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的形象從男性到女性的轉變有個過程,唐宋時期的觀音像多為男性,是漂亮的犍陀羅風格,帶著希臘的風格。在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的過程中,逐漸變成了慈悲美麗的女神形象。相對於女媧的遙遠和王母的刻薄,這樣的女神形象是極其有必要的。當然從佛教理論來說,觀音菩薩有三十三種化身,變化為男性或女性隻是個技巧的問題。
觀音菩薩的修行和神通精妙之處在於止、觀、禪那中的“觀”,故而有手眼通天的本事,也就有了千手觀音的形象。千手觀音並不真是有一千隻手,如果塑像如此,不免牽強附會。千手觀音一般為四十隻手眼(加上本來的雙手雙眼共四十二隻)。按照佛教的說法,四十隻手和眼睛各配以“二十五有”,二十五乘以四十,便是千手千眼了。所謂“二十五有”就是佛教中的二十五種因果報應。觀音菩薩手多、眼多、智慧多,觀想世間自然是不費力了。
雲岩曇晟禪師與長沙的道吾圓智禪師,同是藥山惟儼禪師的弟子,兩人關係親密。道吾禪師四十六歲時才出家,比雲岩大了十一歲。之前雲岩曾經在百丈懷海禪師身邊執侍二十餘年依然未能悟旨,天分不是很高。
一日,雲岩禪師問道吾禪師:“大悲菩薩用許多手眼幹什麽呢?”道吾禪師說:“好像人夜半用手摸枕頭。”雲岩禪師說:“我會了。”道吾禪師說:“你怎麽會呢?”雲岩禪師說:“遍身是手眼。”道吾禪師說:“說得還不夠,隻說了八成。”雲岩禪師說:“師兄怎麽說?”道吾禪師說:“通身是手眼。”
禪宗的語言是巧而妙的,不過手眼的數目並不是越多越好,遍身或通身是手眼這說法有點過了。腳多的是蜈蚣,通身是眼的未免會被誤認為妖怪。《西遊記》裏有個百眼魔君,又稱多目怪,俗稱蜈蚣精的便是,他就是通身是手眼的家夥。其實佛和菩薩本是沒有具體形象的,隻是為了適應世俗的膜拜和修行需要而創造出來。佛在“本生”故事裏,至多是托生的小象和美麗的九色鹿,在佛以神人的形象走上神壇的開始,也是盲目的偶像崇拜時代的開始。
波斯的細密畫是對線條更細的詮釋,油畫的光與影表達的信息可能還不如簡單的水墨寫意,對精、神、氣的表達不是由線條的密度和光線的精度來決定的。其實菩薩多喜歡合十低眉,眼觀鼻,鼻觀心,不一定要把眼睛瞪得老大,那是四大天王唬人的玩意兒。手眼通天現在多形容不可一世的勢力。在青雲梯上來回,隻有觀世而慈悲,才能平和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