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品位的節約是持之以恒的節約,它會讓生活品質更佳,因此我們要學會省錢,尋找個人理財的方法。等待發薪水的日子,往往覺得依然是依賴著錢過生活,那麽,到底要怎麽省錢?又如何做到有效地理財呢?有錢人認為想要有精明的理財方法、要想提高生活的品質,就需要有決心、毅力和製定有效的計劃。不過欲速則不達,點點滴滴的累積隻會成為未來可觀的財富,有錢人認為一般人要拋棄以前錯誤的消費習慣。
1.用循環信用購物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進步,越來越多人使用信用卡,但我們有時要避免用信用卡循環購物。大部分信用卡的循環利息介於14%到21%之間,所以信用是很昂貴的。一台4000元的電視機如果用利率15%的貸款來購買,3年下來會值4900元,也就是說,總價會超過用現金買的約25%。如果一定要用信用卡,就應將消費的餘額盡快清償。
2.買個方便
現在吃省時的速食代價不菲,譬如說,一個知名品牌的冷凍麵條,要比同樣分量的一般麵條貴上2~5倍的價錢。另外,所謂便利商店的東西也是比較貴的,因為他們的貨物加成費用也比超級市場裏的加費用成高。如果經常在便利商店購物,一年下來,兩者的消費金額相差會有千元以上之多。另外一個高成本的便利服務項目,即很多旅館飯店所提供的電話接線生的服務,應該盡量避免使用,不如通過長途電話公司自動撥接的方式打電話來得省錢。
3.衝動的消費
你是不是一個衝動的消費者?如果是,必須先來算算這個習慣的成本。試想如果每一周都衝動地買個價值15元的東西,一年下來得花780元。當然,偶爾還是要慰勞一下自己,但也不要太過分。如果經常有別人陪著購物,並且還鼓勵你去買超過預算的東西,那麽,最好還是自己一個人去購物。
4.消費的時間不恰當
買剛剛才送到商店裏的衣服或當季的貨品,是很昂貴的。事實上不久後,價錢就會降下來,特別是在銷售情形不佳的季節裏。其實可以等到新產品(如計算機、電腦和電子設備等)吐市後開始降價時再買,這樣也可以替自己省下些錢。
5.買個身份地位
信用卡使用方便,常會使人立即當場就購買商品或服務;有些人在和朋友或親戚攀比物質生活時,會昏了頭。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金錢和占有就等於成功。追求身份地位的人,會去買較貴、較好的東西,他們靠家裏衣櫃的大小或者是衣服的品牌標簽來證明他們比別人更成功。這也是一種欠佳的表現。
6.安慰型消費
有些人則會以花錢作為代價,抒發自己的壓力或沮喪的心情,譬如說,他們如果對配偶發脾氣,就會跑到最近的購物中心去大肆消費,以作為一種懲罰,發泄心中的鬱悶,這是相當愚蠢的。
7.買“錯”了東西
貨比三家可以省錢,如果你想要買家用器具,可以參考一下“消費者導報”之類的刊物,其中有各種品牌、形式和等級的說明介紹。有些百貨公司自營商品的品質,事實上和某些名牌是同質品,因為他們都是由同一家製造商所製造的。
以上是普通消費者經常會犯的七個錯誤習慣。下麵看看消費省錢的秘訣吧。
(1)購物一定要有計劃:這一條是節約的經典策略。購物無計劃等於給存款判死刑。每個月都要根據家中需要製定詳細、合理的購物計劃,有時甚至要提前將每頓飯的菜單都設計好,並寫在賬本上,做到心裏有數。
(2)窮追不舍買便宜貨:據一對夫婦透露,每次到超市購物,他們都會在購物架前來回逡巡,尋找要購買物品的最便宜價格,直到找到最低價才買東西。在夫婦倆的帶動下,孩子也學會了節約,總是陪著父母耐心搜索最低價格。即使在不購物的時候,他們也會像炒股者關注股票一樣,隨時留心各種物品價格的漲落。
(3)每個月隻購物一次:建議大家,最好每個月隻購物一次,因為逛得多一定會買得多,買得多就花費多。
(4)巧妙利用購物優惠:許多商嚐超市都會推出買二贈一、低價促消等購物優惠活動,對此應經過反複比較,以最優惠的價格買下所需要的物品。
(5)提前預算以防危機:理財專家說:“如果你不提前作預算,你就很可能從一個財政危機走入另一個財政危機。”在他們看來,一旦家中經濟拮據並最終導致負債,那麽接下來整個生活就是一種危機了。
(6)永不花費超過信封內總金額80%的錢:有的夫婦從結婚初期,就開始采用“信封體係”理財,即每個月把家中的錢放入一個個信封,分別用於買食物、衣服、汽油,付房租等等,而且永遠不花費超過信封內總金額80%的錢。這樣,不僅支付了基本開支,還可以省下一筆錢。
(7)提前購買節日物品:每逢重大節日前,要提前購買一些節日所需物品,並儲備起來,以防節日時漲價。
除了上述七大省錢招數外,為還要抓住機會,想辦法多賺錢!現在都成立了專門的網站,向人們介紹各種理財的好方法,因此,人們隻要付費,都可以在網上學到“省錢真經”。
§§第二章
有錢人認為凡事必須作最壞的打算,也作最好的準備,投資理財更應該如此。在進行任何投資前,無論多麽有把握,都應思考一下,“未來最壞的情況可能是什麽?”如果以上的答案是肯定性的,那麽隻要投資的預期報酬足夠高,便應投資;如果最壞的情況是我們所無法承擔的,那麽不管報酬多麽的迷人,都應斷然拒絕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