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電影而言,法國電影的幽默還算能解其中味的。英國的幽默比較冷些,紳士的幽默不太好理解,結果導致憨豆先生那樣的反向極端來。美國的幽默比較直接,金凱瑞是以誇張的表情和舉止著稱的。英國執大工業革命之牛耳,美國可謂現代和後現代藝術的發源地。相對說來,法國承擔的文化藝術使命本身就是輕鬆的,這與中國的"玄""禪"文化很類似。法國秉承歐洲的巴洛克風格,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巴杜夫人竟然隨後發展出以她為標記的洛可可藝術風格來。中國的一代女皇武則天就必須低調得多,在死後也隻給自己立了個無字之碑。
傑拉爾德帕迪約是法國著名的演員,他與讓雷諾合演的喜劇《你丫閉嘴》值得一看。在《這個殺手不太冷》裏魅力非凡的讓雷諾,和《大鼻子情聖》的德帕迪約果然是對好搭檔。在電影裏,德帕迪約對讓雷諾讓他閉嘴的建議並沒有理睬,他欣賞這個男人那雙純種賽馬一樣的眼睛。
當日有和尚問雲門禪師:"什麽是超越佛祖的言談?"雲門禪師說:"糊餅。"雲門禪師對於和尚的回答,類似於讓他閉嘴,讓他用餅把嘴貼上,或者"吃自己的餅,讓別人說去吧"。
糊餅是"將玉米麵調成糊狀,拌入蘿卜絲、韭菜、蔥花和調料(或拌蜜餞果丁和紅糖)薄薄地攤到餅鐺中烙成雙麵焦黃、味道鹹(甜)香焦脆,或將拌好的韭菜攤到玉米麵餅上"。這個定義的"味覺"應該不錯。不過和尚關於"超越佛祖之談"的想法是有點不知天高地厚的。
中西方文化裏,自各族的"神"到"先知",如佛祖、耶穌、穆罕默德那份智慧是不消說的。隻是中國傳統文化裏的這種角色存有疑問,孔子隻能算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周文王"拘而演周易",他的易理更接近於一種人文觀和政治觀。而伏羲創先天八卦,是從河圖中得到靈感,雖然作為和女媧並列的中原文明史祖,他還隻算是更遠的先知。河圖洛書從何而來,與"道"一樣,是不可考的。
禪宗思維方式,更喜歡"破"。如果否定神聖的偶像,而靠自身的信念和覺悟,同樣可以實現精神超越。回溯宗教的本源,起先都是沒有偶像崇拜的。在佛教早期典籍裏,佛主沒有具體的形象,就是為了怕產生偶像崇拜。直到佛的本生故事裏,佛以輪回的各種動物的形象出現。伊斯蘭教更嚴禁在繪畫、雕塑中出現人物或動物形象,但提倡一神論。而當佛走向神壇,以人性化的形象出現後,實際也代表一個純思維時代的終結。
從康德、叔本華到尼采、黑格爾,這是德國哲學的一種延續。康德的晦澀是出名的,尼采的語錄還通俗些,好比是凡高的畫,本是純淨的,用不著去如何考據深思。據說最聰明的人才可以進入門薩俱樂部。這隻是智商的排行榜,還有財富的排行榜,這些也許後人可以超越。而思想的學問,則是發展得越來越繁複了。
哲學的境界,也好像是科技越向前,雜念越多而離本源越遠。生活的痛苦可以造就藝術家和小說家,但哲學家需要良好的環境和心態。這樣說來,我們現在忙碌的眾生離此太遠,而臥看流雲,看亂紅飛過秋千去的老莊之徒,成為哲學家的可能性更大些。事實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