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4、中世紀宗教改革的先驅

  路德

  (1483~1546)

  [傳略]馬丁・路德,1483年出生於德國的埃勒斯本。他是16世紀德國宗教改革家、語言學家和基督教路德宗的創立者。1501年,路德進入愛爾福特大學攻讀法律。1507年入愛爾福特修道院,成為奧古斯丁教團的修道士。他熟悉天主教的神學,同時也接觸了威克裏夫和胡司的宗教見解,逐漸對當時的教義產生了懷疑。1517年,為反抗羅馬教皇利奧十世推銷贖罪券,路德寫了《關於贖罪券的效能》的九十五條論綱。這個論綱的發表,使得壓抑在人們心頭的怒火一下子被釋放出來,開始了在宗教改革名義下的群眾性的反封建鬥爭。此後,路德又發表了《致德意誌民族的基督教貴族書》《教會的巴比倫之囚》和《論基督徒的自由》等一係列要求宗教改革的文章,他在這些文章中提出的主張,集中反映了市民階級希望建立一個廉儉的民主教會的要求,既符合了正在形成中的資產階級的需要,也迎合了那些企圖沒收教會財產以自肥、擴大獨立地位的世俗貴族的願望,因此,路德得到了資產階級和世俗貴族的支持,路德宗也逐漸得以形成。隨著宗教改革的進一步發展,下層人民群眾的要求超出了市民階級的利益範圍時,路德的態度就開始發生了改變,特別是1524年農民戰爭爆發後,路德開始變得保守起來。但這時他的影響力也日益減弱。1546年,路德在維登堡去世。

  [影響]馬丁・路德雖然出生在一個礦主家庭,但由於他父親善於經營,家庭條件還是不錯的。路德在小的時候,母親對他進行了極其嚴格的宗教教育,甚至向他灌輸避世的宗教思想。由於當時整個社會都為濃厚的宗教氣氛所籠罩,再加上在家庭和學校所受到的都是嚴格的宗教教育,所以路德從小就形成了強烈的宗教信念,特別是對基督教的“因信稱義”的教義,更是深信不疑,並且一生都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

  大學畢業後,路德本可以像別人那樣,或者教授年輕人,或者繼續深造。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離棄了父母、朋友和親戚,進入修道院。他的這個舉動,完全出乎他家人的意料,但一旦路德下定決心,誰也無法使他回心轉意。

  1510年和1511年,路德兩次訪問羅馬。初到羅馬的路德激動萬分,當他走到羅馬的近郊時,他還大聲地向他心目中神聖的羅馬城致敬。但在遊覽羅馬名勝古跡的同時,路德也看到了教會的腐敗。教皇和所有的高級神職人員都迷戀著豪華的住宅和金銀財寶,整天沉迷於賭博、酗酒、玩女人,過著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生活。殘酷的現實使得路德意識到,羅馬這個原本神聖的城市,已經變得肮髒不堪了。路德憤怒地宣稱:基督徒愈接近羅馬,就愈變壞。誰第一次去羅馬,他去找騙子;第二次去,他就會染上騙子的習氣;第三次去,這個人也就變成了騙子。

  路德並非有意識地將自己塑造為宗教改革的領袖。他當時也是無意間踏上了這條船。1517年,羅馬教皇利奧十世借口修繕聖彼得大教堂,到處推銷贖罪券。教皇派到德國的特使約翰・台徹爾聲稱:“隻要買贖罪券的人的錢幣落入錢筒,能聽到‘叮當’一聲響,他的已死的家屬的靈魂就從煉獄升入了天堂。買吧,買吧,天堂的門現在已經開啦!”

  對於台徹爾的無恥吹噓,路德怒火中燒。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他於10月31日晚在維丁堡教堂的門上貼上了他起草的《關於贖罪券的效能》的九十五條論綱,痛斥台徹爾的卑鄙行徑,呼籲人們就贖罪券的功能問題展開討論。這時的路德,還沒有想到與教皇決裂,他的論綱的中心思想也不是否認教皇的權力,隻是希望糾正天主教裏的不合理現象,反對出售贖罪券的人的胡言亂語。

  可是“九十五條論綱”卻激發了人民對羅馬教廷的不滿,論綱很快就傳遍了西歐各地,不但使贖罪券的出售數量大大減少,而且引發了人民對宗教進行改革的意願,對社會現狀及羅馬教會不滿的德意誌社會各階層的人都根據切身的利害來了解和解釋論綱。這完全出乎路德的意料,在驚愕之餘,他多次用各種方式向教皇表露自己的心跡,他從未想存心損害羅馬教廷的權威,所以他請求教皇寬恕他的罪過。

  但是,路德點燃的宗教改革的烈火在德意誌越燒越旺,嚴重衝擊著教會的統治。於是教皇於1520年6月15日簽署了革除路德教籍、焚毀路德著作的諭令,並要求路德到羅馬受審。路德被迫與教廷決裂。這一年,路德又接連發表了《致德意誌民族的基督教貴族書》《教會的巴比倫之囚》和《論基督徒的自由》等著作。接著,路德又針對教皇的諭令寫了《反對反基督教的通諭》,把羅馬教廷作為反對基督教的人,並公開焚毀教皇的諭令,以示抗議。

  路德在他的著作中,集中表達了這樣一些思想:他主張“因信稱義”,認為每個人都有讀聖經的權力,也有解釋聖經的權力;反對教會的權力高於世俗的權力,反對教皇幹預德意誌的內部事務;主張成立德意誌帝國的教會,停止向羅馬教廷進貢;他主張取消朝覲的製度,允許神職人員結婚,禁止出售贖罪券,簡化彌撒的儀式,減少教會的節日等。

  路德用德語翻譯了《聖經》,這樣,德意誌人民就可以直接引用《聖經》中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要求。路德的譯文優美流暢,成為當時人們摹仿的對象,無形中也為德意誌語文的形成,起了一個推動作用。對此,德國詩人海涅曾作過高度評價:“馬丁・路德創造了德語,這是由於他翻譯了《聖經》而完成的。”

  隨著宗教改革的進一步發展,當下層的人民群眾的要求超出了市民階級的利益範圍的時候,路德的態度開始轉變了。特別是1524年農民戰爭爆發後,路德全力表示反對。他在《反對殺人越貨的農民暴徒》一文中宣稱“我隻希望筆和筆戰,誰教他們用刀劍硬幹起來!”“無論誰,隻要能夠做到,不管是暗地或公開,都應該像打死瘋狗一樣,把他們打碎、扼殺、刺死!”十分清楚,在宗教改革後期,在德意誌的英雄時代裏,路德卻站在農民運動的對立麵,變成了諸侯的代言人。

  德國農民戰爭失敗後,路德越來越成為一個奴顏婢膝的諸侯的仆從。人民群眾越來越鄙視他,在他的房門上塗上焦油,指著他的後背怒罵:“這個諸侯的家奴!”在人民群眾的心目中,路德已經不是一個英雄的名字了。但諸侯為了酬謝路德,賜給了他大量的財產,作為世襲的產業。1546年,路德在維登堡去世。

  [餘論]時勢造英雄,馬丁・路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但就是這樣一個不經意的機會,使得馬丁・路德成為基督教曆史上乃至人類曆史數一數二的英雄人物。宗教改革的成功,也直接推動了西歐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使得人類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所以,不管路德後來的表現怎樣,但在宗教改革的功勞簿上,始終有他的名字存在。

  (呂厚軒)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