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清朝兵製

  自順治入關至宣統退位,有清一代凡267年。於兵製則分三個時期,第一時期為清初至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前,其兵製為世兵製,分為八旗和綠營兩種。太平天國農民戰爭爆發後,因原有八旗和綠營兵生平日久,營伍廢弛,失去戰鬥力,不得不大量依賴勇營,如曾國藩湘軍、李鴻章淮軍等。至太平天國失敗後,各地勇營並未完全隨之裁撤,勇營屬於募兵,募征與世兵形成二重製。1902年以後,清政府初步開始編練新式陸軍,嚐試征兵製(但多數實為募兵),形成三重製。

  八旗

  早在清軍入關以前即形成了八旗這一特有的軍政合一的組織形態,即以每300人為一牛錄,設佐領一名,每五佐領設一參領(滿語稱甲喇),每五參領為一旗,設都統(滿語稱固山額真)一人,副都統(滿語稱梅額章京)若幹。初建是為四旗,即正黃、正白、正藍、正紅,後來擴充至八旗,增加了鑲黃、鑲白、鑲紅、鑲蘭四旗。除了滿州八旗外,還陸續組建蒙古八旗與漢軍八旗。

  旗兵為世襲製。凡隸屬於旗者,皆可以為兵。每當甲兵出缺或擴大兵員需要挑補時,各旗佐領、參領舉出應挑之人,由造冊官將所挑選人名造冊,送都統依戶籍原冊校對。挑選範圍,一般是在出缺員額的本旗內,首先從出缺員額所在佐領至參領轄內挑補。同時注意從騎射嫻熟、技藝高強者中挑補。旗兵服役年齡,男子16歲經過挑選考中才能補入兵丁。八旗壯丁通過馬步箭考試,選中者稱為披甲人,一經補入,隻要力所能及,即終身為兵。

  清旗兵,凡當兵者,其家屬不得為農工商賈,專靠月餉維持。迨時日既久,人口日增,一人當兵,餘者閑散,維持生活困難,清廷為圖補救,乃設養育兵,以收納旗兵之閑散子弟。然名額所限,仍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八旗軍分為京師八旗和駐防八旗。京師八旗有護軍營、前鋒營、京郊外三營等統歸兵部節製。駐防八旗是擇要衝地區,派駐部分八旗攜家屬常駐。設駐防將軍統率,如西安將軍、廣州將軍、杭州將軍、荊州將軍等。各駐防八旗至將軍以下,還設有副都統、參領、佐領、防禦、驍騎校等官,士兵分為甲兵、馬步、步兵等。除了陸路以外,在一些地區(如廣州)還設有八旗水師,一些駐防八旗還在將領駐地以外,派駐旗營。水師和這些外派的旗多設參領統轄。

  按清製駐防將軍為從一品,除統率八旗之外,還常有節製駐地鎮、協各營的權力,所有軍機要務,須督撫與將軍會商,由將軍領銜上奏欽批,以達其“以滿製漢”、維護中央集權、鞏固清廷統治的目的。

  將軍以下副都統為從二品,參領為三品,佐領為四品,防禦為五品,驍騎校為六品,其他還有額外、筆帖式等官為七品及以下。將軍和副都統各設衙門辦公。

  綠營

  清代漢軍用綠旗,固稱綠旗兵或綠營兵。清朝入關後,將接受明朝的降軍和招募的漢人編為綠營兵。一人在伍全家被編入兵籍,父兄在伍子弟為餘丁,父兄死由子弟替補,世代相襲,以兵為業,所以也稱“世業兵製”。

  “世兵製”有兩條原則。一是兵丁以土著為原則。這是綠營兵製的重要製度。“土著”,在綠營兵製中有兩種含義,其一是隻招本地人當兵。清初入關,因用兵之時,急待補充,多隨地招募綠營兵,軍事將平,遂定募補兵丁必須本地土著,禁止招募外來且籍貫不明者。如本地壯丁缺少,無人應募,不得不從他省招募時,被招募兵丁都須攜帶家口赴軍營所在地居住,使其成為本地“土著”。其二是固定不移。兵士應募時,雖出於自願,但入伍後不能自由退出。一朝應募,便終身兵營服務。入伍後逃避兵役,軍營可按戶籍追索。固定不移和兵皆土著的製度,對於部隊的管束有一定的作用。二是兵丁以世業為原則。綠營所以成為世業兵製,基於拔補製度。綠營拔補,凡騎兵拔於步戰兵,步戰兵拔於守兵,守兵拔於餘丁,無餘丁乃募於民。其中餘丁一項,便是使綠營成為“世兵製”的根本製度。“餘丁”就是由綠營收養的子弟。他們的餉銀微薄,每名月給5錢,隻有馬兵餉銀的1/4.凡餘丁到16歲,如有出缺,有資格考補守兵。此製好處有三。第一,他們生長在兵家,執銳披堅,見聞習慣,比從民間招募者易於訓練;第二,綠營兵糧餉過薄,其子弟有餘丁月餉可領,便可得到少許補充;第三,遇征調,餘丁有隨正兵服兵役的義務,可分擔一部分運輸,使戰時少征民夫。有此三利,所以綠營特立餘丁製度,以為挑補缺額的預備。但是,兵家人口繁衍,子弟眾多,而綠營又有定額,出缺有限,餘丁考補很困難,有時缺一兵,應考者有幾十人之多。世兵製擴充兵員,主要用考拔,首先以身體強壯、技藝優嫻者充補。督、撫、提、鎮對本標及相近營汛,都親自考拔,餘由副將、參將考拔,於巡閱屬營時複核。若考拔失實及虛占名糧,嚴加處治。所以有的餘丁一生也考不上一份俸餉。凡補入營兵入伍,得有5人聯名具保,互相監察,如有不遵約束生事擾民,容奸保匿,脫離隊伍,違犯紀律者,都要照律處治,並連坐其上級。

  自同治迄光緒,迭經裁汰,綠營之製,僅存而已。政治上腐敗,戰鬥力很差。究其原因,俸餉比八旗兵低,馬兵、戰兵隻有旗兵同等兵的1/2,微薄的待遇,難養一家之口,不得不別謀生計,因而妨礙訓練,減低戰鬥能力;防區廣,勤務繁雜,不能集中管理,紀律容易破壞;調遣成法,遇事由各營零星抽湊,兵將不相識,臨陣難盡力,指揮不能統一,每為戰敗因素;公開“吃空”,貪汙成風,準許提督克扣名糧80份,總兵60份,副將、參將、都司、守備等各有定數,即下至把總亦可克扣4份。軍官貪汙成風,與兵士待遇之苦,適成強烈對照。

  在京綠營歸步軍統領衙門節製。在外綠營則分別為督、撫、提、鎮統領。

  清製在重要地區設立總督,節製一省或數省之軍政,總督直轄有督標,為從一品官。清製在各省設巡撫,節製一省軍民兩政,直轄有撫標。除督、撫以外,在各地還設有提督若幹,提督為從一品,直轄有提標,提督還常有節製本省各鎮的權力。在各省的一些總要地區,設立了有若幹鎮,鎮設總兵,轄有鎮標。督、撫、提、鎮各標下設協,協下有營。

  清製總兵為正二品,總兵以下武官設副將、參將、遊擊將軍、都司、守備、千總、把總。副將為從二品,參將為三四,遊擊四品,都司、守備為五、六品,千總為六品,把總為七品。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八旗兵與綠營兵已不堪用,太平天國興起,清廷諭令各省舉辦團練“助剿”。曾國藩在湖南募團丁為官勇,訂營哨之製,糧餉取自公家,稱“鄉勇”或湘軍,是為鄉團改勇營之始。太平天國革命失敗後,清政府於各省險要處留勇營駐防,稱防軍。同治年間,又在綠營兵內挑選士兵,改用新式武器加以訓練,稱“練軍”,其營製餉章全仿湘軍,任務與防軍同。自1862年(同治元年)到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戰爭結束,防軍與練軍成為清政府的主要武裝力量,有事出征作戰,無事分地防守。

  §§第二軍事戰爭

  人類進步的曆史就是一部戰爭史,因為要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和更多的物質財富,唯一的辦法就是掠奪和侵略,從而引發軍事戰爭。綜觀戰爭發展的曆史,剖析軍事衝突的軌跡,探索戰略執行的方法,汲取製勝之道的精華。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