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美國人提供的新式武器和各種各樣的裝備器材,需要大量有知識有文化的新兵,溝通中美兩軍官兵也需要大批的英文翻譯,而從廣大農村征召的青壯年大都一字不識,根本不可能完成這樣的重任。
史迪威將軍飛赴重慶,當麵向蔣介石建議:“立即動員征調大批知識青年從軍空運印度,接受美軍訓練和掌握裝備,盡快建立優於日軍的新型部隊,消滅入侵緬甸和滇西之敵。”
蔣介石完全能夠理解史迪威的迫切心情,對他的這一要求給予了大力支持,使這次特殊情況之下的征兵行動開展得雷厲風行。不僅大後方所有的大學,連中學生也成了征兵的對象。
由於不能采取強征的手段,征兵並不順利。這是因為中華民國的《兵役法》明確規定,大專院校學生、公教人員都是免、緩兵役的對象,不能強征,隻能發動他們誌願從軍。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村青年又達不到美國人的要求,大後方的兵役單位,各軍、師管區的負責人,麵對這個艱巨的任務如坐針氈,無計可施,大都做好了聽候撤職議懲的思想準備。
兩個月後,預定的征兵任務遠未完成,於是,蔣介石在國民參政會上,以“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為號召,發動廣大知識青年從軍報國。然後,他又下達緊急手令:“3月內發動10萬知識青年從軍,必須如期如數完成!”
四川省主席張群也清楚對在校學生和年輕的公教人員不能沿用過去的征兵方式來進行,把四川省軍管區參謀長徐思平少將找來反複研商。
徐思平說:“對知識青年用強製手段征召絕不可行,隻能激發他們的報國熱情,爭取他們主動投軍。依我看,當務之急,隻有首先選擇一所高等院校作為突破口,再圖擴大戰果。”
他倆選定的突破口是時在四川三台縣的東北大學。東北大學被日本鬼子趕出家鄉已經多年,吃夠了顛沛流離之苦,在四億五千萬中國人中,該校的師生員工和南京人一樣,對日本鬼子的切齒痛恨,恐怕超過了自己的許多同胞,把東北大學選作此次大征學生兵的突破口,想來更容易取得成功。
張群也沒閑著,他把不久前才從美國留學歸來,正在四川大學任教授的兒子張繼正叫來,鼓勵他帶頭從軍,以為表率。不料尚未將話說完,張繼正已主動請纓,表示國家用人之際,年輕人責無旁貸。他回到九眼橋邊的川大校園後即登台講演,以身作則,帶動川大學生上陣殺敵。
徐思平急赴三台,發動廣大學生踴躍投軍。他是學者入仕,任過高中校長、大學教授,到日本學過軍事,又到過歐洲各國考察過軍事,連東北大學的有些教授、講師都是他的學生。
當他在東北大學作《我的人生觀》的講演時更是精彩絕倫,感人肺腑。
前來聽講的還有國立第18中、省立潼川中學、三台縣的中學生,以及各機關、法團各界人士,連附近榮軍院的傷兵也架著拐杖前來參加。
講演進行之中,大雨滂沱,雷聲轟鳴,不僅沒造成混亂,反而更增添了悲壯豪邁之氣概,場麵尤為熱烈,三百多人當場擁到台前報名。
徐思平在東北大學的講演,極大地激發了東北大學與三台縣立中學學生誌願從軍的熱情,掀起了四川乃至全國知識青年踴躍從軍的高潮。這篇演說詞也成為中國抗戰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獻。全文由軍政部印發各省軍、師管區及各市、縣學校,列為必讀之物。徐思平也因此被層峰慧眼相中,加官晉級,領章上添了一顆金星,坐上了因程德惠被抓剛剛空出來的兵役署長的位置。
中國駐印軍也為“十萬青年十萬軍”運動加了一把猛火,決定選派孫立人、高軍武和另外三名戰功卓著為國爭光的官兵組成一個歸國報告團,到重慶、成都、貴陽、昆明舉行巡回報告會。史迪威對此大加支持,還特地讓他們帶去前番為爭取蔣介石的支持,派美軍攝影隊拍攝的那部反映中國駐印軍在藍姆伽訓練、學習和生活的紀錄片,配合報告會播映。
但是,史迪威卻不同意孫立人歸國,他正在密鑼緊鼓製訂中的反攻緬甸的計劃,必須要孫立人參與其間。因為,要在這場大反攻中首先為全軍殺開一條血路的,正是孫將軍。
高軍武成為了由他這名中校、兩名尉官和一名戰士組成的歸國報告團的負責人。
首場報告會在重慶市中區的抗建堂舉行。當局把這場報告會的規模安排得十分隆重,剛剛沿長江發動民眾獻金救國後回到重慶的馮玉祥副委員長高踞主席台中央,宋氏三姐妹聯袂出席,各中央機關負責人全體到會,新任兵役署長徐思平擔綱主持人,重慶城的名流宿老楊滄白、汪雲鬆、抗戰老軍人蕭紫石、範紹增也都前來助陣。
住在長江南岸的“戰幹團”4大隊並未前來參加,但蕭紫石接到通知,看到報告團的負責人是高軍武後,心中一動,特意派趙之剛前去南岸,把蕭玉接了回來。
與蕭玉一同進城的,還有蘇桂貞與謝翔。
高軍武等4名報告團官兵講述的緬甸戰場的慘烈故事足以驚天地泣鬼神,美國人拍攝的充滿異國風情的藍姆伽基地駐印軍官兵龍騰虎躍的訓練場景,與對各種令人目瞪口呆的新式武器裝備的學習場麵令人神往,優裕的物質生活令更令長期處於饑寒交迫之中的中國人羨慕不已!
在場的所有人都看到,在印度蘭姆加訓練營的中國軍隊從軍裝、皮靴、鋼盔、背囊,到步槍、衝鋒槍、機槍、火炮和車輛,全都換上了美式裝備。訓練中心的醫院,為受訓官兵提供了相當好的醫療服務,接種了預防霍亂、傷寒、天花等傳染病的疫苗。新鮮蔬菜雖然很少,但是米飯、麵包和牛肉罐頭、脫水蔬菜卻能保證所有中國官兵每天飽食三餐。
天呐,這是何等強烈的震撼與誘惑啊!連蕭紫石、範紹增這些不久前還率領著千軍萬馬在前線與日本人浴血廝殺的老軍人,看到銀幕上出現的令他們耳目一新的中國新型軍隊,和他們從來也沒見過的美國新式武器,在國內各個戰區與日軍艱苦作戰的中國士兵想也不敢想的後勤保障物資供給,也都情不能抑。中國軍隊要都有駐印軍這樣的裝備,這樣的精神,這樣的後勤保障,何愁打不贏區區小日本?
蕭玉差不多是飽含著眼淚聽完了報告會。看著自己的心上人身著讓人倍添精神的美式軍裝出現在主席台上,成為了萬人敬仰的英雄,激動與驕傲已經脹滿她的胸懷。
她貪婪地癡望著台上的高軍武,兩年不見,東南亞灼熱的陽光與戰爭的炮火已經明顯地改變了他的模樣,皮膚更黝黑,線條更剛毅,顯得更具有男人的成熟和軍人的英武之氣。高軍武作報告時,從始至終,她幾乎舍不得眨一下眼睛,認真地聆聽著從他嘴裏流出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
高潮是高軍武代表孫立人將軍誦讀的一封致全國青年學生的言辭懇切,氣壯山河的親筆信,主旨便是號召中國青年學生踴躍報名參加中國駐印軍。孫將軍的大名隨著國內的大肆宣傳早已如雷貫耳,深入人心,西方人稱他為“東方的隆美爾”,中國人則尊他為“嶽飛轉世”,孫將軍的形象早已成為無數青年男女效仿的精神偶像。他的親筆信恰似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焰,燒灼得上萬名參會者一團沸騰,當場報名參加駐印軍的大中學生高達二千多人。
場麵極其動人,有因年齡太小遭拒絕後痛哭流涕苦苦哀求的,有光著上身咬破指頭在衣服上寫“殺敵”二字表決心的。情緒激烈,滿會場的學生像洶湧激蕩的河流。川籍學生居多,也有不少來自淪陷區的學生。此起彼伏的口號聲震得人人熱血沸騰。
突然,十幾位東北籍的學生唱起了《流亡三部曲》,高昂激越的氣氛立即轉化為巨大的悲憤之中,萬千條粗細不一的喉嚨全部加入進去,匯成了一曲撼天動地的大合唱。
離別了白山黑水,
走遍了黃河長江,
流浪,逃亡;逃亡,流浪!
流浪到哪年?
逃亡到何方?
我們的祖國已整個在動蕩……
所有的臉膛上淚流滿麵,人人邊歌邊哭,泣不成聲,學生哭,聽眾哭,軍人也哭。
身軀偉岸的馮玉祥將軍大聲喊道:“別哭了,同學們,把眼淚留給敵人!上戰場去,多殺幾個日本鬼子,才是嶽飛、文天祥、楊老令公的後代!”
頓時,雄壯的口號聲又驚天動地地響了起來。
重慶大學女學生徐霖等35人也當場報名參軍,卻被徐思平婉謝了,說這次是出國作戰,並沒有征召女兵的任務。
女大學生們當場大哭,紛紛質問徐思平:“愛國豈分男女?女子何以不能與男子一樣參加抗戰,共同殺敵?”
激憤之中,徐霖掏出紙筆,把一個女生的背作為桌子,筆走龍蛇,請纓呈文。34名女大學生,人人當場咬破指頭以血簽名。
寫完血書,徐霖隨即高誦全文,全場一片寂靜,落針可聞。
“生等雖為女子,卻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之理,兵役規章,限製吾等女子愛國,實為陳章舊法。聽英雄之報告,吾輩熱淚泉湧,實不能抑。伏乞額外通融,務使吾輩展鴻鵠之誌,效古之花木蘭、梁紅玉從軍殺敵,以赤膽白骨,換取自由之花開遍我新中華大地!”
徐思平情不能抑,老淚縱橫,當即破例拍板,收下了這35名女大學生。
再經嚴格篩選,徐霖等21人有幸參加了中國駐印軍。
駐印軍歸國報告團在“十萬青年十萬軍”運動中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推動作用,知識青年從軍運動立即在大後方所有的大學中學校園裏高潮迭起。
遷至四川長江邊上的南溪縣李莊的上海同濟大學1200多名男女學生,報名從軍者竟有862人,經嚴格篩選後有386人參加了中國駐印軍。該校青年教授吳金鼎,更是慷慨激昂,投筆從戎,與自己的26名學生一起同赴沙場。
西南聯大(北大、清華、南開在昆明聯合成立)投筆從戎奔赴沙場殺敵的高達1129人。
國民黨的不少高官與各界社會名流也紛紛帶頭把子女送上前線,除了張群之子張繼正外,陝西省主席祝紹周之子祝源遠,貴州省主席楊森之子楊漢渝,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之子顧福生,大劇作家田漢之子田申,大畫家徐悲鴻之子徐伯陽,大地主武陵昭之子武仲秋,也都在這第一波征召學生兵的運動中爭相奔赴戰場。這些豪門公子有的雖然在此之前名聲或許不佳,但在關鍵時刻表現出的愛國熱情與行動,同樣受到了世人的肯定與讚揚。
報告會結束後,在雷鳴般的掌聲中,馮玉祥、宋氏三姐妹與蕭紫石、範紹增等在後台接見了報告團全體成員。
高軍武頻頻向每一位參與接見的長官和名流敬禮,當他得知出現在他眼前的這位蓄著偉岸長髯,古風巍然的長者就是蕭紫石時,不禁既驚又喜,激動得有些結巴地說道:“蕭老伯……我想問一下……蕭玉在‘戰幹團’裏……還好嗎?”
“好,她當然好。”蕭紫石大悅,手往門外一指,“我今天一早派人特地把她也接來當你的聽眾了,你看,她不正在門口等著你麽?”
高軍武驀然回首,凝神屏息,看見了眼中盛滿喜悅的淚水,正含情脈脈注神著自己的蕭玉。
高軍武大步奔到門外,衝著自己日思夜想的戀人,“啪”地便是一個立正敬禮。
門外兩女一男三個軍人,也一齊向他還禮。
看到高軍武神情一愣,蕭玉說道:“這是我們‘戰幹團’文工團的蘇桂貞團長和謝翔,他倆都是我的好朋友。”
高軍武一臉熱情地說:“啊,幸會,幸會。”
蘇桂貞真誠說道:“兩年多以前,我就在報上看到過高大隊長在第5戰區作戰時立下的豐功,今天又有幸聆聽了你的報告,得知你在國外戰場上再添偉績,為國增光,實在讓我輩景仰萬分啊!”
謝翔竟然怯生生地提出一個要求:“高大隊長,我能和你握握手嗎?”
高軍武展開雙臂將謝翔一把攬進懷裏,親熱地摟了兩摟,說道:“千萬別把我當什麽英雄,我隻不過盡了一個中國軍人應盡的職責而已。有機會到了戰場上,我完全有理由相信,你們一定會做得比我更好!”
蕭玉還有更多的話要對高軍武說,可主持者過來請他,說記者招待會馬上要開始了,記者們都等著他這主角到場。
高軍武也著急了,說:“蕭玉,真想和你在一起多呆會兒,可你看……”
蕭玉說:“你現在是個大忙人,快去吧。我們得回兵營了。你放心,我一定會來找你的。”
善解人意的蘇桂貞卻大聲說道:“高大隊長好不容易才回來一趟,你趕回去幹什麽呀?我批你幾天假,高大隊長這次在重慶呆多久,你就陪他多久。”
等到招待會結束,終於可以單獨相處的兩人心中充滿了欣喜!
走在灌滿清風人頭攢動的山城小街上,高軍武和蕭玉心中都湧蕩著難以自抑的激情。
他們沒去旅館酒店吃晚飯,重慶城各種各樣的小吃成了他倆的首選,能由自己的心上人陪著,在繁華熱鬧的人流中漫步街頭,鹹甜酸辣麻,想吃啥便吃啥,無疑是人生一大快事!幾乎讓高軍武完全忘卻了等待自己的緬甸戰爭和印度嚴格的軍訓,充斥在他心中的隻有兩個字:蕭玉。
兩人希望向對方傾訴的話都如潮水一般。長時間的離愁、思念,無數次的渴盼、企望,此刻似乎全都成了多餘。脈脈對視的雙目把一切都流露了,隻有無限溫柔的一再含情對望,永遠也看不夠彼此的對望!
高軍武感到自己似乎又回到了那個羞澀的北大學生時代,戰場上的勇猛堅毅都化為了虛無。終於他像下定了決心似的,勇敢地一把把蕭玉的手拉上:“我帶你去一個地方!”
他們一起來到了盟軍軍官俱樂部大廳。高軍武要了兩杯咖啡,聆聽著舒緩的管弦樂,他發燙的思緒慢慢平靜了下來,開始向蕭玉講述分別以來的種種無法在作報告時流露的情懷。
蕭玉微微啜了口咖啡,讓自己一直激烈跳動的心平靜下來。她想起了程嘉陵,毫無疑問,雖然自己從小與程嘉陵過從甚密,一團和氣,卻並不了解他,甚至在心底裏始終排遣不掉他是個“假姑娘”的歧見。她怎麽也沒想到,性格一向懦弱的嘉陵到了緬甸戰場怎麽就突然變了一個人?戰爭,到底蘊藏著多麽巨大,多麽神奇的魅力呀?
現在,在她和高軍武之間已經沒有了任何障礙。父親對出色軍人的器重與喜愛源於骨髓,輕易地便從反對者變成了支持者。父親一變,七媽的態度便無足輕重了。在自己的一切都進展得很順利的時候,她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程嘉陵。
自小,嘉陵聰明過人,博聞強記,各科成績出類拔萃,家長們在教育子女時,都會拿近在身邊的程嘉陵來做榜樣。蕭玉還是小姑娘時,就對嘉陵佩服得五體投地,而程嘉陵也對她百般嗬護,這自然也為他倆此後關係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而且又迎合了雙方父母的願望,這樣的愛情,誰都認為是郎才女貌,天作之緣。然而,自蕭玉懂事後,就明白了自己和嘉陵之間建立起來的僅僅是友誼而絕非愛情,因為,她常常會為程嘉陵“假姑娘”的相貌氣質和一口“娘娘腔”深感不是滋味。而嘉陵則顯然不同,他始終天真地把她對他的友誼當成了愛情。如今,蕭玉深知她與高軍武的感情對程嘉陵是多麽沉重的打擊,對曾經向程德惠作出兒女婚約的老父親來說,也肯定得在一幫老部下麵前承受不小的壓力。
可要她放棄高軍武,那無法想象!
過去她一直認為沒有出色男人愛的女人是可憐的女人,而現在她才深深地體會到,同時被兩個出色的男人所愛的女人,同樣也是一個不幸的女人。
為了使自己的心情好受一點,蕭玉甚至天真地希望程嘉陵是一個紈絝子弟,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平庸之輩。然而顯然嘉陵不是。
就在她讀到《正氣報》上徐小曼的戰地報道時,她就為程嘉陵驚歎和驕傲,在她的心目中,嘉陵和高軍武一樣,也是一位受她敬重的英雄。
想到這裏,她抬起臉來,勇敢地望著高軍武被燭光映成一片嫣紅的臉膛。碧綠的墜子垂落在她胸口,隨著逐漸劇烈的呼吸而微微起伏。
下午在中山公園的茂密竹林裏,那些彼此相擁著親昵的情侶讓他倆的心也為之一動。蕭玉暗暗地希望高軍武也能對她采取一個勇敢的舉動,摟住她的腰肢,熱烈地給她一個長吻。可是,林叢泉邊的一對對榜樣並沒有鼓舞起高軍武的勇氣,在下山的路道上,她輕輕趔趄了一下,她的手臂碰到了高軍武的手臂,那零點幾秒的身體接觸,猶如正負電流碰擊一樣,在心中爆閃出一連串絢麗繽紛令人眩暈的火花……那一刻,他倆彼此感到了對方身子的戰栗,但是,道德教化的作用促使他們誰也沒有猶豫,即刻便分開了。
兩雙眼睛直直地注視著桌上蠟燭藍森森的火苗畏畏縮縮地往上躥。
不一會兒,火苗又漸漸平息下來了。
高軍武從貼近胸口的口袋裏掏出蕭玉的照片,目光灼灼地對蕭玉說:“小玉,你看,你一直陪著我!白天黑夜,一刻也沒有和我分開過!知道嗎,你是我最大的勇氣來源,最苦最可怕的時候,我都告訴自己:一定要挺下去,一定要好好的回來,我答應過你的,我要保護你一輩子,永遠不許任何人欺負你!”
蕭玉不知從哪裏來的勇氣,主動伸出手來緊緊握住高軍武寬大的手掌:“軍武,我謝謝你!我好想一直就這麽和你在一起,永遠都不要分開。現在,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一天能夠和你一起戰鬥,一起分享所有的苦難和危險,不管是什麽樣的艱難困苦,我都想和你一起麵對!我想會有那麽一天!”
說著,蕭玉埋頭將脖子上的綠玉墜摘了下來,放到高軍武手中:“帶著吧,軍武。這是我從小戴在身邊的,大媽說可以遇難呈祥,我希望它可以保佑你!成為英雄固然是好事,我更希望你好好的!”一滴晶瑩的淚珠從蕭玉眼中滴了下來。
高軍武愛憐地幫她抹去眼角的淚花,溫柔地撫著她的臉頰,充滿無限柔情地笑著說:“傻孩子,我帶著它!不要擔心,我會好好的,我們會勝利的,把日本人殺光,所有的人,都會好起來的!戰爭結束,我就回來,帶你回北平,以後我們都到學校作老師,教育培養最優秀的學生,讓誰都不敢小瞧我們中國人!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