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4章 十二因緣

  水滴在太空中會呈現完美的球形,我們浩瀚的星空中諸星球也是如此,地球就是一顆藍色的圓寶石。圓是太極也罷,是畫餅充饑的餅也罷,是佛家的般若也罷,是道家的不可言也罷,是輪回也罷,總是神秘而令人著迷。禪宗畫圓,是說這世界不完滿之苦,還是輪回驛站之點,無有無不有。佛頭頂有光環,發射愛情之箭的天使丘比特也有。世傳吳道子到興善寺畫佛,畫到佛頂圓光,一揮而就,四下驚歎,莫非他的圓周率知識比祖衝之還厲害不成?

  輪回的思想也可謂是個“圓相”了。佛家對輪回之業力有係統性的認識,是謂循環之十二因緣:癡―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癡”和“行”為過去二因,轉世輪回,跳不出三界五行,俱在一個“癡”字。

  民間傳說中黃泉路上,有一條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橋叫奈何橋,走過奈何橋有一個土台叫望鄉台,望鄉台邊有個老婦人在賣孟婆湯,忘川邊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孟婆湯讓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記載著前世今生。走過奈何橋,在望鄉台上看最後一眼人間,喝杯忘川水煮的孟婆湯,就忘記了所有煩惱、所有愛恨情仇。但紅塵間那份“癡”的執著和無奈,豈是一碗孟婆湯可以忘卻的?“行”是過去諸業和推動諸業的力量。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裏,段譽看王語嫣“美人如玉,秀發滴水”而發癡,慕容複因複國無望而發瘋,權利和美人乃是最大的“癡”“行”。

  識、名色、六入、觸、受為現在五果。“識”是靈魂,“名色”是精神在肉體的複蘇和統一,如埃及《亡靈書》裏對靈魂之“卡”的描述。“六入”是眼、耳、鼻、舌、身、意。“觸”是肉體精神與外界的接觸。“受”是心靈感受。自懷胎十月,孩子在母親腹中感受世界的震動和聲響。而後渾渾噩噩來到這個世界,一朝靈魂因感動而蘇醒,從而真正感受到世界的花開花落,酸甜苦辣,恩怨情仇。

  愛、取、有為現在三因。“愛”是食欲、色欲、貪欲。王冠與權杖,美色和欲望,是戰爭和文明的根源。對物欲的追求是為“取”。決定未來果報的思想行為總和為“有”。項羽對虞姬是愛,李白對唐詩是愛,嵇康對山水是愛,拿破侖對征服是愛,莫紮特對音樂是愛,大家都可舍棄性命不要,這份癡,難分世俗與高雅,殘酷與文明。

  “生與老死”是未來二果。如是化為“癡”“行”,如是再循環。在《易經》裏,自春夏秋冬,到清明穀雨二十四節氣,乾坤六十四複卦,莫不是輪回循環。曹雪芹在《紅樓夢》開篇寫道:“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俗世紅塵間,也不必太拘泥執著,隻求問心無愧而已。

  鬱達夫如此寫南國之秋:“當然是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幹,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如此好句,果然可以把酒臨風,浮一大白。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