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留意每一件新生事物,說不定什麽時候,它就會改變你的命運。
王永安,一個從大山裏出來的打工仔,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發現了自己創業的目標,並借助現代神奇的互聯網絡獲得了成功。
安徽省嶽西縣地處大別山腹地的高寒地帶,這裏是王永安的家鄉,為了能走出這片貧瘠的大山,當地老百姓的最大“愛好”就是做鞋,拚命地做鞋,經年累月,這裏的婦女幾乎人人都做得一手好布鞋。
1993年,走過100多裏山路到了縣城,又趕車1000多裏顛簸到深圳的王永安身上背著三雙母親和妻子趕製的布鞋,在街頭觀賞著繁華的現代都市,並尋找著自己的未來。
高中文憑,加上寫得一手漂亮文章,在當時的深圳來說,王永安就比其他打工仔多一些優勢。非常順利,他到了一個廣告公司搞文案。王永安在工作中拚命地學習,接受著改革開放吹入國門的各種新觀念、新思想。
一次偶然的談話改變了王永安的人生軌跡。他聽到一個做外貿的朋友說,現在出口一台冰箱還不如出口幾雙布鞋掙錢,國外對中國傳統布鞋的需求量很大,每年有1000多萬雙中國傳統布鞋銷往世界各地。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王永安想到了自己包裏的那兩雙一直都舍不得穿的布鞋。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可不可以把家鄉的布鞋也拿到國外去賣呢?他的家鄉,一個閉塞得幾乎與外界隔絕的窮地方,婦人們隻按自己的方式來製作她們心目中認為最美麗最適用的鞋樣,以盡量減輕男人們在外奔波的痛楚。沒有機械,全憑手工,夠傳統的了。
兩年時間的市場考察,王永安證實了朋友並沒有騙他,而且令他欣喜的是所有出口布鞋要麽是粘合底,要麽是注塑底,沒有一雙真正傳統意義上的全手工布鞋。這讓他把家鄉布鞋銷出去的願望更加強烈了。
可是他隻知道布鞋在國外市場空間大、生意好,但朋友並沒有教他怎麽做產品才能打入國外市常因為畢竟這不是去嶽西縣城賣雞蛋。不但要讓老外知道你在賣中國最傳統的布鞋,還要熟悉出口產品的一係列繁雜手續。
網絡技術在中國如火如荼的發展讓他了解並親身體驗到了這種方式的便捷。他所在的公司了解客戶,一般都是看客戶公司的網頁介紹,信件的往來也通過E-Mail。有一天王永安拍著自己的腦袋踱出辦公室大笑:這不就是最好的方式嗎?把自己的布鞋產品信息發布到互聯網上,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國有個布鞋之鄉——嶽西。
如果沒有互聯網,很難想像王永安能抓住布鞋走俏國外的機遇進行創業。因為他沒有通暢的銷售渠道,僅這一點,就可以讓他與機遇擦肩而過。
1997年,王永安回到家鄉。他的設想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對。但是,王永安認定了,他要用事實來說話。第二天,王永安背了幾個幹饃,揣著打工的積蓄,到縣城裏去了,走出了他辦廠的第一步。同時,為了打通山裏與外界的隔閡,他買電腦、辦上網手續,買電腦方麵的書,自學電腦相關知識與客戶直接交流的簡單英語……
王永安買了電腦和王永安要辦一個布鞋廠,對山裏的人來說,都具有相當於中國加入WTO簽訂了雙邊協議同樣的轟動效果。因為這帶來的不僅是現代觀念的衝擊,更有鄉親們為提升當地經濟水平、改善生活質量的渴盼。
按照自己已有的設想王永安招收了500名當地婦女,扯起了養生鞋廠的大旗。這500名“工人”利用一年中農閑的8個月,在自己家裏進行布鞋加工製作。再設幾名專職的管理人員,負責產品質量的控製和物料的管理,自己則負責總體管理和對外營銷。
王永安最多時可以發動1萬多名鄉親來進行布鞋加工。整個生產進行流水作業,500名工人各司其職,一天正常可生產一百雙鞋。
安排好生產,王永安便專心致力於銷售通路的建設。他的目標是網絡。
一個美國資深電子商務專家為不適合在網上銷售的商品排了一個名次,鞋子在其中排第四名。但是王永安卻以自己的方式,讓他“全國獨一家”的網上鞋店紅紅火火地經營起來。
最先,王永安隻能依靠電子公告板,到許多國內有影響的不同站點上去發布自己產品的信息。不過幾天時間,他居然賣掉了兩雙布鞋,而且是憑借網上零售方式售出的。這給了王永安莫大的信心。
1998年7月,通過上網了解和查詢,王永安又將已有一點名氣的養生鞋廠掛接到鄭州一個叫“購物天堂”的同站上,網頁的製作與維護都由鄭州方麵負責,一年的服務費用為600元,王永安隻負責提供資料。客戶在網上看樣、下訂單、簽合同,最後按客戶的要求通過深圳外貿進出口公司,發往指定港口、碼頭交貨,整個網上銷售係統顯得十分的順暢。20多家國內外代理商通過網絡認識了這個小縣城裏的鞋廠,並開始與其磋商做養生鞋廠的代理事宜。其中從國外發來電子郵件的有好幾家。令王永安永生難忘的是第一筆同外商交易成功的業務,那是在深圳進出口公司的幫助下,700多雙布鞋銷到了美國洛杉磯。這些在常人看來難登大雅之堂的布鞋,這些出自於中國農民粗糙之手的布鞋,終於走出了國門。在接下來的短短幾個月時間裏,王永安通過他的網上鞋店共銷售了約1萬雙左右的布鞋,讓貧困的山裏人真正看到了知識的力量和致富的希望。網上銷售的成功讓王永安激動不已,更讓家裏人改變了對他創業初期的看法。
隨著銷售量的提高,王永安進一步擴大了布鞋品種,加大了對外宣傳力度。1999年2月,王永安申請了自己獨立的國際域名,用英文、中文簡體和繁體三種語言形式在網上發布養生鞋廠的信息,並與國內許多與鞋產品有關的幾十個網站進行了鏈接。其效果十分明顯;在鞋類上,養生廠可以生產老、中、少、小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布鞋100多種。
養生鞋廠的業務量突飛猛進,布鞋產品全部出口國外,包括美國、日本、英國、芬蘭等十多個國家。產品供不應求,生產與銷售已基本走上了正軌。依靠昔日難登大雅之堂的平凡的布鞋,王永安讓全村人均增收達到每年2000元,昔日的貧困山區麵貌得到了徹底的改變。而他的三萬元投資,兩年時間增值到了五十餘萬元。
每個人都會碰到改善自己未來的機會,你留意到了,采取了行動,就會成就自己的事業。其實,發財立家的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關鍵在於認識是否到位。機遇就是從一些小事的觀察中發現的。
機遇資本的產生,首先在於人對現實生活中一些身邊小事的留心觀察,把一些看起來不重要而往往被人們忽略的信息轉化為人們的需求。
留心觀察身邊的小事,日本鬆下電器公司可以說做得十分出色。
提到鬆下電器公司,除了它製作精良先進的家用電器外,就不能不提到它的創始人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先生。說起來,鬆下先生的發跡得益於女性議論的啟發。
年輕的鬆下幸之助最初是某電器公司的一名見習生。一次,他在市場上閑逛,聽到幾個買東西的家庭主婦在議論,現在的電源插座都是單用的,很不方便,如果一個插座能供幾件電器使用就方便多了。
鬆下先生從婦女的議論中抓住了市場需求,經過思考,革新了燈泡接頭,並拿出了多用插座樣品。當他向老板建議時,卻被老板訓了一頓。
老板的無理,促使他下決心自立門戶。1917年,22歲的鬆下幸之助和妻子及幾位好友租了一間小房子,成立了“鬆下電器具製作所”。首批產品是“三通”電源插座,投放市場很受歡迎,他們獲得了成功。
如果當時鬆下先生的老板采納了他的設想,或許以後就沒有鬆下電器這一響亮的品牌了。自那以後,雖然鬆下電器還經曆了多次商海浮沉,但鬆下先生注意聽取那些不同的大膽想法,並注重女性特別是家庭主婦的需求,為企業發展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機遇。
以往,大多數家用電器廠的研究人員都是男性居多,他們對年輕女性、職業婦女以及家庭主婦們的需求在了解上往往有差異。1985年10月,鬆下電器公司聘用五名女職員組成一個開發小組,由她們提出的新產品設想,令男同事都大為驚訝:他們從未想到過,新產品要解決的問題居然一直存在著。
五人小組經過相當規模的市場研究後,內衣的晾幹問題一直是婦女們共同的大問題。據她們的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年輕女性每晚都要洗自己的內衣,而又大多不喜歡把自己的內衣晾在屋外,一方麵是怕男性看到,另一方麵是擔心招蜂引蝶。可是她們又花不起7萬日元去買一部烘衣機而且公寓的狹小空間也難以容納龐大的烘衣機。
在五人開發小組的建議下,鬆下電器公司設計了一種不傷內衣的小型廉價烘幹機,售價為1.5萬日元,產品推出,一炮走紅。
在鬆下電器公司的熨鬥部門,由七位女性組成的研究小組發現:許多女性都希望馬上除去衣服上的食物氣味,因為下了廚房或是在燒烤店吃了一餐後,氣味要一天以上才能完全消失。如果在此時把衣服收進衣櫥,還會發生“串味”現象,感染其他的衣服。通過研究,該小組發現,蒸汽能有效地祛除異味,就開發出一種售價6600日元的蒸汽刷子,經推銷介紹後大受歡迎。
特定的人群、性別便有其特定的消費需求。不同性別的消費者,由於其生理特點和生活實踐的不同,在消費心理上的特點也會有所差別。而特定的人群、性別觀察事物的著眼點和方法也不一樣,所有的這一切孕育產生著同樣的一個道理:機遇就是從一些小事的觀察中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