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6 “城堡”:庫爾斯克弧形防禦圈

  DONGXIAN―CONG HAERKEFU DAO KUERSIKE一、序戰1.自曝秘密的德國人1943年7月4日,庫爾斯克地區烏雲密布。沉悶炎熱的空氣中不時傳來隆隆雷聲。下午4時,突出部南部,也就是曼施坦因負責的戰區內,德第4 裝甲集團軍和當麵蘇沃羅涅日方麵軍第6近衛集團軍爆發了首輪戰鬥。

  德軍首先發動了猛烈空襲。第8 航空軍當天出動了224個架次,包括132個架次的俯衝轟炸機。德機重點空襲了紅軍第67近衛步兵師。10分鍾內,該師陣地就落下了2500顆德國炸彈。

  蘇軍也還以顏色,擊落了第8航空軍的3架飛機(2 架Ju 88A―4,1 架Bf109G―4)。

  展開空襲的同時,德軍地麵部隊則發動了一些營團規模的攻勢,目的是清除蘇軍的前進陣地,並為明天的主攻奪取所需的觀察所。德第52軍首先發動進攻,以吸引蘇軍的注意力;隨後,位於第52軍右翼的德第48裝甲軍開始采取主要行動。投入戰鬥的包括德第3、11裝甲師和“大日耳曼”師的一些精銳團營,他們首先遭遇的對手,是蘇第52、67近衛步兵師在德拉古斯科耶附近的前沿警戒部隊。

  戰鬥規模雖然不大,但卻相當激烈。德拉古斯科耶以東,“大日耳曼”師“擲彈兵”裝甲步兵團和第11裝甲師先遣營成功清除了蘇第52近衛步兵師一個營的陣地;而德拉古斯科耶以西,“大日耳曼”師“燧發槍手”團第3營和第3裝甲師第394裝甲步兵團第1營,卻遭到蘇軍2個營頑強抵抗。在蘇軍的反坦克炮和迫擊炮射擊下,德軍損失慘重。“大日耳曼”師參戰部隊第15連死傷約三分之一的人員。直到21時,德軍才達到目的。

  在距紅軍主要防禦地帶3公裏處一個叫做布托沃的小村,德軍“大日耳曼”師“擲彈兵”團先遣營以及第11裝甲師分隊遭到的抵抗也很激烈。在這裏作戰的蘇軍是第67近衛步兵師第199團第3營的加強排。他們打退了約1個團德國步兵以及50輛坦克的反複進攻,把強大的對手牽製了7-8個小時。

  當天夜晚,同樣隸屬第4裝甲集團軍的第2黨衛裝甲軍也開始實施滲透作戰,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早上。而在第4裝甲集團軍右翼,德軍“肯普夫”戰役集群部署在北頓涅茨河沿線的部隊,則向河對岸實施隱蔽行動,以尋找能夠讓“虎”式坦克渡過的淺灘。

  7月4日的前沿戰鬥雖然規模不大,依然被很多西方史料認為是“城堡”戰役的開始。德第4裝甲集團軍以此奪取了當麵蘇軍50%的前哨陣地,並迫使其餘一些前哨內的蘇軍收縮回主防線。由於紅軍最初沒有動用強大炮兵實施反擊,德方還以為對手已經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而實際上,這些戰鬥僅起到了有限的戰術調整作用,反而還暴露了德軍的進攻企圖。特別是在別爾哥羅德地域的一次戰鬥接觸中,蘇近衛第6集團軍俘獲了肯普夫麾下德第168步兵師的1名士兵。他供稱每個德軍士兵都到了一份伏特加,將在7月5日拂曉發起攻勢。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得到這個情報後,立刻下令守軍進行炮火反準備,以打亂德軍的部署。這個情報也通報給了中央方麵軍和正在該方麵軍指揮所的朱可夫。

  2.火力反準備7月4日22時30分,蘇第6近衛集團軍首先實施炮擊,以阻止德軍消滅蘇軍警戒分隊。當蘇聯炮彈突然凶猛襲來的時刻,德軍終於明白:進攻企圖已經暴露。

  7月5日晨,蘇軍又進行了第二次持續時間30分鍾的轟擊:先對德軍出發陣地實施5分鍾急襲射擊,接著是對炮兵陣地的15分鍾等速直瞄射,最後對坦克可能的集結地炮火急襲10分鍾。按照慣例,炮擊的開始和結束都伴隨著火箭炮齊射。

  5日淩晨3時,第7近衛集團軍也加入進來,以火炮迫擊炮696門,火箭炮47門猛轟德軍坦克和步兵集結地,在30分鍾內消耗了半個基數的彈藥。

  猛烈炮火猶如疾風暴雨,炸點布滿了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和“肯普夫”戰役集群的防線。

  由於德軍此前的戰術行動,暴露了不少重要目標,結果招來了相當損失:德第19裝甲師在北頓涅茨河為第503 營的“虎”式坦克架設的橋梁遭到嚴重破壞;黨衛軍第2“帝國”裝甲步兵師在集結地陷入蘇軍炮火;德軍的指揮通訊也遭到了損失。直到3時20分左右,也就是蘇軍最後1次10分鍾急襲射擊前,德軍才開始以炮火反擊。

  7月4-5日淩晨,突出部北方的德軍也暴露了他們的企圖。在這裏作戰的莫德爾將軍麾下第9集團軍,雖然沒有像曼施坦因那樣采取進攻行動,但也派出工兵清除雷場。由於蘇軍警戒森嚴,並有火力掩護,德國人直到7月5日早晨也未能完成任務。而在挖地雷的過程中,德軍第6步兵師的一個工兵卻被紅軍第13集團軍米列什尼科中尉指揮的偵察兵俘獲。這個俘虜隨後向蘇聯人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德軍已經進入出發陣地,並將在7月5日淩晨3時發動進攻。這個戰俘並沒有說謊。

  淩晨2時,第13集團軍向朱可夫和羅科索夫斯基報告了上述情況。朱可夫此時已得知友鄰沃羅涅日方麵軍的炮火準備計劃,決心采取同樣的行動。他隨後用電話向斯大林匯報了情況。即使通過話筒,朱可夫依然感到了蘇聯領袖緊張的情緒。而蘇軍前線將領麵對即將到來的德軍進攻,也同樣處於極度激動和不安之中。

  5日淩晨2時20分,紅軍中央方麵軍第13集團軍開始炮擊,此時距德軍炮火準備僅有10分鍾。片刻之間,方才還沉寂的大地震動起來!一個蘇軍師長後來描述道:“炮轟越來越凶猛!西部一片昏暗,爆炸的火光劃破濃密的灰黑色的煙塵,猶如一座不祥的黑牆升向天空。不朽的但丁盡管有驚人的想象力,也未必能在他的《神曲》中這樣來描寫地獄。我走到一個離指揮所100米遠的炮兵連。由於誰也聽不到講話的聲音,人們隻得打手勢比劃。大家都把嘴張開,否則會把鼓膜震破。肌肉發達的士兵身體曬得黑黑的(他們熱得脫掉軍便服和襯衣),渾身汗水在火炮映照下閃閃發光。發射速度達到了極限。”

  實施炮擊的第13集團軍戰線長32公裏,當麵是德第9集團軍所屬第41、47裝甲軍。炮擊部隊除了加強炮兵(包括第4突破炮兵軍)外,還有第1 梯隊各步兵師炮兵,總計967門火炮迫擊炮,100門BM―13火箭炮。和沃羅涅日方麵軍所不同的是,中央方麵軍的炮擊重點不是德軍的坦克與步兵集結地,而是炮兵陣地。在選定的197個炮擊目標中,104個是火炮迫擊炮連陣地,59個是觀察所,隻有34個是德軍坦克和步兵的集中地。這主要因為莫德爾的部隊沒有顯著行動,使蘇方難以估計其集結地點,無法對具體目標實施精確打擊,隻能對大致的方向實施效率低下的麵積射。

  第13 集團軍轟擊持續時間也是30分鍾,其間消耗了0.25個彈藥基數。據稱壓製住了德軍90個炮兵連,60個觀察所,炸毀了6座彈藥庫。直到蘇軍炮擊2個小時後,德方才開始以部分炮火還擊。

  蘇軍在庫爾斯克南北兩個方向的炮火反準備,一共投入了2460門火炮、迫擊炮、火箭炮(為了不暴露陣地,反坦克炮基本沒有參與炮擊)。同時,南線蘇軍的第2、17空軍集團軍,也出動了132架強擊機,285架戰鬥機,襲擊了7-8個德國機場。但德第8航空軍事先注意到了蘇空軍部隊之間通信聯絡突然增多,隨後雷達又發現了蘇聯機群。由於得到及時預警,德軍出動第3、52戰鬥航空聯隊加以攔截。對這次襲擊的結果,雙方的說法都很誇張:蘇聯宣布摧毀了60架德國飛機,德國則宣稱擊落了120架蘇聯飛機。值得注意的是,配合紅軍中央方麵軍的第16空軍集團軍行動並不積極。

  對於火力反準備的效果,朱可夫在回憶錄中有過如下評估:當蘇軍實施炮擊時,德軍步兵還待在掩體、掩蔽部和深溝裏,坦克也隱蔽在待機地域,如果蘇聯人能夠晚30-60分鍾再射擊,效果會更好。朱可夫的觀點的確有合理成分。但也必須考慮到,延後射擊,就必須冒著德軍首先實施火力準備的風險。

  總體來看,雖然蘇聯人的炮擊未必給德軍的有生力量和裝備造成多麽嚴重的損失,但確實令他們陣腳大亂。中央集團軍群的進攻時間為此被迫推遲了兩個半小時,而南方集團軍群推遲了3個小時。

  也正是這炮擊,拉開了庫爾斯克會戰的序幕。

  在炮聲轟鳴的1943年7月5日淩晨2時30分,斯大林給朱可夫打來了電話:“開始了嗎?”“開始了。”

  二、1943年7月5日:履帶開始轉動序幕:拂曉1943年7月5日,星期一。4時38分,庫爾斯克草原的地平線上開始破曉。此前的7月4日20-21時(德國時間)左右,德國裝甲部隊開始前往集結地域,並在大約24時左右到達。由於從7月4日3時開始,庫爾斯克南部下起了大雨,使得地麵有些泥濘。這種狀況一直維持到7月5日。

  但對德國空軍來說,7月5日卻是一個晴朗的好日子。德軍各機場迎來了一個擁擠忙碌的清晨。經過一番緊張的準備,震天轟鳴聲中,大群水平轟炸機首先起飛並在機場上空集結,等待與隨後起飛的戰鬥機匯合。

  在蘇軍炮擊後硝煙未盡的前線,隨著陽光一同降臨在庫爾斯克草原上的,將不再是持續了近100天的沉寂,而是轟鳴的炮火和燃燒的烈焰!

  1.突出部北部攻勢庫爾斯克北部蘇德兩軍實力(筆者綜合整理):部隊總兵力戰鬥部隊坦克、自行火炮德第9集團軍、第13軍385000 320000 1113蘇中央方麵軍711575 510983 1785注:紅軍兵力中包括空軍和國土防空軍,實際陸軍兵力要少一些。

  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北麵,從亞曆山大羅夫卡到科列涅沃306公裏正麵上,德軍展開了莫德爾大將的第9 集團軍和第2集團軍第13軍;紅軍展開了羅科索夫斯基大將的中央方麵軍。

  整個突出部北部,又分為正麵(西南翼)和側麵(東北翼)。

  正麵屬於次要方向,由紅軍第65(司令巴托夫中將)、60(切爾尼亞霍夫斯基中將)集團軍,對峙德第9 集團軍第20軍(羅曼炮兵上將),第2集團軍第13軍(西貝特步兵上將)。

  雙方的主力都集中在側麵。從德國人的角度看,這裏是通向蘇軍後方的捷徑;蘇聯人自然也明白這一點。另外,紅軍還考慮到這個地區靠近突出部底部,把主力集中於此,就算擋不住敵人的進攻,撤退也比較方便。

  為了防守這個地段,紅軍部署了第48、13、70集團軍,司令分別為羅曼年科、普霍夫、加拉寧,總計294000人,坦克自行火炮573輛。對峙德第9集團軍的4 個軍:第23軍(弗裏斯納將軍),第41、47、46裝甲軍(指揮官為哈佩、萊梅爾森、措恩),總計兵力267000人,753輛坦克強擊火炮和133門自行火炮。

  為了獲得優勢,莫德爾將軍又將德軍大部分兵力部署在紅軍第13集團軍,及其兩側第70、48集團軍側翼當麵。為此展開了第36步兵師一個團,第216步兵師,第78突擊步兵師,第86、292、6步兵師,第20裝甲師,第31、7、258步兵師,“曼托菲爾”戰鬥群。二線展開了第18、9、2裝甲師。

  值得注意的是,莫德爾沒有像德軍慣常的那樣,把裝甲部隊主力投入第一線。根據近年解密的原蘇共中央檔案記錄的希特勒私人副官供詞,這種戰術是根據希特勒本人的建議:他主張先以步兵和工兵在炮火支援下突破蘇軍陣地,摧毀對方的反坦克炮並清除雷場,然後再將裝甲主力投入交戰。這樣可以保證寶貴的坦克不至於一開始就遭受重大損失,而能夠完整進入敵方縱深擴張戰果。有意思的是,德軍的新進攻方式和蘇聯的模式非常相像。

  在這段戰線的後方,蘇德兩軍還展開了各自的預備隊:莫德爾部署了第10裝甲步兵師,第12、4裝甲師,總計168輛坦克強擊火炮,59輛自行火炮;羅科索夫斯基部署了第2坦克集團軍(456輛坦克)和第19坦克軍(159輛坦克)。

  連同戰役預備隊,德國第9集團軍的全部1113輛坦克自行火炮,紅軍中央方麵軍的1118輛坦克自行火炮,都集中在了100公裏寬的狹小正麵內!

  突出部北部側麵紅軍兵力:部隊兵力坦克自行火炮第48集團軍84000 178第13集團軍114000 270第70 集團軍96000 125突出部北部側麵德軍兵力:總兵力“戰鬥力量”

  坦克強擊火炮野戰炮第23軍(4個師) ? 11387 63 214第41 裝甲軍? 10843 304 180第47 裝甲軍? 13585 346 178第46 裝甲軍? 14947 40 180總計267000 50762 753 7527 月5 日淩晨4 時25 分,德國空軍第1 航空師對庫爾斯克北部蘇軍陣地發動了第一波次空襲。隨後的6 個多小時內,這裏的蘇聯人觀察到1000多個德機架次(含800個轟炸機次),整個天空幾乎都被50―150架一組的德機編隊所覆蓋。最誇張的時候,空中同時出現了450架德國飛機!麵對德機的狂轟濫炸,蘇軍第16空軍集團軍在最初4 個小時幾乎毫無反應,中午前也隻出動了520個架次,隻有德國的一半。德軍完全掌握了製空權!由於空襲過於猛烈,蘇聯高級指揮官在最初一段時間內根本無法了解前線態勢。

  幾乎與空襲同時,4時30分,德第9集團軍開始了長達80 分鍾的炮火準備。空中和地麵同時傾瀉而來的凶猛火力,幾乎把蘇軍陣地融化在烈火中!為了削弱德軍炮火的威力,4時35分,蘇第13 集團軍司令普霍夫下令以967 門大炮和迫擊炮向德軍反擊30分鍾。

  淩晨5時30分,德軍開始了他們的攻擊。

  德軍左翼的第23軍首先實施了牽製性進攻,以2個步兵師(第78突擊師,第216步兵師,第36步兵師一個團)攻擊蘇軍第13和48集團軍的結合部,配合進攻的有63輛強擊火炮。另外還有第811、813裝甲工兵連(每連裝備96輛“哥利亞”無線電控裝甲爆破車,12輛SPW)。但卻沒有什麽突破性裝甲兵力,結果僅突入了蘇軍的第一條壕塹,前進了1.5公裏便被阻止了。德軍在這一線傷亡慘重,第78突擊師第195團進攻最初兩天就損失了全部連長。

  右翼,德第46 裝甲軍也對加拉寧指揮的紅軍第70集團軍實施了進攻,但被由遠東、中亞、外貝加爾邊防軍和內部人員所組成的紅軍部隊所遏製。

  莫德爾的主攻在中央方向展開,投入了第47、41裝甲軍的7個師(4個裝甲師)。其中4個師以及強大的重型戰車部隊從第一線發動進攻;西側,第20裝甲師和第6 兵師(加強有第505重型坦克營),進攻奧利霍瓦特卡方向;東側,第292、86步兵師(加強有第656重型坦克殲擊團、第216突擊坦克營)進攻鐵路樞紐波內裏。德軍7個師當麵,紅軍第13集團軍一線部署有第15和第81步兵師;二線,波內裏由第307步兵師防守。

  從兵力部署看,指向奧利霍瓦特卡的德軍,明顯要比波內裏方向強大一些。這和蘇聯人事先的判斷有些出入:羅科索夫斯基曾認為波內裏遭受的威脅最大。這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位於庫爾斯克以北76 公裏,奧廖爾到庫爾斯克的鐵路就由此通過。

  莫德爾的主攻開始! 20公裏寬的狹窄正麵上,6萬餘德軍,近400輛坦克強擊火炮(包括31輛“虎”,89輛“菲迪南德”,45輛“灰熊”)洶湧而來!“虎”式重型坦克首先出現,並高速衝到奧卡河右岸,然後原地對紅軍陣地實施炮擊。在這些“虎”的後麵,很快湧出了數百輛德國中型坦克和半履帶裝甲輸送車。在地麵炮火以及第1航空師密集機群的配合下,上百輛“虎”和第一次上陣的“菲迪南德”重型戰車,以堅固的正麵裝甲彈開雨點般迎麵射來的蘇軍炮彈,引導著由數百輛坦克強擊火炮組成的巨大鋼鐵隊形狠狠撞向紅軍陣地。德軍坦克手們遵守著如下原則:坦克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停止不動。即使坦克被損毀,但火炮還能使用,就要在原地用火力支援衝擊!

  但當德國坦克接近蘇軍前沿時,卻接二連三的碾上地雷而爆炸,接著又遭到了蘇軍的火炮直射。他們所進攻的蘇軍第13集團軍防線,埋設有50700枚反坦克地雷,28805 枚反步兵地雷。反坦克據點也多如牛毛:其第一道反坦克地區,有15個反坦克地域,45個支撐點;第二道9個反坦克地域,34個支撐點,第三道14個反坦克地域,70個支撐點。當支撐點內的紅軍用火炮射擊德國坦克的同時,周圍的壕塹和射擊巢也不斷用機槍、迫擊炮攔阻坦克後麵的德國步兵。當德國人迫近時,一個蘇軍迫擊炮炮長甚至用炮彈撞擊迫擊炮底板引發爆炸。

  在雷場中陷入蘇軍火力打擊的德國裝甲部隊處境險惡!伴隨第653、654“菲迪南德”重型坦克殲擊營行動的第313、314噴火坦克連成了救星。2個連裝備了72輛BⅣ重型履帶炸藥布放車,可以在半遙控狀態下摧毀敵方陣地和雷場。以11輛BⅣ被炸毀為代價,德國人得以在蘇聯雷場中開辟出4 條通道。

  BⅣ重型履帶炸藥布放車重量:3.45噸攜帶炸藥:500公斤時速:38公裏裝甲:車體正麵10毫米,側後13 毫米但當德國坦克在雷場中找到通道後,卻又遭到了紅軍工程兵少將約費所指揮的地雷工兵第1近衛旅打擊。他們一麵頂著德國人的射擊,投擲著燃燒瓶和手榴彈,一麵在德國坦克履帶前布雷。麵對不要命的蘇聯工兵,德軍巨大的“菲迪南德”重型坦克殲擊車最為吃虧。因為其沒有車載機槍,一些“菲迪南德”成員情急之下,據說隻能用MG―42機槍通過炮管對外射擊。而且“菲迪南德”視野有限,觀察鏡往往會被蘇軍猛烈炮火濺起的泥土遮住。

  直到激戰一個半小時後,德軍才開始以絕對裝甲優勢衝破紅軍的防禦。在進攻德軍右翼,第20裝甲師(73輛可動坦克,30門自行火炮)和第6步兵師(加強有第505“虎”式重型坦克營),分別從西麵和東麵,以上百輛坦克的密集隊形衝擊蘇第15步兵師防線。上午9點,第20裝甲師終於取得了突破,得以向前推進了5公裏。該師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可動坦克數從73輛減少到了第二天的50輛。德第6 兵師也在20-30輛“虎”的配合下攻入蘇軍陣地。由於2個德國師在兩翼的突破,蘇第15步兵師麵臨被包圍的威脅。5日下午,第15步兵師被迫撤退,結果在德軍的追擊下受到很大損失,其第676團一度被包圍,經苦戰後突圍。

  蘇第15步兵師撤退的同時,位於其左翼的第70集團軍第132步兵師側翼暴露,也被迫後撤。當麵德軍第7、31步兵師趁機滲入第70集團軍右翼4-5公裏。

  在進攻德軍左翼,德第292、86步兵師,以第653、654營80多輛“菲迪南德”為前導,不斷衝擊紅軍第81步兵師陣地。盡管“菲迪南德”在紅軍雷場中舉步維艱,但還是憑借200毫米的厚實裝甲和超長88炮向前緩慢推進。尤其是在紅軍第81步兵師右翼,德第86步兵師在第18裝甲師的1個團、“菲迪南德”和第216突擊坦克營“灰熊”的支援下,沿鐵道撲向波內裏。值得一提的是,德軍第86步兵師師長魏德林中將不到兩年後擔任了最後一任柏林衛戍司令,成為第三帝國滅亡的直接見證者。

  但在1943年7月5日,魏德林卻還在蘇聯國土內的庫爾斯克突出部,並指揮部隊逼近波內裏。為了阻止魏德林,紅軍第13集團軍司令普霍夫向第81師增援了第129坦克旅(65輛坦克)和第1442自行火炮團(16 輛)。另外,他把第74步兵師派往德軍第86步兵師東側,準備以該師和第27近衛坦克團(21輛KV)切斷衝入蘇軍陣地的德軍側翼。中央方麵軍司令部也把第1、13反坦克旅,和第21迫擊炮旅,總計10個炮兵團增援給第13 集團軍。

  在新增坦克部隊配合下,紅軍第81師當天擊退了德軍的4次進攻。9時30分,蘇聯飛機也終於姍姍來遲地出現在戰場上。第6 殲擊航空兵軍和第1近衛殲擊航空兵師的戰鬥機開始攔截德國轟炸機群,近衛第53強擊航空兵團也以6-8機編隊攻擊德國坦克,並首次使用了1.5-2.5公斤的空心裝藥炸彈(據稱可以擊穿60毫米裝甲)。1架伊爾―2能夠攜帶144枚這樣的炸彈,1個大隊可以形成150×150米範圍的稠密殺傷區。在方麵軍司令羅科索夫斯基的命令下,共有350架飛機(200架戰鬥機,150架轟炸機)飛赴第13集團軍上空支援。德第6 步兵師師長驚呼:“俄國人使用的飛機數量在東部戰場前所未見!”

  但在庫爾斯克北部空域,德國人依然掌握著製空權。德軍第1 航空師當天出動了2088個架次,遠遠超過蘇聯空軍第16集團軍的1232架次。而且因為蘇聯預警工作太差,飛行員又迷戀於和德國戰鬥機纏鬥,以至於德國轟炸機可以輕易闖入紅軍陣地實施轟炸,造成了巨大傷亡。

  在地麵戰鬥中,蘇聯的T―34也根本無力對抗“菲迪南德”,對方卻可以在3000米以上距離輕易摧毀蘇聯坦克。麵對這種幾乎無法擊穿的鋼鐵怪物,蘇聯人受到了很大刺激,以至於一度把所有的德國自行火炮都當成“菲迪南德”:恰如會把四號坦克當成“虎”一樣。由於眾寡懸殊,紅軍第81師終於在德軍第5次攻擊下向後退卻。

  截至5日日終,德第9集團軍在蘇第13和70集團軍之間15公裏正麵取得突破,並在第13集團軍防線內推進了6-8公裏,逼近奧利霍瓦特卡以北15公裏處的蘇軍第二防禦地帶。為此德國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根據莫德爾上報的不完全統計,第9集團軍當天戰鬥傷亡達7223人,相當於他全部“戰鬥力量”的1/10.對莫德爾來說,以如此巨大的損失所換取來的勝利並不顯著。

  2.突出部南部攻勢庫爾斯克南部蘇德兩軍實力(筆者綜合整理):部隊總兵力戰鬥部隊坦克自行火炮德軍391857(不含空軍等)360000 1819蘇軍625591 466236 1704當莫德爾攻打庫爾斯克北部的同時,曼施坦因也在突出部南麵發起了進攻。

  突出部南部從科列涅沃到沃爾昌斯克,長達244公裏。德軍在此展開了第2集團軍第7軍,第4裝甲集團軍,“肯普夫”戰役集群主力。其中除了第7軍外,其餘都隸屬於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當麵是紅軍沃羅涅日方麵軍,司令是曼施坦因的老對手瓦圖京。

  雙方具體對峙態勢如下:突出部南部正麵(西側),德第7軍(黑爾炮兵上將。4個完整師,1個殘缺師)對峙紅軍第38集團軍(奇比索夫,莫斯卡連科)。

  突出部南部側麵(南側),雙方展開了主力。曼施坦因部署了第4 裝甲集團軍和“肯普夫”戰役集群的2 個軍。蘇軍部署了第40 集團軍(莫斯卡連科),第6、7近衛集團軍(奇斯佳科夫和舒米洛夫)。德軍總計集中了33萬人,1508輛坦克強擊火炮和211輛自行火炮;而紅軍隻有233500人,638輛坦克自行火炮。

  總的來看,曼施坦因無論兵力還是坦克都要多於莫德爾,所麵臨的紅軍兵力又相對較少,因此能夠在主戰區獲得較大優勢。而且和莫德爾所不同的是,曼施坦因在戰區內幾乎沒有二線師和預備隊,而把全部力量都壓到了第一線。曼施坦因的總預備隊第24裝甲軍(內林將軍指揮)和第198步兵師,則部署在與“肯普夫”戰役集群毗鄰的第1裝甲集團軍內待機而動。和擺出孤注一擲架勢的曼施坦因相比,蘇軍的防禦部隊卻部署在70公裏縱深內,因此第一線兵力劣勢顯著。

  曼施坦因不僅占據相當優勢,而且通過長期偵察,對當麵紅軍的陣地配置和地形也幾乎了如指掌。他部下眾多參加過哈爾科夫反擊的老兵,士氣更是特別高漲。希特勒也對曼施坦因的精銳部隊充滿信心,戰役前還特別安排他們在土耳其軍事代表團麵前展示“軍威”!

  庫爾斯克南部側麵德軍實力:總兵力“戰鬥力量” 坦克強擊火炮野戰炮第4裝甲集團軍第52軍以及集團軍部隊71368約2萬0 91第48裝甲軍(4個師) 79529 30233 595 244第2黨衛軍裝甲軍(3個師) 72960 26202 494 179總計(10個師) 223857 約76000 1089 514肯普夫戰役集群第3裝甲軍(4個師) ? ? 375 200“勞斯”軍(2個師) ? ? 44 117總計6個師108000 34000 419 317南部突擊集團總計總計16 個師331857 110000 1508 831庫爾斯克南部側麵紅軍實力:集團軍兵力火炮、迫擊炮火箭炮坦克自行火炮坦克(其中) 自行火炮(其中)第40集團軍77000 1636 237 237 0第6近衛集團軍79700 1682 92 155 135 20第7近衛集團軍76800 1573 47 246 224 22而曼施坦因的對手瓦圖京所麵臨的困難,自然也要比莫德爾的對手羅科索夫斯基更大。拋開實力對比不談,判斷曼施坦因的主攻方向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和莫德爾隻有一個突擊集團相比,曼施坦因卻擁有2個突擊集團:位於別爾哥羅德西麵的第4裝甲集團軍,可能由南向北殺向奧博揚;而別爾哥羅德及其南麵的“肯普夫”戰役集群,則可能由西向東北衝向科羅恰,或者進攻南麵的沃爾昌斯克。為了幹擾紅軍的判斷,德國人還在沃爾昌斯克發出大量假的無線電信號,並進行了偽裝車輛集結,企圖吸引紅軍的注意力。

  但瓦圖京並沒有上當,並判斷出了德軍的主要目標:奧博揚和科羅恰。由於遭到兩個方向威脅,瓦圖京不得不將方麵軍重點防區拉長為164公裏(第40集團軍、第6、7近衛集團軍防線)。在第二梯隊配置上,瓦圖京也是將第69集團軍(52000人)部署在第6、7近衛集團軍結合部。第1 坦克集團軍(4萬人,646輛坦克自行火炮)則被集中在第6近衛集團軍後方,以掩護奧博揚。畢竟經過該地的交通線,是通向庫爾斯克的捷徑。

  7月4日南方集團軍群部分部隊可動坦克強擊火炮實力(數據不完備):PzⅡ PzⅢ(短) PzⅢ(長) PzⅣ(短) PzⅣ(長) “黑豹” PzⅥ T―34 指揮車總計強擊炮總計第4裝甲集團軍總計4 14 206 29 249 204 49 18 47 820 184 1004黨衛軍裝甲軍4 1 117 5 151 35 18 25 356 95 451“希特勒”師4 11 79 12 9 115 34 149“帝國”師1 47 30 12 18 8 116 33 149“骷髏”師59 5 42 11 8 125 28 153第48 裝甲軍13 89 24 98 204 14 22 464 89 553第3 裝甲師3 27 17 21 68 2 70第11 裝甲師8 42 22 8 80 22 102“大日耳曼”師2 20 7 55 14 14 112 34 146第51 坦克營104 104 104第52 坦克營100 100 100第911 強擊火炮營31 31肯普戰役集群第503 坦克營42注解:一說隻有180 輛“黑豹”坦克可以使用,另有20 輛在行軍中發生故障。

  事實上,曼施坦因的首要目標正是奧博揚。

  為此他部署了最為強大的霍特第4 裝甲集團軍。

  而對科羅恰實施輔助攻勢的任務,則交給了肯普夫戰役集群。

  7月5日晨3時開始,庫爾斯克南部陸續遭到德軍的局部進攻、炮擊和空襲。為了支援曼施坦因的攻勢,德國空軍相當賣力。第8航空軍當天出動了2387個架次。相比之下,蘇聯第2、17空軍集團軍隻出動了1720個架次,另有171個夜間架次,而且其中大量出動是為了襲擊德國機場,對紅軍地麵部隊的掩護則是漏洞百出。麵對德國空軍的高強度空中出擊,蘇聯人自己也意識到,他們對德軍機場的襲擊效果非常微弱。

  6時,南方集團軍群在第8航空軍配合下,已經展開全麵攻擊。

  負責攻擊奧博揚方向的德第4裝甲集團軍,在霍特大將指揮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霍特左翼65公裏正麵,隻部署了第52軍(奧特將軍)的第57、255步兵師,用以牽製紅軍第40集團軍;而主力8個師則集中在右翼35公裏狹窄正麵內。8個師從西向東分別為:第52軍第332步兵師;第48裝甲軍(克諾貝爾斯道夫指揮)第3裝甲師、“大日耳曼”師、第11裝甲師、第167步兵師;黨衛軍第2裝甲軍(過去的黨衛軍裝甲軍,指揮官還是豪賽爾)“希特勒”、“帝國”、“骷髏”師。8個師連同加強部隊總計約18萬兵力,1089輛坦克強擊火炮(7月4日可用1004輛)和167輛自行火炮。

  霍特的上述兵力以第48裝甲軍為左翼,黨衛第2裝甲軍為右翼。當這18萬兵力和1000多輛坦克強擊火炮開始前進時,首先抵抗他們的是蘇第6近衛集團軍第71、67、52近衛步兵師和第375步兵師一部兵力。蘇第6近衛集團軍的前身是第21 集團軍,曾參加過對德軍第6集團軍的圍殲。此時,該集團軍總兵力也隻有不到8萬人,155輛坦克自行火炮。因此,霍特獲得了超過蘇軍一倍多的兵力優勢,坦克自行火炮是蘇軍的7倍!平均每兩公裏正麵上,德軍就有3個步兵營(2000-3000名步兵,45門迫擊炮)和69輛坦克自行火炮,3個連的戰鬥工兵和偵察兵,並得到6個野戰炮連(24門105 毫米以上火炮),2-3個反坦克炮和步兵炮連(約20-30門直瞄火炮),2個陸軍高射炮連(20門高炮)的火力支援!而在突破地段,密度還要高得多!

  德軍重型坦克衝鋒在最前麵,包括3個黨衛軍師和“大日耳曼”師的“虎”式坦克連,總計57輛(可用49輛),還有200輛“黑豹”重型坦克(不含4輛搶修車)。重型坦克後,則是蜂擁而上的中型坦克和裝甲輸送車,宛如洶湧而來的裝甲洪潮!德軍密集的裝甲隊形,給蘇第6近衛集團軍司令奇斯佳科夫留下深刻印象,並將其形容為“向我們壓過來的坦克牆”!

  德第48裝甲軍的“坦克牆”壓向紅軍第67近衛步兵師―兩軍在7月4日曾為爭奪前進陣地而大打出手。

  現在,德第48裝甲軍向第67近衛步兵師側翼實施凶猛攻擊。為了切斷該師與西部友鄰紅軍第71近衛步兵師的聯係,德軍投入了第3裝甲師(70輛可用戰車)和第332步兵師。到5日傍晚,德軍得以突入蘇軍防線約5公裏,並迫使第71近衛步兵師後撤。

  為了突破第67近衛步兵師位於布托沃、切爾卡斯科耶方向的陣地,德國人投入了第11 裝甲師、“大日耳曼”裝甲步兵師,大約450輛坦克強擊火炮,並以第167步兵師提供側翼保障。“大日耳曼”師除了本身的坦克部隊外,還配屬了第39坦克團(第51、52營)的200輛“黑豹”重型坦克,並有第10 裝甲旅的指揮機構。

  麵對由約4萬兵員,450輛坦克構成的絕對優勢德軍,巴科索夫上校的第67 近衛步兵師以一個梯隊迎戰。在戰前,這個師得到了特別強化,兵力包括第196、199、201 近衛步兵團,預備隊為第199團的2個營,第611反坦克殲擊炮團的2個連,第245坦克團(39輛坦克),第1414工兵營,師屬第893炮兵團。

  數百輛德國坦克沿著狹窄正麵,轟鳴著向第67近衛步兵師一路洶洶而來。少量紅軍坦克(據稱是8輛“李將軍”)開到距離德軍第39坦克團2200米以內。在這個當時被認為是坦克戰絕對安全的距離上,紅軍坦克卻被“黑豹”的長75炮輕而易舉地摧毀,德軍指揮官描繪這些被擊毀的坦克“燃燒得像聖誕樹上的閃光”!

  但德國裝甲部隊很快也遇到了麻煩!他們僅前進了3公裏,就在布托沃附近陷入蘇軍的雷區―紅軍整個第6近衛集團軍埋設了近9萬顆反坦克地雷―紅軍的各種火炮趁時猛烈開火。配屬在反坦克支撐點內的師屬76毫米火炮向德國坦克直瞄射擊。失去了坦克掩護的德軍步兵遭到紅軍的火力屠殺,有的連在短短數小時內就死傷了50人。陷入火網的德國士兵驚呼:我們的坦克在哪裏?!

  紅軍第67近衛步兵師在戰鬥中還投入了他們的秘密武器:1個排攜帶炸藥的“反坦克”狗,總計16條。按照蘇方的記錄,其中4條在逼近德軍時被射殺,12條得以炸毀德國坦克。

  在德國工兵的幫助下,“大日耳曼”師在討厭的雷場被困整整十個小時後,才以損失36 輛“黑豹”的代價衝了過來。形勢開始變得對第67近衛步兵師不利。巴科索夫下令將預備隊―第199團第2營以及一些坦克投入戰鬥,但無濟於事。德軍最終還是憑借壓倒優勢的兵力,突破了第67 近衛步兵師第199 團的防線,並迫使其後撤。紅軍第196 近衛步兵團在切爾卡斯科耶被包圍,同時被圍的還有第611 反坦克團2個連,1個炮兵連,1個噴火器連,2個反坦克槍連。雖然處境危險,但這些部隊堅守切爾卡斯科耶直到7月6日夜間,此後才趁夜色突圍到了蘇軍防線。由於被圍部隊頑強地咬住了大量德軍,第67 近衛步兵師主力得以成功撤退。瓦圖京為了應付切爾卡斯科耶方向被突破後的缺口,下令投入了方麵軍預備隊中的第27 反坦克旅。

  德軍為突破第67近衛步兵師付出了很大代價。參戰的200輛“黑豹”戰損再加頻繁的機械故障,一度隻剩下40輛可用。經過緊急搶修,第二天才恢複到135-166輛。“大日耳曼”師坦克團在7月4-6日間也減少了67輛坦克。

  在霍特的右翼,從4時開始,黨衛第2裝甲軍主攻紅軍第52近衛步兵師位於別廖佐夫附近的陣地。為此動用了其3 個頂尖精銳師中的2個:“希特勒”(左翼)和“帝國”師(中路),總計298輛可動戰車(24輛“虎”)。“骷髏”師(153 輛戰車)則在右後擔任掩護。第8航空軍出動了大量俯衝轟炸機配合此次行動,以對蘇軍狂轟濫炸15分鍾來為坦克開道。

  蘇第52近衛步兵師陣地上爆發了激烈戰鬥。“帝國”師占領了別廖佐夫,然後開始北上;“希特勒”師2個裝甲步兵團克服了蘇第151近衛步兵團的頑強抵抗,沿公路衝向北麵的貝科夫卡,並企圖衝向更遠的波克羅夫卡―這是德軍當天的目標。迫於德軍強大壓力,紅軍第52近衛步兵師退向沃爾斯克拉河地區。由於當地有眾多的村莊和青紗帳,為蘇軍的撤退提供了便利。

  第6近衛集團軍司令奇斯佳科夫火速將第538、1008反坦克團投入戰鬥。其中,第1008反坦克團第1、4、5、6連在通向貝科夫卡的道路展開,給予德軍迎頭痛擊!很快就有數十輛德國坦克被擊中起火。但在蜂擁而來的德國坦克不斷衝擊下,第1008反坦克團全部24門反坦克炮被摧毀了21門,並損失了約一半人員。退下來的蘇第52近衛步兵師,第230坦克團,以及友鄰第375步兵部分兵力,第96坦克旅(65輛坦克),連同一些反坦克部隊,也對德軍實施了頑強抵抗。雖然蘇聯坦克在性能上遠不能和德軍相比,但由於其占據有利地形,至少還可以抵擋一陣。

  德軍進攻開始變得不那麽順利。“帝國”師在下午4 時陷入了雷場,被迫取消攻勢,使德軍力量大大削弱。而“希特勒”師雖然以第2裝甲步兵團在16時10分攻占了貝科夫卡,其前進通道依然被第52近衛步兵師和第96坦克旅所阻擋。最終,蘇軍第52近衛步兵師第155團和第375步兵師從東側,第151、153步兵團從西側,阻止了德軍進一步擴大突破口的企圖。紅軍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一天戰鬥下來,僅第52近衛步兵師就喪失了三分之一兵力。

  18時10分,黨衛第2 裝甲軍停頓了下來。他們雖然沒有達到當天的目標,但已逼近了蘇軍位於雅科夫列沃的第二防禦地帶。推進最遠的是左翼“希特勒”師,切入蘇軍陣地約10公裏。

  作為代價,黨衛第2裝甲軍可用坦克強擊火炮從451輛下降到410輛,原有35輛可用的“虎”一度減少為28輛。人員損失方麵,該軍當天上報的不完全數字為:總損失1047人。包括陣亡187人,受傷841人,失蹤19 人。“希特勒”師傷亡最大,損失602人(一說626人)和約30輛坦克。霍特的整個第4裝甲集團軍當天損失了至少2527人。經過一番較量,霍特明顯感到蘇聯步兵訓練水平的提高和士氣的高昂。

  在霍特進攻蘇軍第6近衛集團軍同時,其右側的肯普夫也向紅軍第7近衛集團軍發起攻勢。“肯普夫”戰役集群為此展開了第3裝甲軍(布賴特)和“勞斯”軍。包括第6 裝甲師,第168步兵師,第19、7裝甲師,第106、320步兵師。德軍兵力近11萬人,擁有419輛坦克強擊火炮和44輛自行火炮。當麵紅軍隻有76800人,264輛坦克自行火炮。不過紅軍第7近衛集團軍的戰鬥力卻不容忽視,其前身正是參加過斯大林格勒戰役,俘虜了德軍保盧斯元帥的第64 集團軍。

  和其他方向的德軍一樣,肯普夫也得到了“虎”的支援,而且還是滿員的第503營(45輛)。但為了讓所有的裝甲部隊都處在“虎”的保護下,第503營卻被拆開分給第3 裝甲軍的第6、7、19裝甲師。該營營長雖然表示反對,但三位裝甲師師長卻一致讚同這種做法。他們相信用“虎”充當前鋒,可以輕鬆突破紅軍防線。

  不過肯普夫的裝甲攻勢麵臨一個地理限製。在他麵前橫著北頓涅茨河,紅軍在沿岸及其附近還布設了66745枚反坦克地雷,85140個反步兵地雷。德軍隻是在河對岸的米哈依洛夫村附近擁有一個橋頭堡。此前,紅軍多次嚐試清除這個橋頭堡都未能成功,便以第81 近衛步兵師堵在這裏,並在橋頭堡周圍構築了堅固陣地,設置了大量地雷和障礙物。

  正是考慮到河流的阻隔,肯普夫的行動也來的比較早。5日淩晨3時30分就開始了炮火準備。30分鍾炮擊後,德軍第19、7裝甲師,第168、106、320步兵師發起了攻擊。德軍步兵在炮兵掩護下,乘坐橡皮艇橫渡北頓涅茨河,“虎”式坦克則在裝甲步兵配合下直接涉水衝擊。第7裝甲師配屬的第3連1輛虎式坦克在夜間就橫渡了頓涅茨河,卻陷在岸邊鬆軟的河泥裏。德軍隻能用鋼索拴住這輛坦克,拖回水裏。

  德軍重點進攻了紅軍第81、78近衛步兵師陣地。蘇聯人的抵抗相當激烈,從對岸的火力點裏發射過來的彈雨幾乎覆蓋了河麵。但對“虎”而言,這些射擊無法構成致命威脅。以裝甲為後盾,德第19裝甲師到11 點,得以突入兩個紅軍師結合部2公裏。

  右翼德第7裝甲師,則在第78近衛步兵師防守的河段建起了一座橋梁。當天下午,配合該師的第3“虎”連成功渡河,並與此前渡河的德國步兵一道清除了河對岸的蘇軍支撐點。第7裝甲師第25坦克團,第6、第7裝甲步兵團也先後渡河。隨後,德軍在坦克部隊引導下,沿著鐵路突破了蘇第78近衛步兵師的防線,向前推進了6公裏。

  “虎”在這次戰鬥中再次扮演了開路先鋒的角色,卻也因此飽受蘇軍猛烈炮火和地雷的折磨。503重型坦克營僅1個連當天就損失了13輛虎(全連14 輛),其中9 輛中了地雷。但也正是依靠這些“虎”,肯普夫戰役集群才得以在5日日終,於12公裏正麵推進2-6 公裏,其間蒙受的損失為3484 人。

  和霍特相比,肯普夫損失要大得多,進展卻更為有限。這使霍特的推進從第一天開始就顯得有些孤立,這對以後的作戰顯然有不利的影響。總體而言,曼施坦因在7 月5日這一天,投入上千輛坦克和幾十萬大軍實施的凶猛攻勢,並沒有取得他所預期的效果。曼施坦因後來將這歸咎於準備時間太長,喪失了進攻的突然性。這種說法有一部分道理,但並不絕對:奇襲的威力是顯而易見的,但卻也要有相當的實力作為保障,否則很快就會被擁有充足預備隊的對手以反擊所遏製。而從現有的資料看,德國人在庫爾斯克地區所掌握的實力從來就是不夠的。

  3.第一天結束1943年7月5日黃昏,庫爾斯克地區天色逐漸黯淡下來。雖然夜間還有些局部戰鬥,但對雙方高層將領來說,這漫長一天總算告一段落。希特勒在白天顯得頗為興奮,不斷打電話給陸軍和空軍參謀部門,並派出他的私人副官,要求得到最新戰況。辦公室裏的斯大林也同樣渴望獲得前線消息。到傍晚時分,近三個月努力準備的巨大戰役,經過上百萬大軍、數千輛戰車、數千架飛機、數萬門火炮,10-20個小時的惡戰,總算有了一個初步結果。

  在地麵戰鬥中,德國人僅取得了微弱的進展。即使在動用了上千輛坦克,並確保以數百輛重型坦克為先頭的主要突擊方向,德軍也隻是在狹窄正麵突破了紅軍的第一防禦地帶,迫近其第二防禦地帶。參加“城堡”攻勢的德軍地麵部隊第一天損失達到13234人(不含第2集團軍),其中陣亡1726人,受傷11162人,失蹤346人。

  這些數據未必完全,而且上萬名傷者中隨後死亡的估計也不在少數。考慮到幾乎全部德軍都是在龐大裝甲部隊和密集炮擊空襲的掩護下前進,這些損失可以說是相當嚴重了。

  德軍坦克部隊自身損失更為嚴重。德第9集團軍投入的300 輛坦克和強擊火炮中,據說第一天就有三分之二被損毀或者出了故障。南方集團軍群當天喪失戰鬥力的戰車也不下數百輛。紅軍當天的戰車損失也很嚴重,但總數卻不多。根據德方資料,戰鬥第一天被摧毀的蘇軍坦克大都是西方生產的,以美製M3 輕型和M3中型坦克為主。這主要因為西方戰車性能較差,大都被用來支援第一線的紅軍步兵。而裝備T―34、KV 的紅軍主力坦克兵團當天尚未投入交戰。

  德國空軍當天達到了驚人的出動強度,其第6航空隊和第8航空軍在晝間就出動了4475個架次:包括1118 個水平轟炸架次,1718 個俯衝轟炸架次,Fw―190 和Hs―123實施的335 個對地攻擊架次,1061個戰鬥機架次,215個偵察架次,28 個運輸架次。第6 航空隊在夜間還出動了15個架次。

  相比之下,蘇軍第2、16、17 空軍集團軍,再加上布良斯克方麵軍航空部隊,也隻出動了3385個架次。

  損失方麵,德方公布的數據是26 架飛機。

  其中第1 航空師7 架,第8 航空軍19 架:包括2 架Ju― 88,5 架He―111,2 架Ju―87,1 架Bf―110,3 架Fw―190,1 架Hs―126,12 架Bf―109.德國轟炸機的損失明顯比戰鬥機少,證明蘇軍的空中攔截很不成功。蘇聯承認損失了176架飛機。雙方都把對方的損失誇大到了不像話的程度。德國宣稱說摧毀了432架蘇聯飛機,蘇聯則吹噓擊落了260架德國飛機,在機場還擊毀了60架。

  另一方麵,雙方公布的損失數字標準也不一致。德國空軍發布的數字可能僅指未能返航的飛機。而且到第二天,德國飛機的出動強度就猛跌了40%,減少了1700 多個架次!此後整體趨勢也是不斷下跌。這恐怕很難完全用機械故障來解釋,卻證實德軍航空部隊在第一天空戰中遭到嚴重損失。

  整體看來,德軍在第一天進展緩慢。當天中午陸軍總參謀長蔡茨勒在向希特勒報告時,隻能閃爍其辭地說“意外效果未能出現”。但當晚“狼穴”的氣氛依然頗為歡快。被添油加醋後送來的戰果數字起到了興奮作用。不過第二天的德國國防軍統帥部戰爭日誌還是承認:“敵人已經知道了進攻時間,戰役已無突然性可言。”對德國人來說,戰役的勝負前景,開始變得越來越微妙。一切都將取決於庫爾斯克南北兩個戰場新的發展。

  朱可夫也向同樣渴望了解戰況的斯大林呈上了4頁紙的報告,結尾寫道:“我們的步兵和炮兵盡管遭到一些損失,但表現良好。對敵軍大規模坦克衝擊的戰鬥還將這樣進行下去。”

  三、莫德爾的北段攻勢1.“城堡”第一次坦克大遭遇戰1943年7月6日,庫爾斯克戰役進行到第二天。

  突出部北部,鑒於莫德爾第9集團軍第一天進攻的成果不理想,德國陸軍總部通過他的上司克盧格,催促莫德爾增大攻擊力度。為此他投入了第二梯隊。其中第2、9裝甲師被用於加強右翼對奧裏霍瓦特卡方向的進攻。2個新增裝甲師帶來了188輛坦克(包括127輛Ⅳ號坦克,其中89輛安裝長管火炮),另有70門自行火炮。連同此前在這個方向交戰的第505重型坦克營,和第一天戰鬥後可用坦克下降為50輛的第20裝甲師,德軍當日在奧裏霍瓦特卡方向投入了約250-260輛坦克強擊火炮。

  蘇聯方麵。還在7月5日晚,中央方麵軍司令羅科索夫斯基就開始策劃擊退侵入第13集團軍陣地的德國人。為此他決心動用第2 坦克集團軍主力(司令員羅金中將),外加方麵軍預備隊中的第19坦克軍。在7月6日,第2坦克集團軍(第3、16 坦克軍,第11 近衛坦克旅),連同第19坦克軍,共有607輛坦克(T―34坦克367輛,T―70、T―60坦克240輛),包括可動坦克456輛。其中第19、16坦克軍將在第17近衛步兵軍配合下,打擊奧裏霍瓦特卡方向的德軍。

  這樣,7月6日的奧裏霍瓦特卡方向,兩軍約500輛坦克強擊火炮將發生衝撞,引發庫爾斯克戰役的第一次大規模坦克遭遇戰!

  羅科索夫斯基的決定作出後,紅軍坦克部隊匆忙調動了起來。但到了6日淩晨,隻有第16坦克軍按時到達了指定地域;而第19坦克軍卻被蘇聯人自己設置的反坦克障礙和雷場所阻礙,加上需要等待步兵跟上來,行動緩慢得像蝸牛。俄國人不等其他部隊到達,便於6日淩晨3時50分將第16坦克軍和第17近衛步兵軍投入了進攻。而在他們麵前,德軍展開了第6步兵師和第505 坦克營,新增的第2裝甲師也在進入戰場。

  蘇第16坦克軍和第17近衛步兵軍第70、75近衛步兵師的衝擊最初很順利,很快就把德國人向北驅趕了15―2公裏。但充當前鋒的第107坦克旅50輛坦克,卻在隨後正麵撞上了德國第505重型坦克營!該營在戰役前有31輛“虎式”,經過第一天交戰後可用數量下降,在紅軍第107坦克旅前實際展開的隻有16輛。但“虎”在遠距離上對T―34的火力優勢卻是不容置疑的。半小時內,第107坦克旅就有46輛坦克被第505營摧毀,幾乎全軍覆沒!而跟上支援的第164坦克旅也損失了23輛坦克。

  被打得落花流水的紅軍坦克在德軍追擊下慌忙後撤。一直退到出發陣地,才在第17近衛步兵軍2個師以及第3反坦克炮旅的幫助下穩住了陣腳。德國人企圖擴大戰果,並在下午投入了第9裝甲師。僅紅軍第70近衛步兵師第203團陣地就遭到了德軍的16次凶猛衝擊。但德軍卻無法突破第3反坦克炮旅的反坦克支撐點。蘇第6混成航空兵軍、第2、299強擊航空兵師的450架飛機也對波多良、薩博羅夫卡的德軍坦克縱隊實施了空中打擊,雖然成果不見得如他們宣布的那麽顯著,卻也多少遏製了德國坦克的行動。

  18時30分,蘇第19坦克軍終於趕到了戰場,並以約150輛坦克,從西麵凶猛攻擊德第2和20 裝甲師。但該軍現在隻能孤立無援和優勢德軍坦克交戰,結果也被打回到出發陣地。不過經過這麽一番消耗,德國人也停止了進攻。

  紅軍在7月6日的戰鬥中付出沉重代價。第2坦克集團軍就損失了91輛坦克,其中69輛徹底損失。包括第3坦克軍3輛(可以修複),第16坦克軍88輛(69輛徹底報廢)。德軍的損失估計也不輕微,僅第20裝甲師的可動坦克數量,就從當天的50輛,下降到7月8日的39輛。

  德軍第2、9裝甲師可動坦克數:部隊輕型坦克PzⅢ PzⅣPzⅥ“虎”

  PzⅤ“黑豹”

  坦克、總計Marde自行反坦克炮Wespe 自行榴彈炮Hum自行榴彈炮第9裝甲師28 61 89 16 6第2裝甲師1 32 66 99 30 12 6另一方麵來說,紅軍的坦克攻擊雖然完全失敗,但牽製住了德軍裝甲部隊。這使得德國第9集團軍當天在突破口右翼沒有什麽重大進展。此後,紅軍第2 坦克集團軍為坦克挖掘掩體,在步兵掩護下組織起了反坦克火力防禦體係。

  在突破口左翼,德軍當天繼續進攻波內裏。這不僅在於波內裏重要的交通位置,也在於紅軍有可能從這裏攻擊突破口右翼德軍。為此,莫德爾除了繼續動用第292、86步兵師外,還投入了第二梯隊第18 裝甲師(69輛坦克,8輛“黃鼠狼”)。第656坦克殲擊團的“菲迪南德”重型坦克殲擊車則繼續提供厚實的鋼甲和火炮。第一天的戰鬥表明,蘇聯人幾乎沒有任何坦克和炮兵武器可以應對這種戰車,無論他們從多近的距離射擊。

  數萬德軍精兵和約200 輛戰車攻擊下的波內裏,隻有蘇軍葉恩申將軍的第307 步兵師防守。不過在各種加強部隊和堅固陣地保護下,這個紅軍步兵師的防禦力量卻不容輕視。該師防禦地帶寬9公裏,布成2個梯隊。第一梯隊為第1019、1021 步兵團,第2 梯隊為1023 步兵團。預備隊包括1個教導營、2個專業兵種連,1個炮兵營,及第49號裝甲列車。另外,1個加農炮營、第22近衛迫擊炮旅也以炮火支援波內裏,在德軍坦克前進道路上構成炮火屏障。7月6日,第13反坦克旅受命從小阿爾漢格爾斯克調到波內裏。

  蘇軍還布設了密集雷網,並組織了2 個快速障礙設置隊。在6 日的戰鬥中,這些快速障礙設置隊的隊員頂著德國凶猛的炮火布雷。而一旦德國坦克為了躲避地雷而降低速度,蘇軍火炮就將給予凶猛的炮火打擊。這種炮擊雖然精度不高,但在時機得當而且足夠密集的前提下,有時卻非常有效:一發203榴彈炮彈甚至從德國的701 號“菲迪南德”車長艙門鑽了進去,把這個70 噸重的龐然大物炸了個粉碎。

  德軍7 月6 日對波內裏的進攻,最終被葉恩申的部隊所阻止。

  同一天,庫爾斯克北部蘇聯空軍也逐漸扳回了局麵。他們宣稱以損失91(一說25)架飛機的代價擊落德軍飛機113架。雖然德國第1 航空師僅承認損失了7 架飛機,但其當天的出動強度卻從5 日的2088 個架次猛然下跌到1023 個架次,減少了一半多!

  7 月6 日一天戰鬥下來,莫德爾無論在右翼的奧裏霍瓦特卡,還是左翼的波內裏,都沒有取發動反擊的蘇聯T―34坦克得顯著進展。他的部隊依然停留在蘇軍防禦6―10 公裏的縱深內。但當天第9 集團軍損失隻有2996 人,比第一天減少了一大半。

  不過紅軍當天動用方麵軍預備隊,向德軍主攻的奧裏霍瓦特卡方向展開反擊,也有些得不償失。一方麵,坦克部隊因為準備不足、行動不一致的倉促反擊而遭受了慘重損失。另一方麵,莫德爾還有2 個裝甲師預備隊沒有投入交戰。這使他還有能力改變主攻方向。蘇聯已經亮出了底牌,而莫德爾卻還沒有。當然,莫德爾的底牌倒也不怎麽致命就是了。

  2.奧裏霍瓦特卡―波內裏:不斷轉向的莫德爾矛頭從7 月7 日開始,德軍的進攻重點逐漸從奧裏霍瓦特卡轉向波內裏。7月7日淩晨進攻開始。當天,德軍以第9 裝甲師對波內裏西郊采取行動,東麵由第86 步兵師加以保障,而德第18 裝甲師和第292 步兵師,則由200 多輛坦克強擊火炮支援,直接猛衝波內裏。轟炸和炮擊引發的震動幾乎動搖了大地。每一個拖拉機站、水塔、房舍和每一段鐵路都成為了誓死爭奪的要塞。德國人在蘇軍的凶猛火力下,損失慘重,戰車再度陷入雷場,蘇軍近衛工兵衝上去投擲燃燒瓶並埋設新雷;在和龐大且裝甲堅固異常的德國戰車的搏殺中,眾多蘇軍炮兵班、排、連全員戰死。

  蘇第307 步兵師當天擊退了德軍五次進攻。但在10時,德國步兵在50輛坦克支援下一度突入波內裏西北郊區,並企圖奪取波內裏西麵斯諾瓦河上的橋梁。但是紅軍步兵第81 師的工兵在德國人迫近時炸毀了橋梁。很快蘇軍第1019、1023 步兵團在坦克火炮支援下發起了一次反突擊,把德軍趕了出去。

  不甘心的德國人繼續猛攻。傍晚前,兩個營德國步兵在12 輛戰車支援下,終於攻占了波內裏東郊的五一農場,並突入波內裏北郊。第307步兵師在加強的第46 榴彈炮旅、第12 炮兵團火力支援下,將德國人阻止在了距離第2 防禦地帶2―3公裏處。

  蘇聯人宣稱在7月7 日的波內裏交戰中,用地雷和炮火毀傷了76 輛德國戰車。但防守的蘇第307 師損失也很大,該師的預備隊隻剩下1 個營。為了守住波內裏,第13 集團軍向該地增援了第129 坦克旅和第1442 自行火炮團全部,以及第103 坦克旅各1 部。蘇第3坦克軍也在波內裏後方沿10 公裏正麵建立起防線。

  波內裏惡戰的同時,奧裏霍瓦特卡方向也遭到了德軍右翼進攻。第47裝甲軍投入了第2、20裝甲師、第6 步兵師。不過蘇聯人已經在這裏展開了他們的預備隊―第16 和19 坦克軍,以及第3反坦克旅。其中2個坦克軍分別在12和8公裏正麵占領陣地,直接配合各步兵師實施陣地防禦。

  7 日中午,德軍從東向西,展開了第2、20裝甲師,第505重型坦克營,不斷發動進攻,但幾乎全部以失敗告終。第505 重型坦克營當天有3輛“虎”遭到不可恢複的損失。第47裝甲軍右側的第46 裝甲軍當天也向蘇第70 集團軍發動了13 次進攻,同樣未能取得重大進展。

  德國空軍在7日也竭盡全力支援莫德爾的進攻。第1航空師為此出動了1687個架次,比6日增加了664 個架次。但蘇聯空軍的阻擊力度也大大增強,使德國人的出動強度到第二天就猛跌到1173架次,第三天更是降到了877個架次。德國人逐漸喪失了庫爾斯克北部的空中優勢。

  經過三天的戰鬥,莫德爾的集團軍已經損失了13080人(蘇方宣稱消滅25000名德軍),補充的兵員僅有5000人。全部921輛坦克強擊火炮中隻有不到500輛還可以使用。炮彈也消耗殆盡,迫使莫德爾請求陸軍總參謀長蔡茨勒火速給他運送10萬發坦克炮彈(每輛坦克200發)。

  但莫德爾還是決心奮力一搏。7月8日,他再度把進攻主力轉向奧裏霍瓦特卡,投入了預備隊第4裝甲師(93輛坦克,37門自行火炮)。該師以及第2、20裝甲師,加上505營的“虎”,對著紅軍防線發動一輪又一輪的猛攻。紅軍第3反坦克殲擊旅的火炮不斷射擊擁上來的德國坦克群。一些炮連的炮手在最後一門火炮也被摧毀後,幹脆直接衝上去和德國步兵肉搏。激戰持續了一天。直到17時,德國人才奪占了奧裏霍瓦特卡方向的257高地,取得了一些進展。但蘇軍很快增援上來了第140步兵師和第11近衛坦克旅。德國坦克的發動機終於被迫停下來。到7月9日,德國第46、47裝甲軍僅步兵、工兵和偵察兵就減少12566人,坦克兵和炮兵的人員損失還不包括在內。兩個軍各自殘存的“戰鬥力量”都下降到不足一萬人!

  波內裏的戰鬥在7 月8 日也沒有停息。清晨,紅軍實施了強有力的反衝擊,試圖把�入的德軍徹底趕走,但未能成功。隨後,德國人再度向波內裏發動強攻,企圖占領波內裏和第二波內裏全部居民點。由形形色色的德國坦克、強擊火炮、裝甲車組成的密集裝甲隊形幾乎布滿了整個波內裏地區,而在隊形最前方,第654重型坦克殲擊營龐大的“菲迪南德”縱隊格外引人注目。但蘇軍的抵抗也絲毫沒有鬆懈,僅蘇聯工兵當天就在波內裏布設了8000個新的防坦克地雷,並巧妙地把68輛德國戰車,包括“菲迪南德”引誘過來予以炸毀。蘇軍第307步兵師預備隊以及第27近衛坦克團、第19坦克旅則不斷發動反擊。德軍當天的進攻再度失敗。

  7月9日上午8時30分,德軍又一次強攻波內裏。“菲迪南德”再度發動履帶。威力無敵的重型坦克殲擊車把1000-2500米上出現的幾乎所有蘇聯坦克和據點逐個摧毀,並以其堅不可摧的正麵厚甲彈開如同冰雹般密集襲來的蘇聯炮彈。而一旦遭遇蘇軍雷場或者榴彈炮轟擊,“菲迪南德”就暫避一時,讓遙控履帶掃雷裝甲車上去用炸藥“清道”!經過兩次凶猛衝擊,“菲迪南德”終於突入波內裏。憑借無敵戰車的力量,德軍得以占領了波內裏中部和其他一些地區。到15時,蘇軍處在住宅區中心的部隊被包圍。波內裏大半已經落入德軍之手!

  莫德爾似乎看到了希望,便將預備隊第10裝甲步兵師也派往波內裏方向。但該城部分市區內依然有蘇軍進行抵抗,通過這裏的道路也還在紅軍控製之中。為救危局,紅軍近衛空降兵第4 師也火速殺到! 19時,身材高大的蘇聯空降兵發起反擊。經過一番惡戰,到天黑前,他們衝到了波內裏車站南邊。

  7月10日拂曉,波內裏戰鬥更加激烈。近衛空降兵第4 師在向波內裏南郊推進時,遭到德軍從3個方向的同時反衝擊。經過短暫而激烈的交戰,紅軍空降兵的側翼被優勢德軍擊退,隻有第9團迅速衝到住宅區南部。但也遭到了德軍的分割。盡管如此,被切斷了退路的蘇聯空降兵依然在向前衝鋒,1 個連甚至衝到了波內裏北部!

  在波內裏市區內,展開了被稱為“庫爾斯克的斯大林格勒”的殘酷戰鬥!雙方士兵逐屋爭奪!重型戰車的炮擊和撞擊摧毀了大批建築。最終,在紅軍第3、4 近衛空降兵師,以及第3 坦克軍的及時增援下,俄國人守住了波內裏。主攻波內裏的3個德國師在短短6天戰鬥裏,上報的損失已經達到了4577 人!被打癱的各種德軍巨型戰車布滿了波內裏的廢墟。

  3.莫德爾的最後嚐試與失敗莫德爾攻取波內裏的指望落空,隻得把賭注再次下在了奧裏霍瓦特卡。7月9-11日,他發動了最後的進攻。第2、4、20裝甲師出動了300多輛坦克;第505 營增加了14 輛新的“虎”式坦克。刨去大量受損戰車,全營在7月10日有26輛“虎”,10 輛Ⅲ號坦克可用。莫德爾最後的預備隊第12裝甲師也在7月11日派出了一個戰鬥群。

  克盧格則調來了第36步兵師。莫德爾幾乎傾其所有。第1 航空師在友鄰支援下,使出吃奶的勁在三天內拚湊了2946個架次。但德國空軍經過連日苦戰,實力已經嚴重衰竭。如第51 戰鬥航空聯隊,在7 月5 日原本擁有88 架可用的FW―190A型戰鬥機,戰鬥開始後5天隻剩下37架。

  盡管德軍竭盡全力,勝利之神依然沒有向莫德爾微笑,隻有死神在向他眾多的部下招手。7月9日,攻擊奧裏霍瓦特卡的嚐試再度失敗。整個莫德爾的第9 集團軍“戰鬥力量”從75713 人下降為55941 人,損耗近1/3.莫德爾又想把主攻方向從紅軍第13 集團軍,轉到該集團軍和西側第70 集團軍的結合部。

  但蘇聯人已經不會給他這個機會了。由於沒有動用戰略預備隊就阻止了庫爾斯克北部德軍的前進,斯大林大受鼓舞。還在7 月9 日拂曉,他就給正在中央方麵軍司令部督戰的朱可夫打來電話,詢問是否可以實施“庫圖佐夫”―進攻莫德爾及其友鄰盤踞的奧廖爾地區的戰役。兩人最後確定:7月12日開始反攻。

  7月10日,莫德爾的進攻勢頭大為衰減,僅以一些偵察集群投入戰鬥。7月11日,一些紅軍先遣營開始襲擊位於莫德爾北部側翼的德第2裝甲集團軍,這些襲擊誘發了7月12日的大規模進攻。由於北翼遭到威脅,莫德爾已經不再對庫爾斯克感興趣,他現在感興趣的是保住他的第9集團軍後方不被切斷!

  德軍庫爾斯克北部攻勢至此停止。衝入紅軍防線內的德國人最終僅僅推進了10-12 公裏,現在卻必須趕在紅軍切斷其後方前收縮回去。為了掩護撤退,德軍第653重型坦克殲擊營被分散在不同地段上,利用“菲迪南德”可怕的火力優勢阻擊紅軍坦克。而在莫德爾曾經力圖攻克的波內裏,德國人的撤退最為困難。因為他們在波內裏丟下了太多的受損坦克和自行火炮(總數約220輛)。為了從反撲紅軍的威脅下回收其中可能修複的戰車,第654重型坦克殲擊營最後殘存的“菲迪南德”被留下來斷後。

  在其他部隊都撤離後,這些曾經不可一世的龐大裝甲巨獸很快被紅軍的轟炸機、坦克、步兵,從天空到地麵團團圍住,並在雨點般落下的航空炸彈、坦克炮彈、燃燒瓶、重型榴彈狂轟濫炸下發出最後的哀鳴!至7 月14日,在波內裏車站和“五一”農場隻剩下大量德國戰車的鋼鐵屍骸,其中包括“菲迪南德”21輛、“灰熊”重型自行步兵炮3輛、Ⅲ號及Ⅳ號坦克8輛、指揮坦克2輛。它們是莫德爾進攻失敗的標誌。

  德軍在波內裏和“五一”農場毀棄“菲迪南德”狀況:12輛毀於炮彈和穿甲彈(含燃燒瓶聯合攻擊)。

  炮彈和穿甲彈多數是攻擊“菲迪南德”的履帶和車輪得手,隻有第602號“菲迪南德”是被76毫米火炮從側麵擊穿裝甲,並造成了油箱燃燒。

  7 輛毀於地雷(含燃燒瓶聯合攻擊)1 輛毀於燃燒瓶1輛毀於航空炸彈(車體完全摧毀)4.總結:“城堡”北壁坍塌庫爾斯克北部防禦戰役,或者按德國的說法“城堡”北部攻勢,時間並不算長。按照蘇聯的標準,隻是在7月5日-11日進行。在這一個禮拜時間內,蘇聯中央方麵軍共損失了33897 人,其中陣亡和失蹤18561人,受傷15336人。紅軍裝備損失也相當嚴重。作為中央方麵軍的主力裝甲部隊,第2坦克集團軍在7 月6-14 日損失了213輛坦克,其中138輛徹底損失。如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