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從細微處看到大趨勢

  人的智慧與其說是教育的結果,不如說是經曆的產物。一個人假如很少接觸社會,就不可能對社會有明確的了解,更談不上對社會各種資源的利用了。

  在長沙市你常常就可以看到,一群穿著統一製作的卡其布工作服的撿荒者,他們背上印有“服務市民情係萬家——廢品收集”的廣告字樣,胸前掛著工作卡,這成了點綴城市的一道亮麗的獨特風景。

  這就是具有“垃圾大王”之稱的王旭的職工。如今,他已是長沙市環衛廢棄物品收集處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公司下設鋁合金加工廠、鋁合金業有限公司、環保塑化煉油廠、環保橡膠製粉廠、環保醫療垃圾等五個廠,手下集合了1700多人的拾荒隊伍,擁有30台卡車、500部三輪車。在城郊的垃圾場,堆積如山的垃圾在這裏通過整理、分類,進入各個加工環節,不能進行二次加工利用的垃圾,則根據分類運送末端購買者。整個過程,就是一條流水線作業,井然有序,科學而規範。

  37歲的王旭跟垃圾打交道已有20年從事這個行業,本身就是一件吃苦頭的事情,雖然有利可圖,但並不是人人都願意幹。一個抬荒者,哪怕隻收一個品種,如橡膠、塑料、金屬等,一年下來的收入不會低於1萬元。但這是一個髒活、累活,哪怕垃圾堆裏有金子,許多人也不屑一顧。因此,想在這一行有建樹,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王旭最初不得不靠撿拾垃圾維持生計實屬無奈之舉,王旭自從靠撿垃圾有了第一筆1000元積蓄後,他就敏銳地發現了其中的發財機會,並將自己的事業建立在垃圾堆上。

  撿了不到一年的垃圾後,有著聰明頭腦的王旭想到了眾多拾荒者都不曾想到的一個問題:花錢收集起來的這麽多垃圾到底有什麽用?隱隱約約從收購者那裏一打聽,王旭就發現了其中的門道:塑料運河北文安,鐵皮罐、骨頭運天津薊縣,玻璃運邯鄲,紙運保定,有色金屬運霸縣,膠皮鞋底運定州……靈機一動,王旭想方設法搞到了上述廠家的電話,很快他避開二道販子,自己成了垃圾頭。

  撿垃圾不到一年,王旭就幹了人們都沒想到的事情,撿了許多年垃圾的長者不無感慨地說,王旭有這樣的心思,遲早會脫穎而出。事實也正如此,成了垃圾頭的王旭,逐漸將撿垃圾的人組織起來,每50人為一個“舵”,分門別類成立小組,憑著一幹人馬的苦幹,他有了自己的廢品回收站。廢紙、廢鐵鋁罐、玻璃瓶、塑膠器皿、廢舊金屬等,幾乎所有的廢棄物品他都收,再經過整理、分類、打包、運送等全部過程,找到末端購買者直銷廠家。這樣,收入由原來每月的幾百元增至到幾千元。

  熟悉垃圾以後,王旭漸漸發現資源回收這個行業有無窮無盡的潛力,所有的垃圾在他眼中全是寶。收購的廢品中,有一部分被當作廢鐵賣的舊自行車,王旭就動起腦子搞起了自行車翻新的業務,這樣獲利更多。以後,他又搞起了廢舊輪胎翻新的業務。到1986年,他索性在市郊租下了十多間房子,對收購來的可利用物資進行第二次加工,然後在市場上出售,生意十分興攏從單純的收廢品到廢品加工再利用,王旭在收廢品的同時,又走上了一條新路。

  1990年,王旭根據市場金屬鋁熱銷的行情,果斷地投資,成立了振欣鋁業有限公司,利用廢舊金屬提煉鋁。上馬之初,有眼光的王旭拋棄了一般手工作坊煉鋁的方式,購回正規設備,花三個月時間,親自去遼寧本溪學會過硬的技術(當時市場上的鋁能賣到1萬元/噸),有了先進的技術作保障,王旭無疑搶占了市場的先機。以後,他又根據已成熟的經驗,相繼投資了廢舊輪胎翻新廠和鋁合金加工廠。到1995年時,32歲的王旭已經擁有了自己的三個工廠,資產達數百萬元。

  誰都想抓住改善命運的機會,但機會不是等來的,而是要靠智慧去尋找,去創造的,隻是許多人做不到。正是許多人做不到的,王旭卻做到了。跟廢舊垃圾打交道的時間越長,王旭對這一行也就關注得越多。

  從垃圾中嚐到甜頭的王旭一直認為,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寶貴資源。長沙市年產垃圾70萬噸,如果堆在一起,相當於四分之一座嶽麓山,每年得占用20畝土地來填埋垃圾,這是一筆巨大的資源浪費。以廢塑料為例,長沙年產廢塑料三萬噸,目前主要采取填埋方法處理,而被埋的廢塑料200年都不會腐爛,會產生碳氫化合物氣體,極易燃燒和發生爆炸。於是,王旭想到了用廢塑料煉油的項目,如果這個項目成功了,不但可以使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個台階,還是一件利國利民、造福人類的好事。

  1996年,王旭開始了這個項目的調查和論證,整個項目成功的關鍵在於技術。為此,王旭花了近2年的時間進行市場考察和機器設備的引進。除了在國內了解此項技術外,他先後去了日本、德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考察他們治理垃圾的先進經驗,最後,他選擇了從日本引進先進經驗和先進的技術設備。

  經過一年的技術論證,1999年6月,投資1300多萬元的環保塑化煉油廠在長沙市芙蓉區東岸鄉西域村正式成立,項目得到了湖南省省長、長沙市市長的親自批示。從廢塑料加催化劑進口,經過五百度高溫熔化來回循環、冷卻、澄清,到分類出柴油、汽油,整個現代化煉油的工藝流程科學合理,杜絕了第二次汙染,經過處理,每噸廢塑料的出油率可達75%,每噸油的利潤在1千元左右,項目投產後,生產的合格產品已源源不斷地走入市場,供不應求,王旭的經營取得了輝煌的業績。

  與此同時,王旭又從德國引進了治理被稱為“黑色汙染”的廢舊輪胎製粉技術,成立了環保橡膠製粉廠,生產出的橡膠粉被用於鋪設柏油路,不但成本低,還能起到防滑、防凍的作用,產品銷售一直看好。

  從撿拾垃圾到做環保產業,王旭將不是機會的機會緊緊地摸在了手裏。這樣的機會誠如王旭所言,許多人根本不屑一顧,不過這沒關係,隻要有像王旭這樣的人注意到就夠了。

  李威·施特勞斯是猶太人,1850年出生於德國。由於家境不好,沒有上大學。1870年,美國西部出現淘金熱潮,李威抱著淘金發財的希望,隨著一群年輕人來到舊金山,並立即到礦場裏參加淘金。

  李威的父親是個文職,雖然沒有什麽官位,但屬知識分子的範疇。李威從少年起雖厭倦家庭的文職生活,但卻受讀書看報家庭習慣影響,讀了不少書,形成一種愛思考的習性。當他到金礦場工作了三兩個月後,把自己和別人的工作情況和收入反複思考、計算和比較,最後得出結論:淘金還不如在金礦場上經營日用品小店賺的錢多。因為淘金者數以萬計,大家都需要日用品,而當地卻一家日用品商店也沒有。鑒此,李威決心改變初衷,放棄淘金工作,開設一家專門銷售日用品小店。

  李威的舉動受到同行年青朋友的反對,大家說:“我們不遠萬裏來這裏是為了淘金賺錢,你做小生意究竟能賺多少錢?!也許連回家的旅費也掙不回來。”有的人則嘲笑他沒有眼光,笨頭笨腦。不管別人怎麽說,李威心裏有一本早已算好的賬。經了解,礦場的淘金者有好幾萬,如果有1萬人每月買1支牙膏、1塊肥皂、1條毛巾、1盒火柴、1包餅幹……此數非常之大從每1美元的生意中賺20美分,那麽每月可賺幾萬美元。但他有自知之明,自知資本不足,是不可能一口把這些生意吃下來的。於是,他從少量品種和數量開始,在他的精心經營下,生意比預料還要好。沒多久,他的小店初具規模,他的資本也多了起來。

  李威深入礦場了解礦工的需求,然後根據大家的需求組織進貨,甚至可根據礦工的需求預約訂貨,按時送到。正因如此,他進的貨全部都適銷對路,沒有積壓,資金周轉非常快,盈利豐厚。

  一次,李威深入礦場推銷線團、帆布等商品時,他聽到一位淘金者對他說:“你銷售的帆布是供淘金者做帳篷的,要是你能用這些帆布做成褲子,相信會更受礦工歡迎。為什麽?因為我們現在穿的褲子均是棉布做的,不耐磨,而帆布則結實耐磨。”礦工的一番話對李威很有啟發。於是,他用做帳篷的帆布到裁縫店去試做了幾條褲子,賣給礦工。幾個礦工爭先恐後地買下了,還有很多買不著的礦工願預付訂金也要買。

  李威根據這一信息和試銷,認定這種帆布褲子一定有發展前途,這就是世界上第一條牛仔褲的始創。李威經過試銷的成功後,進了大批帆布,然後組織裁縫人員進行大量生產,滿足了礦工需求,他為此發了財。1873年,他成立了李威·施特勞斯公司,在舊金山開設專廠生產這種帆布褲子。數以萬計的礦工發覺這種褲子大大優於棉布褲子,大家都改穿帆布褲子了。

  隨著銷量的增加,李威愈加注意改進褲子的樣式和提高質量。他深入研究礦工的勞動特點,逐步使這種褲子完美。如臂部的口袋,從原來的縫製改為用金屬釘釘牢,因為礦工們常要把礦石樣品放進褲袋,用線縫容易裂開,為了便於礦工收集不同的礦石樣品,在褲子不同部位縫製了多個口袋。後來,李威發現法國有一種嘩嘰布較帆布柔軟,耐磨力不低於帆布,把它做成褲子更緊身,穿著舒服有形。於是,他又試製樣品,供礦工使用,結果更受大家歡迎。從此不再使用帆布原料了,牛仔褲的獨特樣式已形成了。

  牛仔褲的出現,由礦工們慢慢流行到各行各業工人,後來又流行到美國的年輕人,連大學生們也認為牛仔褲是時髦服裝。這樣,美國的廣播、電影、報紙等都把這一流行樣式作為新聞,牛仔褲一下子不脛而走,成為“最好的打扮”。特別是到了20世紀60年代,發生並蔓延世界的嬉皮,對傳播“牛仔褲文化”起了特殊作用,牛仔褲成為世界流行服。大家也許會注意到,在美國西部的電影中,標準的牛仔裝扮就是穿一條牛仔褲。一雙靴子,一頂禮帽,一件牛仔襯衫或普通襯衫外加一件牛仔上衣或獵裝。電影對年輕人頗有感召力的,李威的公司為此聞名於天下,他的公司生產的LEVIS牛仔褲暢銷於美國和世界各地。他的“李威·施特勞斯牛仔褲公司”到1979年當年營業額達20億美元,到1989年跨入美國的大企業之列。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