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種種怪石

  大千世界中,有一類怪石以其外形的千奇百怪給人以美的享受。它們或雄偉壯麗,或清秀玲瓏,或狀人類樣。這種怪石無論有多怪,總能在它們身上找到自然雕琢的烙印。還有一類怪石,也許它的外形並不奇特,卻有著謎一般的特性,令人百思不解。在這裏,我們所要介紹的是這一類。

  會“走路”的石頭

  在美國內華達山脈東側的“死亡穀”中,有一種能自己走路的石頭,並且能留下許多“足跡”。它們引起了許多人的好奇和科學家們的注意。

  從1989年開始,美國著名科學家夏普對這一奇特現象進行了係統的觀察和研究。他把25塊石頭按順序排列,並逐個準確標出了位置,經過定期測量,果然發現這些石頭幾乎全部改變了自己原來的位置,有些石頭還改變了原來的方向。最使他困惑不解的是,有塊石頭竟然自己連續爬行了幾段山坡,“行走了”長達64米遠的路程!

  科學家們對石頭走路的現象作了種種推測,有的認為是風吹的,還有的人認為是地磁感應。然而,經過進一步考察,這些說法又被一一否定了。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促使石頭“行走”的呢?這是個未解的謎。

  身懷“六甲”的怪石

  我國的地質礦產工作者在江蘇省蘇溧地區發現一種身懷“六甲”的怪石,為其取名“孕子石”。它呈灰黃色,質地堅硬。從表麵上看,它外觀平凡無奇,但當人們用鐵錘把它敲開時,裏麵就會滾出許多直徑2厘米左右的石彈子,好似母石生下的子石,這些小子石呈圓形,顏色比母石稍淺些,成分與母石一致。

  地質工作者說,這種石頭懷子的現象,在我國岩石學上還是首次發現,曆史上也無這種現象的記載。當前地質學家還無法解釋其成因,有關人員正在對此進行深入的研究。

  瓦什卡拾物

  1967年夏天,前蘇聯科米自治共和國幾個工人去瓦什卡洞釣魚,在岸上偶然發現一個拳頭大小的類似金屬的物體發出明亮的白光。一個工人撿起來仔細察看,不慎失手,石頭撞擊物體時進出了火花,並散發出奇特的氣味,伴有輕微的劈啪聲。他們好奇地把它帶回村裏,打算鋸開。但是剛用鋸子輕輕一蹭,鋸齒下立即進出白色火花。顯而易見,這一物體具有奇異的性能。於是它被分割成幾塊送到全蘇核地球物理化學研究所、莫斯科鋼鐵合金研究所等科研機構繼續進行研究,並被命名為“瓦什卡拾物”。

  全蘇核地球物理化學研究所用一係列光譜測定法對這一奇物進行了仔細分析,準確測出了其中30~40種元素的含量,其中有的元素僅由幾個原子組成。分析結果表明,這個物體是稀土元素混合物,鈰含量占67.2%,鑭占10.9%,釹占8.78%,還有含量不多的鐵和鉻,另外包括混雜其中的含量不超過0.04%的鈾和鉬。該研究所一個實驗室的主任米列爾副博士認為,可以首先做出的結論是:這塊合成物不是天然的,而是人工製造的。為什麽?因為鈰、鑭、釹等元素在地層中的分布本來很稀散(稀土元素即由此而得名),而它們在這一小塊物體中的含量卻多得驚人。同時,在自然界人們也從來沒見過這些元素這樣結合在一起。

  該研究所另一個實驗室的主任薩沃辛副博士認為,製造這一合成物的條件隻有在我們星球以外才能存在。地球上不會有此種成分和特性的天然礦物。地球的氧通常會與鐵起反應,使金屬發生氧化。因此,實際上所有混合物中都會有氧化的痕跡,但是在這一物體中卻沒有發現這種痕跡。對它進行放射性研究的結果更使人感到意外,山岩中的鈾含量平均每噸中有1克。而在撿到的這一物體中,鈾含量竟高出山岩140倍,但是人們卻沒有發現裏麵有鈾的分解物。換句話說,隻測出鈾自身的放射性。因此可以更有把握地說,這塊奇異的混合物是人工製造的,其年齡約10萬歲。

  其他研究所的分析結果也是不尋常的。負責協調該研究的福緬科副博士談了以下的看法:

  任何由稀土金屬構成的合金中都一定會有諸如鈣、鈉這些常見元素的混合物。即使是經過最先進的淨化後獲得的標準樣品,利用激光分析方法也能測出這些元素。而在“瓦什卡拾物”中卻找不到絲毫鈣和鈉的痕跡。專家們確信,在現有工藝水平條件下,是不可能獲得不含這些雜質的合金的。組成這塊混合物的各部分也純淨得出奇。例如,鑭通常總是與其同組的其他稀土金屬混雜在一起的。由於這些金屬的化學、物理性能相似,要費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將它們分離出來。而該物體中的鑭卻極其純淨。對這一物體進行X射線結構分析和電子射線分析的結果表明,它是由許許多多粉末構成的,這些粉末具有各不相同的品體結構。其中最小的粉末僅由幾百個原子構成。那樣的合金基本上隻能在幾萬個大氣壓下通過冷壓法得到。合金的不尋常密度有利於這一判斷,因為它的密度比按常規應有的密度低10%。研究人員經初步分析後認為,這是直徑為1.2米的環狀物、圓筒或球體的一部分。專家們確信,目前還沒有能夠用幾萬個大氣壓壓製此種合金的設備。

  從鋸子一蹭就冒火花這一現象來判斷,將它當作結構材料來使用是有危險的,也許它隻是某種我們不知道的燃料的添加劑。還有一種猜測與它的奇特磁性能有關:把它置於不同方向時,磁性相差15倍以上,這樣的合金可以用來進行磁冷卻,從而獲得極低的溫度——與絕對零度隻差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度。但是為了使合金具有這種特性,必須在極強的磁場中對它進行冷壓,而目前地球上的工藝水平還不能建立這樣的磁場。

  還有一種看法是這隻不過是隕石的碎片。持這種看法的人指出,1908年6月30日在東西伯利亞的石泉通古斯卡河落下隕石後,在那裏的苔蘚層也發現稀土金屬含量增加。落隕後生長的樹木中,鈰、鑭的含量比遠離隕區中心的樹木高600倍。不過,福緬科副博士認為,無論這種比較多麽具有誘惑力,也是令人無法信服的,因為隕石中稀土元素的含量與地球中並無兩樣。再說,由純淨的稀土金屬組成的隕石,即使在理論上也是不可能存在的。他認為,如果假定這塊合金是天外來客的產品,那麽也是在太陽係範圍內,可能還是在我們所在的這個星球製造的,因為根據科學家們對它進行的同位素分析,它的同位素組成與地球上的比值完全相同。

  全蘇核地球物理化學研究所一個實驗室主任戈爾巴久克副博士不同意這塊合金已存在10萬年的說法,他認為,從釷的分解物來看,它的年齡不超過30年。但另一些科學家認為,30年前人類已擁有觀察宇宙空間的全套設備。天外來客不可能不被發現。有些研究人員的看法則要平淡無奇得多,他們認為這塊奇物不過是“黑閃電”的產物。所謂“黑閃電”,實際上是大氣中一些活潑的化學物質,它們具有巨大的能量,發生爆炸時能產生1萬多度的高溫。當“黑閃電”作用到土壤和礦物後,可能發生燒結和熔煉過程,從而“製造”了這塊奇異的東西,它本身也可能在那裏沉積,以致一碰就發出不尋常的亮光。不過,持這種觀點的人沒有解釋為什麽這塊奇物的構成會那麽奇特,所以他們的分析也不能讓人滿意。看來,隻有通過進一步研究才能揭開“瓦什卡拾物”之謎。

  泉州風動石

  泉州靈山上有一塊巨大的風動石,上刻“碧玉球”三個大字,故稱“玉球風動”。它是一塊天然奇石,略呈長方形,上端四角稍圓,下部一邊貼在山岩上,另一邊向外斜削,形成一道隙縫,遠遠望去,奇石宛如玉球。每當大風來時,發出跑步的震動聲,乍看像是搖搖欲墜,驚險異常,其實穩固無比,有驚無險。每有遊人至此,都喜歡一顯身手,使出渾身力氣推搖,仿佛看見玉球在搖動,並聞嘶嘶聲,其實玉球紋絲不動,實為奇趣,所以古來就有人在石上篆刻“天然機妙”等題字。

  這塊奇石高4.73米,周圍要10多個人牽手合抱,估計重約50噸。一般外來的拉力和推力,隻能使它像“不倒翁”一樣,一晃一搖的,就算歪斜了,也會立刻恢複到原處。

  這塊巨大的風動石的來曆,眾說紛紜。有人說這是一塊白天而降的隕石;也有人認為是海陸變遷時,從海底推上來的;還有人推測是地球上的冰川時期,由大陸內部漂浮過來的,擱淺在這兒的冰川遺跡。然而,科學家們還無法對“玉球風動”的現象做出科學結論。

  長了“腿”的岩石

  印度北部一條小河的兩岸有一對相對的大岩石,那兩個成人形狀的大石高約3公尺。據傳聞,在古時有一對兄弟因雙親死去而非常悲傷,一起投河自殺,因而產生這一對“兄弟岩”。

  1965年5月17日,牧羊人昆得斯和迫亮發現有塊岩石竟移動到相距10米的北側的岩邊,他們便跨上馬趕去報告村長及村人,村人嘖嘖叫奇。

  “好奇怪,一個月前這塊岩石不是移到北側了嗎?怎麽又移回原址相對在一塊呢?”一個月後他們因放牧又途經河邊,發現原來分離的岩石,不知何時又相對在一塊兒,兩人又趕去向村人和村長報告這種怪事。

  “不可能的呀!昨天我才路過河邊,它們還隔得十分遠!”村長實在不相信,趕緊和他們趕到現場,大叫奇怪的村長心想一定是昨天晚上由北邊移來此地的,可是這麽大的岩石,居然在一夜之間能移動10米,而且又是向一定的路徑移動,真不可思議。

  據村裏的老人說,在20年間,那一對岩石已經移動5次了,而且都是小的那一塊向北移的,隔些時又會回到老地方。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