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37章 黑白木刻版畫審美經驗中的情感效應

  ◎劉平

  審美經驗是審美功能活動形成的情感體驗,它是多種心理功能的活動而產生的審美滿足或愉快,積澱著理性的感性,是一種自由的感受。黑白木刻審美經驗包括三方麵主要內容:第一,審美能力,也就是美的鑒賞力、判斷力。它是由感受力(感覺力、知覺力)、表象力、想象力、思考力(理解力、知性)、情感力以及某種潛在的無意識意向等多種心理功能綜合而成的,它是審美的主體可能性。黑白木刻中的黑白兩個極色:黑色不透明因而有堅實之感,也可喻意汙濁,死亡,而灰色層(黑與白交織的灰色)是兩個極限之色的交融互動,豐富的中間色,緩和了黑白衝突的緊張,讓你感受世界的豐富與韻味。白色可表現水晶雪花的透明潔瑩,也可表現為荒涼蒼穹之空曠無垠的想象。黑白強烈對比刺激視覺感知作用,對某些不清晰的形象,人們要用知覺(知識信號的儲存)去判斷和補充。黑白色中,以黑襯白,以白托黑,互相限定,互相塑造,從而構成生動的形象。某些符號喚起內在知識儲存信號,也可能不會喚起內在知識儲存信號,因為每個人視覺經驗與知識信號儲存有多有少,所以辨認圖形所要的時間和結果也不盡相同。第二,審美傾向。它包括審美態度、審美趣味和審美理想。是對審美對象的一種審美指向和選擇。要求審美主體把自己作為一審美者,既非處於現實生活中的實用者,也非作為理性地考察對象的研究者。審美趣味是對審美對象一種傾向性的評價。審美主體對審美對象或對象某些方麵表現出特殊的喜好和偏愛。黑白圖形的關係,互相轉移,背景進成圖形或圖形退成背景。這種圖地的“各自異性”為黑白色的趣味性提供了獨特的語言表征,如互嵌圖形、圖形遞變、空間轉換等,向人們傳達一種奇異信號,吸引人去思考。因而,審美理想是對審美最高境界(相對的)的一種向往和追求,是審美的最高範型和標準。第三,審美感受,它包括審美感知、審美想象、審美情感、審美理解四要素,是個體接觸到當時當地客觀存在的某一審美對象的具體的心理活動過程,表現為上述四要素綜合的自由活動。審美感受是審美能力的現實性,通過審美感受體現出審美主體的鑒賞力、判斷力。審美感受也是在審美態度、審美趣味和審美理想的指向下進行的,也表現為這審美傾向的現實性。有人把審美情感作廣義的理解,使它等同於心理美學、文藝情感等。按照這種廣義的理解,審美情感還要研究和說明人類從事各種文學藝術活動時的情感活動和特征。黑白藝術象征的圖形也依據於欣賞者的聯想。聯想實際是一種條件反射,大體又分以下三種:“接近聯想”,由時間地點想到事件,由圖形想到花果,草木等;“類比聯想”,以同類性質或形態比擬引起聯想,如直線聯想堅定,曲線聯想柔和等;“對比聯想”,用反襯的黑白形象聯想矛盾的兩個方麵。在黑白木刻中,容易造成錯覺的圖形,多數是“中性圖形”,中性是指不陰不陽,可陰可陽的圖形,也即在方向、凹凸、反正、漲縮等存在兩種可能的圖形。黑白木刻審美經驗是形象的直覺。所謂直覺是指直接的感受,不是間接的、抽象的和概念的思維。所謂形象是指審美對象在審美主體大腦中所呈現出來的形象,它既是審美對象本身的形狀和現象,也要受到審美主體的性格和情趣的影響而發生變化。情感本質上是一種心理反應,雖然它有時附帶著某些生理現象,但本質上都是由心理引起的。

  在黑白木刻版畫中,情感與審美情感的關係可以這樣描述,一般說來,審美情感屬於間接式產生的情感。記憶力、想象力、邏輯力的存在使間接式產生的情感有別於直接式產生的情感。從它們對情感的挾帶者――目的的影響來說,它可以使目的隨著情境的不斷的變化而自由地轉移,不像直接式產生的情感困守於唯一的目的點上。如果沒有想象力,黑白木刻作品無論如何不會引起審美主體對作品的重新塑造;如果沒有邏輯力,主體永遠無法對作品產生深層次理解。此外,我們還要看到記憶、想象、邏輯都是圍繞目的進行的,目的是上述三者的活動中心。在審美過程中,如果沒有記憶力、邏輯力、想象力的存在,目的永遠隻能是以點的形式存在,審美過程自然無法進行。目的隻有在記憶力、想象力、邏輯力的作用下不斷棄舊換新,才可能產生連綿不斷的目的流,才可能成情感流、情感的海洋,情感才可能五色斑斕,審美活動才可能豐富多彩具有快感。不僅時間性藝術如此,空間性藝術也是如此。麵對一幅黑白木刻版畫,如果沒有引起您的驚訝、或好奇、或欣喜,自然您可能並沒有進入審美境界。當您閉了眼睛,默默地為它而品嚐、回味,您才進入了審美境界中去。在這一過程中目的以潛在的形式而存在,用心理學的某些說法就是畫的某些結構適應了審美主體的某些心理圖式,用我們上文的觀點來解釋就是直接式產生的情感由於曆史的原因轉換成了間接式產生的情感,因而引起一種對情感的無意識回憶。但這無疑都是目的、記憶、想象、邏輯四者合力的結果,都是後三者促使情感的攜帶者――目的在情境中不斷變化、自由的轉移的結果。因而它更能體現出自由、流動、綿延、無傷害的特征。如抗戰時期的延安版畫常常喚起老年觀眾對那個特殊年代的回憶。根據唯物主義觀中物質和運動的辯證關係原理,我們不難發現自由、流動、綿延、無傷害等特征,尤其是自由的特征隻有在情感的運動中才能體現出來,沒有情感目的的轉移、換位,而使目的僵死在一點上是體現不出自由的。情感隻有在一定情境的引導下,有所依附而又順勢而行,才能把自由體現出來,使人產生出快感,體現出審美的效應。

  另外,僅僅把審美情感歸為間接式產生的情感仍是片麵的。首先,什麽是直接性目的,什麽是間接性目的,這隻是一種籠統的二元對立說法。它存在於情感特征的兩極,如同黑白兩個極色,而對於廣大的空間地帶隻是一種含混的約束。我們應該看到分不清直接性目的和間接性目的地帶的存在。再次,一幅版畫作品對觀眾的影響是多方麵的,它可能含有直接性目的的因素,同時也可能含有間接性目的的因素,甚至任何一個對象都是二種因素的統一體。因此直接性目的和間接性目的隻能是一種抽象的劃分方式,邏輯上的劃分方式,進行理論研究思維中的劃分方式。因而直接式產生的情感和間接式產生的情感隻能是一種概說,把審美情感完完全全歸屬於間接式產生的情感顯然也是不合實際的。

  再次,現實生活中由於我們的審美習慣,一些直接式產生的情感,隻要它代表著重大的哲學或現實意義,或在不影響整體審美維度的基礎上而產生,我們常常對其不是鞭笞而是讚揚,因為間接式產生的情感本身具有引起快感的屬性,而某些直接式產生的情感同樣也具有這一屬性。還有,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際關係的變遷,在現代化的後工業社會中人往往不再以真麵目與人相處,往往在情感上總是半真半假,似是而非。主體在這種心境下便自然而然使情感能力發展為一種遊戲情感能力,相應地在審美上情感特征自然也會發生突變,更多的直接式產生的情感便會進入審美領域。間接式產生的情感在審美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直接式產生的情感也同樣重要。如木刻作品中刀味與木味的交織,印製過程中產生的偶然效果,都給人一種樸實的美。而在現階段強調直接式產生的情感尤有重要意義。如果單純承認間接式產生的情感在審美中的作用,藝術發展的極端隻能是清心寡欲,以超級的不食人間煙火式的徹底以“無功利”、“無利害”、“無目的”為終結點,隻能導致曲高和寡失去人民大眾。其實這也正是“陽春白雪”的終路。

  如果版畫藝術家能把握住兩者的火候,又能融入偉大的思想情懷、高超的技巧,無論向間接式產生的情感偏向還是向直接式產生的情感偏向都無所謂,而且都能產生有影響的偉大作品。可以想象,在創作中直接式產生的情感的創作方法的運用往往是作品擁有民眾的重要條件,它能使讀者產生快速進入畫麵的願望,而間接式產生的情感創作方法的運用則是使主體對審美客體百觀不厭的原因,版畫藝術作品應為觀眾進入另一個審美境界創造必要的條件。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