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常常答非所問,這是一種高雅的癖好,不是一般的人所能學來的。禪師在你反應不上來的時候會用大棍子敲你,光逃是不行的,你隻有和他對K才能顯示你的層次。如果站在現代辯論賽的角度而言,老是接人家的話題是比較愚蠢的做法,不妨另起爐灶,從氣勢上壓倒對方。
馬大師,即中國唐代著名的道一禪師,後人尊為馬祖。馬大師雖然得法於懷讓禪師,但其思想源於曹溪禪師。他根據六祖慧能的主張,倡導"即心即佛",一切皆真;後來又恐人們落於知解窠臼,進而倡導"非心非佛"。道一禪師機鋒峻峭,變化無方,喜歡隨事展開機鋒,而使學禪者開悟。這方式經弟子西堂智藏禪師等的發展運用,奠定了後世臨濟宗的風格。
有一日馬大師感到不舒服,院主問:"你這些日子感覺咋樣?"馬大師說:"日麵佛月麵佛。"這好比小孩在看螞蟻打架,媽媽喊他吃飯,他一定會說:
"看螞蟻在搶東西呢。"饑餓於他是顧不及的,他因為看螞蟻打架而忘了饑餓。對於學佛的人而言,吃素種田,打坐練氣,氣色不好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念念不忘,這個離修行的距離可就差得遠了。馬大師說:"嗯哪,我看看佛麵,身體會好起來的。"因為法相莊嚴,時時提醒修行的道理。身體不好,那還得多種點田,多流點汗。悶聲不響,跳起來用大棍子打人的把戲就不玩啦。
馬大師看佛自有他參禪的樂趣,小孩子看螞蟻打架有渾然忘機的樂趣,莊子夢見蝴蝶是想體會飛翔的樂趣。我們不是魚也可以遐想在水中暢遊的樂趣。"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因為我們人類有無窮的想象力,所以可以用思想來實現奔跑和飛翔的自由。在被工作和衣服束縛了身體後,想象可就是我們唯一的樂趣啦。
夏芒
倦鳥迷途思歸林,芒鞋躑躅蟬空鳴。
冰魄劍影夢裏寒,布衣懶散一身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