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烈士陵園

  1953年10月,墊江人民在墊江縣城西郊鬆林村建造了一座占地1000平方米的烈士陵園,安葬著1950年在刀匪暴亂中英勇犧牲的69位烈士的忠骨。陵園建在一個小山丘上,坐西朝東,中央一道石梯分三台筆直而上,石梯兩旁種植著整齊蒼翠的塔柏。

  陵園的最高處,聳立著一座用大青石修成的正方形烈士塔。塔高11.5米,正麵“烈士塔”3個大字厚重而醒目。塔上還銘刻著“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那簡練而渾厚的紀念塔文,字字鏗鏘,句句深情,緬懷了英烈們的豐功偉績,讚頌了英雄們為國為民威武不屈的獻身精神,表達了墊江人民對忠魂留巴渝、碧血染沃土的烈士們的無比崇敬之情。烈士墓穴在石梯兩邊依斜坡自下而上對稱排列,墓前的石碑上,刻著烈士的英名。墓道平坦潔淨,旁邊翠柏蒼鬱。

  遠處看去,整個陵園一片綠蔭。走進陵園,則濃蔭蔽日,微風徐徐,十分幽靜,顯得莊嚴而肅穆。69名烈士分別來自14個省市,他們中年齡最大的38歲,最小的隻有17歲。他們中有的是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英勇戰鬥後進軍大西南來到墊江的;有的是剛剛投身革命的少年誌士,他們麵對窮凶極惡的匪徒,個個英勇無畏,為保衛新生的紅色政權,為人民的翻身解放而流血犧牲。墊江人民將烈士們安葬在這裏,是讓烈士們的英靈得到安息,是讓子孫後代永遠緬懷先烈,學習他們的英雄品質和獻身精神,教育子孫後代踏著先烈的血跡前進,將他們的遺願化為宏圖。

  每年清明節,明月山滿山遍野的牡丹花盛開了,人們就成群結隊,佩戴白花,抬著花圈,懷著無比崇敬、無比沉重的心情步入烈士陵園,祭奠為革命而犧牲的先烈。整個陵園寧靜肅穆,充滿敬仰、懷念之情。節假日,學校組織新入隊的少先隊員和新加入共青團的團員來烈士陵園舉行宣誓典禮。有的還請來當年參加平叛的老同誌,講述烈士們“報國行赴難,古來皆共然”“投死為國,以義滅身”講、的悲壯事跡,述烈士們“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的動人故事,對青年一代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許多單位、部門的黨組織把新黨員帶到烈士陵園舉行入黨宣誓,對新老黨員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至今健在的老同誌更喜歡在這裏思念安息的戰友,他們看著一座座讓戰友安息的陵墓,聽著滿園翠柏如泣如訴的濤聲,當年那炮火連天的激烈場麵又浮現在眼前:他們聽到了當年黃沙鄉大步橋的震天殺聲,看到了裴興鄉圍子灣的刀光劍影;他們看到了關家章英勇殺敵,段書平臨危不懼,聽到了龔伯平用17歲的青春譜寫的英雄之歌……老人們無限感歎:“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願烈士們忠魂不朽,英名永存!

  (謝開平)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