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東閣是霍元甲的次子,1895年2月出生在天津市西青區南河鎮小南河。由於家庭的熏陶,他自幼就酷愛武術,並能刻苦練功,極受父親寵愛。後來,其以耿耿愛國之心和高超的武技,和父親一樣,贏得人們廣泛稱頌。1984年,筆者出版長篇小說《霍元甲》以後,又寫了一部《霍東閣傳奇》,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關於霍東閣的事跡,前文已有所敘述,現就我所掌握的資料,再分類詳說,以便關心霍元甲後代的讀者能詳盡地了解完整的霍東閣。
霍元甲在上海被害時,霍東閣年僅16歲,還在天津的法華學校上學,成績非常優秀。霍東閣素知父親在世時有提倡武術、強國強種的雄心大誌,他基於滿腔悲憤,視家仇為國仇,決心放棄學業,繼承先父遺誌,完成父親的未竟事業。於是,他與叔父一道,隨劉振聲毅然前往上海,去扶持精武會。
霍元卿和霍東閣的到來,使搖搖欲墜的精武會為之一振,會員們深受鼓舞。大家見霍元卿武功同樣不凡,都興奮異常,見霍東閣技藝一如乃父,更是驚歎,一個個信心倍增,精神抖擻,精武會很快重新振作起來,社會聲望也開始提升,入會習武者逐漸增多,會務日趨紅火。
精武體育會以尚武健身、振興中華為目的,從該會誕生之日起,這種精神就從各方麵鮮明地體現出來。精武會會旗是三星旗,由右上方斜落至左下方,分別為紅、黃、藍三色,代表德、智、體三育,意思是炎黃子孫都以“三育”修身,中華便可振興。會徽形狀如同戰場上的盾牌,其意為堅不可摧。參加精武會者旨在保身衛國,絕不可用學到的武術去攻擊、欺辱別人。精武會訓中有一條是“不準以我之拳頭加於同胞身上”,足見精武體育會是何等地重視德育。霍東閣和其他精武人認為,精武組織雖以習武為目的,但必須重視紀律,重視道德修養,否則,難成國家棟梁。為此,精武體育會提倡德智體三育並重,陸續建立了勵誌團、書報室、國文館、音樂廳、遊藝部、攝影部等能夠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境界的學科。
精武體育會在霍東閣與同仁的苦心經營下,成績顯著,社會威望日益提高,要求習武者日眾,大有應接不暇之勢。為此,霍東閣主動提出要進一步打破傳統的派係觀念,於是,精武會開始廣邀南北武林高手,雲集會內,各顯身手,相得益彰。如南派的陳維賢、孫讚軒,粵派的羅述祖,北派的葉鳳池等。武林各派會聚一堂,既達到了空前團結,又互相取長補短,得到了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