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賢相房玄齡

  二月,戊寅,以房玄齡為左仆射,杜如晦為右仆射,以尚書右丞魏徵守秘書監,參預朝政。

  三月,己酉,上錄係囚。有劉恭者,頸有“勝”文,自雲“當勝天下”,坐是係獄。上曰:“若天將興之,非朕所能除;若無天命,‘勝’文何為!”乃釋之。

  丁巳,上謂房玄齡、杜如晦曰:“公為仆射,當廣求賢人,隨才授任,此宰相之職也。比聞聽受辭訟,日不暇給,安能助朕求賢乎!”因敕“尚書細務屬左右丞,唯大事應奏者,乃關仆射。”

  玄齡明達政事,輔以文學,夙夜盡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寬平,聞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己長格物。與杜如晦引拔士類,常如不及。至於台閣規模,皆二人所定。上每與玄齡謀事,必曰:“非如晦不能決。”及如晦至,卒用玄齡之策。蓋元齡善謀,如晦能斷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國,故唐世稱賢相,推房、杜焉。玄齡雖蒙寵待,或以事被譴,輒累日詣朝堂,稽顙請罪,恐懼若無所容。玄齡監修國史,上語之曰:“比見《漢書》載《子虛》、《上林賦》,浮華無用。其上書論事,詞理切直者,朕從與不從,皆當載之。”

  唐朝著名的大臣房玄齡,字喬,齊州臨淄(今山東淄博)人。他自幼就很聰明,博覽經史,工於草書、隸書,善寫文章,曾跟隨父親到京城去。當時天下安寧,大家都認為隋朝國運長久。房玄齡避開左右對父親說:“隋朝皇帝本無功德,隻會迷惑黎民,不作長遠打算。他混淆嫡親和庶出,讓他們互相爭奪,皇太子與諸王又競相奢侈,早晚會互相殘殺。靠這些人國家將難以保全,現在天下雖然清平,但其滅亡卻指日可待。”房彥謙聽後很吃驚,從此對他刮目相看。房玄齡十八歲時,本州舉薦他應進士考,及第後被授羽騎尉。吏部侍郎高孝基頗有知人之明,見到房玄齡後深加讚歎,對裴矩說:“我閱人無數,還未見過這樣的才子。他日後必成大器,遺憾的是我恐怕看不到他功成名就,位高淩雲了。”父親久病曆百餘日,房玄齡盡心侍奉,總是和衣而睡。父親去世後,五天不吃不喝。後來房玄齡被任命為隰城縣縣尉。

  李淵舉義旗入主關內後,秦王李世民率軍向外拓地,房玄齡驅馬前往軍營謁見。李世民一見房玄齡,如同舊友相逢,署任他為渭北道行軍記室參軍。房玄齡既遇知已,就竭盡全力,知無不言。每當討平賊寇時,眾人都競相搜求珍玩,惟獨房玄齡先去網羅人才,送到秦王幕府。遇有猛將謀臣,他就暗中與他們結交,使他們能盡忠效力。

  不久,太子李建成見秦王威德功業比他更盛,產生猜忌。秦王曾到太子住所吃飯,中毒而歸。秦王幕府人人震驚,但又無計可施。房玄齡對長孫無忌說:“現在怨仇已成,禍亂將發,天下人心無主,各懷異誌,災變一作,大亂必起。不但禍及幕府,還怕會傾覆國家,在此關頭,怎能不再三深思呢!我有一計,不如遵從周公誅殺兄弟的故事,就能對外撫寧天下,對內安定宗族社稷。古人曾說:‘治理國家的人不能顧及小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比家國淪亡、身敗名裂不是要好得多嗎?”長孫無忌說:“我也早有這種打算,一直沒敢披露出來。您現在所說的,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長孫無忌於是入見秦王獻策。李世民召來房玄齡,對他說:“現在已經有了危難來臨的跡象,該怎麽辦呢?”房玄齡回答說:“國家遭逢危難,古今沒什麽不同,隻有英明的聖人,才能平定災難。大王功蓋天地,符合君臨臣民的天象預兆,自有神助,不靠人謀。”

  房玄齡在秦王府十餘年,每當撰寫奏章時,都是倚馬可待,行文簡潔,道理充分,不打任何草稿。高祖曾對侍臣們說:“此人深知事理,完全可以委任。每當他代秦王向我陳述事情時,我感覺就像與我自己的孩子對麵談活一樣。”太子看到房玄齡、杜如晦如此被秦王信任,十分厭惡;於是,在高祖麵前進讒言,房玄齡與杜如晦一起被貶斥。

  太子將要變亂,李世民命令長孫無忌召來房玄齡和杜如晦,悄悄帶他們入府閣議事。到秦王入主東宮成為皇太子,提拔房玄齡為太子右庶子。貞觀元年,房又代替蕭璃任中書令。太宗論功行賞,以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為第一。房玄齡晉爵邢國公。

  貞觀三年,任命房玄齡為太子太師。他堅持不受,改任代理太子詹事,兼禮部尚書。後又代替長孫無忌任尚書左仆射,改封爵為魏國公,並監修國史。房玄齡既已總管百官事務,就虔誠恭謹、日夜操勞,盡量做到事事處理恰當;聽到別人的長處,就像自已有長處那樣高興。他精通吏事,審定法令意在寬平,用人不求全責備,從不以自己的長處來衡量別人,隨才錄用,不拘貴賤,被當時人稱為良相。有時因事被皇上譴責,他就連日在朝堂上叩頭請罪,恐懼不安,好象無地自容一般。

  貞觀十三年,房玄齡又加官為太子太師。房玄齡再三上表請求解除尚書左仆射職務,太宗下詔書說:“選用賢能的根本,在於無私;侍奉君上的道義,責在當仁不讓。列聖所以能弘揚風化,在於賢臣能協力同心。公忠貞莊重、誠信賢明,為我草創王業,助成帝道。執掌尚書省,使百政通和,輔佐皇太子,實眾望所歸。但是公忘記了那些大事,拘於這點小節,雖然恭敬完成教諭事務,卻要辭去宰相職位,這難道就是所說的輔佐朕共同安定天下嗎?”房玄齡於是帶本官就任太子太師。當時皇太子要行拜師禮,已備好儀仗等待。房玄齡深加謙退,不敢進見,於是回家去了。有見識的人都推崇他的謙讓精神。房玄齡認為自己居宰相位十五年,女兒是韓王妃子,兒子房遺愛娶高陽公主,實在是極為顯貴,於是頻繁上表,請求辭去職位。太宗下詔寬慰,但並不批準。

  貞觀十六年,房玄齡又與高士廉等人一起撰成《文思博要》,賞賜豐厚。拜官司空,仍然總掌朝政,依舊監修國史。房玄齡上表辭官,太宗派遣使節對他說:“過去留侯張良讓位,竇融辭去富貴,都是懼怕功名太盛而招惹禍端,知進知退,善察時勢,及時止步,所以前代人加以讚美。公也想追隨往日賢哲,實在應當嘉獎。然而國家任用公已久,一旦突然失去良相,就如同失去雙手一般。公若體力不衰,就不要再辭讓了。”房玄齡於是停止推讓。

  貞觀十七年,房玄齡和司徒長孫無忌等人的像被畫在淩煙閣上。讚詞說:“才能兼有辭藻,思慮化入神機。為官勵精守節,奉上盡忠忘身。”

  要知人善任

  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將帥的重要性是無可比擬的。三國時期對將帥理論作出最大貢獻的當屬諸葛亮。他強調將帥要有忠君愛國的政治素質和勤奮嚴謹的作風。告誡眾將自己的才智要與身上的擔子相適應,“任重才輕,故多闕漏”。並將此用於鑒別和使用將佐的實踐中,他看向寵“行性淑均,曉暢軍事”奏請“舉寵為督”,總攬“營中之事”(《前出師表》);他看降將薑維“忠勤時事,思慮精密”,“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薦封他為奉義將軍;他看降將馬超“兼資文武,雄烈過人”,是“一世之傑”(《答關羽書》),保薦他為平西將軍,等等。他還較為正確地論述了將帥和部隊的關係:“有製之兵,無能之將,不可以敗;無製之兵,有能之將,不可以勝。”被收入《諸葛亮集》的《將苑》一書,是中國兵學史上第一部專門論述為將之道的理論著作,該書博采《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等兵書和其他典籍,發揮其論將思想,全麵係統地論述了將帥應具有的品格、修養、能力和素質,其基本觀點是:第一,將帥關係國家的存亡、戰爭的勝敗和士卒的安危,應該“先仁義而後智勇”。所以特別強調將帥應該具有“不恃強,不怙勢,寵之而不驚,辱之而不懼,見利不貪,見美不淫,以身殉國,以壹而已”(《將誌》)的良好品德,指出了“貪而無厭,妒賢嫉能”等是為將的“八弊”(《將弊》)。第二,將帥要有廣博的知識和軍事才能,“善知敵之形勢,善知進退之道,善知國之虛實,善知天時人事,善知山川險阻”(《將善》)。第三,將帥要善於治軍,要識人辨惡,簡選賢能;重法製明賞罰,恩威並用;勤訓練,嚴號令,使部隊成為“居則有禮,動則有威,進不可當,退不可逼……”的“整師”(《整師》)。第四,將帥要勇而多計,善於用兵。要“先計而後動,知勝而始戰”(《將誡》);要識機察情,“因機而立勝”(《機形》);謀劃要密,作戰要善於出奇,擊敵於不意;善於“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和”(《兵勢》);善於林戰、叢戰、穀戰、水戰、夜戰等各種作戰條件下的戰法。諸葛亮的這種思想出現在“將帥決定一切”觀點盛行的時代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領導是員工的帶頭人,是善於鼓動人心和恪守職責的典範。作為領導,要做到行事要正,處事要端。合法取得領導者地位身份,在合法的範圍內,提出要求、命令與指揮、調度,對使命與目標負擔全部的責任。作為領導,對於屬下成員的表現予以評定,因其表現優異可給予各種獎賞或讚美,滿足屬下心理或物質需求。方式有:金錢獎勵、晉升高位、認可表揚、彈性自由、進修成長、行動或決策參與、給予偏愛的工作等。

  若屬下成員的表現不符合要求或違抗命令,則對其行為采取處罰,使其遭受損失或痛苦。方式有:調職、扣薪、架空收回權力、降級、記過、解職等。領導要對工作非常熟稔,經驗非常豐富,具有專家的形象與自信;能了解下屬關心及所憂慮的事,並設法解決之。

  領導要提高自身的內在素養、道德節操為屬下成員接受、敬仰,可作為成員表率及模仿對象,能以德服人。領導者要掌握下屬所需要的信息,並願意分享,通過信息力量積極影響下屬的行為。元朝時,元順帝對大臣說:“徽宗是位多才多能的人,唯獨一件事沒有才能。”他的臣子問什麽事?他回答說:“唯獨不能當皇帝。他身體受侮辱,國家受破壞,都是不能當皇帝所造成的。凡是當君主的,重要的就是能當好君主,而徽宗卻不是這樣的人。”由此可知,一個做帝王的人,隻要會當皇帝就夠了;一個做宰相的,隻要會做宰相就行了。所以在史書中稱仁宗為明君,而曆史稱丙吉為名相,就是君守君道,臣守臣道的例子。如果不懂得這一點就根本不能做領導。至於怎樣做一個稱職的領導,漢代飛將軍李廣給了我們一個權威的回答:

  其一,以身作則,身先士卒。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史記》記載:“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絕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嚐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其二,與下屬共進退,共榮辱。李廣每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李廣死時:“廣軍士夫一軍一卒皆哭。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

  其三,軍令森嚴,組織有方。唐人周曇曾寫詩讚曰:“理國天難似理兵,兵家法令貴遵行。行刑不避君王寵,一笑隨刀八陣成。”如果能做到以上三點,那麽做個領導人就不患有無功之臣,更不患有不忠君之士。

  總之,要想做一個優秀的“領導”人,必須不斷地在管理的實踐中積累自己的才能和經驗。領導者也要培養豐富的人生體驗,這就要求走入人群,了解人與人相處的模式及遊戲規則。不斷學習,吸收新知識。如果你遇到好的領導者,盡量跟他在一起,向他學習,最好常跟他聊天,做思想交流,了解他的人生態度及處事方法。多聽聽下屬的建議,和他們打成一片,這樣你就能成為一個好的領導。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