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9、小草

  董世琳

  小草實在是太嫩弱、太不顯眼了。路人不經意地踐踏它,牛羊的利齒不停地啃齧它,風霜雨雪不屑一顧地從它頭上掠過。它死過去,又活過來,就那麽抖抖索索戰戰兢兢地活著。

  然而,微弱的生命也是生命,它就那麽微微弱弱地活著,也還是――活著。

  在我們萬源縣長石林場就有這麽一棵“小草”。

  那是1965年11月的一天,我們林場又到了一批新知青。我們這些早到林場的知青滿懷興奮和好奇到路口歡迎他們。突然,在新夥伴中我發現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姑娘。她:一雙茫然無顧的眼睛,一張白裏泛青的小臉,一頭黃毛搭須的頭發還用橡皮圈在右邊紮著個小鬏鬏。我目測了一下,她身高肯定還不到1.4米。嗯,是個小學生,恐怕是哪個帶隊幹部的孩子,一個營養不良的“三類苗”。然而打探的結果卻令我大跌眼鏡,她竟然是這批到場的十幾位知青之一。她叫唐仁芳,年齡倒也有十五六歲了,但連小學也還未畢業。

  “她也算知青?”我心裏有一種被褻瀆的感覺,要知道我們這支隊伍是燃燒著“滾一身泥巴,煉一顆紅心”的激情主動要求到農村去鍛煉、去戰天鬥地、去大有作為的鐵血隊伍。她來這裏能幹什麽?如果她都算知青,這不是太可笑了嗎!這不明擺著是甩包袱嗎?我心裏為那不負責任的父母憤怒了:沒有能力,就別幹養孩子的事!也為那些不負責任的幹部而悲哀:唐仁芳小朋友那孱弱的肩膀經得起他們穿皮鞋的大腳踩嗎?

  果然,唐仁芳同誌沒能實現他父母和帶隊幹部的“厚望”。

  這年冬天,是我們到農村的第一個冬天。本來,大雪無痕的季節是山區農家的“閑月”。從那家家屋頂飄出的炊煙裏,已經聞得到年味了。但是,領導們說,農業學大寨,我們知識青年林場要給農民做個榜樣。於是,我們在場部所在地的端公坪下麵的山坡上擺開熱火朝天的改土造田戰場。

  大巴山可能是千年萬代造山運動的結果。卵石遍地,一鋤挖下去蹦在石頭上,彈得手麻痛。大家能使鋼釺的用鋼釺,能用鋤頭的掄鋤頭,沒有工具了,幹脆就用雙手抱著一個個冰凍大卵石裝進筐裏。寒風刺得人睜不開眼,雪花飄進脖子裏化成了水,大家仍汗水大氣地幹著。突然我聽見有人喊“看唐仁芳”!扭頭看去,隻見她右手尖起兩個指頭像唱戲的蘭花手那樣捏著顆小雞蛋大的卵石,在雪地上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挪。有人喜劇地問:“唐人(她的綽號)你在做啥子?”她認真回答:“運鵝石板噻。”同誌們忍俊不禁地大笑。這笑聲裏,有苦澀,有無奈……也有人在心裏顫抖地呻吟:天哪!

  改土造田一天天地繼續著,唐人也仍是一天天地用兩個指頭運著鵝石板。場指導員丁社長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叫她回到室內工作,砸油餅。即用槌子把菜油餅砸成小顆粒,然後用水泡來做肥料。那油餅差不多像現在街上賣的大餅那樣大小厚薄,唐仁芳努力工作一天才砸爛了半個油餅,還幹得直掉淚。是累抑或是急?反正有一點,她好像真的是那種隻會吃飯不會做事的人。當時林場是吃定量,每人每月45斤飯票,用大鍋煮飯,每頓隨自己的飯量在炊事員那裏交飯票稱飯。大家注意到,唐人打的飯不比其他人少。後來,場裏基本上沒給唐仁芳安排什麽活,她想幹什麽就幹什麽,能幹什麽幹什麽。

  雖然開始大家有些看不慣唐仁芳這種能吃不能做的人,但處的時間長了,人和人之間也慢慢有些感情。跟大家在一起時唐仁芳一般都木訥訥的不講什麽話,但有時別人講話時,她往往在過節處戳上一句,還剛好對頭,有點畫龍點睛之妙,夥伴們都戲稱她“關鍵話”,久而久之,這也成了她的綽號。

  唐仁芳會講“關鍵話”,也會做“關鍵事”。剛到場時,我們睡的是木頭捆綁的通鋪,人多熱氣高,營養充足,不久,知青們身上都養了種小動物――虱子。雖然大家都稱它為“革命蟲”,做出滿不在乎的樣子,但女孩子一下班都忙著燒水燙衣服,捉虱子。唯有“關鍵話”幹革命徹底,當她在自己一件橡皮紅的針織衫上發現了虱子,順手就把衣服丟在火炕裏捂了灰,讓夥伴們暗暗心疼。那種衣服在那個年代算是奢侈品了,而唐仁芳本來穿得就單薄。於是,唐人給同伴們留下非常特殊的印象,“關鍵話”做事也“關鍵”,在關鍵時刻她毫不軟手。

  事後,“文革”風雲湧起,大家都湧回城了,唐人仍待在場裏,和幾個當地老場員在一起。當初她被家裏當包袱一樣丟出來,現在也似乎無家可歸。

  那年,我回公社去取糧票,回到端公坪,一片冷清,一片荒涼,昔日的歌聲、笑聲不見了。唐仁芳和陸續回來的幾個知青圍在火炕邊,幾根小柴棍在火炕裏有氣無力地燃著,但唐仁芳好像還胖了些,一副怡然的表情。真是任你風起雲湧,我自巋然不動。以前知青們吃不慣包穀米和白米摻著煮的飯,但他們現在吃的是純包穀米飯,還吃得津津有味。黑糊糊的案板上擺著一溜小藥瓶,那是我們到農村時學校送的,裝了滿滿一藥箱。現在人去藥空,藥瓶便挪作他用,每個瓶裏用鹽水泡著幾根四季豆,他們就用這個下飯,顯得安之若素。

  隻是,我那次回去得很“不幸”,為了唐人與一個男知青發生了戰爭。一直以來唐人都是大家開玩笑的對象,和往常一樣,那次回去的幾個知青圍在冷清的火炕邊無聊間又拿唐人開了涮。我無話找話地打趣了一句說,你們回來這幾天唐人都瘦了。不想這句話燃起漫天烽火,場裏一個平素文質彬彬的男知青忽然翻了臉罵了我一句難聽的話。這要是出自他人之口,我肯定等而下之不去理會了,然出自這位先生之口,使我大出意外。回城一段時間我們還互相通過信,算是較為知音者吧。於是,我發懵委屈氣惱之極,便與他動起手來。我提起鍋鏟追了他好遠。

  回來,痛定思痛自認受了莫大侮辱,要以死抗爭,挽回尊嚴。於是我猛烈地向牆壁撞去,孰知,泥巴牆反作用力差,沒法讓我達到目的,加上又被朋友拖住了,但頭上撞出的青包疼得我昏沉沉黃泉路近地睡了好幾天。真是自尋苦吃,何苦來著。至今想起,仍覺無聊可笑之極,真是年少無知啊!

  1969年初,林場散夥,我們紛紛插隊。所幸的是,我跟孟寅生、何光惠兩個朋友插在一起,實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勞動)連家裏寄來的錢也“共產。”

  ……雖然艱苦,倒也苦中有樂。無論如何,團結就是力量,三個人總比一個人強。

  聽說唐人也插了隊,就在我們九大隊四隊。在全公社,我們九大隊所處的地勢最高;在我們九大隊,我們插的三隊和唐人插的四隊地勢最高。這一“高”,條件就相對惡劣多了,用當地農民的話說“苦寒得很”。我們不知道孱弱的唐仁芳怎麽熬得過這苦寒,因為我們自詡為堅強的三女俠都抱頭痛哭過。倒不是因為青黃不接的正二三月我們斷過糧,餓過飯;也不因為我們在被農民稱為“手爬崖。”

  的坡上隻能一隻手拉著樹枝穩住腳,另一隻手拿著鋤頭點包穀的艱辛,而是用齊秦的歌說,隻為那傳說中美麗的草原。“堅強”如我等尚且甚感苦寒難熬,而沒有生活能力的唐人又將如何過?

  那天在坡上,聽隊上的人說唐人和她本隊的一個姓胡的農民結婚了。還說那青年很喜歡唐仁芳,說大城市來的女娃子又會打毽又會跳繩的,激跳得很。我們沒答話,心下一陣發冷。沒過多久,就聽人說,唐仁芳經常挨他老公打,打了還不準吃飯,說大城市的女的啥事都不會做,要和她離婚。

  我們並不感到意外,那唐仁芳在林場時就隻會往火炕裏扔長了虱子的衣裳。大白天,這麽大的姑娘還穿著內衣內褲出現在眾目睽睽之下……她連自己都難自理,確實沒有資格做農民的老婆。做農婦,起碼要能喂豬煮飯洗衣納鞋生兒子。有一天,我們在坡上做活路時,聽說唐人要生孩子了,心下為她高興一陣,卻又為她捏把汗。聽說,我們隊上的女人生孩子,就在門後頭攤一堆灰,跪下就生在灰邊……然後自己用剪子把臍帶剪了,把血灰打掃幹淨,還照樣挑水煮飯喂豬兒。這些……唐人辦得到嗎?

  過了一些日子,我們幹活“歇稍”時,坡上的人又擺起了唐仁芳的龍門陣。一個青年說,你們唐仁芳,好慘喲。生娃兒,三天三夜都生不下來,那個慘叫聲,幾裏路外都聽得到。後來娃兒出來一隻手,婆家慌了,才叫人抬到下麵煤礦醫院去……好不容易把娃兒弄下來,死都死了,哭都沒有哭一聲就死了。唐仁芳還命大,沒有死,就是沒得人管她了。那婆子媽也太黑心了,丟一碗穀子給她個人辦米。

  唐仁芳沒得法,各人爬到水缸麵前舀瓢冷水喝,結果肚子又大了,全身都腫亮了……看樣子活不成了。還是一個好心人,扯了些草草藥熬起給她喝把她救了。“你們知青好慘喲”!擺龍門陣的人用這句話打住了話頭。我們的心卻一陣陣抽緊。

  但是,我們無語,冷冷地咬緊牙齒,把悲傷咬碎在心裏。

  回城後聽說唐仁芳最終被她丈夫休了,掃地出門。那姓胡的農民說自己當初瞎了眼,看上了這麽不中用的城頭女娃子。又聽說,唐仁芳流落他鄉,嫁給了一個窮得叮當響的孤老頭。

  20世紀80年代初的一個下午,陽光正好,我下班後順便到七星崗百貨店買點東西……進了店門不遠,一個站在櫃台前與裏麵的售貨員聊著的婦女忽然回過頭,她看見我,我也看見了她。是她:唐仁芳!還是那張沒有酸甜苦辣的臉,那雙木然的沒有亮色的眼睛。她穿著肥大的衣服,還穿著一雙不合時節的膠靴。她叫著我的名字迎上來和我說話,告訴我說她頂替她母親回來,在這裏做清潔工,一個月二十多元工資。她說她又和一個工人結了婚,還先後生了一兒一女。她很興奮,看來是好多年沒看到知青朋友了,叨叨絮絮,沒完沒了。餘下話我沒法聽進去,我隻想悲愴地大叫一聲:“狗日的唐仁芳,你終於活過來了!”

  難怪那首流傳了一千多年的詩至今還那樣膾炙人口:“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作者簡介

  董世琳,女,1949年6月14日生。1965年9月下鄉到萬源縣長石公社林牧場。1969年插隊到長石公社9大隊3隊。1972年招工回城。當過建築工人、重慶長江大橋建設指揮部政治處新聞幹事、重慶市婦聯辦公室秘書、重慶市青幹院現代文學教師和學報辦公室副主任、重慶市國土局全國18城市土地局長聯席會秘書處副處長和秘書長及《地政月報》雜誌副主編。現為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地產學會秘書長,《重慶國土資源》雜誌副主編、副編審。

  §§卷四 見證亂離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