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建興三年(公元225年)春天,突傳來魏文帝曹丕大舉征吳的消息。這顯然是諸葛亮聯合孫權戰略所產生的效果。
魏、吳兩國陷入軍事糾紛,蜀漢北方和東方的防務壓力自然減輕了不少。諸葛亮認為這是徹底解決南中問題的最佳時機,因此,他開始編組軍隊,準備親自南征。
丞相長史兼任司鹽校尉王連進諫道:“南蠻乃不毛之地,疫癘之鄉,不宜以一國宰相之尊前往,萬一有任何差錯,豈不太冒險了些!”
王連字文儀,南陽人,劉璋執政時入蜀,被任為梓潼令。劉備入蜀時,王連閉關堅守,劉備對他的負責和氣節頗為欣賞。平定蜀中後,仍重用之,治理之郡,成績斐然。王連除長於行政外,更長於財政,因而受諸葛亮提拔,主管四川井鹽的經營,頗有成效。終其一生,雖換過不少官職,但似乎均和財政有關。諸葛亮重用他為丞相長史(機要秘書),仍是負責財政規劃。
這麽一位深受信任的幕僚建議,相信諸葛亮不可能輕忽。更何況,王連的謀言中,必有諸葛亮一向最重視的軍糧及財政問題吧!
《三國誌》中記載,諸葛亮對王連的建議,的確相當慎重考量過,他也評估過派遣大將代替他遠征的可能性。不過他認為這場戰爭,最主要的是政治,而非軍事。蜀漢中固有不少能征慣戰的猛將,但政治的器量則大為不足,如要徹底解決問題,非得親自出征不可。但是王連不是容易打發的,他的諫言有充分的理由,語詞非常懇切,因此諸葛亮深受感動,一再思考研究。史書上記載,由於王連的諫言,的確使諸葛亮駐留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
直到三月,諸葛亮才決心辭別後主劉禪,親自準備南征。
他先下令漢中太守魏延,加強北方防務,嚴備曹魏的蠢動。再度調動李嚴,負責東邊的防衛,並注意魏吳間軍事衝突的進展,隨時掌握最詳細的軍情。丞相長史向朗則留守成都,調動軍餉,以支援前方戰線。
馬忠軍團由川南焚道,直趨牂牁,進攻朱褒的叛軍。李恢軍團由平夷進攻益州郡,直襲雍闓和孟獲的大本營,並派遣原先為太守的王士,改任益州郡太守,協助李恢的軍事攻擊行動。諸葛亮自己親率主力部隊,由成都出發直抵安上,會同越嶲太守龔祿軍隊,由安上取水路入越嶲最後三路兵馬約同會合於益州郡之滇池。
這次的軍事行動,雖由諸葛亮親自領軍,但動用的將領和兵力均不算大。由於主要的強敵在北麵及東麵,獨當一麵的將領,必須在這些地方布防。況且成都駐守的工作也非常重要,因此像蔣琬、董允、費禕等重要親信,都必須留在成都應變。也就是說這場戰爭的規模,從一開始規劃似乎便稱不上大。
誠如王連的諫言,隻要派一員大將,即可處理這件戰事了,何必動用一國之尊的丞相前往冒險。從軍事上而言,這論點完全正確,諸葛亮自己心中也明白,的確有點“殺雞用牛刀”之嫌。但諸葛亮的著眼點放在政治層麵,要解決南中問題,不在有無能力以武力鎮壓,軍事隻能用來治標,要治本隻有靠政治力量。
但南中的問題相當複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徹底解決必成為永遠的後顧之憂,根本不可能全力對外。
何況如果沒有南中地區的物資協助,蜀漢也沒有實力和曹魏與東吳作長期對抗,換句話說,南中叛亂事件處理的成敗,關乎蜀漢長期的經營。
“政治”層麵的處理在“器量”和“權力”上,若事事都需請示,便很難機動地擬出應變策略。“器量”不夠,則無法透視問題,或缺乏長期規劃的眼光,南中問題勢必無法一次解決,反而隻是在浪費時間。
三分鼎立之時,局勢瞬息萬變,不可能有太多時間和機會。處理南中問題,不但要快,而且要徹底,除了諸葛亮親臨第一線外,誰也沒有辦法扛起這份責任。基於這些理由,諸葛亮不得不親自出征。
後主下詔賜諸葛亮金製鐵斧一具,有頂蓋之軍用指揮車一台,前後護衛虎賁六十餘人,以為受皇命出征的象征。文武百官自然也前往送行。丞相府主任軍事參謀馬謖,曾任越嶲太守,對南中情勢認識頗深。特別在其兄長馬良去世後,諸葛亮對馬謖提攜有加,因此雙方關係非常親密。
當天,馬謖送諸葛亮的南征軍團出發,直到數十裏外,仍依依不舍,似乎有話要說。
諸葛亮便親切地問道:“幼常(馬謖字),這幾年來我們常相互交換意見,承蒙多次提供有意義的諫言,對這次南征的軍事行動,你有什麽想法,請坦白告知吧!”
馬謖表示:“南方的少數民族,一向仗恃地處偏遠,又有險阻可守,長久以來經常不服從朝廷的管轄。即使今天用大軍鎮服了他們,軍隊一撤退,難保他們不再叛亂。這次遠征行動就算成功,但他日丞相舉兵北伐,和強敵曹魏相對抗時,南方這些蠻族,隻要探知我們兵力分散,沒有實力對抗他們,又會很快反叛的,這樣下去,問題永遠解決不了。”
如果硬要將他們趕盡殺絕,以除後患,不是仁者王師應有的作為。而且在短期間內也不可能做到,相信這一定不是丞相的本意。”
依我看來,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請丞相明察,願早服南人之心,以收長治久安之效。”
這番話,正合乎諸葛亮本意,不但采納為這次南征的主要精神,而且對這位“善論軍計”的馬謖,更是欣賞有加。
攻心治人是上上策,這是諸葛亮一貫堅持主張的戰術策略。很少以先取實地為主,而是先以攻心為主,因此,他一出手就能征服一片人心。
諸葛亮及三國其他將帥曾多次運用過“心戰計謀”,但諸葛亮這次南征所用“心戰”的目的及方式都有所不同。通常“心戰”的目的隻為某一特定的戰役,指揮者追求的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蔣如鏡獻蔣氏家譜得官
蔣介石當上了國民黨總裁和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之後,一下子顯貴起來,但他對自己的祖先是誰不甚了解,還不時有人攻擊他,說他本不姓蔣,是他母親帶他到蔣家的,借此貶低蔣介石。在此情況下,蔣介石急於弄清自己的祖先是誰。一時間,他手下的文人忙了起來,但他們搞出的東西,蔣介石不太滿意。
宜興縣的縣長蔣如鏡是個有心人,他翻閱古籍,走訪民間,決心給蔣介石弄出個祖宗來。工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找到了可以取悅蔣介石的蔣氏祖宗線索。
宜興有一蔣姓大族,始祖函亭鄉侯蔣澄是東漢光武帝時的婺州刺史,而蔣澄的父親蔣橫,光武帝時拜為將軍,後被誣害而死,他的幾個兒子遷徙到陽羨(今宜興)。後蔣橫冤案得到昭雪,他的幾個兒子都受封,顯赫一時。蔣澄死後,在宜興城內的東廟巷及官林鎮附近的都山各有函亭侯祠一所。
蔣如鏡考證出奉化蔣氏與宜興蔣氏同出一脈,於是上書蔣介石並呈上家譜。
蔣介石一看,高興萬分。祖上有一個蔣將軍,還被封侯。有這樣顯赫的祖宗,蔣介石就成了將門之後,正符合自己總司令的身份。而且不僅有文字記載,更有兩所函亭侯祠作證,比空口說白話好得多。
蔣介石馬上認了祖宗。1948年5月17日,蔣介石偕宋美齡親自到宜興去“尋根”了。
蔣介石在宜興“認根”掃墓之後,即撥款修葺位於宜興城內的函亭侯祠。祠堂竣工後,蔣介石親題一匾曰“世德清芬”,並鐫刻“中華民國總統穎,以誇耀這位蔣氏後人的“不凡”。
蔣如鏡真是登龍有術。不知他是怎麽想到這一點的,他這一考證,比送給蔣介石萬兩黃金更能取得蔣的歡心。試想,一個小小縣長,想見蔣介石一麵都不可能,現在卻成了總統府上的座上客,真是一步登天,自此以後,仕途平坦,步步高升,全靠的是這一“捧”之功。總的來說,還是他摸準了蔣介石的心思,攻心為上,因而得到了蔣介石的歡心。
死囚拍馬享殊榮
1671年5月,倫敦發生了一起英國曆史上最大、最著名的刑事犯罪。一個以布勒特為首的五人犯罪團夥,騙了倫敦塔前總監,混入馬丁塔內,搶走了英國國王的皇冠。但是當他們衝出塔時被衛隊圍住,經過一場搏鬥,五名罪犯全部被擒。
經倫敦總監泰爾波特審問,全部罪犯均判死刑。英王對這五名目無法紀、膽大包天的歹徒很感興趣,便親自抽審首要分子布勒特。
“你在克倫威爾手下時誘殺了艾默思,換來了上校和男爵的頭銜?”英王查理二世問。
“陛下,我隻想看他是否配得上您賜給他的那個高位。要是他輕而易舉地被我打發掉,陛下就能挑選一個更合適的人來接替他。”
查理二世沉默了一會兒,仔細打量眼前這個囚徒,便問:“你這麽大的膽子,竟偷我的皇冠!”
“我知道我太狂妄了,可是我隻能以此來請陛下關心一下一個生活無著落的老兵。”布勒特從容不迫地回答。
“你不是我的部下,要我關心你什麽?”
“陛下,我從不曾對抗過你,英國人互相之間兵刃相見已經很不幸了,現在天下太平,所有的人都是你的臣民,我當然是你的部下。”
查理二世感到布勒特是個十足的無賴,但他還是繼續問下去。
“你說吧,我們該如何處理你?”
布勒特依然鎮靜地說:“從法律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被處死。但是我們五個人每一位至少有兩個親屬會為此而落淚。從陛下您的立場看,多十個人讚美您總比多十個人落淚好得多。”
出於查理二世意料之外,布勒特竟然這樣回答他的問題,使他不由自主點了點頭。然後又問:“你以為自己是勇士還是懦夫?”
“陛下,自從您的通緝令下達之後,我沒有安身之處,所以去年我在家鄉搞了一次假出殯,希望警方相信我已死了而不再追捕我。這並非勇士的作為。因此盡管我在旁人麵前是個勇士,但是在您——陛下的權威下我隻是個懦夫。”
布勒特先是以畢恭畢敬的態度取得國王的好感與寬容,進而輕描淡寫自己的罪行,再千方百計把自己的罪說成為國王著想,往國王臉上貼金,以此提高國王的自尊。在一片恭維聲中,自尊心極強的查理二世不但免除了布勒特的死刑,還賞給他一筆為數不少的年金。
布勒特就這樣以拍馬屁的辦法,讓查理二世心花怒放,進而得到了國王的寬容和嘉獎。
達爾發明寵物石
在美國這個最發達的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中,有很多人飼養著一些寵物:貓、狗、山羊等等,以滿足自己的愛好或慰藉自己的生活。但由於飼養這些動物比較麻煩,花費也比較多,因此又有許多人對飼養這些寵物厭煩不已。
基於這種消費心理,一位美國人蓋瑞·達爾於1975年發明了一種新奇的玩物——寵物石,它是一塊可愛的玲瓏剔透的卵形石頭,放在一個黑色的禮品盒子裏,禮品盒上安著一個提把,還挖了一個洞供“寵物石”休憩。盒子裏麵還放有一本32頁的精致的、小版本的“寵物石”訓練手冊,裏麵煞有介事地介紹了寵物石訓練技巧、飼養和疾病的防治等等。小冊子的封麵上還印著一行綠色的粗體字:“恭喜您,您現在已經成為一塊絕種的、純血統的‘寵物石’的主人啦!”
生產寵物石的成本簡直不值一提:石頭每塊1分錢,盒子4分錢,包裝6分5,鉛字2分錢,蓋瑞給零售商的底價是2元錢,最後脫手價格為4美元。
這也許是美國有史以來最荒謬無比的禮品,但它卻引起了空前轟動,成為美國禮品零售史上最成功的一項產品。形形色色的人們擁進商店,購買這種可愛的鵝卵石,在流行的鼎盛時期,每天最高賣掉10萬個,短短的3個月時間內,零售總額超過400萬美元,以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電視評論員哭笑不得地評論說:“把石頭當作寵物,的確要比其他的東西合算。”
其實這不過是一塊普通的石頭而已,就連那本小冊子也是蓋瑞用數小時時間,以一本如何訓練德國牧羊犬的手冊為藍本,用打字機打出來的。但就是這兩樣東西給蓋瑞帶來了幾百萬美元的財富。
其實石頭本身並沒有任何特殊之處,真正特殊的是1975年這個特殊的年頭。正如蓋瑞·達爾自己所說:“當時美國剛剛經曆過越戰和水門事件,加上高度的通貨膨脹,人們這時候最需要的是痛痛快快地大笑一常”而“寵物石”的出現正好滿足了人們的這一心理需求。一家報紙引用的一位顧客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這種令人捧腹的玩意,我已經有好幾年沒見過了。
“寵物石”給美國帶來了極大的衝擊,以至於它的名字幾乎成了美國現代俚語的一部分。現在,每當一種新禮品玩物打入市場時,人們都會問:“這是今年的寵物石嗎?”
塔夫脫靠拍馬當總統
老羅斯福任滿之前,塔夫脫到處放風,吹捧羅斯福。他逢人便說:“我是羅斯福內閣中最忠實的成員,我尊敬羅斯福,他的政策之英明令我十分欽佩。老實說,在我未與羅斯福謀麵之前,他的政見就是我的政見了。”塔夫脫還當麵肉麻地對老羅斯福說:“曆史上隻有兩個總統可與您相提並論,一個是華盛頓,一個是林肯,您的功績與他倆相比毫不遜色。”
按美國的慣例,當一個總統任滿時,可以推薦一名總統候選人。老羅斯福被塔夫脫吹得飄飄然了,很自然地推薦塔夫脫為下屆總統候選人。
在老羅斯福的大力支持下,塔夫脫毫不費力地擊敗民主黨候選人布賴恩,當選為第二十七屆美國總統。
塔夫脫為圓總統夢,采取拍馬的方法迷惑老羅斯福,使老羅斯福認為塔夫脫是自己的人。如果沒有老羅斯福的鼎力相助,塔夫脫就很難當上總統。可見,攻心為上的計謀在政治舞台上也大有用武之地。
無限期保修的商店
家用電器結構複雜,價格較貴,所以商店出售家電產品一般都有一定的保修期。這不足為奇,但倘若有人告訴你有一家商店售出產品的保修期沒有時間限製,你一定會在驚喜之餘選擇這家商店去購買。瑞典的卡隆門商店正是這樣一家商店。
卡隆門公司是一家以經營家用電器為主的公司,雖規模不是十分龐大,但年營業額卻非常可觀。究其原因,是它那“無限期保修”的營銷策略,吸引了顧客。
多年來,凡是卡隆門公司出售的商品,隻要不到報廢的程度,保證永久負責免費修理。僅此一招,就深得人心,在顧客的心目中樹立了在這裏購買商品不怕壞了的形象。
1984年的一天,有位家庭婦女手持一個1957年在該公司購買的電熨鬥,來到該公司的電器修理部要求修理。這隻電熨鬥盡管已用了27年,非常破舊,但公司的維修人員恪守該店規則,想盡一切辦法終於修好了這隻陳舊的電熨鬥。這位家庭婦女高高興興地回家了。三個月以後這位婦女的電熨鬥又壞了,這時她不想再修了,準備買隻新的,想到卡隆門公司信守“無限期保修”的諾言,又跑到該店買了一隻新的電熨鬥。
還有一位先生從卡隆門公司購買了一套家電設備,因使用不當出了毛病,本應送去修理,但又怕拆裝之後損壞了設備零件,就打電話與公司聯係。公司維修人員二話沒說,立即登門維修,往返多次,從不厭煩。在一次修理中,一個維修人員偶然發現這位顧客家旁邊有一家電器商店,非常奇怪,就問他為什麽不從這裏麵購買,而舍近求遠。這位先生說,因為你們是無限期保修埃
“無限期保修”使卡隆門公司獲得了顧客的信賴,贏得了顧客的心,公司的名聲也越來越大,銷量也越來越多。
華盛頓化敵為友
1754年,美國獨立以前,弗吉尼亞殖民地議會選舉在亞曆山大裏亞舉行。以後成為美國總統的喬治·華盛頓上校作為此地的駐軍長官也參加了選舉活動。
選舉最後集中於兩個候選人。大多數人都支持華盛頓為候選人。但有一名叫威廉·賓的人則堅決反對。為此,他同華盛頓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爭吵中,華盛頓失言說了一句冒犯對方的話,這無異於火上澆油。賓怒不可遏,一拳把華盛頓打倒在地。
華盛頓的朋友們圍了上來,高聲叫喊要揍威廉·賓。駐守在亞曆山大裏亞的華盛頓的部下聽說自己的司令官被辱,馬上帶槍開了過來,氣氛十分緊張。
在這種情況下,隻要華盛頓一聲令下,威廉·賓就會被打成肉泥。然而華盛頓是一個頭腦冷靜的人,他隻說了一句:“這不關你們的事。”就這樣,事態才沒有擴大。
第二天,威廉·賓收到了華盛頓派人送來的一張便條,要他立即到當地一家小酒店去。威廉·賓馬上意識到,這一定是華盛頓約他決鬥。於是,富有騎士精神的賓毫不畏懼地拿了一把手槍,隻身前往。
一路上,威廉·賓都在想如何對付身為上校的華盛頓。但當他到達那家小酒店時卻大出意料之外:他見到了華盛頓的一張真誠的笑臉和一桌豐盛的酒菜。
“賓先生,”華盛頓熱誠地說:“犯錯誤乃是人之常事,糾正錯誤則是件光榮的事。我相信我昨天是不對的,你在某種程度上也得到了滿足。如果你認為到此可和解的話,那麽請握住我的手,讓我們交個朋友吧。”
賓被華盛頓的寬容感動了,忙把手伸給華盛頓:“華盛頓先生,也請你原諒我昨天的魯莽與無禮。”
從此以後,威廉·賓成為華盛頓堅定的擁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