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姚崇倡廉

  江忠寶

  姚崇,唐朝陝州硤石(今河南三門峽南)人。曾任武則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兼任兵部尚書。姚崇為穩定武周,革除積弊,開創“開元盛世”,推進社會進步,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他是一位頗有政績的人,同時也是一位倡廉、自廉的官吏。

  姚崇的《五誡》,即是他自身品格的表露,又是他吏治思想的集中體現。在《執稱誡》中,他要求“為政以公,毫厘不差”,為官應“存信去詐,以公滅私”,“官者,庶人之師,其身既正,不令而行,在下無怨,唯上之平”。在《彈琴誡》中,他強調治國的感化作用,主張“移風易俗”,“治國之道,大急小緩”。在《執鏡誡》中,他告誡官吏應“內涵虛心,外分郎鑒”,“刑不可濫,政不可賊”,“如鏡之明,斷可以平;如鏡之潔,斷可以決”。在《辭金誡》中,他要求官吏“以不貪為寶”,“以廉慎為師”,“凡所從政,當須正已”。在《冰壺誡》中,他指出“與其濁富,寧比清貧”,“聳廉勤之節,賽貪競之門”,“清白遺其子孫”。他言行一致,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開元前期,姚崇身為宰相,卻沒有自己的專門宅第,全家人住在離朝廷很偏遠的地方。他上朝處理政務後常常不能回家。就住在附近一個叫罔極寺的寺院裏。有一次,姚崇患了瘧疾,就讓家人到罔極寺來照料他。在寺院裏,他還帶病協助上常令源乾曜處理政務。每有大事,源乾曜就到寺裏去請教姚崇。源乾曜與姚崇接觸較多,十分敬佩姚崇嚴於律己、廉潔勤儉的生活作風。他奏請玄宗皇帝讓姚崇搬進四方館(屬中書省)居住,玄宗當即批準。但姚崇感到四方館太豪華,又藏有公文,不便住進去,遂堅決謝絕。玄宗感動地說:“設四方館,為官吏也。使卿居之,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辭!”

  開元二年(公元714年),玄宗令吏部尚書魏知古赴東都考察選擇官員。姚崇的兩個兒子在東都任職,依恃姚崇有德於魏知古,招權請托。玄宗得知此事後,想考驗一下姚崇。一次,玄宗裝作不在意的樣子,問姚崇:“卿子才性如何?今何官也?”姚崇很坦率地介紹了兩個兒子的情況,說他們“為人多欲而不謹”,並估計兩個兒子在東都會去找魏知古走後門。玄宗聽後,解除了懷疑他會為兒子掩飾的顧慮,高興地問:“卿安從知之?”姚崇答道:“魏知古本是小吏,是我引薦他當了宰相。兩個兒子一定以為魏知古會出於感激我的心理,為他們開後門,答應他們的請托,允許他們行不當之事。”原來,姚崇的兒子在東都招權請托之事,是魏知古回到朝廷後報告給玄宗的。玄宗見姚崇並未為兒子隱瞞,倒覺得魏知古太不給姚崇麵子了,故認為“薄知古負崇,欲斥之”。姚崇堅決請求道:“臣子無狀,撓陛下去,陛下赦其罪,己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為私於臣,累聖政矣。”玄宗覺得姚崇言之有理,於是取消了自己的打算。

  開元四年,姚崇的兩個兒子劣性不改,“廣通賓客,頗受饋遺,為時所譏”。姚崇所信任的中書省主簿趙誨“受胡人賂”。這兩件事都影響到姚崇,使姚崇感到自己再擔任宰相對國家不利,於是,他奏請玄宗皇帝辭去宰相職務,舉薦廣州都督宋璟擔任宰相。姚崇的自尊、自重,深得世人稱讚。

  姚崇不僅自己為官清正,以身作則,同時對朝廷的腐敗現象極為反感,進行了不懈的鬥爭。長安四年(公元704年),姚崇任相王府長史兼禮部尚書,掌管國家典禮等事。武則天寵幸的張易之在定州(今河北定州)私立寺廟,要從京都強迫遷移十名高僧到定州。寺僧們對張易之的無理之舉不滿,向姚崇苦訴,姚崇下令停止遷移。張易之幾次向姚崇請托,姚崇毫不懼其驕寵,堅決予以拒絕。結果,姚崇遭張易之讒毀,被降職使用。

  睿宗繼位後,重新起用姚崇。姚崇竭力革除弊政。當時官僚機構臃腫,百官泛濫,選拔官吏的製度混亂。特別是公主、後妃們,依勢用事,大搞“斜封官”(即皇帝受公主、後妃等人的請謁,任意頒下敕書任命官員,用斜封交付中書省),各樹朋黨,網織裙帶關係,擾亂吏治,致使政出多門,銓選官吏的機構形同虛設。買官賣官現象嚴重,一些庸碌之徒花錢就可以買到官職。官多為患,濫官充溢,竟出現了宰相、禦史及員外官辦公時連座位都沒有的現象,當時被戲稱為“三無坐處”,影響了正常的政務活動。麵對這種混亂狀況,姚崇聯合宋璟等人向睿宗進言:“先朝斜封官悉宜停廢。”睿宗采納了他們的建議,罷免斜封官數千人。

  玄宗繼位後,姚崇輔佐玄宗嚴格銓選製度,繼續罷免以前的斜封官。對於用請托等不正當手段謀取官職的,無論是誰,姚崇都堅決予以製止。開元二年,申王李成義向玄宗請托,要求把他府中的閻楚圭由錄事(九品)破格提拔為參軍(正七品)玄宗答應照顧。對此,姚崇堅決反對,上書皇帝,指出量材授官的權力應歸屬官吏任命部門,反對因親故之恩就得以升官晉爵,覆前朝冗官泛濫之轍,擾亂國家法紀。姚崇的力爭,使玄宗收回成命。自此,向皇帝請謁討官的惡習,大為收斂。薛王李業的舅父王仙童,仗恃李業是皇戚,為非作歹,欺壓百姓。禦史彈奏了王仙童的罪行,李業為舅父開脫,向玄宗說情,玄宗想要寬釋王仙童。姚崇說服玄宗,使王仙童得到了應有的懲治,“由是貴戚束手”。

  開元九年,姚崇去世。當時,國家經濟狀況比較好,社會上特別是在官吏中厚葬成風。姚崇對這一風氣極為反感,他列舉古代聖賢薄葬的故事教育他人,批評厚葬之風。姚崇去世之前,向子孫們留下遺囑:不準崇佛敬道,不準為他厚葬,隻給他穿平常的衣服,不要抄經寫像。並告誡他的子孫們去世以後,也要按照他所囑咐的去做。姚崇節儉安排後事的故事,也被世人傳為佳話。

  一個人的所作所為足以說明他是什麽樣的人,姚崇在兒子有錯時不為兒子開脫,雖然他很容易做到這一點,他還拒絕了皇帝賞賜的豪華住所,說明了姚崇是個嚴於律己、廉潔勤儉的人。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