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就是財富,知識就是資本。然而,知識要轉變為現實的資本和財富,卻不是具有知識的人都能做到的,這需要一定的智慧。仿佛一夜之間,張教授就從一個知識分子,變成了人人羨慕的百萬富翁,“知識就是財富”這句話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證明。
張教授先前學的是數學專業,畢業後他曾經在一個科研單位辛勤工作了20多年,靠著微薄的工資維持生計。
上世紀90年代初,個人計算機開始進入中國,在國外留學的張教授非常敏感地意識到:在未來的經濟生活中,計算機將會起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對計算機技術不熟悉,就有被時代淘汰的危險。從此後,張教授開始潛心學習計算機語言,慢慢便熟悉了編程技術。
1998年的一天,張教授與人一起聊天,談到北京科利華公司開發的教育軟件在中國遍地生花,銷售額十分好。
張教授受到很深的啟發,他憑借多年的教學經驗,決定結合自己的計算機特長,編製一個數學教學軟件。經過幾次修改、不斷完善,這個軟件整整用去張教授3年時間才研製出來。
軟件誕生後,麵臨的下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將手中的軟件轉變成商品了。經過多方的篩選和聯係,張教授最終將合作對象訂了下來,雙方簽訂了買賣合作協議。按照協議,公司注冊資金1000萬元,張教授以軟件作價,持有其中1/3的股份,等軟件麵市贏利後再按股份分紅。
軟件麵市後,經過一番運作,銷售量一直在市場前列。張教授在總結致富經驗時說:“我的優勢在於擁有了跨學科的‘知本’。現在有不少的專業人士,隻精通一門學科,往往是懂數學的卻不懂計算機,懂計算機的又不懂數學,或者因為沒有教學經驗,編寫出來的軟件往往存在各種各樣的不足。有了知識的頭腦,就能夠敏銳地捕捉到商機。”
美國有一位叫瑞希·巴特的人,也是靠知識致富的典範。他1985年出生在美國一個印度裔IT業工程師家庭。在父親的耐心教育和精心指點下,瑞希·巴特從小就對電腦、軟件、互聯網產生了濃厚興趣。他6歲的時候就開始鼓搗電腦軟件程序設計,邁出了編寫電腦軟件程序的第一步。後來,經過不斷的學習,他掌握的電腦知識越來越多了。
受好勝心的驅使,瑞希·巴特專心致誌地埋頭於互聯網個人隱私保護軟件的編寫中,發誓要最大限度地解決互聯網安全保密性能不堪一擊的重大隱患,為每一位網民的個人隱私提供安全“防火牆”。經過一個多月時間的辛勤編寫,他精心創造出保護網民個人隱私信息不會被所登陸訪問的網站不勞而獲、隨意竊取的“隱身衝浪軟件”,從而開創出“互聯網個性化”的新時代。
產品問世後,該如何使自己精心編寫的“互聯網個人隱私保護軟件”早日變成眾多網上衝浪高手的“隱身衣”呢?一個新難題擺在瑞希·巴特麵前,他認為隻有盡快創建個人網站,才能公開推銷自己的電腦軟件。於是,瑞希·巴特在父親的全力支持下,創辦了專門經營互聯網保密軟件的“圍城軟件網”。這一網站亮相後,迅速贏得了網民的垂青,他們不惜巨資購買其下載使用權。僅幾個月時間,瑞希·巴特的“圍城軟件網站”就先後有100多名網民先後登陸,使瑞希·巴特不費吹灰之力,就賺得了5000美元。
後來,他的網站被加拿大一家大型探礦集團公司收購了,他搖身一變成為享譽美國和加拿大兩國IT業界的“百萬富童”。知識是人一生取之不勁用之不竭的財富,一個創業者,將知識轉變為智慧,就好比找到了一把叩開致富大門的金鑰匙。擁有了知識與智慧,就擁有了致富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