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章

  “畫荻教子”

  幼小的歐陽修對學習非常感興趣,很多詩書都能過目成誦。母親又高興又難過,高興的是小歐陽修的聰明好學,難過的是連吃飯都困難,哪裏還拿得出錢來給兒子買紙筆!後來,她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用荻稈當筆,用地作紙來教小歐陽修識字。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葉子長形,似蘆葦,秋天開紫花,莖可以編席箔。

  北宋慶曆五年(公元1045年)的十月,歐陽修到滁州任知州。知州是古代官名,“知”是管理的意思,也就是說,歐陽修被派到滁州管理當地的民政。滁州在安徽省東部,距現今安徽省會合肥約有一百四五十公裏。歐陽修在滁州做官的時間隻有兩年多,但就在這短短兩年時間中,他留下了大量謳歌滁州山水的詩文,千古名篇《醉翁亭記》便是其中之一。歐陽修為什麽要到滁州?滁州究竟具有什麽樣的魅力,能讓歐陽修為她如此動容?《醉翁亭記》是在什麽樣的背景下寫成的?讓我們先來看看歐陽修生平。

  歐陽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廬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歐陽修四歲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母親鄭氏不得不帶著年幼的他到隨州(今湖北隨縣)投靠其叔父,他的母親靠做針線活掙錢糊口,家境十分困難。雖然如此,讀書不多的母親教給了歐陽修許多做人的道理,並想方設法教他認字寫字,流傳了一段“畫荻教子”的佳話。

  隨著年齡的增長,歐陽修越來越喜歡讀書,可是家中太窮買不起書,怎麽辦呢?城南有一戶李姓人家藏書非常多,他就從別人那裏借書抄讀。他天資聰穎,又刻苦勤奮,在很小的時候作詩賦文章,就顯現出非常老練的文筆,他的叔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興的希望,曾對歐陽修的母親說:“嫂子!你別再因家裏窮困、孩子年幼而擔心,侄兒歐陽修是奇兒!長大後他一定會一舉成名的,我們家族日後要想得以振興就全指望他了!”

  歐陽修的舅舅確實獨具慧眼,就在天聖七年(公元1029年),二十三歲的歐陽修參加進士科考時,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第二年參加由皇帝親自主考的殿試,他得了甲科第十四名,被派到西京(今河南洛陽)擔任留守推官的官職,歐陽修從此開始了他的從政生涯。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歐陽修被委任宣德郎這一官職,他來到了京城,當上了館閣校勘。這一文職與政治並無多大幹係,歐陽修如果僅做好本職工作,似乎也能平平安安度過一生。不過,和中國大多數文人一樣,匡時救世是他們的政治理想,歐陽修如何又甘於就在故紙堆中平淡地度過自己一生呢?他積極參與時政,然而究其一生,歐陽修仕途並不順利,他數次因政見不合,受到政敵的迫害而招致貶謫。

  諫院的工作是向皇帝提出治理國家的合理建議。

  歐陽修的政治生活,與同時期的另一位偉大文人範仲淹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範仲淹上章批評時政被貶。歐陽修為他辯護,也被貶為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這個時候歐陽修還不到三十歲,就遭受了他政治生涯的第一次挫折。四年以後,歐陽修被召回京,重新擔任館閣校勘的工作,並編修崇文總目,後到諫院做官。這個官職倒是離歐陽修的政治理想更近了,但是同時使得他離政治旋渦也更近了。慶曆年間,範仲淹推行“慶曆新政”,提出的改革主張,觸動了保守舊官僚們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強烈反對,新政推行了兩年就停止了,範仲淹也再次被貶。在這場運動中,歐陽修參與革新,範仲淹遭讒離職後,歐陽修上疏替他分辯,結果也被貶到了滁州做了兩年多太守。這就是為什麽歐陽修來到滁州的原因。

  離開滁州後,歐陽修又相繼到揚州、潁州(今安徽阜陽)、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做官。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也就是歐陽修在外地任職後的四年,他又回到了京師,此後數年歐陽修曆任朝廷要職,其間常有小人相擾,他多次辭職都沒有被允準。歐陽修晚年趨於保守,反對曾是自己學生的王安石變法。神宗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六月,歐陽修終於以太子少師的身份得以辭職。離職後,他住在潁州(今屬安徽省)。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閏七月二十三日,歐陽修在家中去世,享年六十六歲,諡文忠。

  歐陽修為人正直,胸懷博大寬廣,不拘泥於仕途、人生的得與失,具有達觀詼諧的一麵。據傳有這樣一則逸事:有位“才子”,決心與歐陽修比一比詩才。“才子”上門尋訪,路遇一株大樹,便詩興大發:“門前一棵樹,兩朵大丫杈。”這時,背後有陌生人續吟道:“春至苔為葉,冬來雪是花。”“才子”於是邀陌生人同路。二人來到江邊,見一群鴨子撲入河中,“才子”又作詩曰:“一群好鴨婆,一同跳下河。”陌生人再續後兩句:“白毛浮綠水,紅爪蕩清波。”最後倆人乘船過江,“才子”又高聲吟道:“兩人同乘舟,去訪歐陽修。”陌生人聽後,微微一笑:“修已知道你,你還不知修(羞)!”——雖然故事的真偽有待考訂,但是從記載歐陽修的史料和歐陽修自身的作品中,的確能看出他豁達開朗的性格。比如《醉翁亭記》中,歐陽修坦言自己是一個縱情山水踏歌而行的醉翁;又如在《六一居士傳》中,他自號“六一居士”的解釋讓人不禁莞爾:家裏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的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又常常置辦酒一壺,五物之間再加上自己這個老頭子,正好是六個“一”!

  歐陽修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他的文學主張和思想受韓愈影響很深。歐陽修反對當時流行的“西昆體”,大力提倡簡約有法和流暢自然的文風,要求作品有具體內容,他不但身體力行,還先後提拔、培養了王安石、曾鞏、蘇軾、蘇轍等一代作家,有力地推動了當時的詩文革新運動。歐陽修一生著述甚豐,除《集古錄》外,還有《新唐書》本紀十卷、誌五十卷、表十五卷,《新五代史》七十四卷,《詩本義》十四卷,《易童子問》三卷,《居士集》五十卷,《外製集》三卷,《內製集》八卷,《奏議集》十八卷,《四六集》七卷等,後人輯有《歐陽文忠公文集》。

  在這些詩詞歌賦中,歐陽修的千古絕唱《醉翁亭記》徐徐寫來,言辭優美,洗練幹淨,文風平實,風格清新。通過對《醉翁亭記》的賞析,我們可以了解到歐陽修高超的寫作手法,也可由此看到他散文成就的境界。

  原文:

  環滁[1]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猶)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2]也。

  注釋:

  “1”環滁(chú):環繞著滁州。滁州,安微省東部。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ɡyá)也:樹木茂盛,幽深秀麗的,是琅琊山。琅琊山,距滁州西南十裏。

  白話:

  滁州的四周都是山。位於西南角的幾座山峰,樹林山穀特別的美。看上去樹木茂盛、幽深秀麗的,就是琅琊山。

  原文:

  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白話:

  沿著山路走了六七裏路,漸漸聽見潺潺的水聲,泉水從兩個山峰之間流出,這就是釀泉。

  蘇軾《醉翁操·琅然》

  “琅琊幽穀,山水奇麗,泉鳴空澗,若中音會,醉翁喜之,把酒臨聽,輒欣然忘歸。既去十餘年,而好奇之士沈遵聞之往遊,以琴寫其聲,曰《醉翁操》,節奏疏宕而音指華暢,知琴者以為絕倫。然有其聲而無其辭。翁雖為作歌,而與琴聲不合。又依《楚詞》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辭以製曲。雖粗合韻度而琴聲為詞所繩的,非天成也。後三十餘年,翁既捐館舍,遵亦沒久矣。有廬山玉澗道人崔閑,特妙於琴,恨此曲之無詞,乃譜其聲,而請於東坡居士以補之雲。

  琅然,清圜,誰彈,響空山。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醉翁嘯詠,聲和流泉。醉翁去後,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時而童巔,水有時而回川。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

  此作是為琴曲《醉翁操》所譜寫的一首詞。醉翁,即歐陽修。《醉翁操》,是太常博士沈遵據歐公慶曆中謫守滁州時在琅琊幽穀所聞天籟之聲,以琴寫之,譜製而成的琴曲。蘇軾此詞,即是專門為這一天生絕妙之曲譜寫的。詞中寫鳴泉及其和聲,能將無形之聲寫得真實可感,足見詞人對於大自然造化之工的深切體驗。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