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明清兩代墊江教育與科舉相輔而行,在縣城設縣學。童生考秀才須入縣學,生員入學有名額限定。縣學以教諭、訓導主事,每月對生員教、考一次。縣學負責主辦縣試,組織生員參加上一級科舉考試,根據生員成績、品行的優次實行獎懲。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知縣丁漣創建淩雲書院,以秀才、童生為學生,設山長、齋長、看司等,學優者,書院發給膏火費(燈油、夥食補助費),直到清末廢除科舉,淩雲書院乃停辦。

  墊江義學興起於清雍正九年(1731年),知縣劉彝在縣城玉皇觀開辦義學。義學亦稱鄉學,屬免費義務教育,貧寒家庭子弟可入學就讀。清道光三年(1823年)知縣劉衡令東、南、北裏各甲捐募銀兩,各就本裏置買田產,以每年收租延師教讀,全縣設義學30所。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義學變為蒙學,全縣有64所。

  私塾,在墊江是一種最古老、最普及的辦學模式,清末民初更為盛行,全縣城鄉私塾林立,設館類型大致有三種:一曰“團館”,由塾師自己選地址辦學招生,學門旺者學生多至30餘人;二曰“東館”,由地方官紳或宗族祠堂聘請塾師,專教地方官紳子女或族中子弟;三曰“門館”,由學識淵博,聲望較高者在自家設館招生。私塾學生入學不經考試,但必須參拜孔子牌位和塾師。學生年齡不齊,程度不一,教學方法以個別講解,熟讀背誦,臨摹習字,命題作文為主。學生必須遵守塾師的一切規定,如有違犯,輕則罰站罰跪,重則有打手心打P股等體罰。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全縣共有私塾74所,學生2136人。到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全縣私塾增至312所,有男生5725人,女生1802人。直到1949年解放後,私塾才被公辦和民辦小學所代替。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