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禹王宮

  在中國的曆代帝王中,夏禹應當是最為後人稱道的。他戰天鬥地、不屈不撓、公而忘私的精神成為了中華民族不朽的寶貴財富。這位治水英雄,被人們認為是可以呼風喚雨的天神,於是紛紛建廟將其供奉,這就是禹王宮。至清末時,墊江境內的禹王宮已遍及許多場鎮。如今,墊江縣城的禹王宮是唯一的“幸存者”。

  墊江禹王宮,位於三合水庫一個風景秀麗的狹長半島上,是一座拆遷複建的古典建築。禹王宮占地2000平方米,坐南向北,其南麵是連綿起伏的山巒,北麵依次為懸岩、綠水、庫壩、田園和層層疊疊的遠山,東西兩麵皆為綠水環抱,其地理位置極好,堪稱風水寶地。遊人可從水庫大壩處乘小舟,隻幾分鍾便到禹王宮山門前,亦可沿湖邊小徑繞道而至。

  禹王宮山門是一座仿古建築,高5米,寬3米,呈八字形仿鬥拱結構,青瓦屋麵。大門上方有一橫匾,長1.3米,寬0.5米,上書“禹王宮”三字。山門兩側與暗紅色的圍牆相連,圍牆高2.5米,長30米,轉角後兩端再與宮內的東西廂房相接,牆帽為青瓦蓋頂,鏤空雕磚壓脊,牆上有墊江縣政府立的“禹王宮”保護碑和禹王宮遷建竣工碑各一塊。

  進山門,迎麵有一石碑,上刻《禹王宮遷建記》。石碑後麵是一個麵積約為300平方米的小型廣場,場內用青磚鋪地,左右置花台6個。廣場兩側為東西廂房,各為5間,皆為仿古建築。

  兩廂房東牆內壁上有一副殘字對聯,係按原禹王宮左牆上的文字複製,現有舊書“伐雲蘿之竹,在之劉大觀”及一對聯下聯“得意唐詩晉帖間”等共79字。(上聯為“放懷楚水吳山外”,係筆者查古詩所補。)在與此幅文字相對的西牆內壁上有賦一篇,名曰《抒禹王宮並三合園》。賦兩側亦有對聯一副,文曰“三合春意來天下,一宮綠雲染古今”。

  廣場正麵是禹王宮正殿。正殿建築麵積300平方米,單簷硬山式,榫頭結構,長5間(當心間、二次間、二廂間)。全殿由48根合抱古柏大柱支撐,柱徑為0.4~0.7米,柱腳為六方或鼓狀石雕石礅,上有浮刻珍禽異獸圖案。正殿前方為一拱形門廊,廊穿梁上有圓柱形鏤空無首雲龍雕刻兩件。當心間的廊上方有看方一塊,浮刻有樓台、房舍及近百尊人物圖像。正殿當心間和二次間為一整體大廳,廳內青石板鋪地。正麵牆上方有巨匾一塊,上書“萬世永賴”4字,為原禹王宮城門上之物。正梁上現有“皇清道光七年歲次丁亥四月二十八日前建,公元二〇〇三年六月八日重建”字樣。正殿為青瓦屋麵,鏤空青磚屋脊,脊中央有高2.1米、寬1.5米彩繪雲龍寶頂一座。正殿兩側當頭各有風火牆一道,彩繪花磚牆帽,青瓦蓋頂,花磚壓脊。整個正殿和風火牆95%以上的材料(部件)均為原禹王宮拆遷而來,並各按原位複原,其建築古色古香,堪稱一絕。

  原墊江禹王宮,位於縣城中心的東正街,坐南向北,占地1800平方米,為原籍湖廣的墊江人集資修建,故又名湖廣會館。山門臨街,為一花磚牌樓式建築。牌樓為一字形,高9米,寬10米。樓下四麵皆通,為遊人、香客進廟通道,樓上為唱戲的戲台。

  牌樓以內,是一塊400平方米用青石板鋪成的方形地壩,這裏既中和堂,中和堂是墊江中學的前身——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創辦的墊江縣高等小學堂。

  是廢科舉辦新學的產物,對墊江縣的教育事業具有劃時代的曆史意義。

  中和堂是清道光年間墊江李三元武舉,榮任山東東平衛黃河領運千總時所建。他一生三次大興土木,創建三座封建園林莊園——敦厚堂、謙益堂、中和堂。中和堂是最後也是其修建得最宏大、最典雅、最完美的一座。

  中和堂分大中小朝門三重三進,36個走馬轉角廓,9個四水歸池的複合式小四合院。

  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數修成108個屋脊;依八卦雙爻排列建成128間房。堂內處處雕梁畫棟、花窗繪壁,令人歎為觀止。花園、花池內種有名貴的奇花異草,養有世上珍禽怪獸,花廳內置有曆代名人書畫,令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人入堂,曲徑通幽,景幻旋回,大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據傳說,即使賊盜竊入,亦休想得手逃出。

  淵程世明冤詔書閣,詔書閣,又名誥封閣、聽濤樓或鍾樓,是一座中式古典樓台建築,飛簷翹角,粉壁紅柱,木欄花窗,二樓一底,高14米,占地125平方米。是目前墊江縣保存完好的清代亭閣,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詔書閣建於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是武舉人、清朝廷四品漕官李三元收藏禦賜詔書、誥封衣冠、文書及古玩珍寶之所,也是當年李家豪宅最神聖而華麗的建築。

  由於詔書閣後依玉鼎山,前傍桂溪河,在夜闌人靜時,站立閣樓上,便可清楚地聽到桂溪嘩嘩的流水聲和玉鼎山謔謔的林濤聲。水聲和濤聲匯成美妙的交響樂,是那麽和諧柔美,又是那麽悅耳動人,故又名“聽濤樓”。

  1906年,李三元的豪宅變成了學校,就是現在的墊江中學。昔日的墊江中學全是清代的建築,多為木結構的平房,中心建築——中和堂也不過一樓一底,唯有詔書閣二樓一底,高高地聳立在校園西南側,學校就在樓上掛上吊鍾,師生按鈴聲作息。日久天長,師生們便把它叫做“鍾樓”。多少學子在這鍾聲裏成長,一批又一批畢業生踏著這洪亮的鍾聲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現在的墊江中學校園已是教學樓、宿舍樓、科教樓、實驗樓拔地而起,但詔書閣依然挺立在校園裏,在龐大的西式大樓群的映襯下,更顯出它中式建築的古樸典雅,成了墊江中學古老悠久的標誌,也成了師生們心中永遠的紀念。無論過去多少年,學子們回到母校,一定要去詔書閣看一看,去追尋美好的人生趣事。

  隨著時間的流逝,像“詔書閣”這樣完整保存下來的古建築真是鳳毛麟角。所以它既是珍貴的文物,又是留給子孫後代的財富。

  (謝開平)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