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1章 遙遠的地方

  孔子在站上廟堂之前,是一個很努力、很樂觀的人。儒道釋三家,如來佛的神通是不用說的,老子也由原來的周朝圖書館管理員升級到天界做了太上老君,相對說來,還是孔子親切些。孔子的好學,倒不完全是說些經典座右銘,好日後讓弟子整理成《論語》,由官方指定發行出版。孔子五十才開始治易,然後就注解了《易傳》,與《易經》合稱《周易》,真是十分的專業。他曾在齊國聽《韶》樂,三月不知肉味。音樂是增加道德修養的有效途徑,可惜現在逼孩子學音樂過級加分的家長們,全忘了孔子的本意了。

  孔子還富有"暴走族"和"驢友"精神,帶著一堆弟子在各國間推銷自己的經營理念,雖然大多"茫茫然如喪家之犬",畢竟還是有了"遊學"的體驗。等以後靜下心來寫書,回憶走過的路、收過的弟子、經曆的世態炎涼,寫的書勢必就深刻許多吧。佛家有內外布施之說,布施財富是外布施,傳授智慧是內布施,布施如恒河之沙那麽多的財富卻未必比得上傳授知識,這也是對知識的尊敬。學習也有內外之分,向內學習更廣博的知識,讓心靈向一個更深處溯源。向外要走更多的地方,發現行走中的美,與內心的感悟相印證升華。"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就是如此。遊子有鄉愁,卻容易成為大家,李白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僧肇大師的《寶藏論》中說:"學道有三,一為聞,二為鄰,三為真。" "聞、鄰、真"是做學問的三個境界。研習學問為"聞",學盡了學問即接近真道。兩者貫透就到達真的境地了。這與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論學問的三境界有異曲同工之妙,"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重之境界。"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重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境界,"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習學謂之聞,絕學謂之鄰",是對學習的態度。學習僅僅是聽著,學得再好但不進一步思考,你念經來我打眼,你參禪來我袖手,真真是殿堂裏的木魚了。這與孔子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一致的。大乘的佛法,是每個人都可以修,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修得的。禪宗六祖慧能是不識字的,所以得道,那是他有大智慧,也有傳奇的成分。如唐三藏、鳩摩羅什這樣的大師,看過的書不計其數,走過千山萬水,更是了不得的翻譯家。

  話頭禪是要自己參的,說了就沒意思,達不到明心見性的效果。參禪如打鼓,還要自己打,聽見"蓬、蓬、蓬"的鼓音,自己手舞足蹈之,那就明白那份熱烈的妙處了。往白了說,就是"自己想去",翻譯成英文,就是"Do it yourself!"DIY一族的精神,不但在裝電腦時要用到,學習和參禪時也是要的。

  寫"麵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去草原走了一遭,就很是寫了些好詩。很多人向往遠方,或許隻是相信在不知名處有一個人,有一種東西就是自己要找的。總是懷著希望,就有理由快樂。在《綠野仙蹤》裏,獅子要尋找勇氣,稻草人要尋找智慧,鐵皮人要尋找一顆心。

  王洛賓寫道:"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走過她的帳房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她那粉紅的笑臉,好像紅太陽,她那活潑動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我願拋棄了財產,跟她去放羊,每天看著粉紅的笑臉和那美麗金邊的衣裳。我願做一隻小羊,跟在她身旁,我願她拿著細細的皮鞭不斷打在我身上。"由一個流浪的遊子到做一隻幸福駐足的小羊,那是幸運而幸福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