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國華(1894-1937.11)
字弼臣,四川資陽人。他出生行武,秉性忠貞,而篤信佛學,持身勤儉,衣粗布,食粗糲,律己嚴,待人寬,人稱“饒菩薩”,恒慕文天祥、史可法。
“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時任川軍145師師長的饒國華立即應聲奮起,請纓殺敵。他先告假還鄉,探親掃墓,安排家事,以此表示馬革裹屍的決心。他向將士們慷慨陳詞:“不驅逐日寇出中國,誓不還鄉!”將士們精神振奮,鬥誌昂揚,決心誓死報國,奮勇殺敵。10月,饒國華部奉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劉湘命令開拔前線,進駐廣德,參加保衛南京的廣德、泗安戰役。11月25日,饒國華師長率該師433旅和師直屬部隊進抵廣德附近時,即奉命占領陣地,掩護上海戰場友軍轉移。為掩護友軍安全撤退,他令先頭部隊433旅戴傳薪團推進至泗安,占領陣地。戴團與日軍前鋒遭遇,展開戰鬥,苦戰三晝夜,饒師因武器太差,另一旅尚未到達,兵力單薄,傷亡慘重。26日,日軍出動裝甲車,坦克向泗安進攻,川軍官兵還未見過坦克和戰車,紛紛向兩側後退。日軍仗著海、陸、空的優勢火力,在空軍亂轟亂炸掩護下,突破了145師守衛泗安機場地麵的陣地。守衛機場的145師劉孑生團,在機場的邊沿與日軍惡戰了一天。饒師長深知情勢嚴重,當夜通電全師所屬官兵宣誓說:“國家養兵是為了保國衛民,人誰不死,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今天是我們報國之時,要不惜一切的努力報國,以爭取我川軍為謀人民的利益而獻身。”27日,劉孑生團與日軍在機場中肉搏血戰。日機又對泗安轟炸、掃射,劉孑生團長身負重傷,全團官兵損失四分之三以上。饒師長見機場不保,便命令將飛機的器材及油桶擊破焚毀,然後全師後撤,泗安失陷。日軍又以主力沿吳嘉公路直趨廣德。饒師長率433旅,拒日軍於廣德前方五華裏的界牌。饒部官兵孤軍困守,艱苦奮戰,前仆後繼地與敵人鏖戰兩天兩夜,死傷枕藉,形勢十分危急。他親自趕到誓節渡向軍團長唐式遵報告戰況。唐式遵答複說:“廣德作戰關係重大,應決心與城共存亡,否則提頭來見。”饒師長返回前線繼續堅持作戰。
11月30日,守軍劉汝齋見眾寡懸殊,未能盡力拚搏便放棄了界牌。饒師長見泗安從自己手中丟失,令劉反攻,劉竟不聽指揮,擅自後退。饒師長深感作為一師之長,對不起國家,對不起百姓。他已下定“與城為殉”(史可法語)的決心,親率一營官兵反攻,終因寡不敵眾,被日軍重重包圍於該師指揮所十字鋪據點。日軍不敢進逼,一再勸降。饒師長威武不屈,緊握雪恥刀對官兵講道“我從‘七・七’事變發生之日起,就渴望能到前方:殺敵,洗雪國恥,收複失地。‘八・一三’事變後,國共合作抗日,我幸能如願以償,奉命出川抗戰,引為平生快事。諸君還記得罷!我們離川時,蜀中父老兄弟姊妹曾舉行盛大儀式歡送,潘文華軍長代表我們川軍將士致答詞,表示我們一定要血戰到底,收複失地,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去,做到勝則生,敗則死,不成功便成仁。我們要牢記當時的誓言,絕不能在敵人麵前屈膝示弱,給中國人民丟臉!”他又從容不迫地親筆寫遺書三件:一致最高統帥蔣介石,一致他恩師劉湘(饒是劉湘在合川創辦的軍事傳習所一期的學生),一留給他所屬官兵。給官兵的遺言全文如下:“本部扼守廣德,掩護後撤集中,已達成任務,我官兵均不惜犧牲,為國效命,忠勇可嘉,深以為慰。廣德地居要衝,餘不忍視陷於敵手,故決與城共存亡,以期上報國家培養之恩與各級長官愛護之忱,深望我部官兵,奮勇殺敵,驅逐出境,還我國魂,完成我未竟之誌,餘死無恨矣。”寫好遺書後,還從容洗浴淨身,焚香禱告,於30日淩晨2點,單獨一人步入樹林中,鋪好臥毯,盤腿坐於中間,麵對日軍方向大呼:“威廉第二如此強盛都要滅亡,何況你小小日本,將來亦必滅亡!”言罷以手槍自戕成仁,時值44歲。
饒國華將軍以身殉國,不過半月,國民政府便來電明令旌表:“饒師長國華,夙嫻武略,忠勇無前,乃於反攻泗安之役,躬冒鋒鏑,捐軀殉職,追念壯烈,悼惜彌深。應予明令褒揚。並交行政院轉屬從優撫恤,以慰忠魂,而勵戎行。此令。”同時由軍事委員會明令追贈饒國華為陸軍上將(原為銓敘中將師長)。
新中國建立後,饒國華將軍被追認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