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劉禪樂不思蜀

  己卯,進晉公爵為王,增封十郡。王祥、何曾、荀共詣晉王,謂祥曰:“相王尊重,何侯與一朝之臣皆已盡敬,今日便當相率而拜,無所疑也。”祥曰:“相國雖尊,要是魏之宰相,吾等魏之三公;王、公相去一階而已,安有天子三公可輒拜人者!損魏朝之望,虧晉王之德,君子愛人以禮,我不為也。”及入,遂拜,而祥獨長揖。王謂祥曰:“今日然後知君見顧之重也!”

  劉禪舉家東遷洛陽,時擾攘倉猝,禪之大臣無從行者,惟秘書令正及殿中督汝南張通舍妻子單身隨禪,禪賴正相導宜適,舉動無闕,乃慨然歎息,恨知正之晚。初,漢建寧太守霍弋都督南中,聞魏兵至,欲赴成都,劉禪以備敵既定,不聽。成都不守,弋素服大臨三日。諸將鹹勸弋宜速降,弋曰:“今道路隔塞,未詳主之安危,去就大故,不可苟也。若魏以禮遇主上,則保境而降不晚也。若萬一危辱,吾將以死拒之,何論遲速邪!”得禪東遷之問,始率六郡將守上表曰:“臣聞人生在三,事之如一,惟難所在,則致其命。今臣國敗主附,守死無所,是以委質,不敢有貳。”晉王善之,拜南中都尉,委以本任。

  丁亥,封劉禪為安樂公,子孫及群臣封侯者五十餘人。晉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枝,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至於此;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況薑維邪!”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也。”正聞之,謂禪曰:“若王後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岷、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複問,禪對如前,王曰:“何乃似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

  諸葛亮死後,蜀漢後主荒廢朝政,寵信宦官,國勢漸漸衰弱下去,曹魏也趁機南下進攻蜀漢。到了公元263年冬天,曹魏大將鄧艾直逼蜀漢都城成都。蜀人做夢也沒有想到魏軍那麽快就打過來了,根本沒做守城的準備。漢後主劉禪嚇得六神無主,連忙召集群臣商量對策。有人認為蜀漢和東吳是友好鄰邦,應該投奔東吳;也有人說南中七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建議撤到南中去。

  而大臣譙周卻認為最安全的辦法就是投降,他說:“陛下要向東吳稱臣,等將來曹魏吞並了東吳,還得向曹魏稱臣。

  同樣是稱臣,丟一回臉總比丟兩回臉強。至於逃到南中,兵臨城下,還來得及嗎?”

  大臣們都覺得譙周的主意不錯,可劉禪不甘心就這麽丟了皇位,還想逃到南中去。譙周接著又上書說:“南中是蠻夷的地方,他們當初是被諸葛丞相用武力逼迫才歸順的,戰亂波及那裏,他們非反叛不可。”劉禪見無計可施,無奈之下為了保命,隻好派張紹等人手捧玉璽向鄧艾投降。

  劉禪的兒子、北地王劉諶非常有骨氣,聽說後很氣憤,他對劉禪說:“就算真是大禍臨頭,我們父子君臣也應該背水一戰,共同為保衛社稷而死。不然,將來還有什麽臉麵去見先帝?”說完,他就跑到劉備的廟裏大哭了一場。回到家裏,劉諶先殺死妻子兒女,然後橫劍自殺。

  再說張紹等人捧著蜀漢的玉璽見到了鄧艾,鄧艾大喜,馬上給劉禪寫信,表示接納投降。接著,鄧艾率軍來到成都北門外。劉禪命人打開城門,親自帶著太子、諸王以及文武大臣60多人,反綁著自己的雙手,拉著棺木向鄧艾投降。鄧艾代表魏元帝曹奐替劉禪鬆了綁,並派人焚燒了棺木,正式受降。從此,持續了42年的蜀漢王朝就此滅亡了。

  蜀漢滅亡以後,當時已掌握魏國大權的司馬昭對漢後主劉禪留在成都很不放心,於是他派人將劉禪全家接到洛陽。公元264年3月,為籠絡人心,穩定對蜀地的統治,司馬昭就以魏元帝的名義封劉禪為安樂公,還把他的子孫及蜀漢原有的50多名大臣封了侯。一天,晉王司馬昭大擺酒宴,款待劉禪和他的舊臣。席間,司馬昭特地叫人為劉禪表演蜀漢歌舞,想試探試探他的反應。蜀漢的眾多舊臣看了表演,想到往昔的情景,個個不免黯然神傷,隻有劉禪沒有絲毫感覺,高興得又說又笑。司馬昭看在眼裏喜在心裏,他對身邊的賈充說:“一個人要是無情無義到了這種地步,就算諸葛亮在世也無法輔佐他,何況薑維呢!”

  又過了些日子,司馬昭故意問劉禪說:“你還想不想蜀地?”

  劉禪回答道:“此間樂,不思蜀。”

  後來,原蜀漢秘書令郃正私下對劉禪說:“如果晉王再問起這樣的事,你要一邊哭一邊說:‘祖先的墳墓都遠在蜀地,我沒法盡孝,常常望著西邊暗自傷悲,沒有一天不想念的。’然後閉上眼睛就行了。”劉禪點了點頭。

  過了不久,司馬昭果然又問劉禪說:“你還想念蜀地嗎?”劉禪想起郃正的叮囑,就按照他教的那樣說了一遍,未了又緊閉雙眼,裝作要哭的樣子。司馬昭聽了一愣,問他:“你說得怎麽那麽像郃正的話。”

  劉禪驚訝地睜開眼,傻乎乎地盯著司馬昭說:“就是他教我的,晉王怎麽知道?”

  旁邊的人聽了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從這時起,司馬昭才知道劉禪實在不成器,是無藥可救的了,不會對自己構成威脅,也就沒有想殺害他。

  自勵自信不可少

  其實在生活當中,一個人最大的失敗不是事實上的失敗,而是精神上的失敗,因為前者可以重複,而後者則難以轉頭。人不可能不失敗,但所有的成功者都證明了:無論眼前如何慘敗,隻要仍然有一股不敗的精神,並自信在下一次一定能成功,此種自慰、自勵的方法,常常會在不可想象中創造奇跡。

  苦讀是諸葛亮巧思的基礎,隆中山十年躬耕苦讀,廣交學友,拜師求藝,促使諸葛亮在世界觀上以管仲、樂毅等賢相軍師為榜樣;在方法論上,不僅苦讀,而且“為友甚密”,經常與徐元直、石廣元和孟公威等在一起討論交流看法;在知識結構上,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文理兼修;有這樣的才學基礎諸葛亮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

  一般說,人才的知識淵博與創造力的發揮之間並沒有直接依存關係,但人才的各種內在要素都是以知識為基礎的,我們知道,諸葛亮十年躬耕苦讀,胸懷報國誌,經綸滿腹,十年間不知誰是可托終生的明主,苦惱自不必說,因為他不是甘心淡泊一生的人,讀書思考、觀星操琴、廣交賢士、躬耕隴畝等這些事才是諸葛亮打發苦惱歲月,以待時機的日常事務。

  從人才論的角度來看,學習經天緯地的知識是諸葛亮智能的基礎,而思考的能力,即認識事物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諸葛亮之所以成名成家而不是無所作為的核心問題。這方麵的佐證很多,比如說他“長於巧思”,創製了連弩弓,能同時發射十箭;

  製造的“木牛流馬”,利於山地運輸等智能的創造活動。可以說,諸葛亮後來的所有業績,都與他在隆中的自慰自勵自信有著密切的關係。

  中國曆史上的許多英雄,一生都以“治世之能臣”自居,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無論任何時候都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具有樂觀主義精神,曹操就是其中傑出的一位。“青梅煮酒論英雄”,既是抒發他自己的抱負,又是對自己一生事業的宣言,可見他是一位胸懷遠大理想、充滿堅強信心的人物。

  由於曹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前途,所以在眾人悲觀沮喪的困境中,他總是表現得異常樂觀。

  他在朝任典軍校尉時,大將軍何進與司隸校尉袁紹等謀誅宦官,商議不定,他在一旁鼓掌大笑,向何進等提出了自己的策略。董卓亂朝時,王允等班閣舊臣有心圖之,因無計可施而於席間壓聲而哭。

  曹操卻在旁邊撫掌大笑說:“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還能哭死董卓否?”不僅如此,他還當即提出謀刺董卓的方案,隨後又親自去實施。在戰場上,碰到軍事失利的情況,他並不悲觀。

  曹操在濮陽被呂布打敗後,傷勢很重,眾將拜伏問候,他卻仰麵大笑說:“誤中匹夫之計,我必當報之。”曹操與馬超作戰時,聽說有羌兵兩萬前來幫助馬超,他一反眾人之情,聞報大喜,原來他是想到邊遠地區的敵人若匯聚一起,便於一舉殲滅。

  他相信馬超再強大,也終會為自己所敗。赤壁之戰是曹操最大的一次敗仗,曹操損失慘重,倉皇逃跑,數次路過險峻之處,都在馬上揚鞭大笑。曹操在戰敗之際的樂觀態度,是對自己軍隊士氣的鼓舞,是對慌恐情緒的鎮定,是在長自己的誌氣!這種敗而不餒的頑強性格,在一定程度上講,是一種富有韜略的修養。

  曹操這種樂觀自信的精神直到晚年也末改變,他在總結自己一生的戰績時,向身邊的大臣說道:“如國家無孤一人,正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的確,他一生曾討董卓、伐袁術、破呂布、降張繡、除袁紹、滅劉表、平張魯,戰功卓著,威震天下,他對當時國家的統一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是三國時代卓越的軍事家和優秀的領導人,他晚年做詩雲:“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表達了他永不衰竭的進取精神。

  兩 晉 篇

  §§兩 晉 篇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