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孫權故裏之謎

  三國時候東吳的最高統治者孫權祖居地龍門位於風光旖旎的富春江釁。相傳,孫權的祖父孫鍾是個孝子,以種瓜為業奉養老母。由於他的忠孝感動了天帝,派三仙下凡點化孫鍾。一天,三個翩翩少年來到孫鍾瓜地裏向孫鍾討瓜吃,孫鍾毫不吝惜地摘了幾個大瓜送給他們。少年吃完瓜後對孫鍾說:“你向前走100步停下來,那裏若作為你的墓地,子孫必大富大貴。”孫鍾半信半疑向前走了30多步,便停下來,回過頭去看看,那三位少年已化作白鶴飛入雲端。孫鍾再想往前走,已經邁不開腳步。孫鍾後悔不已。死後,家人依照他的遺言,在瓜地邊營葬。後來孫權虎踞江東,建立吳國,終因孫鍾沒有遵照仙人的指點走完100步,以誤孫權隻能獲得天下的1/3.現瓜地邊還有記載孫鍾種瓜經曆的“集善亭碑”,保存完好。

  龍門是距杭州僅50餘千米的一個古鎮。它也是以孫氏血緣為主的全國最大的孫權後裔聚居地。在兩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聚居著2600餘戶、7000餘人口,其中90%以上的村民都姓孫,這裏是按孫氏世係組織聚居的龐大自然村落。更可貴的是,曆經戰亂和社會的變遷,龍門仍較完整地保留著罕見的明清古建築群,清晰而完整地記錄古鎮曆史的變遷和發展。

  龍門坐落在仙霞嶺爾脈的龍門山的山下盆地。明、清時。是浙東通往浙西、浙中通往浙北以至蘇南的陸路交通重鎮,明嘉靖至清康乾盛世,龍門孫氏子孫人才輩出,這一段時期是孫氏家族的極盛時期。後來由於鐵路交通的逐漸發展、商業經濟中心北移,龍門亦逐漸衰落。但從龍門那些古樸滄桑的建築裏,仍可窺見當年孫氏家族的興盛與繁華。

  無疑,孫家是三國時代發跡的,是當時最顯赫的家族之一。所謂“亂世出英雄”,孫權年僅18就稱為江東的最高統帥,即便是在浪淘盡英雄智士的三國時代,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特別善於審時度勢,孫權明白,北方的曹操雄鋸中原,其勢難當,久有吞並孫、劉統一全國之意。孫、劉兩家,不論是誰都無法單獨與之抗衡。在此形勢下,孫權決定與劉備結盟,除將荊州數郡借給劉備外,並把自己16歲的妹妹許給他。這個聯劉抗曹的決策,在赤壁一戰中顯示出威力。赤壁大戰,孫、劉聯軍能以5萬人馬戰勝曹操的十五六萬大軍,絕非偶然,它與孫權嘔心瀝血、善察局勢、艱苦創業有很大關係。

  當年曹操曾感歎地讚揚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可見孫權的才能確實出眾。曹丕稱帝後,孫權上表稱臣,曹丕封他為吳王。事後曹丕問他的使臣趙谘:“吳王何等主也?”答:“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問:“何以見得?”答:“納魯肅非凡之人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陣,是其明也;獲於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州虎視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這段對話,還是比較符合實際的。

  孫權雖不及曹操的“惟才是舉”和劉備的“三顧茅廬”為人津津樂道,但在創業中孫權十分懂得“得賢則昌,失賢則亡”的道理,他統治江東52年,是和他得賢佐助有關。18歲的孫權,一上台就注意廣納賢士。他特意開設納賢館,命顧雍、張絀等接納八方賢士組成自己的智囊團。雲集孫權麾下的海內名士,如張昭、顧雍、周瑜、魯肅、諸葛瑾、呂蒙、於禁、甘寧、程普、黃蓋、韓當、陸遜、周泰等,才智都得到發揮,可謂群英薈萃,都為孫權的創業立國建立了大功。

  在用人上,孫權毫無偏見,他本人英氣勃勃,也特別善於啟用朝氣蓬勃的年輕人。赤壁之戰,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年齡上的較量。周瑜當年34歲,魯肅37歲,呂蒙、徐盛、丁奉也都是血氣方剛之年。而對方主帥曹操已是半百有餘了。夷陵之戰,孫權任用年僅20多歲的陸遜為總指揮,當時許多元老重臣如張昭、顧雍,極力反對陸遜掛帥,說他年少幼稚,非劉備對手,必誤大事。但孫權知人善任,堅決重用了陸遜。後來陸遜果建奇功,才使群臣住口。

  然而,得誌之人,如能始終如一,保持創業精神,是國家的大幸,隻可惜很少有善始善終者,有其處在萬人之上的位置,卻很難一直保持清醒的頭腦。孫權的晚年漸漸變的剛愎自用,對臣猜忌,在處事上也變的少采眾議、寡斷獨裁,長期專權,沒有栽培好繼承人,使吳國政治每況愈下。

  孫權之孫孫皓即位之初,頭腦清楚,言談機智,處事果斷。如果繼續保持謙誠,從流納諫,重用賢臣,必能和西晉長期相持,可望統一全國。晉國雖大,但統治階級腐朽無能,軍事上也不及孫吳訓練有素。孫皓憑這峰有利條件,吞掉西晉做全國之君是有可能的。然而,孫皓後來劣性難改,六親不認,加速了吳國的滅亡。

  孫皓好酒,有百觚之量,此國家不幸之兆。孫皓自己好酒不說,又常以酒宴會公卿,每次酒宴就是一整天。凡舉行酒宴,公卿大臣被強製出席,不管會飲與否,都以七升為限,喝個酩酊大醉。酒醉後,孫皓專使黃門郎盤底問根,以揭眾卿之隱私奚落。還令諸臣互相揭短,以此取樂。群臣酒後忘情,醜態百出,未免有失君臣之禮,孫皓則以不敬之罪令黃門郎牽出,先挖眼目,後剝麵皮,弄得死活不得。在孫皓時期,大臣及皇族幾乎被他殺光,眾卿一聞酒宴,麵無人色。有這樣的國君,不滅亡才怪呢!

  就是這兩位國君,既給孫家帶來了崇高的聲望,也給孫家帶來了不幸。不過,這個江南巨族畢竟根深蒂厚,共同的家族傳統和濃厚的家風,讓這個曾經輝煌的大家族又興旺起來。經過了1000多年的積奠,到明清時候,孫權的故裏已經建造了60多座廳堂、兩座祠堂,曆經戰亂保留比較完整的還有四十餘座廳堂、兩座祠堂、三個門樓。這些古建築記錄了孫氏家族曆史演化的風貌,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它是隨著孫氏家族的繁衍在原有的空間上逐年推進、層層擴展,因此廳屋環繞、牆簷相連,廳前屋後,互相通達,狹巷小弄,密如蛛網。外人進入,穿堂入室如墮迷宮、東西莫辨。“下雨天串門不濕鞋”,就是對這種情形的極好寫照。

  由於以共同的血緣聚族而居,四周築有高牆、形成封閉式的“廳屋組合院落”,這是龍門古建築群突出特色。“廳”與“堂”原是不同的建築單位、“廳”在前、“堂”在後,也叫前廳後堂,廳是重大的祭祀慶典活動場所。

  一般來講,一個村的聚落形態裏,同宗血緣而組成的宗族社會組織,隻有一座祠堂,而龍門卻有餘慶堂與思源堂兩座祠堂。據傳早先龍門孫氏隻有一個幾十平方米的香火堂,是供奉孫權祖父孫鍾的,稱“孫處士祠”。地址在現餘慶堂東。建築年代應在宋元間。後來龍門第十六世孫坤,為明成祖時工部清水吏司主事,曾為鄭和下西洋督造巨艦作出貢獻。孫氏後裔為緬懷先祖的懿德,也供奉孫坤,故也稱孫水部祠。龍門所以有兩座祠堂,主要是人口逐年增多,支派繁衍,這樣小的孫處士祠已不能適應宗族活動的需要。

  龍門古鎮以其龐大有序的古建築群,述說著一個家族上千年來生息繁衍的故事。任何一個家族都有起有落,有興旺的時候,也有衰敗的時候,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世事無情的變遷。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