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神奇“寶貝”和唐代銅鏡

  在墊江文管所裏,存放著一塊隻有半截磚塊大,重達10公斤,雖然呈黃色,卻又不像黃金的東西。從形狀看,它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有人工鑄造的痕跡。這是什麽,至今還是一個謎。它的來曆,有幾分喜劇色彩:

  2003年2月,高安跳石村9社60多歲的塗文進來到縣文管所,稱有“寶貝”,要無償捐給國家。

  文管所的同誌問其原因,老人說,他家修房挖地基時,挖出一塊半截磚頭大的“寶貝”,黃色,特別沉重。塗文進將“寶貝”撿回家後,幫忙修房的村民認為是撿了金磚,發了大財,應見者有份,要分一點財富;聽到消息的其他村民也從老遠到他家,強求一睹這塊“寶貝”,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因為這“寶貝”而被搞得家無寧日。塗文進覺得,如果這東西真是“寶貝”,也不能把它瓜分了,不明不白的財富,絕不能要,應上交國家。就這樣,文管所從此有了這塊“寶貝”。

  1985年4月,就是在離挖出“寶貝”的地方不遠,村民塗正方在挖水塘時又挖出一塊圓形的東西,洗淨後,才認出是一塊沉甸甸的金屬,上麵有一些圖案及文字,不識字的他,為辨別是銅還是鐵,用鋸條割了一個小口,才確定是一塊銅,打算將之賣掉。這事被塗文進知道了,勸其不要賣,說興許是文物,當廢品賣了可惜,應上交國家。淳樸的塗正方聽後,專程將這塊圓形的銅塊交到了縣文化館。

  經鑒定,銅塊是唐時的一麵銅鏡,直徑24厘米,厚1.6厘米,重2.5公斤。整個鏡體水銀包漿,黑中透亮,鏡麵稍加擦拭,即可清晰地照見人影。極為珍奇的是銅鏡背麵的浮雕,雕菱角72枚,珍禽異獸16隻,瑞獸8頭,蓮蓬10朵;還雕有“明愈滿月,玉潤珠圓。鸞驚鈿後,鳳舞台前。生菱上壁,倒井澄蓮。精靈應態,影遂妝妍。清神鑒物,代代流傳”等詩句。銅鏡為國家二級文物。

  如此雕刻精美而碩大的銅鏡,隻有官宦之家才有。原來,它的存在與進士壪有關。

  傳說,塗姓的先人塗烈舉在唐代時是進士,他的妹妹是皇帝的妃子。這位塗姓先人一次與皇帝下棋,贏了皇帝,獲禦賜銅鏡一塊,當然能光宗耀祖,便帶回跳石老家珍藏。塗姓後人把銅鏡作為傳家寶世代相傳,對此塗姓家譜有所記載。塗烈舉死後,就埋在附近坡上,村民稱之為進士墳,將他居住的地方尊稱為進士壪。銅鏡傳到清代時,進士壪遭遇一場大火,從此家譜失傳,銅鏡無蹤。幾百年來,這裏的人們早已忘了此事。

  進士壪銅鏡的發現,為墊江增添了一件極為珍貴的文物。

  (蔣信初)

  §§第6章 縣城今昔

  綜述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析臨江縣地置墊江縣,治地均在今墊江縣城(桂溪鎮)。置縣前,墊江城內就有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如東山瞎馬寨出土的文物證明商周時期人們就在這裏生息繁衍,西山(明月山脈)2000多年前就有少數民族人、蜑人和濮人種植的藥用牡丹等等。置縣後又數易縣名及治地。宋熙寧五年(1072年)省桂溪縣入墊江縣,治地仍在桂溪鎮。那時縣城很小。元末明初戰事之後,知縣李秀實主持築土城牆,成化二年(1466年)知縣楊端將“土城牆甃以石,高1.9丈,周3.5裏”。這個縣城規模一直保持到清代均無大的變化。但在明、清時期,墊江縣城多次遭到義軍攻擊並處死知縣,如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張獻忠部攻破墊江,知縣荊偉死之。清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義軍搖天動、黃龍部經鄰水攻破墊江,知縣歐陽東昌死之。同月餘大海、李鷂子率義軍圍攻邑西中嘴寨,三月不下。五月至六月,張獻忠部從大竹、梁山(平)進攻墊江,縣署被毀……康熙六年(1667年)知縣,士龍在原址重修縣署。清嘉慶三年(1798年),邑東彭仕忠聚眾聯白蓮教首王三槐、徐天德部由大竹入墊境,多殺戮,因此邑內山、丘多修寨卡以防之。

  清康熙九年(1670年)縣人登進士先後16人。乾隆年間,知縣丁漣主持編纂《墊江縣誌》8卷成書。丁漣還在城南建養濟院收養孤寡老人30名;又在城北郭主持修建淩雲書院,培養人才。育人成才是墊江曆史上的優良傳統。

  民國期間,墊江城如一塊“風雨表”,全國政治風雲變幻都在小城體現出來。如學生示威遊行反對日本侵略,種煙、禁煙、黨派爭鬥、禁賭、旱澇等災民上街求援,新生活運動等等,一幕幕在墊江縣城上演。

  解放後,墊江縣城變化分三個階段:1949~1956年,在共產黨領導下,人民群眾翻身做主人,心情舒暢,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充滿了活力、充滿了希望;1957~1976年,一個接一個的政治運動使墊江縣城熱鬧而不安寧,十年“文化大革命”,墊江縣城幾乎走向崩潰;1977~2006年,是墊江縣城發生天翻地覆巨變的時期。在改革開放的指引下,各行各業都複興光大,飛速發展。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地方已達到了小康水平。無論是工業、農業、第三產業及旅遊業、教育、科技、醫衛、文化、城建、環保、私營企業等,在黨的政策的指引下健康發展。尤以縣城建設最突出,由“文革”前的0.7平方公裏發展到今天的10.5平方公裏,是老縣城的15倍!城市人口由“文革”前的1萬人左右增加到12萬多人。辦教育是墊江的優良傳統,目前全縣有學校239所,直屬(縣)學校15所,其中普高8所、職業中學3所,單設初中3所,聾啞學校1所;鄉鎮學校202所,其中,中心校22所,完小21所,單設初中14所,九年製學校7所,六年製學校192所;另外私立學校20所。全縣中小學總計有2718個班144801人,幼兒園627個班29113人。聾啞學校7個班65人。

  站在桂西大道“墊江通訊社”樓上眺望,真是“東城如鏡照青史,西山作屏繪古今”,墊江城的今昔,反映著墊江滄海桑田的巨變,也折射出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使之欣欣向榮,不斷前進。

  (廖謨高)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