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樂山臥佛

  樂山大佛舉世聞名,它依山體雕鑿而成,通長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然而,鮮有人知的是,樂山大佛所在的淩雲山及與其相依的烏龍山、龜城山連在一起,仿佛一座更加巨大的臥佛。

  1989年5月11日,廣東省順德縣衝鶴鄉62歲的潘鴻忠老人到四川樂山遊覽。當他乘船返回時,偶然地回首對岸古塔,見塔的周圍正搭架重修。此時天氣晴好,山水雲天頗具畫意。於是他舉起了照相機,拍了一張風景照。5月25日,回返家鄉的潘先生將照片拿出來看,友人們都稱讚不已。潘先生也在一旁審視,當看到那張古塔風景照時,他突然感到照片中山形恰如一健壯男子仰臥,細看頭部,更是眉目傳神。老人興奮不已,示以眾人,無不稱奇。潘先生將此照片印製多份,寄往有關部門。一天,四川省文化廳文化通訊室甘德明收到了潘先生拍攝的樂山巨佛照片。這位從事文化事業幾十年的老人,手執照片,禁不住地叫出聲來:“這不的的確確是一尊臥佛嗎!”從照片上看去,實有一巨佛平平靜靜地睡躺在江麵上,仰麵朝天,高突的前額,圓潤的鼻唇,四肢皆備。盡管如此,但是僅憑一張照片並不能確證其事,甘德明決定前去進行專門考證。

  隨後,一支由甘德明等人組成的樂山巨佛考察隊出發了。考察隊首先向潘老詢問了拍照的時間、地點,及當時的情景。經過一個月的仔細考察,終於在名叫“福全門”的地方照下了巨佛身影。據考察者認為,唯有此地才是最佳的觀賞地點。從樂山河濱“福全門”處舉目望去,清晰可見仰睡在青衣江畔的巨佛的魁梧身軀,對映著湍流的河水,巨佛似乎在微微起伏。那形態逼真的佛頭、佛身、佛足,分別由烏尤山、淩雲山和龜城山三山聯襟構成。

  仔細觀察佛頭,就是整座烏尤山,其山石、翠竹、亭閣、寺廟,加上山徑與綠蔭,分別呈現為巨佛的卷卷發鬢、飽滿的前額、長長的睫毛、平直的鼻梁、微啟的雙唇、剛毅的下頜,看上去栩栩如生。

  再詳視佛身,那是巍巍的淩雲山,有九峰相連,宛如巨佛寬厚的胸脯,渾圓的腰脊,健美的腿胯。

  遠眺佛足,實際上是蒼茫的龜城山的一部分,其山峰恰似巨佛翹起的腳板,好似頂天立地的“警丘柱”,顯示著巨佛的無窮神力。

  總觀全佛和諧自然,勻稱壯碩的身段,凝重肅穆的神態,眉目傳神,慈祥自如,令人驚詫不已。全佛長達4000餘米,堪稱奇絕。

  然而,更令人稱奇的是,那座天下聞名的樂山大佛雕像,恰恰聳立在巨佛的胸脯上。這尊世界最高最大的石刻坐佛,身高達71米,安坐於巨佛前胸,正應了佛教所謂“心中有佛”、“心即是佛”的禪語,這是否為樂山大佛所暗示的“天機”呢?

  樂山巨佛作為旅遊重要景觀可確定無疑了。那麽,它是怎麽形成的呢?這是留給世人的一個大謎。現在有一種推斷:據《史記·河渠書》記載:“蜀守冰鑿離堆,辟沫水之害。”“冰”者即為李冰,是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的創建者,“離堆”就是烏尤山。那麽,應該在2100多年前古人就鑿開麻浩河,造就了巨佛的頭。唐代僧人惠淨為烏尤山立下法規:任何人不得隨意挪動和砍伐烏尤山的一石一草一樹一木,代代僧眾都視此為神聖不可違犯之法規。因而才保證了烏尤山林木繁茂,四季常青,使“佛頭”千年完美無損。民間曾傳說:唐代觀音菩薩的化身叫“麵然”,就是指“烏尤大士”之意。那麽,是否那時人對烏尤山即是“佛頭”已有所悟了呢?

  但據研究樂山大佛文化和文物部門的專家們介紹,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和聽說關於巨佛的文字記載和民間傳說。那麽,巨佛是純屬山形地貌的巧合嗎?但為何佛體全身人工的刀跡斧痕比比皆是呢?又為什麽在1200多年前的唐代開元年間,海通法師劈山雕鑿樂山大佛,偏偏選中了淩雲山西壁的棲鸞峰,並雕在巨佛心胸處呢?

  當今,烏尤寺的僧人,身居佛中卻未知巨佛,一經點破,再看烏尤山,竟猶靈佛所致。

  除了巨佛形成之謎以外,再就是“福全門”之謎了。據四川省文化廳考察組報告說,要看到楚楚動人的巨佛身形,其最佳位置隻有一處即“福全門”。其他任何一處觀賞的效果都不是最好,或是看上去身首異處;或是佛頭不清;或是佛身不全。是不是先人故隱“玄機”,以“福”喻“佛”,其寓意指唯在此處,才可觀賞到巨佛全身的“佛全門”呢?

  如今到樂山觀光巨隱睡佛的遊人絡繹不絕,不僅國內如此,而且國際遊人已開始慕名而來,尤其是考古學者,更是興趣盎然,期待他們終有一天能解開巨隱睡佛之謎。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