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8、收視反聽(蹤跡維度叢書/卷四)

  後記:“張強蹤跡學報告”結案與“英特納雄耐爾”開端

  隨著《蹤跡維度》第四卷的文獻編輯漸近尾聲,一個注定要在2008年完成的課題,也就馬上計入終止的時段。

  從1996年初,“蹤跡學”這個概念在不經意間彈出,甚至可以繼續追溯到1990年A/B模型的設置,迄今已經分別是13年、18年的時段。

  早在2006年6月,我就為在兩年後在中國北京的奧運會開幕式提供了“行為書寫”的方案,並且也收到了奧組委的回函確認。

  其實,我不止一次對朋友說道:奧運會開幕式很難漠視我的藝術方式。

  因為,它在當下所其中潛伏的藝術與文化邏輯,對於當代文化的語境指向與邏輯勾連,是異常有效與堅實的。

  如果不能夠直接采用,隻是因為我們當下國家的話語語境的問題考量所致。

  2008年8月18日晚間的開幕式,我正在山東淄博市淄川區湧泉村中與朋友飲酒,而錯過了開幕式最初的節目。次日,我接到了來自於國內外不少朋友的電話,詢問開幕式的水墨人體舞蹈,是不是我的蹤跡學報告。

  帶著疑惑,我看到第二天的錄像,我的“蹤跡學/人體書寫/水墨”概念果然被采用,隻是其中的關係發生了變化:

  “主體書寫者”:被置換成為人體動作主導;

  “毛筆”:被轉換成為人體;

  “服裝”:則是鋪設在地麵上的白色熒幕;

  “互動書寫”:則變成了舞蹈者地麵上的動作;

  “蹤跡”:通過動作來顯見出舞蹈運動的蹤跡。

  “男女互動”:則成為男女混合舞蹈。

  “背景音樂”:則是直接挪用了我在“張強蹤跡學報告”現場實施之中的古琴伴奏。

  作為一種國家意誌的凸顯,個人的作用則被當然地漠視了。而總導演張藝謀變身於國家意誌的符碼,則可以任意地肢解、分化、裂變來自於社會各個層麵的公共智慧,從而輕易地嫁接在個人係統之中,而無須有任何說明與告示。

  不止一位朋友向我提議,應該“告訴”奧運會總導演張藝謀的侵權與剽竊行為,而且我也甚至有些動意浮現,然而,最終還是放棄了。

  原因在於:這畢竟是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作為這個民族的一個最小的組成單位,我個人不想讓公眾在這個美麗的夢幻之中,再去體會陰暗的東西。

  同時,雖然這是帶有“以國家的名義剽竊”的嫌疑,但最終畢竟作用於了“國家”、“民族”這樣的宏大概念。

  不過,有一點欣慰的是,畢竟我的蹤跡學報告,通過一種“觀念書寫”的方式,以國家的名義向當代人類進行了一次播撒——盡管這次對於張強來講,是以匿名的方式來呈現的。

  其實,在即將要結束“蹤跡維度叢書”的時候,甚至是在這個帶有濃厚個人體係性色彩的作品,幾乎是全部完成的時候,一些與這個作品有關的人士,便紛紛地浮現在我的眼前,我甚至發現,由於這個作品本身的社會性品質,在這個過程之中牽介的因素,以及由此而認識並熟悉的人士,其實已經深刻地進入到我個人的生活之中。

  從1990-2008年的18個年頭裏麵,他(她)們的介入改變了我的思想走向、思維模式,甚至包括了我個人的生活軌跡。

  讓我最初萌動這個作品與驅使我終結這個作品的人士,無疑是我在蹤跡學時空中最重要的了。

  1990年秋,張強蹤跡學報告的第一位合作者小童,現在作為獨立藝術家,旅居在巴黎,活躍當代藝術的層麵上。而富於戲劇性的是,2007年初,我在巴黎的現場行為書寫的三位女性合作者,也是因為她的介紹,而成功地參與到我的作品之中。

  與比利時藝術家Lia的結緣當然是因為我在重慶的原因了。當我們生活在一起時候,經常感慨為什麽會結緣於重慶。對於我為什麽在重慶,則有一個當然的理由。而Lia卻無論如何無法說清楚自己為什麽會來到重慶。對此,我隻有感謝上天的眷顧了。也正是因為Lia的緣故,使我對於蹤跡學概念進行了深度反省,也加快了我們共同進入“英特納雄耐爾”空間的步伐。

  郭恒 書法家,書法理論家。第一次刊發我的“蹤跡學報告”的前身/機動書法。從書法層麵上肯定了在現代空間之中的有效性。

  蔡夢霞 第二位合作者。當時係中國美院的學生,現在已是清華美院在讀博士後。她的參與令我擺脫了對於形式主義的專注。

  文備 一位虔誠的佛教信仰者。現代書法無私的組織者。現代書法創作的先導者之一。在他的幫助下,我在南京實施了大量的作品。

  閻波 作曲家、藝術教育家,出於對於我的行為的信任與友誼,資助了我的第一個蹤跡學的個人展覽暨學術研討會。

  高氏兄弟 當代藝術家。我的蹤跡學藝術實踐最初的堅定支持者。他們的介紹,促成了我與島子的結識,並且舉辦首次蹤跡學報告的展覽。

  島子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我的第一個蹤跡學報告的個人展覽暨學術研討會的學術主持,他的《蹤跡的審美之維》一文,是目前對我作品評論之中,最具有深度的文章之一。

  張頤武 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從我的蹤跡學報告之中敏感到“互動”的概念,他對於我的藝術的評析,影響到後來很多觀察者的視角。

  孔新苗 山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他以語言學的角度,闡釋蹤跡學的另類美學品質。

  薑靜楠 山東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他在主編中國當代藝術與後現代叢書時的約稿,使我在我的思想發育的關鍵時刻,傾力撰寫了中國當代書法與後現代的關係。

  古幹 作為我與其他現代書法進入大英博物館的推薦者,作為第一代中國現代書法的核心人物,古幹具有著學術的遠見與無私的品格。

  楊應時 作為現代書法的鼓吹者,楊應時曾經不遺餘力地向海外推介中國現代書法,在這個過程中與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一了 一個體製外的現代書法的狂熱探求者與成就顯著者,他以自己的智慧所建立的人脈網絡與各種刊物,使他有足夠的空間來容納並推出我的最新蹤跡學報告的最新動勢。

  張以國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史博士,他選擇了我的作品首度進入美國展覽,並且相信張強蹤跡學報告是迄今最具先鋒力量的創新之作。

  戈登·白若思 作為大英博物館“驚人之筆——中國現代書法”展覽的策展人,他同時策劃我在大英博物館的現場舉辦了兩場行為書寫的表演,同時,令大英博物館收藏了表演的蹤跡服裝。

  王曉暉 一位美麗優雅的女士,一位能力與智慧兼備的地產業者。她在我的“行為書寫”的社會化過程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曉暉策劃了我在2006年初轟動海內外的“仙女山行為書寫”;她同時主持了同年3月份我在重慶美術館的“從古典主義到後現代”的大型綜合藝術展。

  江東 重慶出版社富於能力與智慧的編輯,由於他的努力,我的“中國本土藝術現代化叢書”的首冊——《蹤跡學:藝術的文化穿越》,在我的“從古典主義到後現代”大型個展前夕得以問世。

  戴前鋒 優秀的攝影家和富於學術責任的編輯,由於他的卓見,我的“中國本土藝術現代化叢書”的後三卷得以順利出版,同時,他又推動了我的《蹤跡維度》四卷叢書的問世。

  張奇開 旅德藝術家,學者。他以自己的國際經驗,對於我的蹤跡學報告以更寬闊的學術視野進行關照,他的序言,為我即將出版的《行墨巴黎》,增添了更加絢麗的色彩。

  王小箭 資深的藝術批評家。他精深的語言符號學知識修養,提示了我在埃及實施蹤跡裝置作品時的意義係統的全麵建立。

  當然,在這個過程之中,需要銘記的人物還非常之多,諸如沒有著名批評家王林教授的推薦,我不可能來到地處西南重慶的四川美院,也就不可能有蹤跡學報告在社會層麵上更大麵積的播撒;沒有四川美院院長羅中立教授的支持,我在重慶的“行為書寫”就又可能遭受更多的誤解;而副院長羅力教授的對於當代藝術研究中心的鼎力支持,也是使得我在學術研究與藝術創作方麵,減少了更多的後顧之憂。

  就在2008年即將永遠地消逝在曆史的時空之中的時刻,一個來自於長沙的電話,又打破了我書房長久的靜寂。我以前隨手勾畫的一部有關“現代書法”的著作構想,又被湖南美術出版社列入了2009年出版計劃,編輯告知我有關的寫作工作可以全麵進行了。

  一切就是這樣,要想徹底地告別過去,也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事情。雖然與Lia合作的“英特納雄耐爾”(國際化/本土化)藝術方案已經展開——計劃中第一步“曆史的研究”與第二步“現實的觀照”卻是在同步行進著。然而,以往的學術與思想,卻是無法一下子可以告別的。

  我隻有祈望在這個告別與行進的過程之中,能夠走得稍稍順利些——盡管這個祈望在“祈望”的時候已經感覺到某些虛幻性。

  這因為學術的研究與藝術的新創造,永遠就是在給自己製造麻煩的一個過程。

  ——而我在不自覺中已經在享受著這些“麻煩”了。

  2008年12月28日

  神妙(雕塑)

  時間:1993年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