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霸王雖敗猶榮

  十二月,項王至垓下,兵少,食盡,與漢戰不勝,入壁;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項王夜聞漢軍四麵皆楚歌,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則夜起,飲帳中,悲歌慷慨,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於是項王乘其駿馬名騅,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才百餘人。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

  於是項王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裏,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麵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以所乘騅馬賜亭長,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身亦被十餘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麵之,指示中郎騎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頭;餘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十人;最其後,楊喜、呂馬童及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五人共會其體,皆是,故分其戶,封五人皆為列侯。

  楚地悉定,獨魯不下;漢王引天下兵欲屠之。至其城下,猶聞弦誦之聲;為其守禮義之國,為主死節,乃持項王頭以示魯父兄,魯乃降。漢王以魯公禮葬項王於城,親為發哀,哭之而去。諸項氏枝屬皆不誅。封項伯等四人皆為列侯,賜姓劉氏;諸民略在楚者皆歸之。太史公曰:羽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嚐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悟而不自責,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揚子《法言》:或問:“楚敗垓下,方死,曰‘天也!’諒乎?”曰:“漢屈群策,群策屈群力;楚憝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負;天曷故焉!”

  公元前202年,韓信布置十麵埋伏,把項羽圍困在垓下(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項羽的人馬少,糧食也快完了。他想帶領一支人馬衝殺出去。但是漢軍和諸侯的人馬把楚軍包圍得重重疊疊。項羽打退一批,又來一批;殺出一層,還有一層;這兒還沒殺出去,那兒的漢兵又圍了上來。

  項羽沒法突圍,隻好仍回到垓下大營,吩咐將土小心防守,準備瞅個機會再出戰。

  這天夜裏,項羽進了營帳,愁眉不展。他身邊有個寵愛的美人名叫虞姬,看見他悶悶不樂,陪伴他喝酒解悶。

  夜幕降臨了,隻聽得一陣陣西風吹得呼呼直響,風聲裏還夾著唱歌的聲音。項羽仔細一聽,歌聲是由漢營裏傳出來的,唱的淨是楚人的歌,唱的人還真不少。

  項羽聽到四麵楚歌,不禁傷感,他失神似地說:“完了!難道劉邦已經打下西楚了嗎?怎麽漢營裏有這麽多的楚人呢。”

  項羽再也忍不住了,隨口唱起一曲悲涼的歌來: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首歌的意思是:“力氣拔得一座山,氣魄能壓倒天下,可惜現在時運不利,烏騅馬不肯跑。馬兒不肯跑有什麽辦法?虞姬呀虞姬,我該如何將你安置?”)

  項羽一連唱了幾遍,虞姬也跟著唱起來。霸王唱著唱著,禁不住流下了眼淚。旁邊的侍從也都傷心得抬不起頭。

  當夜,項羽跨上烏騅馬,帶了800子弟兵衝過漢營,馬不停蹄地往前跑去,據說虞姬不願拖累項羽拔劍自刎而死。到了天蒙蒙亮,漢軍才發現項羽已經突圍,連忙派了5000騎兵緊緊追趕。項羽一路奔跑,待到他渡過淮河時,跟著他的子弟隻剩下100多人了。又跑了一程,迷了路了。

  項羽到了東山下,那四隊人馬也到齊了。項羽又把他們分成三隊,分三處把守。漢軍也分兵三路,把楚軍圍住。項羽來往衝殺,又殺了漢軍一名都尉和幾百名兵士。最後,他又把三處人馬會合在一起,點了一下人數,28名騎兵隻損失了兩名。

  項羽對部下說:“你們看怎麽樣?”

  部下都說:“大王說的一點不錯。”

  項羽殺出漢兵的包圍,帶著26個人一直往南跑去,到了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恰巧烏江的亭長有一條小船停在岸邊。

  亭長勸項羽馬上渡江,說:“江東雖然小,可還有一千多裏土地,幾十萬人口。大王過了江,還可以在那邊稱王。”

  項羽苦笑了一下說:“我在會稽郡起兵後,帶了8000子弟渡江。到今天他們沒有一個能回去,隻有我一個人回到江東。即使江東父老同情我,立我為王,我還有什麽臉再見他們呢?”

  他把烏騅馬送給了亭長,也叫兵士們都跳下馬。他和26個兵士都拿著短刀,跟追上來的漢兵肉搏起來。他們殺了幾百名漢兵,楚兵也一個個倒下。項羽受了十幾處創傷,最後在烏江邊拔劍自殺。

  烏江水滾滾東流,似乎至今仍在訴說著項王的故事。

  競爭中時刻占據主動權不易丟

  《孫子·謀政篇》中指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如果既了解敵人又了解自己,則會百戰百勝,不會失敗;如果不了解敵人,隻了解自己,則勝敗的可能各占一半;如果既不知彼,又不知己,則每海戰必敗。

  兵家如此,市場競爭亦是如此。市場競爭中的企業,必須在了解競爭對手和消費者的同時,也了解自己;不了解競爭對手和消費者,又不了解自己,那就等於盲人騎瞎馬,必定走入歧途,陷入困境。

  這就要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高度重視信息,掌握企業自身及競爭對手的資料,包括與競爭相關的政治、經濟市場等方麵的信息,以取得競爭中的勝利。

  胡雪岩能在他那個時代的商場中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是與他的經商謀略分不開的。

  而他在商場競爭中常用的一條,也是極重要的一條,便是一定要知己知彼,如此才能在商業競爭占優勢,搶得先手,以求最後製勝。

  例如前文曾提到的在他創胡慶餘堂之初,與杭州城裏許廣和、葉種德兩家藥號明裏暗裏的競爭。這兩家藥店自恃自己曆史長,實力也不弱,決定與胡慶餘堂打一場價格戰,希望以壓價銷售擠垮胡慶餘堂。胡慶餘堂的高麗參每兩2錢銀子,他們便賣1錢7;胡慶餘堂的淮山藥每兩5厘紋銀,他們隻賣4厘……如此等等,一段時間內確實他們又拉回了很大一批顧客。按一般的做法,胡雪岩大約隻能以牙還牙,以其人道還治其人之身,與許廣和、葉種德兩家藥店大打一場價格戰,而且此時的胡雪岩也絕對有實力跟他們拚價格。因為胡雪岩的“胡慶餘堂”有錢莊、典當的雄厚資產做後盾,但胡雪岩並未這樣去做,反而反其道行之。如前文所敘,掛出了一個“真不二價”的燙金牌匾。

  這顯然是胡雪岩深思熟慮之後的決策,在做決策時做出了兩方麵的考慮:一方麵是對許、葉兩家壓價舉措的考慮,因為這種做法的後果隻能是一直虧本經營,這樣不等擠垮別人,自己可能已先垮掉了;第二種選擇是低價賣劣等貨,以劣充好,此法的直接後果必然導致賣出的藥品質量同步下降。“顧客心裏一杆秤”,這樣做下去,最終隻會砸了自己的牌子,毀掉自己名聲。另一方麵胡雪岩亦基於對胡慶餘堂自身經營的考慮,他對自己藥店的藥品質量相當自信。這也讓他最終贏回了市場。

  德國的大眾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曾經曆嚴重的產品積壓和資金運轉不靈的危機,一度虧損嚴重,負債累累,麵臨破產的困境。後來公司運用“知己知彼”的謀略,進行市場調查,全麵掌握各種信息,明白了經營失誤的原因所在:產品過於單一。不久該公司的戈爾夫型、西羅利型、奧迪50型、波洛型、奧迪80型等一係列引人注目的新型汽車陸續問世,並且迅速占領了市場。

  英國威爾遜·蘇洛剃刀公司曾運用“知己知彼”的策略,使大名鼎鼎、紅極一時的美國吉列公司慘遭重創。

  60年代初,吉列公司的核心產品——超藍高級刀片,經過幾年研究試驗,加大投入批量生產。產品一經問世便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歡迎。1962年全公司的銷售額竟高達2.6億美元,淨利潤4500萬美元。就在吉列公司還在勝利中陶醉的時候,英國威爾金遜·蘇洛第剃刀公司乘隙而入,他們研究了吉列公司的產品生產技術,分析了產品銷售策略,收集了消費者的心理,掌握了市場的供求信息。在此基礎上,該公司推出了不鏽鋼刀片,先行向吉列公司發起攻勢。這種不鏽鋼刀片以使用方便、耐磨耐用、氣味清新、又不生鏽等特點,深受美國人歡迎,他們紛紛拋棄了吉列產品,轉而使用不鏽鋼刀片。隨後,美國希克公司和森納公司等也相繼推出了不鏽鋼刀片,並很快投放市場,與此同時,威爾金遜公司又在歐洲各大國家投資建廠,世界各地的吉列市場紛紛告急,吉列公司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以上均是一些靠“知己知彼”謀略在競爭中取勝的典型例子。

  知己知彼,心中有數,本是軍事家正確決策的重要前提。這種軍事原則是指導戰爭勝利的普遍規律,為古今中外軍事家所推崇。它作為一種戰略原則同樣廣泛應用於經濟領域,成為企業管理者經營決策的信條之一。

  所謂“彼”是企業的外部信息,它包括企業經營環境的各種要素,以及企業內部向外部發出的信息在各方麵引起的反響。具體地說,即國家或地區的有關政策規定、市場情況、生產所需的物資資料供應、用戶對企業及其產品的印象等。

  所謂“己”指企業的內部信息。它包括企業自身的實力,企業內部在執行中的經營決策等組織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信息,如企業產品的功能特點、產品的生產周期、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企業管理水平及生產技術水平、企業的經營開拓能力。

  要做到“知己”,即深入了解自己的企業,相對比較容易。而要做到“知彼”則困難得多。尤其是跨國經營,市場風雲變幻,往往使人難以捉摸。為此,許多大集團企業為了“知彼”,不惜重金在世界各地建立強大的“信息網”,並用高薪聘請“信息人員”,真是費盡了心機,使盡了招數。此外,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不斷更新,人類社會信息瞬息萬變,這就要求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必須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快速應變的能力和善於捕捉信息的能力,這就是所說的“知己知彼”的高超手段。

  在現代商業經營之中,企業經營者某一個經營決策的正確與否,可能直接關係著企業的生死存亡。而正確決策的主觀依據是“知己”,正確決策的客觀依據是“知彼”。這條原則不能被忽視。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