70名水手)委棄給他們的命運”。
在這場前後曆時近兩年的武裝鬥爭中,英人“五犯台灣,不得一利。兩擊走,一潛遁,兩破其舟,擒其眾而斬之”,台灣“卒得保守岩疆,危而獲安,未煩內地一兵一矢者,皆賴文武士民之力也”。
(2)台灣人民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所起的反抗外來侵略的作用
1853年,美國海軍將領皮雷就曾率艦隊竄入台灣,並向美國政府建議占領台灣作為美國海軍根據地;1860年,美國駐華專使巴駕向其國務院提出一項由美、英、法三國分別占領台灣、舟山群島和朝鮮的侵略計劃。雖然就第二次鴉片戰爭全局而言,中國以失敗而告終,但在台灣人民的英勇反抗下,誓死保衛了家園。
(3)台灣人民在中法戰爭中所起的反抗外來侵略的作用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中法戰爭爆發後的第二年,戰火燒到台灣。台灣及台灣海峽成為中法海戰的主要戰場。這次戰爭同以往不同,台灣人民與大陸人民同仇敵愾,共同奮起反抗。台灣軍民在淮軍名將劉銘傳的率領下,浴血奮戰。隨劉銘傳赴任的尚有10餘員淮軍猛將和134名水雷、大炮、陸操技術教官。戰爭爆發後,先後又有2150名淮軍官兵抵台參戰;廣東援台士得槍500支、前膛槍3000支;湖廣總督張之洞援台後膛槍3000支;兩江督臣曾國荃援台黎意槍1000餘支;閩浙總督何�、福建巡撫張兆棟籌銀40萬兩解交劉銘傳;廣東、湖廣又協餉40萬兩,支援台灣。台灣方麵:“台灣民間藝人、梨園花旦張李成激於義憤,自動組織民軍五百名,開往前線殺敵,在淡水大捷中戰績卓著,授為守備。台北府哨官奚鬆林請募兵一千五百人,自備軍械。彰化林朝棟自備糧餉,募勇五百人,組成一軍,多次擊退法軍的進犯。新竹林汝梅也籌餉兩月,募勇二百多人,防守新竹。據統計,戰爭期間,編入作戰部隊的台灣同胞,達五千人以上。同時,台灣同胞還慷慨捐輸助餉:台北富戶林維源先後捐銀三十萬兩,彰化縣認捐四十萬兩,其他各縣或三十萬兩,或二十萬兩,台南、台北效商也各認捐十萬兩。”
(4)台灣人民在中日甲午戰爭後台灣淪陷的50年所起的反抗日本侵略的作用
我們在這裏引用一下國台辦發言人答記者問時,回應的一段話:“我想評價一下台灣同胞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問題。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偉大勝利。台灣同胞的抗日鬥爭是整個中華民族抗日鬥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全麵抗戰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台灣同胞的抗日鬥爭比起祖國大陸來,時間更長。從1895年到1945年的50年中,台灣同胞一直沒有停止與日本侵略者的鬥爭。在日本占領台灣期間,台灣同胞較大規模地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武裝鬥爭有20多起。許多台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來到大陸,從事各種抗日運動;有許多台灣同胞,包括台灣的青年乃至少年,都直接地參與了對日作戰。據統計,在‘七七事變’以後,直接地參與祖國大陸抗戰的台灣同胞有5萬多人,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金鍾哲)
§§第二章 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