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6、冬夜的山路

  鄒克純

  知青生活已非常遙遠了,但有時又覺得很近很近。回憶大巴山的歲月,總會想起那個寒冷的冬夜,仿佛看得見崇山峻嶺間自己踽踽獨行的身影。

  那是1970年1月,我才21歲。

  我是跟父親賭氣返回農村的。父親看不慣我在城裏遊手好閑。他不時沉著臉教訓我:“五億農民都能活下來,你就活不下來?”

  說我“遊手好閑”,其實也挺冤。我每次回城都在千方百計搜羅各種書籍閱讀,可以說到了廢寢忘餐的地步。當然,我讀的書中間有許多是當時的閑書、禁書。

  父親尤其反感我讀歐洲人文主義的作品,他認為那些書都有毒,會導致我產生離經叛道的危險思想。

  現在想來,當年父親攆我回鄉的動機其實很複雜。父親本是個言必稱孔孟的舊式讀書人,但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卻十分奇妙地將忠君報國思想與毛澤東的革命理論糅合為一體。盡管紅衛兵造反已弄得他死去活來,但他還是虔誠地擁戴黨的一切政策,包括上山下鄉運動。這裏麵不排除父親對當時政治高壓的恐懼感。

  他常常告誡我們兄弟姊妹:“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隻有發自內心地擁護黨的政策,才不會下意識地說出一些不該說的話來,招致殺身之禍。”當然,父親討厭我呆在家裏也有經濟上的原因,他每月就55元的工資,實在難以維持我和妹妹鄒弘兩個知青以及80高齡婆婆的生活開支。

  那年襄渝鐵路還沒通車。我們從渝返鄉都得乘坐長途公共汽車,途經鄰水、大竹……達縣,直至萬源縣的羅文壩下車,然後翻山越嶺返回海拔1800米的草壩公社。

  草壩知青到羅文壩一般都要住上一夜,第二天起個大早動身,好在天黑時趕回生產隊。我那天因為一心急著回隊,剛下公共汽車,不顧顛簸勞頓,就匆匆踏上了回草壩的山路。那時已經快到中午了。

  從羅文壩到草壩的路很難走,時而攀登陡峭的山路,時而在高低不平且單調的盤山公路上行走。年輕時我十分幹瘦,體力很弱,那樣急迫地登山讓我很難受,雖然是在冬天,但不多久我便渾身大汗淋漓了。我脫光了衣服,隻餘下一條內褲。

  孤獨的行走越發容易觸動傷心事,我忽然記起這天恰好是我的生日,而這個日子恐怕隻有我自己還記得。我忽然非常眷戀生產隊裏那間小木屋,盡管那裏麵隻有不夠我吃半年的糧食,而且到處是臭蟲虱子,但在這世上,那,畢竟是屬於我自己的“家”。

  天色終於令人擔憂地黑下來了,四圍的群山漸漸失去了層次,黑壓壓地擠壓過來……使我發慌。我筋疲力盡地爬上陡峭的亮埡子,再也不想挪動腳步,一P股癱坐在公路上,而回“家”的路才走了一半多一點。

  也不知什麽時候,我迷迷糊糊躺倒睡著了。醒來時的第一感覺就是十指冰涼。一陣寒意襲來,我急忙穿上了衣服。

  黑沉沉的天地間仿佛隻餘下我一個人,四圍出奇的寂靜,隻有北風掠過大片的山林,時而像在怒吼,時而像在嗚咽。我有點害怕,但更多的是迷惘,就在這樣奇怪的情況下,我度過了自己21歲的生日。無可名狀的惆悵浸透了我的思緒,我開始慢慢地想著很多事情: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已經讓“造反派”的知青們疏遠了我,而“保皇派”的知青對我也心存戒備;回到生產隊也隻有日複一日地重複那勞累不堪、枯燥乏味的“修理地球”的勞作;沒有五彩絢麗的生活,沒有熱烈追求的事業,沒有愛情,也沒有家。萊蒙托夫的一段詩句不由自主地浮上了我的腦海:

  它們像幹癟的果子,

  掛在繁茂的枝葉間,

  看起來難看,吃起來也無味。

  正當成熟的季節,

  它們卻要凋零了!

  我已經弄不清是什麽時間,隻是茫然地望著那條微微發白的公路延伸向茫茫的黑暗之中。在寒冷、疲憊與饑餓的夾攻下,我非常盼望奇跡般地出現一輛車能捎帶我一程。但我也清楚,在這條簡陋的山區公路上,經常隻有一些拉煤和運豬的貨車,就是白天往來的車也不多,夜行車就更少了。

  可世事常常就出人意料,奇跡還真的出現了。我忽然發覺,在險峻的亮埡子崖下那無邊的夜色中,遠遠地有一點移動的燈火。我目不轉睛地關注了一陣,最後判定那是一輛夜行車,心中不由湧起一陣喜悅。

  過了好久好久,盤旋的車燈終於上了山埡,向我迎麵飛過來。兩道雪亮清冷的光柱射得我眼睛發花,但我心裏卻覺得那簡直就是兩堆熊熊的篝火。老遠我就拚命揮動著雙手,大聲呼喊著:“搭車!搭車!”

  但是,汽車並沒有停下來,反而加大油門,從我麵前飛馳而過,飛揚的塵土撲打在我的臉上。霎時,就像一桶冷水澆下,我感到從頭涼到腳。

  就在我失望的目光中,我再一次看到了出人意料的事:汽車居然停了下來,司機推開車門,慢慢地走近我。我現在已不能清晰地憶起這位司機的模樣,隻記得他是一個中年人。陌生的司機審視了我一下,簡單地詢問了我趕夜路的情況,就讓我上了車。

  到草壩的那一段路上,司機基本上沒有再說什麽話,沉默寡言,表情似乎很漠然……然而,聽著車窗外呼嘯的北風,我卻感到狹窄的駕駛室內無比溫暖。

  人生會遇到許多大事也會遇到許多小事,有一些大事讓你終生難忘,而有一些小事也同樣會令你刻骨銘心。三十多年過去了,我還時時想起那個寒冷的冬夜、那條崎嶇的山路、那位陌生的司機、我孤寂的21歲生日,以及那一點似乎微不足道的人世常情。然而,恰恰就是許多那樣微不足道的人世常情,伴隨我度過了那段蹉跎的青春歲月;它也使我在以後的日子裏,能以善意的目光麵對人生太多的無奈,誠實地走自己的人生路。

  作者簡介

  鄒克純,男,散文作家。1965年重慶四十二中學初中畢業,9月下鄉到萬源縣草壩區草壩公社星火茶場,“文革”後就讀於重慶師範大學中文係。當過教師、技校校長。發表過數十篇散文,詩歌、報告文學。中國國際報告文學研究會重慶分會理事,現任重慶電視台編導。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