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3、百科全書式的大師

  亞裏士多德

  (前384~前322)

  [傳略]亞裏士多德,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公元前384年出生在希臘北方的斯塔吉拉城。父親是馬其頓王阿穆塔的宮廷醫師,在亞裏士多德幼年時去世。亞裏士多德18歲時來到雅典,進入柏拉圖學園學習,後來被提升為學園的老師,講授修辭學。公元前347年,柏拉圖逝世後,由斯彪西波主持學園事務,亞裏士多德與他有分歧,和另一個同學克塞諾克拉底接受了赫爾米亞的邀請,離開雅典來到亞洲的阿索斯城,建立學園,開展教學和研究工作。三年後波斯帝國攻陷了城池,赫爾米亞被殺,亞裏士多德逃到累斯博島的米提利尼城。公元前342年,亞裏士多德應馬其頓王腓力二世之邀,去給亞曆山大王子當教師。公元前339年離開馬其頓的宮廷,回到自己的故鄉斯塔吉拉城。

  公元前335年,亞曆山大打敗了反馬其頓派,亞裏士多德重新回到雅典,在城外呂克昂的阿波羅神廟附近的運動場裏另立講壇。由此,他的學園被稱為“呂克昂”。他的教學活動多在運動場裏的散步區進行,邊走邊討論問題,因此又被稱為“逍遙學派”。呂克昂樹立了一個和柏拉圖的學園大不相同的學風,更注重實際,研究問題更注重提出疑難,注重多方麵收集材料、嚐試和探索。在哲學及古代知識的許多部門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公元前323年,一生東征西戰的亞曆山大王在軍旅中突然死去,雅典發生了反馬其頓的運動,亞裏士多德成為政治打擊的對象,他和蘇格拉底一樣,被控以“褻瀆神靈”的罪名。他把學園交給泰奧弗拉斯多,避難於卡爾基,次年因病逝世,終年62歲。

  亞裏士多德一生著述很多,主要著作有:《範疇》《解釋》《前分析》《後分析》《論辯》《智者的駁辯》(以上總稱《工具論》)《形而上學》《物理學》《倫理學》《政治學》《詩學》《修辭學》等。

  [影響]亞裏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繼柏拉圖之後,他把科學分成三大類:實踐科學,包括倫理學、經濟學、政治學;創製科學,包括修辭學、詩學、辯證法;理論科學,包括數學、物理學、哲學。

  在哲學上,亞裏士多德搖擺於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形而上學與辯證法之間。他既否定柏拉圖的理念論,認為離開具體事物的理念是不存在的;同時也指出古希臘唯物主義的缺陷。他批判柏拉圖論證理念存在的方法,指出那些認為有一類具體事物就有一個獨立存在的理念的論證,是站不住腳的。他還批判柏拉圖聯接二重世界的方式,即“分有說”和“摹仿說”。最後,亞裏士多德指出,理念論把理念看做是實體性的東西。這樣,在個別對象和理念之間還需有“第三個人”,亞裏士多德把它概括成一個著名的公式“多外之一”。這非常準確地擊中了理念論的唯心主義要害。

  在批判理念論的同時,亞裏士多德也指出古希臘唯物主義的缺陷。他認為,德謨克利特和他的先驅發現了質料因,然而卻忽略了事物運動的原因。同時,德謨克利特也忽視了形式和本質,他沒有探究事物運動的內部源泉,更不了解人們的概念更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質。在本質與形式的關係問題上,亞裏士多德認為形式不但是事物的普遍本質,而且是事物所要達到的目的。唯有形式才是現實性,是內在於事物的目的。相對來說,質料則完全是消極的,是實現目的的可能性,是潛能。

  在物理學即自然哲學上,亞裏士多德指出,自然中的一切對象都由質料構成,並且必然具有運動和變化。他把狹義的運動分為三大類:一是量的運動,即增加或減少的運動;二是質的運動,即質的轉變;三是空間運動,即位置的變換。他認為既然運動是永恒的,那麽時間也同樣是永恒的。宇宙有無窮的過去,也有不盡的將來。

  運動變化著的自然必然是有原因的,他提出了著名的四因說,即質料因、形式因、動力因、目的因。人們了解了“四因”,就會了解事物的產生、消失和自然的變化。四因說是從以前哲學發展的曆史中總結出來的,具有明顯的調和性。

  在亞裏士多德的分類裏邏輯學屬於哲學的工具。在逍遙學派看來,邏輯學不是知識的本身,而是獲取知識的工具、手段。亞裏士多德是形式邏輯的創始人,《工具論》是形式邏輯的經典教科書。他認為,邏輯學的研究對象是語言,即“邏各斯”。亞裏士多德還對定義、命題和推理作了專門研究。他把命題劃分為簡單命題和複合命題。他討論了“簡單換位”和“限製換位”,提出了命題的對當關係、換位等理論,這是三段論理論的基礎。亞裏士多德的三段論是一個比較完整的演繹推理理論,即從前提必然可以得出結論的思維形式。

  思維規律的理論是亞裏士多德邏輯的基礎。亞裏士多德從本體論和邏輯兩個方麵提出和建立了他的邏輯思維規律理論。他在《範疇》篇中最先討論了本體問題,列舉了十種範疇,即本體、量、質、關係、地點、時間、姿態、具有、主動、被動。其中本體具有頭等重要的地位。在《形而上學》中,他考察了矛盾律,提出了排中律。在亞裏士多德的邏輯理論中,還有歸納和科學方法論等方麵的內容。

  亞裏士多德倫理學的中心內容是關於幸福和實現幸福的條件問題。他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深入探討了人類道德行為的各個環節和奴隸製社會道德關係的各種規定,建立了西方倫理思想史上第一個較完整的幸福論倫理學的理論體係。亞裏士多德倫理學理論體係的出發點是奴隸主階級的人性論。他批判了柏拉圖倫理思想中的神秘主義和禁欲主義成分,肯定了現世的物質生活的幸福和快樂,認為快樂是人的德性活動的自然結果。

  在政治學方麵,亞裏士多德認為,人並不是孤立的個體,指出“人在本性上是政治動物”。所謂政治動物即是社會的動物,因而城邦也就成了人性的體現。城邦是由家庭集合發展起來的共同體,國家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其目標是美好幸福的生活。城邦是公民的集合體,公民自然有權參與城邦的管理。亞裏士多德將政體分為六類:君主製、貴族製、共和製、民主製、寡頭製、僭主製。至於政體的優劣,亞裏士多德認為不在體製本身,而在於統治者是以牟取私利為目的,還是以謀取公共福利為目的,他比較傾向於民主製。亞裏士多德反對柏拉圖取消私有財產的主張,主張財產私有。他還反對柏拉圖的“哲學王”理論,主張公民輪流執政。

  亞裏士多德的《詩學》是西方第一部較係統地論述文藝理論和文藝批判的著作,一向被西方學者奉為金科玉律。他從藝術的本質出發,認為藝術就是再現或摹仿。“摹仿說”是亞裏士多德美學和藝術哲學的核心。

  亞裏士多德認為,理性是某種外來的、神聖的東西,它和其他靈魂一樣,隨身體的死亡而湮滅。理性的德性是最高的德性,國家目的不在發展軍事優勢,而在於提高科學文化,因此,他很重視對城邦公民的教育。亞裏士多德重視法治,認為法律須和國家的形式相一致,法紀的最高目的是培養德性。

  [餘論]亞裏士多德生活在希臘奴隸製開始進入危機和衰落的年代。他建立的百科全書式的思想體係對西方產生了巨大影響。他以科學的方式對古希臘哲學進行了係統總結,首次將哲學與其他學科區別開來,開創了邏輯學、倫理學、政治學等獨立的學科領域。他創立的哲學詞匯至今仍在沿用;他的邏輯學在兩千年中一直是歐洲哲學統一性的基礎;他的形而上學使他榮膺“哲學家之王”的桂冠。

  (王海波)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