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二、利沃夫之戰

  1.德軍的臨戰部署

  莫德爾和哈佩不僅保有重兵在手,嗅覺也相當靈敏,早早就“聞”出大戰將臨的氣味,在7月6—7日即轉入全麵戰備。不僅如此,他們還判斷出了科涅夫的大致進攻方向。這得益於俄國人自己的粗心大意。早先,科涅夫的主力集中在南翼,直到6月下旬才開始向北集結,行程長達400公裏,坦克通過鐵路運輸,炮兵和步兵則沿公路運動。為了避開德軍耳目,調動被要求在夜間進行。可沒過多久,科涅夫就頗為惱火地發現,他的很多部下根本不把偽裝紀律當回事,後勤部隊竟在白天大搖大擺地排成長隊行進,把行蹤暴露給空中盤旋著的德國偵察機,讓德國飛行員可以不斷用無線電向他們的司令部報告。此外,德軍通過無線電監聽和戰俘的口供也獲得了大量情報。

  德軍的戰術偵察成果

  在眾多無視紀律的紅軍配合下,德軍的戰術偵察獲得了很大成就。截至7月12日,他們不僅發現了幾乎全部蘇聯一線集團軍(僅有第38集團軍漏網。雖然德軍早在7月8日就發現該集團軍開始調動,但直到7月12日才查明其所轄的第305、121步兵師的方位),還探查出了後方機動軍團。包括:第1、6近衛騎兵軍,第25、31坦克軍,整個第3近衛坦克集團軍,以及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和第4坦克集團軍各一部。隻有幾支比較守紀律的部隊逃過了德國人的法眼,其中有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的第11近衛坦克軍,以及第4坦克集團軍的第10近衛坦克軍。

  直到7月13日,德國人還確信,這些部隊依然停留於南部的科洛梅亞。可事實是,他們早在7月7日就集中在新戰區了。

  基於這些情報,莫德爾和哈佩發覺紅軍主力正向北轉移,於是把德軍的防禦重點也從南翼轉向這一地區。經過調整,在預期可能爆發大戰的俄羅斯拉瓦—利沃夫戰區,德軍的防禦部署如下:

  左翼,部署著第4裝甲集團軍的第42軍,扼守著戈羅霍夫突出部,共有5個師(第214、72、88、291、340步兵師);向南,進入中部陣地——即勞斯的第1裝甲集團軍防區,依次展開了3個軍12個師(第13軍,第48裝甲軍,第24裝甲軍)。最北的是豪費步兵上將的第13軍,扼守布羅德突出部,下屬4個師(一線是第361步兵師,C軍級集群,第454警衛師;二線是黨衛軍第14誌願師);其南側是巴爾克裝甲兵上將的第48裝甲軍。說是裝甲軍,卻隻有4個步兵師(第96、349、357、359師);再向南,是內林裝甲兵上將的第24裝甲軍,也隻有4個步兵師(第75、254、371步兵師,第100殲擊師)。

  在上述4個軍的後方,展開了哈佩掌握的全部德國裝甲兵團。原本部署在南方的第16、17裝甲師(總計170輛戰車)被調往北段,與第213警衛師一道充當第42軍的後盾(戰役開始時,“維京”師也在通過該軍的後方);中部,第1裝甲集團軍後方,勞斯得到了一支更強大的反擊軍團——布賴特裝甲兵上將的第3裝甲軍(第1、8裝甲師、第20裝甲步兵師和“虎”式坦克部隊。約325輛戰車);而在匈牙利第1集團軍(也在勞斯管轄下)負責的南翼,隻留下匈第2裝甲師。為確保裝甲預備隊未來可以順利地投入戰鬥,經驗豐富的德國指揮官們製訂了周密的計劃和應對各種情況的預案,勘查好了開進和反擊的路線,各項準備工作都在嚴格保密下展開。戰後,蘇方也承認,盡管他們使用了各種偵察手段,卻未能及時查明德軍預備隊的調動和集結。

  一線德軍步兵師也在加緊修築陣地。他們原打算建成三道防線,總縱深40—50公裏。但在戰役前夜,實際隻完成了2道,依次配置了步兵、反坦克炮、火炮、高射炮等等。還設下了密集的雷場和路障。據勞斯證實,僅在第1裝甲集團軍的利沃夫防區內,就埋下了20萬顆反坦克地雷和16萬顆殺傷人員地雷,相當於紅軍在庫爾斯克防禦第一梯隊各軍埋設的地雷總數。勞斯還采用了全新的布雷戰術。過去,德軍把地雷埋在前方,往往會被蘇聯工兵提前發現並挖出來,然後拿來對付德國人。基於這類教訓,勞斯把雷場設在戰鬥警戒線之後,並不斷向後方延伸,直到25公裏縱深。

  德軍的其他防禦戰術也作了改進。按照老的原則,部隊必須死守前方陣地,在夜間把主力部署在前沿,拂曉時才撤到後方以躲避紅軍的炮火。在縱深,火炮也要求平均配置,這樣無論俄國人從哪裏打進來,都會遭到抵抗。問題是,“躲貓貓”的做法無疑會消耗士兵的體力,平均分配也會造成火力的分散。經過改進後,德軍幹脆把主陣地設在前沿5—6公裏後方,在其前方則依次展開了戰鬥警戒陣地。火力配置也盡量集中。另外,還組織了機動集群,將偵察營、反坦克炮營和強擊火炮營集中編組起來,一旦紅軍向某段陣地發起進攻,機動集群就火速增援上去。對這種戰術的“發明權”,德國將軍們的說法很不一致。第48裝甲軍參謀長梅倫廷歸功於他的上司巴爾克;他們共同的上司——勞斯,卻把功勞給了第3裝甲軍軍長布賴特。第3裝甲軍實際上也是巴爾克的主要後盾。但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梅倫廷在回憶錄裏根本不提布賴特,卻把布賴特的部隊“劃到”巴爾克名下。

  (大家或許還記得,早在1943年底,梅倫廷就對上司勞斯產生了不滿,並“有意無意”地混淆了一些事實。他對莫德爾也竭力貶低。另一方麵,梅倫廷對曼施坦因和巴爾克卻極盡吹捧之能事。這也算德國將軍內部關係的某種折射。)

  2.不尋常的序幕

  就在德軍轉入戰備後三天,1944年7月10日,蘇聯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最後批準了科涅夫的作戰計劃。此時,兩軍的重新部署都已接近尾聲。在戰線的那一邊,即使是掌握情報不多的德軍前線部隊,也日益感到大戰迫在眉睫的緊張氣氛。

  至戰役前夕,兩軍在全戰區的態勢如下(含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針對的北烏克蘭集團軍群北翼):

  1944年7月初“北烏克蘭戰區”

  兩軍對峙態勢:(根據蘇德雙方官方戰史地圖。走向:北—南)

  北翼(科韋利地段)

  德軍:第8軍,第56裝甲軍

  紅軍:第70、47、69集團軍

  決戰地段(俄羅斯拉瓦—利沃夫地段)

  德軍:第42軍,第13軍,第3裝甲軍,第48裝甲軍,第24裝甲軍

  蘇軍:第3近衛集團軍,第13集團軍,第60集團軍,第38集團軍,第1近衛集團軍一部

  (二線)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巴拉諾夫集群(第25坦克軍,第1近衛騎兵軍),索科洛夫集群(第31坦克軍,第6近衛騎兵軍),第3近衛坦克集團軍,第4坦克集團軍,第5近衛集團軍

  南翼(斯坦尼斯拉夫地段)德匈軍:第59軍,第7軍(匈),第11軍,第6軍(匈)

  蘇軍:第1近衛集團軍一部,第18集團軍

  (二線)第47步兵軍,第4近衛坦克軍(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烏克蘭第1方麵軍)

  7月12日夜間,科涅夫的進攻準備基本就緒。攻擊部隊進入出發陣地,大炮被推上發射陣地,3個坦克集團軍也集結完畢。為了保險起見,他下令每個前線師各派1個加強連去探查德軍的虛實。22時戰鬥偵察開始,但實施過程中卻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在決戰區北段的俄羅斯拉瓦方向,德軍正在後衛掩護下放棄一線陣地。

  實際上,正在撤退的是德第42軍所轄的第72、88、291步兵師。他們預測到將遭受攻擊,決定放棄戈羅霍夫附近的突出部,撤入第二道陣地,以便與友鄰部隊保持一條比較平直的戰線。

  對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科涅夫的反應大概是氣急敗壞。事實上,他原本的計劃正是要用11個師的重兵(第3近衛和第13集團軍)打垮德第291步兵師。為了給予對手毀滅性的打擊,不僅給兩個集團軍配備了3903門野炮迫擊炮和大量彈藥,還對德軍陣地和火力配係進行了長期偵察。可現在,德國人卻棄陣而去,讓科涅夫費盡心血、長期醞釀、憋足了勁的炮火準備基本告吹。

  惱怒的科涅夫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命令第3近衛集團軍和第13集團軍將先遣營投入追擊。7月13日黎明時分(3時),第3近衛集團軍的4個先遣營轉入進攻,每營配備了15輛坦克或自行火炮。但拖了將近4小時,他們才占據被放棄的主防區,隨即在戈羅霍夫鎮遭到頑強抵抗(來自德第291師),德軍預備隊——第16、17裝甲師,也向這一據點開來。由於大部分炮兵指望不上,科涅夫隻好動用空軍充當“移動大炮”。當天早晨,第1近衛和第5強擊航空軍的機群呼嘯著衝上天空,居高臨下地襲擊撤退中的德軍縱隊,全天出擊達664個架次。但無論先遣營還是強擊機,都無法擊潰德軍,也無法阻止他們退入新陣地。戰至13日晚,德軍3個師依然保持著一條完整的戰線。科涅夫這天取得的戰果微不足道,僅抓住165個俘虜,繳獲17門大炮和3輛坦克。跟在德軍P股後麵,第3近衛集團軍前進了8—15公裏,第13集團軍僅在右翼前進了6—8公裏。

  1944年7月12日24時俄羅斯拉瓦方向態勢:

  此處為烏克蘭第1方麵軍右翼,共部署了19個師(約15萬兵力)。編組為:第3近衛集團軍(12個師),第13集團軍右翼(7個師)。在後方待命的機動部隊包括: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和第1近衛騎兵軍。

  當麵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右翼第42軍)共有7個師外加2個師各一部。其中一線展開5個步兵師:第214、72、88、291、340步兵師;二線另有3個兵團待命:第213警衛師,第16裝甲師;第17裝甲師(一部)。黨衛軍“維京”裝甲師(一部)正在通過。

  紅軍的攻擊重點指向德第291師。在這個德國師當麵,第3近衛和第13集團軍集中了11個師。構成為:一線6個;二線5個。

  7月14日,兩軍主力開始交戰。為了有效指揮反擊行動,德第42軍南翼的戈羅霍夫一線被交給第46裝甲軍,統一支配當地的4個師。包括:第16裝甲師(北),第291步兵師(中),第17裝甲師(中南),第340步兵師(南)。蘇軍重點攻擊前三個師,為此集中了2個集團軍的8個一線師(二線4個師)。為了延緩蘇軍的推進速度,德軍不斷出動1個營到1個團規模的步兵,在8輛到30輛坦克掩護下發起猛烈反擊。德國空軍也作出回應,第8航空軍派出了大量攻擊機,包括第9攻擊聯隊第4大隊的Hs129“坦克開罐器”;第4航空軍更是放出了全部可用的轟炸機。20—30架一組的Ju88轟炸了蘇第13集團軍的一線部隊和後方。激戰持續了2天,在與優勢蘇軍的拚耗中,德軍兵力逐漸減弱。到7月15日,2個裝甲師僅剩43輛坦克可用。但哈佩已提前留了一手。在第46裝甲軍後方,第509重坦克營(46輛“虎”)正開進索卡利(布格河沿線)地區。

  盡管德軍兵力減少,但蘇軍依然沒有取得決定性勝利,隻好調整攻擊部署。在第3近衛集團軍地段,俄國人把火炮拉了上來,對德軍第二道防線實施長達1小時的猛烈炮擊和空襲,並從後方調來第1近衛坦克旅(屬於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而在第13集團軍地段,俄國人則將主攻方向南移,指向德第340步兵師。由於裝甲預備隊被吸引到了北麵,第340步兵師得不到強有力的支援,防線被突破。激戰到7月15日日終時分,科涅夫終於在德第42軍南翼(現屬第46裝甲軍)撕開了一個破口。

  在俄羅斯拉瓦方向,他的兩個集團軍已經深入15—30公裏。正當北麵的俄羅斯拉瓦戰場如火如荼之際,中部的利沃夫方向也爆發了激戰。7月13日,科涅夫也向這一地區派出了先遣營,雖然被德國人給打了回來,但他對此還算滿意。因為這正好證明,堅守此處的德國勞斯將軍,沒有要“挪窩”的意思。

  既然勞斯要死守他的陣地,科涅夫準備的龐大炮群和堆積成山的彈藥也就有了用武之地,進攻日期被定在7月14日。但老天又和科涅夫開了個玩笑。這天早上的氣候非常惡劣,迫使他將空襲和炮擊推遲到下午。14時35分,第38、60集團軍的3000多門野炮和迫擊炮終於開始怒吼!一個多小時後,15時50分,第2空軍集團軍的618架轟炸機和強擊機升上天空,發起第一波空中打擊。50分鍾內(15時40分—16時30分),德軍陣地遭到超過1000架蘇聯飛機的狂轟濫炸,龐大機群幾乎遮蔽了天空。這給德第48裝甲軍參謀長梅倫廷留下深刻印象,因為他還是第一次看到俄國人把製空權完全掌握在手中!

  1944年7月13日24時利沃夫方向態勢:

  這裏是烏克蘭第1方麵軍的中段戰線。部署了26個步兵師(約20萬兵力)。構成為:第13集團軍左翼(2個師),第60集團軍(10個師),第38集團軍(10個師),第1近衛集團軍右翼一部(4個師)。擴張戰果梯隊包括:第25坦克軍;第31坦克軍;第6近衛騎兵軍;第3近衛坦克集團軍;第4坦克集團軍。

  當麵德軍為第1裝甲集團軍左翼集團。包括第13軍,第3、48、24裝甲軍。共有14個師。其中一線展開10個師:第454警衛師,第361步兵師,C軍級集群,第349、357、96、359步兵師,第100殲擊師,第75、371步兵師。預備隊另有4個師:黨衛軍第14步兵師,第8、1裝甲師,第20裝甲步兵師。

  紅軍攻擊重點指向德第357步兵師。在其當麵,第60、38集團軍集中了10個師,其中一線展開了7個,二線3個。加上針對其北側第349步兵師的部隊,共有13個師(一線9個,二線4個)。

  長達90分鍾的炮擊後,16時,第38、60集團軍的突擊集群開始衝鋒。這2個集團軍配備的坦克和自行火炮有185輛(包括21輛“斯大林”IS2型重坦克),但用於直接支援步兵的僅119輛。第38集團軍司令莫斯卡連科後來抱怨說,這點坦克隻夠先遣營使用,根本保障不了第一梯隊步兵師的衝擊。但在這些戰車引導下,13個師約8萬—9萬紅軍還是如狂濤駭浪般衝擊著德第48裝甲軍的第349、357步兵師陣地。可戰鬥開始後不久,就有不少坦克闖入雷場,被炸成了廢鐵。德方宣稱,當天科涅夫手下共有85輛坦克被地雷摧毀。但不計成本的俄國人還是以驚人的力量壓迫著兩個德國師的防線向西彎曲(特別是在結合部)。雖然到日終,紅軍僅突入3—8公裏,但德軍也損失慘重。如果不及時予以增援,殘存兵力將難以控製局勢。

  3.失敗的反擊和狹窄的“走廊”

  盡管戰況吃緊,但無論是第48裝甲軍軍長巴爾克,還是他的上司勞斯,似乎都不必過於擔心。因為在激戰地段的後方,集結著強大的裝甲預備隊——布賴特將軍的第3裝甲軍主力第1、8裝甲師,加上第506重坦克營,共有283輛戰車。現在,勞斯要用這強大的裝甲拳頭來狠狠地回擊俄國人。

  此時,科涅夫對勞斯即將使出的殺手鐧還渾然不覺。7月15日,德軍反擊開始!第3裝甲軍的數百輛戰車由佐洛切夫—茲博羅夫一線隆隆殺出。充當右翼(茲博羅夫地域)的第1裝甲師以強有力的突擊衝入紅軍第38集團軍的戰鬥隊形,把措手不及的俄國人打退了2—4公裏。在左翼,由佐洛切夫地區出擊的第8裝甲師雖然實力更強,但卻出師不利。按照原計劃,該師應通過森林進入戰區,以躲過俄國人的火力阻擊。可師長卻違背計劃,讓部隊沿著公路開進。

  這位將軍似乎還生活在昔日輝煌的幻覺中,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現實:頭頂的那片天空已不受德國空軍的左右,而為俄國人所主宰。科涅夫當然不會放過這天賜良機,立刻命令空軍出擊。短短5小時內,1848架次轟炸機和強擊機光顧了德軍機械化縱隊的上空,向其盤踞的7平方公裏範圍投下了716噸彈藥。包括17200顆炸彈和1700發火箭彈。連續不斷的爆炸巨響過後,被炸毀的大量坦克和汽車熊熊燃燒。第8裝甲師出師未捷就已損兵折將,原本旺盛的士氣更是一落千丈。乘此良機,紅軍第60集團軍加緊進攻。當天早晨,該集團軍右翼還得到了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2個先遣旅的加強,攻擊力量大大增強。但德軍的抵抗依然頑強,死死擋住俄國人的去路。為了盡量擴大突破口,蘇第15步兵軍(獲得第56近衛坦克旅和第69摩步旅配合)到夜間還在繼續奮戰,終於在日終突入德軍縱深18公裏,控製住薩索夫至佐洛切夫公路。特別是第322步兵師在科爾托夫地域打開了一條寬4—6公裏的通道,後來被稱之為“科爾托夫走廊”。

  到7月15日日終24時,科涅夫在兩個進攻方向都打開了突破口。在北麵(俄羅斯拉瓦方向),第13集團軍深入德第340步兵師防區;在中部(利沃夫方向),第60集團軍經過血戰,從德第349步兵師防線上鑽出狹窄的“科爾托夫走廊”。而在兩個突破口之間,夾著德第13軍的幾乎全部兵力(第454警衛師、第361步兵師,C軍級集群,黨衛軍第14師)。

  連同側翼的兩個師在內,約5萬德軍組成的“大核桃”,已被科涅夫展開的鋼鐵“夾子”初步夾住。

  下一步,為了盡快夾碎這個“大核桃”,科涅夫要把他的強大機動軍團投入戰鬥。7月16日,沿著已經形成的突破口,蘇軍快速機械化集團湧入戰場。北麵,首先進入戰鬥的是巴拉諾夫的騎兵機械化集群(303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科涅夫對這個集群寄予了厚望,要求他們發揮騎兵和坦克快速機動的優勢,盡早殺到布格河(計劃是17日),切斷第13軍的退路。無奈巴拉諾夫的指揮組織亂成一團,搞得本該健步如飛的集群行動慢如烏龜,直到日終時分才趕到步兵前頭。利用俄國人的遲緩,德軍從遙遠的南部戰區調來了第20裝甲步兵師的一個戰鬥群,擋在巴拉諾夫麵前。此後幾天裏,這個戰鬥群將令巴拉諾夫頭疼不已。

  同一天,麵向“科爾托夫走廊”,一支更強大的裝甲軍團——雷巴爾科將軍的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正在逼近。但是否立刻將其投入戰鬥,對科涅夫來說卻麵臨著兩難的抉擇。首先,地形不利。所謂“走廊”,寬度不過4—6公裏,完全暴露在兩側德軍的火力打擊下。加上連日大雨,衝毀了林間道路,隻剩一條行軍路線供由454輛戰車和36000多人組成的坦克集團軍使用;其次,戰場態勢也不理想。原定配合坦克集團的步兵部隊中,第60集團軍主力還被德軍牽製在兩翼,第38集團軍更是未能擺脫德第1裝甲師的攻擊。由於德軍的反擊非常猛烈,稍有不慎,整個坦克集團軍,連同大量經驗豐富的坦克手,都可能被殲滅在走廊內。即使對俄國人來說,這樣的代價也是難以承受的。

  另一方麵,如果不及時投入雷巴爾科軍團,德軍很可能會逃之夭夭,或者調來更強大的預備隊,堵住突破口,讓俄國人的努力前功盡棄。為了不放過戰機,經驗豐富、敢打敢拚的雷巴爾科將軍認為值得冒險。16日晨3時,他打電話向科涅夫主動請戰。科涅夫同意了,他的看法和雷巴爾科一致:在這決定勝負的關鍵時刻,再大的冒險也勢在必行。

  7月16日晨,第3近衛坦克集團軍主力進入走廊。這個走廊是如此狹窄,非但不斷遭到兩側德軍火炮、迫擊炮的猛烈轟擊,甚至還有機槍射來。德軍不滿足於火力阻擊,進而發起了猛烈的反擊。北側,德第13軍當天放棄了布羅德附近的突出部陣地,退入第二防線,並將預備隊黨衛第14師調來,與第349步兵師一道攻擊走廊北沿;南側,第3裝甲軍也將反擊矛頭北轉,企圖切斷雷巴爾科的退路;第506重坦克營的“虎”式坦克也壓了過來。

  在德軍的凶猛火力阻擊和重兵包夾下,雷巴爾科隻有殺出一條血路才能生存,後退則意味著滅亡。頂著槍林彈雨,他的主力在傍晚時分進至佐洛切夫東北,先頭支隊更是衝到了佩爾捷夫河。第二天(7月17日)早上,德軍的反擊變得越來越凶猛,但還是無法阻止不顧一切向前衝殺的雷巴爾科。日終,第3近衛坦克集團軍主力也推進到佩爾捷夫河。但他們的後方交通線卻在德軍攻擊下岌岌可危。為了幫助雷巴爾科,科涅夫不僅要求第60集團軍加緊進攻以擴大突破口,還決定把坦克第4集團軍也投入走廊(由雷巴爾科左翼地帶進入,目標是利沃夫以西的戈羅多克)。這樣,走廊內的兵力就將增加到5個軍,總計800多輛坦克自行火炮。德軍反擊部隊沒有那麽大的胃口來吞吃這麽龐大的坦克集團。

  同一個7月17日晨,在俄羅斯拉瓦方向,繼巴拉諾夫集群後,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346輛坦克和自行火炮)也在原德軍縱深20公裏處進入戰場。為了掩護該集團軍,蘇聯空軍出動了582架次的強擊機、42架次轟炸機、770架次的戰鬥機。在嚴密的空中保護下,德國空軍找不到太多空子可鑽。地麵的德第46裝甲軍也拿不出後備力量來阻止新銳俄軍。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乘勢向西發展,衝在前麵的第44近衛坦克旅當天就渡過了西布格河(多布羅欽地區),進入波蘭領土(按照蘇聯主張的疆域)。巴拉諾夫集群的行動也開始積極起來,壓迫著第20裝甲步兵師戰鬥群向南退卻。但在該戰鬥群異乎尋常的頑強抵抗下,巴拉諾夫的進展不算太順利。

  現在,哈佩麵臨的形勢已危如累卵。在德第13軍兩側,兩個蘇軍快速集團正在迅速靠攏,而哈佩的戰術預備隊此前幾乎全部投入戰鬥,剩下的寥寥無幾。在北側,蘇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威脅著的西布格河戰線,隻有第509重坦克營完好無損;在第3近衛坦克集團軍威脅的利沃夫方向,哈佩幾乎一無所有,隻好從南部戰區抽調出第101殲擊師,並把第20裝甲步兵師剩下的兵力也調往北部。

  為了哪怕稍微延緩一下俄軍的前進速度,哈佩隻能把這點兵力也投入戰鬥。7月18日晨,在索卡利以南的布格河沿線,第509重坦克營發起攻擊;隨後,第17裝甲師和第291步兵師也參加了戰鬥。盡管德軍的反抗極為堅決,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主力當天還是在多布羅欽開始強渡西布格河。巴拉諾夫集群也擊退第20裝甲步兵師,奪取了傑列夫利亞內,一舉切斷了德第13軍向西撤退的道路。

  同一天,德第101殲擊師經過遠程行軍,終於到達利沃夫以東。但他們隻能暫時保住一小塊臨時陣地,根本無法阻止當麵的2個坦克集團軍為所欲為。在其南側,新銳的坦克第4集團軍拖著長達55—60公裏的隊形進入戰場,留下第6近衛機械化軍應付德第3裝甲軍在佐洛切夫以南的攻擊,而以第10近衛坦克軍協同第60集團軍占領了奧利沙尼察,直逼利沃夫。在其北翼,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強渡了佩爾捷夫河,同時兵分兩路,一路進至澤濟盧夫、克拉斯諾耶地域;另一路衝到傑列夫利亞內,與巴拉諾夫集群會合。就在這一刻,科涅夫的鐵夾子合攏了,德第13軍為主的6個師陷入包圍(蘇聯記載為8個師,顯然把“師群”也算進去了)。包括:庇佑特爾少將的第340步兵師(原屬第42軍);豪費步兵上將的第13軍;內特維希少將的第454警衛師;林德曼少將的第361步兵師;朗格中將的C軍級集群(第183、217、339師群);弗賴塔格旅隊長(相當於少將)的第14黨衛軍誌願步兵師;拉施中將的第349步兵師。

  4.德國陸軍第13軍的覆滅

  形勢的惡化速度大大超出了哈佩和勞斯的預測,直到7月18日下午,勞斯才作出反應,命令被圍的第13軍向南突圍與巴爾克的第48裝甲軍會合。與之配合,第3裝甲軍的第1、8裝甲師將向北實施救援。豪費根據指示作出了突圍部署:以C軍級集群和第349步兵師作為第一梯隊,前鋒為強擊炮旅、繳獲的T34坦克連,以及戰鬥工兵組成的裝甲突擊群;黨衛軍第14師為第二梯隊;先頭集群的背後,主力部隊也帶著傷員、裝備和大量車輛一道上路。由於攜帶的壇壇罐罐太多,以至於走一路丟一路,甚至阻塞了德軍自己的道路。盡管大隊人馬行動緩慢,又麵臨著蘇軍的層層阻擊,但打頭陣的裝甲突擊群經奮戰依然取得了一些進展,還從蘇軍手中繳獲了一些反坦克殲擊炮。在包圍圈外,第3裝甲軍的救援卻不怎麽順利。他們當麵的紅軍已經布下反坦克炮和步兵。德第8裝甲師(加強有第506重坦克營)隻好把希望寄托於出其不意的突然襲擊。可就在臨戰前半小時,坐鎮一線的坦克團長卻自作主張,以調整部署為借口,把配屬的步兵撤了下來。德軍這麽一折騰把企圖暴露了。警覺的蘇軍迅速在通道上布雷,並集中坦克和火炮嚴陣以待。第8裝甲師代理指揮官梅倫廷深知一旦讓俄國人有了防備,德軍就很難有空子可鑽,隻好取消了攻擊計劃。經曆過太多失敗後,以往自信滿滿的德軍指揮官們已失去昔日的銳氣,變得縮手縮腳起來。

  7月19日,德第13軍迎來圍困中的第二天,處境變得更加惡劣。就在其突擊群拚命向南攻擊,企圖在蘇第60集團軍陣地上打開生路之際,側後的蘇第13集團軍卻橫加一擊,將北部德軍(第340步兵師和第454警衛師)與主包圍圈分割開來。被圍部隊的內部聯係也混亂起來。因為複雜的起伏地形等通信障礙,第13軍與包圍圈外的第48裝甲軍之間;第13軍軍部與所轄部隊之間,無線電通信完全失效,隻能派出徒步的通信員傳令。打頭陣的突擊集群在蘇軍的頑強阻擊下傷亡慘重,裝甲戰車也越打越少。但在7月21日中午,已經徒步的突擊群殘存人員和第217師群一部還是滲出了包圍圈,與第1裝甲師取得聯係,但其他被圍部隊並不知道這一情況。隨著包圍圈的縮小和紅軍圍剿的加劇,他們的境況越來越糟糕,傷亡越來越大。第340步兵師師長庇佑特爾少將也在這天被打死(俄國材料裏把此人的名字寫成“維特爾”)。眼見末日迫近,第13軍軍部裏充滿了絕望情緒。見勢不妙的C軍級集群指揮官朗格中將決定自行突圍。當晚,在夜色掩護下,朗格和拉施帶著C軍級集群和第349步兵師的殘存官兵,組成密集隊形,狂喊著撲向蘇軍最後的阻擊線。經過短兵相接的生死搏殺,幸存者們終於跨過利沃夫—帕爾諾波爾鐵路路堤,逃出了包圍圈。

  而第13軍的其餘兵力卻沒指望了。束手無策的豪費帶著他的參謀沮喪地徘徊在樹林裏,7月22日早晨,他們遇見了第454警衛師的一個隨軍神父。豪費顯得很絕望,但表示要嚐試在第二天晚上再突圍一次。可是俄國人不會再給他機會了。當天下午,最後的殲滅戰開始了。無數飛機不斷狂轟濫炸,無數炮彈和火箭彈也從四麵八方向德軍傾瀉而來。越來越小的包圍圈內,除了彈藥和汽油的爆炸聲、傷員的呻吟與哀號外,全然沒有回擊的炮響。就在這天的如血夕陽中,德國陸軍第13軍覆滅了。約17000名德軍放下武器,淪為俘虜,其中包括軍長豪費步兵上將及其司令部,以及第454警衛師師長內特維希和第361步兵師師長林德曼。值得一提的是,後來的蘇聯戰史把豪費從俘虜名單中去掉了。因為此人被俘當天就踩上了地雷。

  到底有多少德軍官兵消失在布羅德以西的包圍圈中,恐怕永遠也說不清楚。蘇聯宣稱除了17000名俘虜,另外還“消滅”了30000人。從德方統計看,被圍的6個師加上獨立部隊,總人數大概不少於50000人。覆滅部隊的頂頭上司勞斯戰後承認,隻有6000人逃了出來。僅第13軍(不含第340師)的戰死和失蹤者就有約31000—33351人,另有數千人受傷。最新德國官方戰史認為,雖然至7月23日有11000人逃脫,但主力40000人連同全部重裝備都“喪失”在包圍圈內。盛夏時節的西烏克蘭之戰僅僅打到第十天,設防嚴密、提前戰備且及時發動裝甲反擊的德軍精銳就慘遭大敗,被科涅夫如虎口拔牙般硬生生地幹掉一個軍。雖然失敗的規模不如數周前的白俄羅斯之戰,但對德國人信心的打擊卻未必遜色。在俄國人的繼續進攻下,疲於奔命的德軍也沒有時間哀歎。

  蘇軍內部統計的布羅德殲滅戰戰果:

  “消滅”德軍官兵30000人;85輛坦克和自行火炮;378門火炮;476門迫擊炮;705挺機槍;12000支步槍和衝鋒槍;5843輛機動車;183輛拖拉機和拖車;2430輛摩托車和自行車。

  俘獲德軍官兵17000人;繳獲28輛坦克和自行火炮;500門火炮;600門迫擊炮;483挺機槍,11000支步槍和衝鋒槍;超過1500輛機動車;98輛拖拉機和拖車;376輛摩托車和自行車;超過3000匹馬;28座倉庫。

  德第13軍損失(不含第340師)

  第14黨衛軍師:98人戰死,968人戰傷,9049人失蹤。總計10115人(一說11000人中突圍約3000人)

  C軍級集群:236人戰死,824人戰傷,5531人失蹤。總計6591人

  第349步兵師:352人戰死,963人戰傷,4246人失蹤。總計5561人

  第361步兵師:245人戰死,879人戰傷,6306人失蹤。總計7430人

  第454警衛師:87人戰死,151人戰傷,4043人失蹤。總計4281人

  第13軍直屬:174人戰死,434人戰傷,2984人失蹤,總計3592人

  5.攻取利沃夫

  消滅德第13軍的同時,包圍圈外的戰鬥也如火如荼。在科涅夫的北翼,德軍於西布格河的抵抗在7月19日瓦解,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和第13集團軍右翼隨即發起追擊,他們的目標是桑河。但同一方向的巴拉諾夫集群卻未能及時跟上,因為他們仍被德第20裝甲步兵師糾纏在一小塊環形陣地上。科涅夫對這一遲誤(這已是巴拉諾夫在此次戰役中的第二次)大為光火,於7月20日指責巴拉諾夫在“弱小敵人”麵前的止步不前是“犯罪行為”。雖然科涅夫發了火,德軍還是把俄國人又牽製了一個晝夜。直到第二天,第20裝甲步兵師向西突圍,巴拉諾夫才獲得行動自由。德軍這一戰術成就對大局的影響很有限,由於哈佩的預備隊消耗殆盡,其他紅軍部隊的推進總的來說還算順利。7月22日日終前,已挺進120公裏的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在雅羅斯瓦夫地域進抵桑河,先頭部隊隨即實施強渡,在西岸奪取了南北兩個登陸場。但俄國人未能把大量坦克及時送過河去,而且他們已經處於孤軍冒進狀態,把步兵主力(第13集團軍)拋在50—55公裏外,戰鬥機機場也拋在130—180公裏外。就在這個當口,來自羅馬尼亞的德第24裝甲師迎擊而來,德國空軍也以每天300—400架次的規模空襲渡口。但部分蘇聯戰鬥機也讓他們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僅在7月22日空戰中,德第8航空軍的損失就超過20架。包括第10攻擊聯隊2、3大隊的7架Fw190;第9攻擊聯隊第4大隊也有4架Hs129被擊落。蘇德兩軍在桑河渡口激戰到24日,此後隨著步兵的抵達,蘇軍才得以繼續渡河。

  和兵臨桑河的北翼集團相比,利沃夫方向的科涅夫中路集團卻大為滯後。乘著蘇軍忙於殲滅第13軍之際,德軍增援部隊不斷開入利沃夫以東。自第101殲擊師抵達後,7月19日又從南麵調來第68步兵師;從北麵調來第16裝甲師和第168步兵師。此時的科涅夫卻還沉浸在包圍德第13軍的興奮中,腦子有些發熱。他對德軍援兵的抵達全然沒有察覺,卻深信利沃夫的防務已經空虛,於當天命令兩個坦克集團軍向該城兩側發起進攻: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由北麵迂回,坦克第4集團軍則從南麵。由於堅信不會遭到有力抵抗,科涅夫還要求以“神速行動”最遲在第二天清晨前就拿下利沃夫。可在戰鬥開始後不久,俄國人卻遭到德軍來援的4個師的頑強抵抗。德軍防禦主力展開在利沃夫以北(克拉斯諾耶以西),憑借崗巒森林和泥碳沼澤的有利地形,死死擋住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利沃夫西南郊,第4坦克集團軍也陷入惡戰。由於缺乏步兵掩護,加上進攻前夜一場大雨衝毀了道路,前線蘇軍的彈藥和燃料的運輸受阻。

  2個坦克集團軍打到7月21日都未能突破利沃夫防線。科涅夫預期中的“神速”行動變成了烏龜爬行。對這次失利,科涅夫一直否認是他的判斷失誤所致,還強辯說利沃夫在7月19日的確防務空虛,德國預備隊是7月21日才開到的,並把坦克集團軍的失敗歸咎於沒有選對路線、兵力配屬不當雲雲。但從西方公布的戰場態勢圖看,德軍預備隊7月18日就已進入利沃夫以東,至7月20日4個師已經到位。也就是說,科涅夫所謂德軍“沒有預備隊”的判斷,從一開始就錯了。

  實際上,科涅夫所堅持的7月21日,是他自己變清醒的日子。他已意識到,光用坦克部隊打不下利沃夫。好在布羅德以西圍殲戰將進入尾聲,可以調動第60、38集團軍的步兵來進攻,至於坦克部隊,也應該擺脫不適合他們的城市攻堅戰,而向科涅夫所主張的“更深遠”縱深迂回。根據科涅夫的指示,7月22日,雷巴爾科的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在原陣地留下2個坦克旅和2個摩步營,主力則乘夜色悄悄繞開德軍陣地和森林,開始向西北實施深遠迂回。這次他們走上了“正道”。快速行軍135公裏後,雷巴爾科在24日進至亞沃羅夫、莫斯季斯卡地區,切斷了利沃夫後方向北的交通線。在利沃夫以南,7月22日拂曉,第4坦克集團軍的第10近衛坦克軍也攻入城郊,開始展開巷戰。一時間,攻守雙方打得亂成一團。7月23日,1輛T—34坦克(屬於第63近衛坦克旅)在本地出生的無線電員引導下,搭著一夥衝鋒槍手單槍匹馬地闖入市中心,還衝上市府大樓,升起了一麵紅旗。這輛坦克在城裏又打了幾天,最後還是被德國人擊毀了。7月24日日終,直接防守利沃夫的幾個德國師(包括新增的第357師)實際已三麵被圍。勞斯注意到這一威脅,一麵加速從利沃夫以南撤出第1裝甲集團軍主力,向利沃夫守軍靠攏,一麵向利沃夫以西派出幾個戰鬥群,竭力遏製雷巴爾科繼續南下。在戈羅多克,德軍以頑強抵抗阻止住了第7近衛坦克軍。由於蘇軍坦克部隊缺乏步兵支援(科涅夫直到7月26日晚才從第13集團軍抽出第280步兵師支援雷巴爾科),非但無力完成包圍,甚至沒有立刻嚇跑利沃夫城內的德軍。戰鬥持續到7月26日,利沃夫守軍向西和向北的退路均被切斷,但在南部依然保持著出口。第二天(7月27日),德軍最終放棄利沃夫,守軍幾個師從南部撤出,隨即與第1裝甲集團軍主力在利沃夫以南建立起戰線。在更深遠的西部縱深,第1裝甲師為確保通道暢通而與雷巴爾科的部隊激戰。

  不過,科涅夫對南下消滅勞斯的興趣已經衰退了,他的興趣是西麵的桑河。為此,他在7月26日就命令雷巴爾科分出第6近衛坦克軍向西發展。該軍於7月27日衝入佩列梅什利。在這裏,雷巴爾科與卡圖科夫的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會合。

  至7月27日日終,科涅夫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將方麵軍北翼和中路的戰線向前推移了200—220公裏,由北向南進至:亞努夫以西、索科武夫、佩列梅什利、多布羅米爾一線。方麵軍南翼雖然是次要方向,也在7月下旬轉入全麵進攻。7月24日,第1近衛集團軍占領了加利奇,7月27日又與第18集團軍配合,奪取了斯坦尼斯拉夫。匈牙利第1集團軍被紅軍的攻擊截成兩段,所部8個匈牙利師(包括第2裝甲師)被擊潰,被迫退向喀爾巴阡山。其司令拜賴格菲將軍被解職,8月6日起由米克洛什達爾諾基接替。

  現在,取得初勝的科涅夫大軍開進了利沃夫市那四通八達的廣場,長長的步兵和坦克隊伍向著炮聲隆隆的遠方開去,身邊的路標上寫著:“距柏林——896公裏”。在勝利者的追趕下,戰敗的哈佩被迫黯然退去。此時,北烏克蘭集團軍群已被分割為兩部分:北麵,第4裝甲集團軍一路西撤,退向維斯瓦河;南麵,第1裝甲集團軍一部和匈牙利第1集團軍退向喀爾巴阡山。兩個集團漸行漸遠,彼此之間出現一個巨大的缺口,任由科涅夫大軍如潮水般湧入,給他們製造麻煩的隻有第24裝甲師等少數德軍阻擊兵團。雖然大部分蘇聯飛機因為機場滯後,一時還跟不上先頭部隊的步伐,但德國空軍經過十幾天奮戰,戰力也大為衰退。

  7月份,其部分作戰單位損失如下:

  第52戰鬥航空聯隊第2大隊一說:損失17架Bf109(4架戰鬥損失);一說:戰鬥損失22架,事故損失11架

  第54戰鬥航空聯隊第4大隊損失31架Fw190(21架戰鬥損失)

  第1攻擊航空聯隊第1大隊戰鬥損失27架Ju87

  第77攻擊航空聯隊第3大隊戰鬥損失21架Ju87

  第10攻擊航空聯隊損失59架Fw190

  第9攻擊航空聯隊第4大隊損失47架Hs129(戰鬥損失26架)

  從規模上推測,德國空軍可能損失了超過300架飛機(包括戰役前7月上旬的消耗)。與之相對,蘇聯空軍承受的消耗也不輕鬆。第2空軍集團軍在7月記錄了510架損失,其中388架被擊落(172架戰鬥機,162架強擊機,其他類型54架)。但對蘇聯空軍來說,損失與傷亡還不是最大的問題,真正的當務之急是盡快追上不斷前進的地麵部隊。就在此刻,科涅夫的大軍不僅跨越了桑河,他們與維斯瓦河的距離也在迅速縮短。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