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項羽破釜沉舟

  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钜鹿。

  戰少利,絕章邯甬道,王離軍乏食。陳餘複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大破之;章邯引兵卻。諸侯兵乃敢進擊秦軍,遂殺蘇角,虜王離;涉不降,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軍救钜鹿者十餘壁,莫敢縱兵。乃及楚擊秦,諸侯將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當十,呼聲動天地,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秦朝末年,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秦始皇死後,他的小兒子胡亥繼位。他剛剛登上王位,就派大將章邯率領大軍首先打敗了陳勝、吳廣的起義隊伍,然後北渡黃河進攻趙國(這個趙國不是戰國時代的趙國,而是新建立起來的一個政權),很快就攻下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逃到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章邯派一支秦軍把巨鹿包圍起來,自己帶領大軍駐紮在巨鹿南麵的棘原。他還在棘原和巨鹿之間修築了一條糧道,給圍城軍隊運送糧草。

  趙國哪是秦國的對手?於是,趙王一麵死守巨鹿,一麵派使者前往楚國求援。這個楚國也和趙國一樣,是在秦朝末年產生的一個新政權,在它的麾下有劉邦、項羽兩支部隊。

  公元前208年,趙國的使者到楚國後,就直奔楚宮去見楚王,一五一十地哭訴秦將章邯攻打趙國的暴行。當時,楚王正想派人往西進攻鹹陽。他身邊有幾個老臣暗地裏對他說:“項羽性子太暴躁,殺人太多;劉邦倒是個忠厚人,不如派他去。”當時項羽正好在場,他怒火中燒,就對楚王說道:“我們應當馬上發兵救趙,我願去跟章邯拚個你死我活!”

  楚王說:“將軍願往,再好不過。”楚懷王就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帶領20萬大軍到巨鹿去救趙國。

  但誰知宋義是個膽小之徒,楚國的兵馬行至安陽(今山東省曹縣)後,就安營紮寨,不再前進,一連46天一直按兵不動,不敢與秦軍決戰。項羽耐不住性子,去跟宋義說:“秦軍包圍了巨鹿,形勢這樣緊急,咱們趕快渡河過去,跟趙軍裏外夾擊,一定能夠打敗秦軍。”

  宋義說:“我們還是等秦軍和趙軍決戰以後再說。”他又對項羽說:“上陣跟敵人交鋒,我比不上你;要說出謀劃策,你就比不上我了。”

  他還下了一道命令:“將士中如有不服從指揮者,就按軍法砍頭!”

  這道命令明明是針對項羽的,項羽氣得要命。公元前207年11月,北方已進入冬季,天氣寒冷,這時又碰上大雨,加之楚營裏軍糧接濟不上,兵士們受凍挨餓,都抱怨起來。

  項羽說:“現在軍營裏沒有糧食,但上將軍卻按兵不動,自己飲酒作樂,這樣不顧國家,不體諒兵士,哪裏像個大將的樣子。”一怒之下,他把宋義殺了。他提了宋義的頭,對將士說:“宋義背叛大王(指楚王),我奉大王之命,已經把他處死了。”

  將士們大多是項羽的老部下,宋義在將士中本來沒有什麽威望。大夥見項羽把他殺了,都表示願意聽從項羽指揮。

  項羽把宋義被處死之事,派人報告了楚王。楚王雖然很不滿,也隻好封項羽為上將軍。項羽就立即分兵派將,他讓手下將領帶領兩萬人馬,渡過漳河去攻打秦將章邯。聽說楚軍要渡河,章邯派兩員秦將司馬欣和董翳帶兵去攔阻。那兩個秦將不是項羽部將黥布等人的對手,一交鋒就打了敗仗,急忙後退。於是黥布等人就順利地渡過了漳河並牢固地占領了河的對岸,接著,項羽立即率領所有的軍隊都渡過河去。並命令將士,每人隻帶3天的幹糧,把軍隊裏做飯的鍋全砸了,把渡河的船隻全鑿沉了。這就是成語“破釜沉舟”的來曆,釜就是鍋。他對將士說:“成敗在此一舉,3天裏頭必須將秦兵打敗。這次咱們打仗,隻準進,不準退;我們要和敵人血戰到底,不獲全勝,誓不收兵!”將士們看到鍋砸了,船沉了,一點退路也沒有,因此,就都抱著死戰到底的決心和秦軍拚殺起來。

  項羽的決心和勇氣,對將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軍把秦軍包圍起來,楚兵喊聲震天,銳不可當,個個士氣振奮,越打越勇。以一當十,以十當百。經過9次激烈戰鬥,活捉了領兵秦將章郎,其他的秦軍將士有的被殺,有的逃走,圍困巨鹿的秦軍就這樣瓦解了。

  當時,各路將領來救趙國的有十幾路人馬。可是他們害怕秦軍強大,都紮下營寨,不敢跟秦軍交鋒。這會兒,聽到楚軍震天動地的喊殺聲,都擠在壁壘上看。這就是成語“作壁上觀”的來曆。他們瞧見楚軍橫衝直撞殺進秦營的情景,嚇得伸著舌頭,屏住了呼吸。等到項羽打垮了秦軍,請他們到軍營來相見的時候,他們都跪在地下爬著進去,連頭也不敢抬起來。

  大家頌揚項羽說:“上將軍的神威真了不起,自古到今沒有第二個。我們情願聽從您的指揮。”打那時候起,項羽實際上成了各路反秦義軍的首領。

  冒險不等於鋌而走險

  曾有詩雲:無限風光在險峰。讀完此句,大多數人豪邁之氣頓生。但若將此句列為一條商規,定有人認為不妥,畢竟詩是一種很感性的東西,而商業經營很大程度上仍是一種理性行為。

  話雖如此,經營者應需要一些膽魄,成大事者需有大胸襟,大氣魄。同樣亦有一種經營樂趣存在於冒險之中。

  正所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說的正是這個道理。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知其不可賭而賭之,破釜沉舟,置於死地而後生也是這樣的道理。

  商業場中,瞬間就可能左右全盤命運,怯懦者不知所措,智者卻能從容應付。

  社會的發展變化莫測,在蒼茫人海中,個人是極其渺小而微不足道的。要使自己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因勢利導是關鍵,那就是要善於掌握社會形勢和發展趨勢的特點,並與自己的才能密切結合起來,相信成功會迎麵而來。機遇,對於每個人的發展來講都是十分重要的,抓住時機,全力以赴,就等於成功了一半;若麵臨機遇,卻猶豫不定,患得患失,那往往隻會坐失良機,空嗟歎。

  當然,抓住機遇,全力以赴,這並不等於紅眼的賭徒孤注一擲,而是審時度勢的果敢行為。

  因此,在商業經營中,冒險一搏是絕對必要的。胡雪岩便很明白這個道理。

  胡雪岩傾力資助被眾人視為落魄公子的王有齡而被錢莊掃地出門一事,便能看出胡雪岩是敢於冒險且善於冒險之人。

  胡雪岩主張做生意要敢於冒險,他說:“不冒險的生意,人人會做,而值不值得就看名和利這兩樣當中能不能占一樣。”他在冒險的同時還能做到如張胖子所讚他的:“總是先想到退步。”

  曾國藩《雜著》中總結古代“大失敗者”在於一個“從”字,也即凡事沒有主見,猶如一個木偶任憑命運擺布。

  他提倡凡事要敢爭,尤其是生死攸關、成敗垂成之際,更應去爭,“爭”便是要敢於冒險,以求闖出一片新的天地來。

  胡雪岩和朝廷、和洋商爭氣,絕不肯降價出售自己囤積的生絲,也是一種鋌而走險。從他內心來說,他並非完全不知利害,隻是他也確實希望能以冒險一搏,死中求生,要不然,他也就不會認為自己不是在賭氣而是在爭氣了。

  這其實符合胡雪岩的性格和他對於經商之道的理解,他本來就是一個敢冒險的人,用他自己的話說,刀頭上的血他也敢舔。

  做生意自然要敢於冒險,正如賭博一樣,做生意既要有冒險的樂趣,又要盡力追求冒險的結果——利潤。

  從本質上看,無論什麽生意都帶有風險,這是由商業的本質決定的。從某種意義上看,做生意就是一種用錢去賺的投資行為,沒有不做任何投資就賺錢的生意,而事實上一筆投資是不是真能賺錢,要受經濟形勢、市場狀況乃至政治局勢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因而並不是預先就能看得十分清楚的,往往必須到最後才能見分曉。從這點看,做生意真有些類似於賭博,生意場上的人把做一筆投資稱為“押一寶”,就是這個道理。

  有許多事錯過之後,想追也追不回了。如果你想得到,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冒險去追求,或成功,或失敗,你有一半的機會;另一種你什麽都不去做,那隻有一種結果,隻有失去你想要的東西,因為天上是不會自動掉下金元寶的,即使真的掉下來,也很可能隻是把你砸傷。

  不過,這裏應存在一個做出正確判斷的問題,敢於承擔風險絕不是不計後果,也絕不是明知死路仍然“一條道走到黑”的胡拚亂撞。

  首先,這裏有一個值不值得冒險的問題。這個好判斷,用胡雪岩的說法,那就是:“人生在世,不為利,就為名。做生意也是一樣,冒險值不值得,就看你兩樣當中能不能占一樣。”也就是要麽有利可圖,比如胡雪岩從太平軍逃亡兵將那裏融資的舉措;要麽有名可得,比如他在杭州城被圍困時冒死出城籌糧至杭州城下。這裏自然還隱含著最後一險“冒”過之後能名利雙收的意思,但是,從具體行事來看,常常難以名利兩全,所以,或名或利,也常常需要明確地判斷和正確地選擇,起碼不能做險“冒”過,名利盡失的傻事。

  其次,更重要的是,商事運作中的冒險一定要有“擔保”,也就是可不可以冒險的問題。不用說,冒險絕不是毫無保證的鋌而走險,所謂刀頭上舔血,應該是終能舔到血而保證不傷及自己的舌頭,假如舔血之際讓自己也流出了血,甚至被割掉了舌頭,這種血,無論它有多大誘惑力,也不該去舔了。

  一個生意人,在決定是否承擔風險之前,一定要盡可能地預先謀劃好,必要時也是確實有用的“擔保”。準確地說,所謂風險,其實也就是指那些經過周密謀劃和安排之後,既可能避免也可能出現人力無法左右,同時有可能使計劃受阻乃至前功盡棄的環節,因此,謀後行動,事先做好盡可能周密的謀劃,也總能找到必要的“擔保”,把所要承擔的風險值圈定在最低限度之內。

  關於具體的風險“擔保”,自然是因事、因時、因勢而定,但總的來說,風險承擔者考慮尋求“擔保”時,有兩個原則大體是必須注意的。

  其一,所擔風險是那種即使失敗也不會傷及根本,如生命、信用、信譽等風險。不傷及根本,雖敗不倒,總還有東山再起的可能,否則,必將一敗塗地,永無再生希望。譬如販賣毒品,獲利自然極大,但一旦事發,性命不保,而且取財之途是禍害人,於情於法,人所不容,此等風險,必不可擔。

  其二,要預先謀劃好一旦事敗之後的退路。凡事都要留有退路,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退路謀劃好了,一是可以壯膽,不會在風險麵前瞻前顧後,畏縮猶豫,二是一旦計劃受阻敗局已成時,不至驚慌失措,而導致處置不當,把事情越搞越糟。

  例如胡雪岩計劃接受太平天國兵將匿藏財產時,就是想好了退路的,他想好了如果官府追查這些匿產時,他可以用這些話搪塞:“人家來存款的時候,額頭上並沒寫著字,我是長毛,化名來存,哪個曉得他的身份?”這確實不失為一個一旦事發之後開脫自己的絕好的理由。沒有這一“退步”或者說這一層擔保,想來這筆生意獲利再大,胡雪岩也絕不會去擔這個風險。可惜的是,胡雪岩在決定與洋商冒險一搏時,恰好也在這一他原本十分注意的問題上犯了錯誤。說到底,還是因為他在決定與洋商一搏時,過於意氣用事而誤將賭氣看成了爭氣。

  敢於冒險,同時懂得如何冒險,是一個成功的商人的必備素質,個中玄機,實在深矣大矣。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