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廟是去南京的遊客必到的地方,隻是越來越像一個大的小商品市場。朱自清曾經惦記的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那點風情,晚上還可以依稀看見。夫子廟前泮池的照壁上塑了兩條張牙舞爪的龍,周圍就是被圈起來的遊船碼頭。六朝脂粉的香應該還是有的,隻是年代太久可能會變質。大俗大雅很容易被掐頭去尾。樹林中的好空氣飽含負離子,清水淡淡微甜最理想,有大自然調配的礦物質比例。但如果是被汙染,則變成重金屬。還是喜歡馬克・吐溫《哈克貝利・費恩曆險記》中的密西西比河,哈克和吉姆住在木筏上,隨波自然漂流。
古代印度有十六個開士,按律進浴室洗澡,洗澡時突然悟道,這些有道禪師是怎麽會的呢?原來他們通過觸覺的妙用而醒悟,成為一個菩薩,這是通過心的自由感悟得到的。
清澈而溫潤如玉的水隻有純純的味道,也許純如玻璃的透明,原來竟是沒有味的。因水而悟道,該是靈感進入了人身體的七竅八孔。“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老揚州享受生活的方式。清晨去喝早茶品嚐點心,晚上去澡堂泡個澡,這是以水得道的最佳途徑。也許很多人據此得了道,但就不告訴你,道與禪的最高境界本是“大隱隱於市”的。
開士本指菩薩,以菩薩明解一切真理,能開導眾生悟入佛的知見,故有此尊稱。佛經記載,與這十六個開士一同沐浴而悟道的是跋陀婆羅。成菩薩前,他生性傲慢,和他同時代的有位常不輕菩薩,則專修敬人法門,遇人就叩頭說:“我不敢輕視你們,你們都可以成佛的。”跋陀婆羅罵他下流坯,為何這樣賤要向人叩頭。但常不輕菩薩不管,依然逢人便叩頭。跋陀婆羅便會合一班人來踢他打他,惡行最終導致他墮落地獄,經過很長時間才恢複人身。
當時的常不輕菩薩,就是後來的釋迦佛。當初和跋陀婆羅一起打佛主的也許就是後來的十六位開士。他們喜歡一起行動,一起成菩薩,後來在《金剛經》中向佛祖發問,也是一起的。這倒是難得的義氣。
八卦中坎為水,五行中也有水,佛家中四大“地火水風”也包括水,可見水的重要性。美國的科學家米勒把氨氣、氫氣,還有水、一氧化碳放在一個密封的瓶子裏麵,插上金屬棒,再通上電源,通過這個類似於閃電的作用,確實在幾天之後產生了大量的氨基酸。氨基酸是構成初級生命的最基本形式。如果水是生命的起源,那其他的因素也是不可或缺的,八卦由無到多的演化,就是一個波瀾壯闊的宇宙生命起源論。
春秋時期成書的《管子》是一部包羅萬象的書,政治、經濟、自然和科學均有闡述。《管子》中就有“水為萬物之本源”的說法,這可以看做是對周易學說的一個補充。春秋戰國乃至近代的不少集大成者因無法歸門劃派,其學說更容易被忽略,這是藝術和哲學的本身的遺憾,也是不少學科不能交叉交流的遺憾。
以學科分文理,以般若分各宗,其實真水無香,修行的初衷也是相同的。密宗有一種修行方法,在想象中去構築一個建築物,想象裏麵坐了一個自己崇拜的本尊菩薩,這一切想好之後,再慢慢想象自己就變成那尊菩薩了。這和打坐冥想或水浴一樣,都屬於“立”,亂立容易入魔障,隻立不破是“入定”,出不來了,這也不是好事。小乘就是個先破後立的過程。藝術和哲學豈不也是如此?從臨摹到自創,總要經曆“立”與“破”、蛹化蝶這個過程。真水無香,自由無疆,越難得體會越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