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機一現,財源滾滾。大量的商業案例表明,成功的有錢人總能發現商機,捕捉商機,搶得商機,占得先手,勇立商海潮頭,占據市場的主動權,從而在商機中發掘無限的財富。
席某,39歲,武漢人,武漢某商貿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中文係的他,曾在武漢一電台做過經濟新聞記者。由於從小父母離異,席某和他的兩個兄弟跟著爺爺和父親生活,“5個人就靠著父親每月40元工資生活,冬天裏,兄弟幾個還穿著涼鞋,經常在別人家的屋簷下睡著……”但他對苦難有自己的理解:“苦難是相同的曆史背景下不同的生活待遇。”席某為人低調,平時愛穿休閑裝,聊起天來天馬行空,常說:“我沒有想到中式快餐會成為自己一生的事業。”1988年,剛從大學畢業的席某就開始策劃自己的事業前景。當時,家裏經營著一家“金童子鹵味雞”的小店並且生意還不錯。他看準機會,迅速在各大商場設立專櫃,“金童子”的消費市場一下子被打開了。3年後,他幹脆離開了記者崗位,全力投入餐飲業,並在其後的幾年裏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1994年,席某認為樹立品牌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果斷地從各大商場撤出,同時成立了公司,注冊資金100萬元。
2001年,在餐飲業摸爬多年的席某,將金童子正式定位為“中式快餐”。那時的他就認為中式快餐是他這一生的事業了,“第一,要確定自己所從事的行業是‘朝陽行業’;第二,從事的行業必須擁有堅實而廣闊的市場基礎;第三,要讓自己的企業在同行中形成相對的壟斷性。經過選擇,我以‘金童子’作為自己的事業”。允許員工打第二份工是席某獨特的管理理念。席某認為,要提高企業的效益,必須讓員工帶著愉快的心情工作,這就需要及時了解、解決他們的問題。“我們公司的許多員工都是外來的,不少人的經濟狀況都不好,我們就設了一些崗位,允許一些員工在幹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去做。上個月我們有個員工家人胃出血,家裏又比較困難,我們就給他增加了一份工作,在這個關鍵的時刻,‘第二份工’就派上了用潮。曾經有人質疑這種做法是否會讓員工不安於自己的本職工作,席某表示,“職工在申請第二份工作後,我們會適當做一些調查,確認後再施行”,而並非盲目地執行這一製度。這種人性化的製度獲得了員工的歡迎。席某打理公司又“懶”又“尖”,在靜下來的時候,文人氣息較濃的他總是在思考如何將公司做強做大,“作為企業的領頭人,我不可能大事小事都管,能夠看透局勢,作出相應的動作才是最關鍵的”。席某將自己的經驗總結為“懶、尖、精、專”四個字,“我從來不是什麽事都管,那樣的話生活就太累了;‘尖’就是要在自己從事的行業創造出自己獨有的東西;‘精’就是要熟悉自己的事業,知道每一步的發展規律;‘專’就是要專業化”。金童子有比別人更靈活的經營方式,就是以專營店來說,“我們在要求每一家店在服務、衛生和口味方麵必須過關的同時,在店的麵積和銷售方式上卻不拘一格,在居民住宅區的店麵可以小一點,因為這裏的顧客都是打包帶走。”位於武昌的“金童子”的兩人店,就以這種靈活的方式創下日銷售額2萬多元的紀錄。從2001年正式做中式快餐以來,短短3年,“金童子”就在武漢開了36家分店。
2003年12月11日,中國零售業全麵開放,“這是我們全麵騰飛的時機”,席某堅定地說。據“金童子”執行總經理李幫介紹,近兩年來,公司接待了1500多位全國各地要求加盟的商務代表。對此,席某表示,現在零售業專門做發展加盟的工作,因為眾多的加盟者並沒有相同的起點,我們要謹慎選擇,以免降低品牌的美譽度。“做成武漢的‘全聚德’是我們的目標,但這是不容易實現的。因為我們知道,飲食行業很特殊,因為食客永遠是‘花心’的。”席某表示,顧客有太多的選擇。如果沒有自己的特色,就不可能站住腳。反過來說,有的店隻做一個招牌,但是做出了特色,因此百年不倒,比如北京“全聚德”的烤鴨。到北京要吃烤鴨,就像到北京要登長城一樣;“金童子”的產品已經有了20多年的曆史,是自己一手創出來的品牌,每年都有很多外地客人專門來尋此美味,“這是一個很好的基礎,我的路子就是想把金童子做成武漢的‘全聚德’,做成武漢的地方特色品牌,讓吃‘金童子’成為武漢的一個旅遊項目”。
商機存在於市場之中,但它不會主動進入人們的視野,也不會主動變為財富,而是需要人們用慧眼去發現和捕捉。目前,在市場中,缺少的不是商機,而是對商機的正確認識和把握,缺少一種捕捉商機的慧眼。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場,對於企業來說不是缺少市場,而是缺少發現市場需求的那雙“慧眼”和“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