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餘恨千載

  話說諸葛亮在上邽之役以後,因為李嚴謊報軍情,把部隊撤回了漢中。蜀國雖然獲得了上邽之戰的勝利,卻並沒有能夠擴充領土,所以在戰略大局上,也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就這樣收場了。

  又經過3年的休養生息和厲兵秣馬,諸葛亮在建興十二年發動了他生命中最後一次的進攻,史稱“武功之役”。

  他在春天行動,帶軍隊從斜穀的一條路出來,很順利地到達今日郿縣西南的漢朝武功縣五丈原。這次的對手仍然是老對頭司馬懿,司馬懿也繼續奉行“避其鋒芒”的戰術,隻是把部隊駐紮在附近,對蜀軍進行嚴密地監視,卻不敢走出壁壘來交鋒。

  《三國演義》中說司馬氏父子被困葫蘆穀,差點兒被燒死,幸好天降大雨,得以脫險雲雲,隻是小說家的杜撰的精彩情節而已。事實上,蜀魏兩軍就這樣“相持”了100多天,沒有什麽實質性的“行動”。

  蜀軍的補給線過長,利在速戰。據《漢晉春秋》記載:諸葛亮為了激對手進行決戰,曾經派人送女子用的裝飾品給司馬懿,暗示他膽小懦弱,缺乏須眉男兒的勇氣。士可殺不可辱!魏軍上下同仇敵愾,一致要求與蜀軍決一死戰。司馬懿本人也信誓旦旦地說要出擊,就上表給魏明帝曹睿,請求批準。曹睿心領神會,特地派了官居衛尉的辛毗,拿著代表皇權的“節”,來營中製止司馬懿,不許他出兵與諸葛亮部隊對陣廝殺。

  薑維聽說後就對諸葛亮說:“辛毗帶著節仗來了,敵軍再也不會出戰啦!”

  諸葛亮說:“他司馬懿本來就不想與我們交鋒,他之所以會向上請旨,隻是為了不打擊部下的士氣,顯示自己也是有血性的罷了。兵法雲: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如果真的有能力和戰機打敗我,怎麽會再去千裏請戰呢!”

  其實,這個傳說並不是很可信。

  貴為一國的丞相和最高軍事指揮官,諸葛亮應該不會“屈尊”去采用這樣一種無聊,甚至有些小兒科的手段。魏明帝既然授權司馬懿作統帥,他肯定明白“用人不疑”的道理,也絕不會特別派一個人來,不許這位統帥作戰。事實是,諸葛亮確曾屢次向司馬懿挑戰,而司馬懿始終忍耐,不肯應戰,隻是用“守”的方法,等候諸葛亮糧盡退兵。

  但經過前幾次北伐因糧少而退兵的慘痛教訓,諸葛亮已經充分認識到糧食對蜀軍的重要性。這一次,他的部隊也不再會有“糧頸的問題產生了。他已經改變戰術,變閃電戰為持久戰,用俗一點兒的話說就是準備與司馬懿耗上了。

  作為持久戰的保障,諸葛亮命令部隊在五丈原一帶實行“屯田”,叫兵士一邊種田,一邊打仗,生產作戰兩不誤。諸葛亮治軍嚴謹,蜀軍的紀律極好。他們夾在本地農民中間,倒也相安無事。至於土地問題,東漢末年,由於軍閥連年混戰,加上各種天災人禍,中國的人口急劇下降,完全是一番“地多人少”的景象,隻要想種,土地完全不成問題。所以,諸葛亮的這種戰術上的變革,不僅使蜀軍解決了糧草問題,還贏得了當地的民心,可謂一舉兩得。

  對於蜀軍的這種戰術,魏軍統帥司馬懿也是無可奈何,因為他打不過諸葛亮,所以也就隻好聽之任之了。

  正當一切都向著對蜀軍有利的方向發展時,一個驚天的噩耗突然襲來:

  諸葛丞相病故。

  而諸葛丞相的病,完全是積勞成疾。

  《魏氏春秋》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諸葛亮派使者到司馬懿的軍中邀戰,司馬懿根本不提打仗的事兒,隻是跟使者拉家常,詢問諸葛亮的生活起居和飲食情況,還有他的平時工作等等。使者回答說:“諸葛丞相早起晚睡,凡是處罰二十軍棍以上的事務,都親自過問,但是每天吃的糧食不過幾升罷了。”

  司馬懿聽完後歎道:“諸葛亮恐怕活不久了!”

  諸葛亮確實太勞苦了!他“事必躬親”,吃得又少,身上的擔子又重,身體怎麽會吃得消?就這樣,在大業和病魔的雙重打壓下,他的病越來越重,挨到八月間,便不幸去世,終年僅54歲。

  後來,蜀軍撤退,司馬懿率部占據了蜀軍營地,在查看了來不及破壞的營壘布局以後,司馬懿隻給了五個字的評語——“天下奇才也!”

  後來,大詩人杜甫有詩讚諸葛亮:“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複,誌決身殲軍務勞。”

  杜甫的結論是:諸葛亮不是不知道漢朝的天下難以恢複,然而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實踐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諾言,所以不惜以煩勞的軍務,折磨自己的身體,以至於病故在自己的崗位上。

  後來,按照他的遺囑,諸葛亮被埋葬在了漢中的定軍山——這塊他征戰多年,卻壯誌難舒的土地上。他的墳墓並沒有大興土木,隻是依山而建,大小隻能容納一口棺槨。入殮時武侯也隻是穿著平時的衣服,沒有什麽陪葬品。後主劉禪追諡他為忠武侯。

  諸葛亮生前曾經上表給後主劉禪說:

  (臣)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

  到去世之時,果然沒有食言,其清廉如此!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可歎一代巨星隕落,空餘下未竟的蜀漢基業和千百年來文人墨客的感傷憑吊。

  西漢著名丞相陳平認為“……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作為領導必須學會正確授權,諸葛亮也為蜀漢丞相,且多才多藝,工作勤勤懇懇,各種事務都要親自處理,親自過問,“自校簿書”,“罰二十以上親覽”,以至積勞成疾,過早離開人世。

  現代社會,領導工作千頭萬緒,極為繁雜,如果領導幹部不管大小都事必躬親,即使有三頭六臂,也會應接不暇,難免事與願違。所以領導必須學會正確授權。

  第一,正確授權可以減少領導者工作負擔,使得職有專司,也使領導不被細小事務纏繞導致身心疲勞,能集中精力處理更重要更大的問題。

  第二,正確授權是對下屬的一種信任。事無巨細都要躬親的領導不僅對領導者本人不利,還會讓下屬感到不被信任,使下屬創造力不能得到充分發掘。正確授權會調動下屬積極性,權力是一種重要的激勵方式,賦予下屬一定的權力能夠使他獲得“獨當一麵”的成就感,也能使他體會到上司的知遇之恩。魏延被劉備破格提拔,鎮守漢中,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

  第三,正確的授權有利於領導發現人才,鍛煉人才,培養人才。難怪諸葛亮死後,蜀國明顯人才缺乏,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劉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的無能與諸葛亮不善授權有關。

  第四,正確的授權有利於團隊建設,正確授權有利於各級管理者之間、管理者與員工之間溝通,加強協調,團結共事,有利於發揮專長,互補不足,提高組織的整體力量,其反麵例子就是諸葛亮剛一歸天,其屬下的楊儀和魏延就相互“鼠鬥”,搞得蜀國元氣大傷。

  第五,正確授權有利於避免領導專斷,降低錯誤決策風險,減少錯誤決策的發生,減少錯誤決策所造成的損失。

  諸葛亮不善授權的後果對現代領導而言當引以為戒,因為授權是領導職責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一種領導藝術,所以領導必須學會授權藝術。

  學會授權他人

  懂得挑選合適的人並信任他們。一個不論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問而不懂得授權的人,永遠也做不了大事情。換言之,你必須懂得挑選合適的人並信任他們,讓他們放開手腳做事。

  法國的拿破侖皇帝是很多人崇拜的英雄,他有一句名言,叫做“替才能開路”。這就使得眾多的人才雲集他的麾下,成就了他的千秋功業。

  曾經有人采訪比爾·蓋茨成功的秘訣。比爾·蓋茨說:因為又有更多的成功人士在為我工作。

  範·弗利辛根是歐洲最富有的人之一,他擁有SHV控股公司。SHV公司總部在荷蘭,經營能源和消費品,1995年的銷售額為110億美元,盈利為3.15億美元。在過去的幾年裏,由於範·弗利辛根新的用人方式,公司的這兩個數字都增加了9倍,現在公司的盈利估計為30億美元。

  範·弗利辛根的成功就在於懂得授權他人。他的用人觀念是:相信“時勢造英雄”——給下屬造勢,他們會發揮巨大能量,成為真正的英雄。在他看來,給下屬一些權力,就會得到回報,給他們承擔的責任多了,他們就會展翅飛翔。

  大膽放權的“易科軟件”

  易科在中國很低調,在其總部所在地荷蘭卻是大名鼎鼎。這家專注於為中小企業提供管理軟件的廠商已有20年曆史,在上百個國家擁有近20萬客戶。2004年被IDC評選為歐洲“中小企業市場最大的ERP公司”。在中國,1998年進入的易科也開始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2002年和2003年客戶數增長和營業額增長都連續超過100%。

  易科亞太區總裁曹毅明一直以來堅持這樣的信條:好的業績是充分發揮員工積極性的結果。他特別強調“大膽授權”,因為他本身就是在被“授權”中成長起來的,他又用這種方法去培養中國區總經理周曉玲,周曉玲又用這種方法來培養自己的下屬。

  周曉玲原來在易科是做財務的,兩年後提出轉做銷售。曹毅明慧眼識人,看出她潛力很大,就支持她去做,結果業績非常好。曹毅明又發現她有管理才能,3個月之後就又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讓周曉玲做銷售經理,中國區所有需要簽字的文件都由她來簽。當時中國區還沒有總經理。半年之後,又讓她代表中國區出席亞太區的各種會議。雖然公司知道她不夠強勢,但並不給她派助手,也沒有派另外的高層指導她,而是充分放手讓她鍛煉,所以她成長得很快。

  公司剛開始讓她做中國區的總經理時,她覺得責任重大,不願意接受,中國區總經理的位置有半年時間都空在那裏。後來她對老總說:“當時所有的文件都由我來簽字,他們根本沒有懷疑過我這個字簽下去以後問題可能就大了,我的錯誤可能會導致中國區被關掉,他們給了我充分的信任和授權。”

  正是這種信任,使得她覺得非要把工作幹好不可。事實證明,周曉玲最後很好地勝任了中國區總經理這個職位。

  易科的管理方式和對人員的任用,充分給員工最大的施展自己的空間,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才能,體現了一個大企業對人員的信任。給員工帶來一種主人公的感覺,增強了自己的責任感,這樣的企業又怎麽會不發展呢。

  八百元的鸚鵡

  一個人去買鸚鵡,看到一隻鸚鵡前標:此鸚鵡會兩門語言,售價200元。另一隻鸚鵡前則標道:此鸚鵡會四門語言,售價400元。該買哪隻呢?兩隻都毛色光鮮,非常靈活可愛。這人轉啊轉,拿不定主意。結果,他突然發現一隻老掉了牙的鸚鵡,毛色暗淡散亂,標價800元。

  這人趕緊將老板叫來:“這隻鸚鵡是不是會說8門語言?”

  店主說:“不是。”

  這人奇怪了:“那為什麽它又老又醜,又沒有能力,會值這個數呢?”

  店主回答:“因為另外兩隻鸚鵡叫這隻鸚鵡老板。”

  這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領導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強,隻要懂信任,懂放權,懂珍惜,就能團結比自己更強的力量,從而提升自己的身價。

  相反許多能力非常強的人卻因為過於完美主義,事必躬親,以為其他人都不如自己,最後隻能做最好的攻關人員、銷售代表,卻成不了優秀的領導人。

  不圓的圓圈

  一位著名企業家在做報告。當聽眾谘詢他最成功的做法時,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圈,隻是並沒有畫圓滿,留下了一個缺口。

  他問道:“這是什麽?”

  “零”“圈”“未完成的事業”“成功”,台下的聽眾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聽完大家的回答後說:“其實這隻是一個未畫完整的句號。你們問我為什麽會取得輝煌的業績,道理很簡單:我不會把事情做得很圓滿,就像畫個句號,一定要留個缺口,讓我的下屬去填滿它。”

  事必躬親,是對員工智慧的扼殺,往往事與願違。長此以往,員工容易形成惰性,責任心會大大降低,會把責任全推給管理者。情況嚴重時會導致員工產生膩煩心理,即便工作出現錯誤也不情願向管理者提出。何況人無完人,個人的智慧畢竟是有限的。為員工畫好藍圖,留下空間,發揮他們的智慧,他們會畫得更好。多讓員工參與公司的決策,是對他們的肯定,也是滿足員工自我價值實現的精神需要。賦予員工更多的責任和權利,他們會取得讓你意想不到的成績。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