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越太守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深加器異;漢昭烈臨終,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及出軍祁山,亮不用舊將魏延、吳懿等為先鋒,而以謖督諸軍在前,與張戰於街亭。
謖違亮節度,舉措煩擾,舍水上山,不下據城。張絕其汲道,擊,大破之,士卒離散。亮進無所據,乃拔西縣千餘家還漢中。收謖下獄,殺之。亮自臨祭,為之流涕,撫其遣孤,恩若平生。蔣琬謂亮曰:“昔楚殺得臣,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計之士,豈不惜乎!”亮流涕曰:“孫武所以能製勝於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揚幹亂法,魏絳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複廢法,何用討賊邪!”
謖之未敗也,裨將軍巴西王平連規諫謖,謖不能用;及敗,眾盡星散,惟平所領千人鳴鼓自守,張疑其有伏兵,不往逼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諸營遺迸,率將士而還。亮既誅馬謖及將軍李盛,奪將軍黃襲等兵,平特見崇顯,加拜參軍,統五部兼當營事,進位討寇將軍,封亭侯。亮上疏請自貶三等,漢主以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
諸葛亮平定南中之後,又經過兩年準備,公元227年冬天,就帶領大軍駐守漢中。因為漢中接近魏、蜀的邊界,在那裏可以隨時找機會進攻魏國。
離開成都的時候,他給後主劉禪上了一道奏章,要後主不要滿足於現狀,妄自菲薄;要親近賢臣,疏遠小人;並且表示他決心擔負起興複漢朝的責任。這道奏章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出師表》。
過了年,諸葛亮采用聲東擊西的辦法,傳出消息,要攻打郡城(今陝西眉縣),並且派大將趙雲帶領一支人馬,進駐箕穀(今陝西褒城北),裝出要攻打郡城的樣子。魏軍得到情報,果然把主要兵力調去守鄖城。諸葛亮趁魏軍不防備,親自率領大軍,突然從西路撲向祁山(今甘肅禮縣東)。
蜀軍經過諸葛亮幾年嚴格訓練,陣容整齊,號令嚴明,士氣十分旺盛。自從劉備死後,蜀漢多年沒有動靜,魏國毫無防備,這次蜀軍突然襲擊祁山,守在祁山的魏軍抵擋不了,紛紛敗退。蜀軍乘勝進軍,祁山北麵天水、南安、安定三個郡的守將都背叛魏國,派人向諸葛亮求降。
那時候,魏文帝曹丕已經病死。魏國朝廷文武官員聽到蜀漢大舉進攻,都驚慌失措。剛剛即位的魏明帝曹壑比較鎮靜,立刻派張郃帶領5萬人馬趕到祁山去抵抗,還親自到長安去督戰。
諸葛亮到了祁山,決定派出一支人馬去占領街亭(今甘肅莊浪東南),作為據點。讓誰來帶領這支人馬呢?當時他身邊還有幾個身經百戰的老將。可是他都沒有用,單單看中參軍馬謖。
馬謖這個人確是讀了不少兵書,平時很喜歡談論軍事。諸葛亮找他商量起打仗的事來,他就談個沒完,也出過一些好主意。因此諸葛亮很信任他。但是劉備在世的時候,卻看出馬謖不大踏實。他在生前特地叮囑諸葛亮,說:“馬謖這個人言過其實,不能派他幹大事,還得好好考察一下。”但是諸葛亮沒有把這番話放在心上。這一回,他派馬謖當先鋒,王平做副將。
馬謖和王平帶領人馬到了街亭,張郃的魏軍也正從東麵開過來。馬謖看了地形,對王平說:“這一帶地形險要,街亭旁邊有座山,正好在山上紮營,布置埋伏。”
王平提醒他說:“丞相臨走的時候囑咐過,要堅守城池,穩紮營壘。在山上紮營太冒險。”
馬謖沒有打仗的經驗,自以為熟讀兵書,根本不聽王平的勸告,堅持要在山上紮營。王平一再勸馬謖沒有用,隻好央求馬謖撥給他1000人馬,讓他在山下臨近的地方駐紮。
張郃率領魏軍趕到街亭,看到馬謖放棄現成的城池不守,卻把人馬駐紮在山上,暗暗高興,馬上吩咐手下將士,在山下築好營壘,把馬謖紮營的那座山圍困起來。
馬謖幾次命令兵士衝下山去,但是由於張郃堅守住營壘,蜀軍沒法攻破,反而被魏軍亂箭射死了不少人。
魏軍切斷了山上的水源。蜀軍在山上斷了水,連飯都做不成,時間一長,自己先亂了起來。張郃看準時機,發起總攻。蜀軍兵士紛紛逃散,馬謖要禁也禁不了,最後,隻好自己殺出重圍,往西逃跑。
王平帶領1000人馬,穩守營盤。他得知馬謖失敗,就叫兵士拚命打鼓,裝出進攻的樣子。張郃懷疑蜀軍有埋伏,不敢逼近他們。王平整理好隊伍,不慌不忙地向後撤退,不但1000人馬一個也沒損失,還收容了不少馬謖手下的散兵。
街亭失守,蜀軍失去了重要的據點,又喪失了不少人馬。諸葛亮為了避免遭受更大損失,決定把人馬全部撤退到漢中。
諸葛亮回到漢中,經過詳細查問,知道街亭失守完全是由於馬謖違反了他的作戰部署。馬謖也承認了他的過錯。諸葛亮按照軍法,把馬謖下了監獄,定了死罪。
馬謖自己知道免不了一死,在監獄裏給諸葛亮寫了封信,說:“丞相平日待我像待自己的兒子一樣,我也把丞相當作自己父親。這次我犯了死罪,希望我死以後,丞相能夠像舜殺了鯀還用禹一樣,對待我的兒子,我死了也沒牽掛了。”
諸葛亮殺了馬謖,想起他和馬謖平時的情誼,心裏十分難過,流下了眼淚。以後,他真的把馬謖的兒子照顧得很好。
諸葛亮認為王平在街亭曾經勸阻過馬謖,在退兵的時候,又用計保全了人馬,立了功,應該受獎勵,就把王平提拔為參軍,讓他統率五部兵馬。
諸葛亮對將土們說:“這次出兵失敗,固然是因為馬謖違反軍令。可是我用人不當,也應該負責。”他就上了一份奏章給劉禪,請求把他的官職降低三級。
劉禪接到奏章,不知該怎麽辦才好。有個大臣說:“既然丞相有這個意見,就依著他吧。”劉禪就下詔把諸葛亮降級為右將軍,仍舊辦丞相的事。
由於諸葛亮賞罰分明,以身作則,蜀軍將士都很感動。大家把這次失敗當作教訓,士氣更加旺盛。這年冬天,諸葛亮又帶兵殺出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包圍了陳倉(今寶雞東),殺了一個魏將;第二年春天,又出兵收複武都(今甘肅成縣)、陰平(今甘肅文易西北)兩個郡。後主劉禪認為諸葛亮立了功,下了一道詔書,恢複諸葛亮的丞相職位。
對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招數
在清朝鹹豐年間,太平天國運動席卷江南,占領了浙江省城杭州,巡撫王有齡自盡殉職,炙手可熱的紅頂商人胡雪岩隻身得免,逃至上海。雖然幸免於難,也隻是孤家寡人的滯留在上海洋人租界裏,心思猶兀自魂牽夢縈,叨念著杭州,一方麵是掛念王有齡安危;另一方麵,則是老母妻小未曾脫出,音訊茫然,生死不明。
杭州被太平軍占領,音訊輾轉傳到了上海,王有齡固然是死了,但胡家滿門卻因為應變得法,及時走脫,躲到鄉下,闔家老小平安。
有道是“大難不死,後禍不止”,麻煩事不打一處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雖說胡家滿門皆告平安,但杭州城裏所謂的“地方士紳”卻頗有不少人為太平軍做耳目。於公,這些人告訴太平軍,杭州城裏有胡雪岩這麽一號人物,是辦糧台搞後勤的好手,雖然人跑到上海,但家眷還留在杭州附近,可以其家眷為餌,要挾胡某人來歸;於私,這幫衣冠中人打算借機掏弄胡雪岩,榨點銀子花花。
這項消息傳到了躲在上海洋人租界裏的胡雪岩耳朵裏,讓他又急又氣。急的是老母、妻子、兒女的安危;氣的是這些所謂的“地方士紳”,平常在鄉裏望之還似人君,開口王道,閉口朝廷,好像人人都是忠臣,個個都是孝子,如今太平軍隻不過席卷東南半壁,還沒打過長江,這些家夥馬上就露出了尾巴。
平常人要是碰到這等事體,大概也沒轍了,隻好乖乖打道回杭州,聽任新貴擺布。但是,這些家夥這次卻踢到鐵板,低估了胡雪岩,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先發製人卻受製於人。
胡雪岩的手法簡單而高明,他走門路請人寫了一紙公文,以他“浙江候補道兼團練局委員”的身份,上書閩浙總督。在公文裏說,雖然他在城破之前,已經先行逃到上海,但是,臨走前在杭州已有布置:已經暗中與杭州城中士紳某某某、某某某等約定,請該等士紳保護地方百姓,並且暗中布置,將來官軍一到,就相機策應,這些人都是公正士紳,心在朝廷,現在雖然替太平軍做事,但將來官軍收複杭州之後,不論這些士紳當過太平軍什麽官職,都請既往不咎,並予重用。
然後,胡雪岩走門路請閩浙總督快速批示這公文,並由胡雪岩取得副本,而胡雪岩則請人將公文副本帶到杭州,交給“地方士紳”。這封公文既狠又賊,耍的是兩麵手法:一方麵,讓這些所謂的“地方士紳”知道,胡雪岩替他們在官軍那麵講了好話,將來要是政府軍光複杭州,他們可保無虞;另一方麵,也讓這些士紳知道,要是他們膽敢與胡家老小過不去,那麽,胡雪岩隻要把這封公文的副本送給太平軍,光是“相機策應官軍”,這一罪名就夠抄家滅門的。
計策果然是好計策,公文副本托人送到杭州之後,沒過多久,胡家老小就平安脫險,悉數被送到了上海,與胡雪岩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