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的坐騎是青毛獅。獅子是東漢時隨印度佛教傳入中國的。道教中的財神趙公明騎的卻是一頭黑虎,可見老虎原先就是本土就有,現在還有東北虎與華南虎。玄武、朱雀、青龍、白虎代表天上四方二十八宿,趙公明作為道教護法四帥之一,鎮守的應該是西方。
老虎為何也稱為“大蟲”?因為古人用“蟲”泛指一切動物,並把蟲分為五類:禽為羽蟲,獸為毛蟲,龜為甲蟲,魚為鱗蟲,人為倮蟲。“大”有長、為首的意思。虎屬毛蟲類,是獸中之王。古人把“五蟲”的首領與五行方位相配,西方之神即為白虎。“大蟲”也就是毛蟲之首領,獸中之王的意思。這與東方之神龍為鱗蟲之長,南方之神鳳為羽蟲之王而被稱為“龍王”“鳳凰”(“凰”是南北朝才產生的)都是同樣的意思。
白虎代表的是財運,又是戰神,殺伐之神。傳說裏,趙公明本是當年後羿射日掉下的金烏之一,當然也是唯一成人行善的一隻。左青龍,右白虎,龍從雲,虎從風。龍代表了抽象的威嚴,虎則是具體的恐怖。武鬆打虎時憑的是“三碗不過岡”的醉後驍勇。卻說他打完之後,“原來使盡了氣力,手腳都酥軟了,動彈不得”。可見他還是怕的,畢竟凡人能徒手戰勝老虎的概率非常小。
佛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一般這裏的“愛”作欲望解,包括財欲和情欲。隻是如果是純粹之愛,又何嚐有錯!塵世間的雜念太多,愛如摻雜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之八苦,特別是“求不得苦”,便生身、邊、邪、取、戒與貪、嗔、癡、慢、疑十惑,便會憂慮,恐懼。可因此放下一切之愛,乃至慈悲之心,豈不是舍本求末了。
有和尚到桐峰庵主那兒問:“這裏突然遇到老虎時,又是怎麽樣的?”桐峰庵主便發出老虎的聲音,和尚就裝出害怕的樣子,桐峰庵主哈哈大笑。和尚說:“這個老家夥!”桐峰庵主說:“能把我怎麽樣?”和尚告辭走了。
桐峰庵主是臨濟禪師門下的和尚,他沒有悟道。桐峰庵主與和尚的對話,有虎的殺機,有機緣,可惜缺少了棒打頓喝,在禪門看來,這兩個人立而不破,道行是不行的。其實無論是青毛獅,還是白虎黑虎,代表的是內在的欲望,是躍躍欲試的,即使能伏其心,能以大神通壓製,都不是最終的解決辦法。所以青毛獅,乃至神仙,都要動凡心來世上耍一遭。法本自然,道法自然,無論是虎是馬,終是不為人騎的好。傳為唐代閻立本所作的《昭陵六駿》還是表達對主人的忠心,而清代郎世寧的《十駿圖》就自在鮮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