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富有的不是銀行家,而是收藏家。”因為除股票、房產、儲蓄、保險等幾個領域外,個人最能駕馭的理財方式恐怕就是收藏了。而在這個收藏者的理財隊伍中,有不少人初涉這個領域時,是群眾性收藏參與者。他們手中有些閑錢,但不多,對藝術品有興趣愛好,但由於不是專業收藏者或專業經營者,投資能力有限,他們被稱為投機收藏者。
雖說收藏投資利潤頗豐,但和其他投資一樣,它也具有一定的風險性,收藏經驗豐富的有錢人認為,投資收藏首先要學會預測經濟環境,從目前收藏投資的情況看,有錢人認為以下幾種傾向值得投資收藏者注意。
1.書畫作品的投資
並非任何一件書畫作品都在市場上看好,也就是說並非每一件書畫作品都適合投資。投資者必須從浩如煙海的書畫作品世界中挑選出那些有升值潛力的作品。
一般而言,適合投資的書畫作品應具備以下四個的標準:
首先,鑒別書畫的真偽是最基本的投資前提。誰都知道,由於代筆、臨蘑仿製以及故意的偽造,使書畫作品魚目混珠,在書畫市場上花大錢買回來假貨,不但可能失去盈利的機會,可能連本也得賠進去。
其次是精。書畫作品雖說由於每個書畫家的個性和風格不同,作品也不同,就一個書畫家而言,其一生的作品也是數量可觀的,但其中不少是應酬之作,稱得上是精品的並不多。以黃賓虹而論,一生繪畫作品達萬餘件,僅現存於浙江省博物館的就達幾千件,但神形俱備的精品又能有多少?齊白石一生的作品據統計也有萬餘件,大多為一般的作品,高價位的精品也並不太多。
以精為標準選擇所投資的書畫作品,並不意味著大家的一般性作品就沒有市常對許多中小投資者而言,根本無能力問鼎大家一件逾百萬元的作品,書畫大家的一般性作品也就有了市常以精為標準選擇投資品的原則,是在相同或相近的價值下,應盡量從其中挑選出最優秀的作品。這樣,書畫作品才具有較大的升值潛力。
再其次是全,投資於書畫,如八屏條或四屏條的書畫缺少某個條幅,這種不全極影響其升值的潛力。對於單件書畫作品而言,或有蟲蛀孔,或有破損,雖經修補還是露出破綻,或有汙漬,畫麵不幹淨,都稱為不全。此類書畫作品賣價大打折扣,甚至無人問津,不適於投資。
最後是稀,“物以稀為貴”,在書畫投資中更是如此。在藝術史上那些獨樹一幟的書畫作品,更是書畫投資的稀罕品。那些具有創新意義、首開先河的書畫作品也極有投資的價值。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乃稀世之珍品,根本無法計值,僅是在1962年因到美國展出作的估價即已達到1億美元。珍稀作品極有獲厚利的可能。
同時,確定了投資書畫的標準,還需要確定投資選擇購買誰的作品,最重要的是從商業的角度考慮書畫家中誰的作品更受歡迎,更能帶來經濟效益,以及誰更有潛力可挖,就國內書畫家而言,可依據以下幾個層麵來考慮:
前代書畫家或已成名的在世前輩書畫家。這批書畫家由於主導中國美術發展史,故在藝術史上的地位及畫風等方麵均已被世人所認可,作品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和保值、增值功能。但基於他們的身價已高,一張畫的價格往往動輒10萬元以上,購藏須占用較多的資金。投資者在需資金較快周轉的情況下應謹防為書畫家名氣所累。
五六十歲左右中堅輩書畫家。投資此類書畫家不妨就其作品、價格、產量來評估。其中又以他的作品是否已被普遍收藏為最重要,若隻是兩三個人收藏,則表示不易被社會所接受,最好不對其投資。由於中堅輩書畫家大多有較大的名氣,其作品價格的高低成為投資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名氣大、價格卻較低的作品自然受投資者的歡迎。而就中堅輩書畫家產量而論,宜精不宜多。現時書畫家的作品越精工細琢、購藏價值越大,今後越有大幅度升值的可能。投資此類書畫家的好處在於他們已有較大的聲譽,但作品價格卻又不至於太高。
未成名的年輕書畫家。雖然收購這類書畫家作品不必花費大多經費,但將來其是否持續創作或成名,則無疑將是最大風險。不過,任何投資皆有風險,書畫投資有賴於用自己的眼光來承擔風險。投資於此類書畫家要有巨大的超前性,要充分預見到將來書畫市場潮流與該書畫家的風格相吻合,要對年輕書畫家的實力有充分的把握。如果投資者眼光準,並能配合書畫家進行宣傳,投資此類書畫無疑會獲得巨大的投資回報率。
2.古瓷的投資與選擇
對於古瓷的投資,首先要選擇相對少、精、異形瓷器進行投資。大凡收藏者和賣家都希望自己手頭上擁有“人無我有”的器物。而精美器物,曆來都是受人追崇的,所以價值就會高。另外,異形瓷器,因其工藝難度大、成本高,就算現在價高利低,但今後潛力會成倍增大。
其次選擇尚未被人們認識真實價值的古代名窯瓷品。有些古瓷,無論當時還是目前,都可算作高質量精品,但人們因時代、民俗、社會傳統等心理因素的影響,可能一時難以認識其真正價值,此時購藏,絕對是潛力巨大的“績優股”。
比如優質的宋代湖田窯影青器物、元樞府瓷器物,目前價格遠低於其實際應有價格,一旦有機會遇見,大可斷然入藏。除宋代五大名窯外,唐宋瓷器中的邢窯、越窯、耀州窯、磁州窯、吉州窯、建窯、洪州窯也頗具升值潛力。
再其次選擇近現代瓷器中的代表作。諸如晚清、民國新粉彩、淺絳彩中的一些有名頭的代表作品,建國初期一些精品瓷板、雕塑等等,都將是很有升值潛力的瓷器。
最後要以中長期投資為目的。古瓷投資相對來講是中長期的。一般10年增長4~8倍左右。當然,古瓷市場和其他市場一樣有冷有熱,有高有低。如何正確把握其中的“度”,是古瓷投資收藏者必須了解的。
大凡買家,都懂得“養一養”、“捂一捂”的道理。如清三代較好的器物,不推到高位,開低價時買家是不會輕易易主的,一般都會等一段時間,市場見好,即果斷拋出。好東西不怕“放一下”,不怕沒買家。
3.投資郵幣巧生財
李先生已經48歲了,自從醫科大學畢業後,就被分配在一家大型製藥廠工作,眨眼之間已經20年了,現在每年能收入8萬元。愛人也和李先生在同一個製藥廠工作,每年能有6萬元的收入。現在孩子們都已經獨立出去了,房子是公房,基本沒有什麽負擔。李先生現在有15萬元定期存款,5萬元的金銀紀念幣投資,8萬元的郵票投資。1998年,為自己購買了10份10年期交費的重大疾病終身保險和2萬元保額的附加疾病住院醫療保險。
李先生感到現在銀行利率太低,存錢不劃算,決定進行投資。可自己從沒有接觸過股票證券一類的東西,現在年紀大了,也不願再去折騰了。李先生工作之餘的唯一愛好就是倒騰郵票和紀念幣,而且“道行”還是比較專業的,他就決定從這上麵入手。
他的理財規劃如下:
(1)家庭日常生活開支,每年安排3萬元。
(2)健康投資,每年在健康保險上,夫婦二人投入17000元。
(3)意外保障,夫婦二人各購買金卡一份,每年交費560元。
(4)繼續持有5萬元金銀紀念幣,每年追加投資5萬元。
(5)郵票投資,繼續持有8萬元的郵票投資,每年追加3萬元。
幾年下來,李先生頗有收獲,感覺比銀行的利息高多了,而且又能發揮自己的愛好。李先生覺得自己找到了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投資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